乐文网>作文大全>读后感>读《丝绸之路》有感

读《丝绸之路》有感

时间:2024-07-03 09:24: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丝绸之路》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丝绸之路》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丝绸之路》有感1

  此书是由国外的作者编著,中国人学者翻译,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带有一定学术性的书籍。初读下来,前半部分感觉比较专业,晦涩难懂,涉及到大量的地名、语言、地名,后续到国内敦煌和西安部分才有点感觉。文章是通过丝绸之路的路上各个结点发现的考古材料进行大量的描述,借用材料得出分析的`结论,这种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也不够严谨,一是我们发现的未必是事实的全貌,二是作者知晓的材料也未必就是考古材料的全貌;

  通过此书,侧面印证了我国最伟大的历史朝代乃是汉唐,汉唐对西域文化的影响久远,也感谢清朝为我们保留下了这么大的疆域面积;汉唐对西域的影响以军事实力为先导和实力,再以文化渗透为主流,辅以经济影响;任何时候,如果没有了军事实力,那么就是丧失了地区影响力,就会被更强的军事组织所替代。

  通过大量考古材料颠覆我们对丝绸之路的传统印象,但正值我国大力推广以对外贸易为目的的“一路一带”关键时期,如无其他目的,纯属学术讨论范畴亦无矛盾。丝绸之路概念源于西方德国学者,新史也来源于西方,望我国学者多有建树,多做这方面的贡献。

  本书展现的多民族融合、历史的变迁还是值得深思的。不管历史如何已不再重要,更多的是现在的人和未来的人如何去继续创造历史,遵循历史的规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点点东西。作者:王者之道

读《丝绸之路》有感2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唯一一条通向西方的道路。张骞是第一个走过丝绸之路的。张骞让世人知道它并不是无法通过的!人们通过它。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国家联系在一起。从那以后以前中国所没有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虫、黄瓜、芝麻、无花果。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被源源不断的引入中国并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多次文化交流。中国人将国外文化长处加入中国艺术中,中国艺术变的'更加多姿多彩。

  这一切是从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踏上这伟大的路时开始的!丝绸之路的读后感篇32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铁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看这些英雄的行为,想想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读《丝绸之路》有感3

  我喜欢看书,但从不看历史书,念书的时候,常常因为历史考试成绩太差而挨老师的手板。一直觉得冗长的历史事件虽比小说包含更为完整的时间、人物、事件、影响,但用不掺杂观点的态度平铺直叙已然发生的故事,让我觉得干瘪无味。历史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历史学作用,而何谓兴替,何谓历史规律,不读史的我便也无从得知。

  《丝绸之路》如若放在一年之前来读,我可能也会觉得难以下咽、无从下手,在这一年之中,我断断续续拜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构建了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基础,又涉猎了《未来简史》等宏观导向性书籍,将我的视角从微小的个人感官推向了宏观范畴内的纵横交错。以经济推动历史进程为主线的《丝绸之路》,正是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路途上,利用宗教统一思想、战争掠夺资源、开辟贸易路径获得财富等手段,不断地推动历史的发展,而经济行为的全球化则带来更为密集的思想、资源的交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欲望的驱使下,帝国不断更替,文明不断发展,世界瞬息万变,而世界运转的本质,却从未改变。

  历史,并非单一的事实,而是融合了经济、政治、宗教、军事、文化、科技、医疗、环境的`综合体,在这个庞大的架构下,经济基础作为一切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始终根据被称作“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来分配着世界的财富,而世界的中心从始至终都是据此转移的,改变的,不过是“丝路”的存在形式,从有形到无形,从陆路到海路,从马匹到车船,从丝绸瓷器到黄金石油或是稀土。

  随着财富被不断地发掘,人类由动物性逐渐向社会性发展,有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思想、文化、科技便逐一诞生、进化,同时又反向影响财富的再分配。在书中,可以看到人类对未知领域近乎相同的想象和恐惧、对新领域开拓的近乎相同的霸权和奴役、人们近乎相同的经济行为,通过“丝绸之路”的连接力量,将贸易、思想、文化等等推向全球化,即意味着,连接将是合作共赢,破坏即是双刃同伤。丝绸之路无形之中控制着国家的行为,掌握着世界的格局。

  在这个网络信息高速交流的时代,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明辨是非,才能理解国家政策的动向,不被错误言论带偏。自由的言论并不都是正确的言论,而学识、文化、道德观念的总和才决定了言论的正确性,虽古语常说不知者不罪,但更应知道不知者莫妄言。你我不过如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虽不能一一历过,但也万莫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唯有常学常新、常思常明。

  历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学科,历史规律从来不是单一的史实研究。各种因素盘根交错汇成一个结果,它是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所学的知识终有一天会被融会贯通,任何的疑问终会在某一些时刻得到又一种解答。这就是初读《丝绸之路》带给我的反思与体悟。

读《丝绸之路》有感4

  我读了一片课文叫《丝绸之路》,我大致给大家讲讲。

  有一次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的袍子很漂亮,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听说美丽的长袍是用中国的丝绸做的,那时没有飞机、汽车是怎样把中国丝绸送到遥远的罗马的呢?

  在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西域”共同抗击匈奴。但是在路上就遇到了匈奴兵,张骞一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的也被当成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后,一举一动都受人监视。一转眼十一年过去了,在一天夜里逃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的到了西域各国,并了解了哪里的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然后一起打败了匈奴,打出了一条路。

  张骞用了一生的精力打通了这条路,表现了我们中国人是很厉害的!

读《丝绸之路》有感5

  最近老师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英勇的中国人为亚欧的情谊和文化付出的艰辛,正向文中写的:望着这群石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投笔从戎的班超,他为了祖国的利益,在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铁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读《丝绸之路》有感6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公元前11世纪,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伟大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终点是天山天池,一路上会穿过很多的高山和文化遗址,还有大沙漠,丝路全长约1.2万米,真是吓死人的长度啊!!!

  我从书中了解到:全世界每年约有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变成沙漠,如果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200年后,地球上所有的绿地将会完全消失……

  有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沙漠总量的87%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滥用资源造成的,气候或气象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沙漠化只占13%!!!

  我觉得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停止公害污染,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地球是我们大家的,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人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对不对,同学们?

  这本书还有很多关于山地车的知识,我最喜欢半光滑轮胎了,嘻嘻!

读《丝绸之路》有感7

  最近老师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英勇的中国人为亚欧的友谊和文化付出的'艰辛,正向文中写的:望着这群石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投笔从戎的班超,他为了祖国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读《丝绸之路》有感8

  来来回回在飞机上把这本大部头啃完了。虽然后面近代史与现代史的部分大多草草略过,古代史我还是认认真真地看完了。

  书的一开头,作者就说“数千年来,连接着欧洲和太平洋、坐落在东西方之间的那块区域,才是地球运转的轴心。”很明显,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是要扭转世界史一如既往的"西方中心论"。且不说他这个企图有没有成功,我认为他还是起到了科普"东方中心论"的作用,也即人类历史起源于东方,一切大事件都与东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书中有关"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狭义的丝绸之路(也即从长安出发,通往南亚中亚的贸易道路)。作者所说的丝绸之路,几乎可以囊括整个亚欧大陆——世界的中心从两河流域逐渐向欧洲转移,这一历时几千年的过程,也是全球融合的过程。全球化比我们意识到的开始要早得多得多。

  这本书并不晦涩难懂,可以说是一本全球史的'科普著作。假如提前熟悉一下世界地图,阅读体验会更顺畅。作者书写的笔法也很有趣,每一章的过渡处会有一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章回体小说之感。比如这段:"十字军所面临的,也是欧洲所面临的,并不是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反而似乎是一条地狱之路。驰骋在这条路上的,是蒙古人。"

  总体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一个大致的世界史,这本书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会让你更细致地了解到东方在世界历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对我来说,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真的很迷人。我们今天所安身立命的一切,有可能是从几千年前的异域传过来的。在现今的世界,每一个民族与文化,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不可能独善其身。全球化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为什么如此热爱丝路历史——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部全球史。

读《丝绸之路》有感9

  今天老师生动形象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同学们听得仅仅你津津有味,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英勇的中国人为亚欧的友谊和文化付出的艰辛,正向文中写的:望着这群石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投笔从戎的班超,他为了祖国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铁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看这些英雄的行为,想想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读《丝绸之路》有感10

  一年前,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热烈响应。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文化的吸引。

  丝绸之路这个以和平、繁荣为内涵的历史概念与中国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关系,中国在丝绸之路中占有什么位置,都可以在刘迎胜教授的新书《丝绸之路》中找到答案。

  "丝绸之路起源于各人类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吸引。"这是《丝绸之路》一书开宗明义的一句话。四大文明古国即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散布于亚、非大陆,地理位置的排列,决定了古代文明中心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东西人类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是丝绸之路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不同文明的人们征服巨山大川,克服天然的、地理的巨大障碍,建立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如同丝绸的璀璨斑斓一样,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绚烂辉煌。

  丝绸是华夏祖先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这种源于农耕文明的丝织物,由于其轻软、耐用的特性,对于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是丝绸西传的'物理特性。随着我们祖先丝织技术的进步,丝绸象征着华美、尊贵、富有,中世纪欧亚大陆乃至欧洲的贵族对丝绸产生迷恋甚至膜拜,这是丝绸西传的文化特性。丝绸因其物质的、文化的特性,成为沟通东西文明的纽带和媒介。东西方之间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以丝绸为介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横贯数万里的地理区间内,相互进行着交通往来和文明交融。时至今日,生活在这个世界相当多的人们仍然享受着丝路文明带来的福荫。

  既然丝绸之路是联系、沟通东西方的通道,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就会走自己最适合的通道,因而丝绸之路犹如沟通东西文明的血管,有很多条,但主要的也就是两条大动脉:陆路和海路,也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构成本书的两个组成部分,上篇为草原丝绸之路,下篇为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书是刘迎胜关于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和科学考察的成果,由此构成本书最突出的特色。作者早年师从蒙元史大家韩儒林先生,通晓十几种语言,包括欧亚大陆的古代语言,在蒙元史、中外关系史、内陆亚洲及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学界公认的学术成就。这本书作为学术大家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科学考察的结晶,其权威性、前沿性在丝绸之路主题图书中独树一帜。

  书中,作者实地考察与文献记录相结合的论述随处可见,有着很强的现场感,更不用说订正传说中以讹传讹的谬误了。无论是草原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中国始终是丝路的主角,中国古代文献的记录是最为丰富的,成于中国知名学者的著作也最具参考价值。

  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相互吸引的产物,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一直衔接着"中国梦"与"世界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古老的丝绸之路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中华文明必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读《丝绸之路》有感11

  读完了《丝绸之路故事集》这是一本关于古丝绸之路的简史,从丝绸之路的始末兴衰,辐射沿途的地域故事,简单易读。

  其实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远不止是一条古代经济贸易路线,更有文化艺术的交流,音乐舞蹈甚至到日常服饰和食物,还有宗教信仰的传播,古丝绸之路的兴衰见证了一个最重要的`意义:世界重心的转移。并提出一些思考,为什么后来是西方突起而不是我们?我们在繁荣中是怎样逐渐落后的?这些思考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

  同时这条古丝绸之路反映了古代世界格局的变化,而今天重新拓展的一带一路也将重新伴随着中国的复兴建设而再次改变世界格局。看史知兴衰,看史也要警惕为何兴衰呀。

  这本故事集比较浅显易懂,语言平实,适合入门阅读,我读过另一本《丝绸之路文明启示录》则是从人类文明的宏观角度分析,深度研读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明变迁,并提出“东方文艺复兴”的思路,伴随祖国经济腾飞,军事力量增强,在文化艺术领域同样要有所进步。任重而道远呀!

  读史书的时候总是会觉察到微微的时代风向,历史的实质进步永远建立在反思和沉淀之中。蛮力与武器永远杀不死一个崇尚知识的民族,而强大的文明却往往是缓慢自杀的……

读《丝绸之路》有感12

  “丝绸之路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连接中西方商业的道路哩,现在的一带一路就是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听了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决定找一本丝绸之路的书看看。来到房间看到黄加佳的那本《甲骨文学校———丝绸之路历险记》,便津津有味的翻看起来。

  这本书讲述的是悠悠、田田、小布丁三个主人公在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一个古代棺材的板上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因而感到十分好奇,决定利用玻璃珠穿越到古代去一探究竟。一到汉朝刚好遇到了被汉武帝派去西域的使者张骞与他的儿子张绵,于是便和他们一起踏上出使西域的漫漫征徒。在路上遇上了各种各样的'奇人怪事,控制快乐的哈哈大王,在忘忧城误喝忘忧水,只有一个眼睛的独目族,会说话的骆驼……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而如今这条路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书中是以一种魔幻的方式叙述了丝绸之路的种种艰辛和困难,那现实中的丝绸之路肯定要艰难成千上百倍。我也对张骞更加敬佩了,他一人带领100个人的使团过五关斩六将开拓了后来的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名垂青史。

  整篇故事除了让我了解了张骞的关辉事迹,丝绸之路的历史外,给我启发的还有哈哈大王的忘忧城,为了让别人快乐不择千段,迫使别人遗忘过去只剩快乐。其实最初他并不是很坏,是因为被西王部下几句不经意的玩笑所伤害才建立了忘忧城做起了坏事。有时一个不经意的玩笑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回到现实,我才发现有时候我不也是西王母部下的这种人吗?总是随便说着自己觉得好玩的玩笑,随意的调侃他人,却不知自己在无形中伤害了他们,哪怕这句玩笑的出发点是爱。我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开玩笑前好好考虑一下,尽量不去伤害到别人。

  读完这本书,我感叹丝绸之路开拓的艰辛,现在的一带一路正在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连接起中国和世界,筑起了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桥梁,必将为世界的繁荣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读《丝绸之路》有感13

  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篇读书笔记呢?因为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觉得这是一部基于出土的各种贴近现实生活的古代官私文书等等进行的逻辑分析的著作,是基于古代社会生活与物质文化史的角度来进行的研究;与以往基于经史子集之类的官方史学文献的建构史学有所区隔,因为建构史学往往是政治史、断代史,一板一眼的论述很多,贴近生活的.描写则少了许多。

  从古到今,历史著作都有一个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的传统,那就是往往着重描绘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而非贴近古代现实的社会生活。往往读者们在读这一类史学著作的时候,虽然也能了解古代社会的整体情况,却很难对古代社会的细节描写感同身受,因为历史著作并不十分重视这一点。最终知识性的体验有余,而生活性的体验则不足的情况。

  这本书之所以让笔者印象深刻,就是因为这本书主要是基于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等地出土的各种并非史学典籍而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种官方的、私人的文书为脉络试图对当时丝路沿线城镇人们的生活风貌展开研究。这种给予读者一定生活性体验的著作,给人的感觉总比那些一板一眼对古代某些人、某些事进行论述的著作,读者读起来更温情一些,想象古代社会生活更容易一些。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读《丝绸之路》有感14

  今天,我学习了《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

  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峡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这条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丝绸最有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

  这篇课文讲了公元前115年,中国使者张骞与安息国将军友好往来(代表汉国和安息国),并交换别的国家没有的东西。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中行进,他们将中国的养蝉、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到了我国。

  这篇课文讲了中西部都在发出勃勃生机!说明了只有互相交换你没有的东西,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读《丝绸之路》有感15

  《丝绸之路》是英国知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作者跳出欧洲历史视角,更全面地讲述了丝绸之路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全书围绕丝绸之路中央的几个国家,客观地分析了这段历史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丝绸之路曾经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主要路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从中国开始,途经中亚、西亚如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几个国家,最终抵达欧洲。这条道路使东西方获得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也更多地交换了东西方的产品,对促进东西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丝绸之路的中心是中东的数个国家,这些国家资源丰富,又地处丝绸之路的中央,从丝绸之路中赚取了巨大财富。

  但是,拥有资源和财富意味着必将面临难以解决的不稳定问题。丝绸之路带来的广泛交流,使得这一地区中夹杂了各种不同的人种、文化和宗教。每当某一派势力崛起,它就必然会为扫清自己的敌对势力而引发战争。但战争往往又大量消耗了强者的资源,使其衰落,原来的弱者则有机会一跃成为强者,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同样影响这一地区的还有周围的大国。这些大国不满足于本国的资源,当它们发现中东蕴含着巨量资源时,就会设法控制这一地区来获得本国需要的资源。这又大大增加了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使本已难以消除的战争问题再次升级。

  不过中东国家也有一些自我保护的手段。第一是向强国靠拢;第二是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哪怕要与强国大打出手。

  向强国靠拢并不意味着要成为强国的附庸。中东国家可以同时与互相敌对的几个强国靠拢。强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对中东国家提供帮助,同时排挤自己的敌国。而敌国也正好在做同样的事。这样,小国就可以坐享几个强国提供的帮助,而不需要成为强国的战场。但这样做的`弊端显而易见。这会让小国依赖于强国的援助,而且一旦强国翻脸,转而用侵略的方式来夺取资源,那么小国承担的损失是巨大的。

  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一个冒险的举动,但在历史上不乏成功的案例。对抗十字军东征的胜利、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功都是著名的例子。只要小国把握了正确的时机,就可以通过反抗让强国蒙受损失,并获得自身的独立。

  读完《丝绸之路》,我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丝绸之路为沿途的国家带来了经济繁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世界所做出的贡献可谓重大。但是,丝绸之路在带来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为沿途地区注入了更多不稳定因素。中东地区的资源和财富,吸引了众多强国想要把它据为己有,这使得中东成为战争的温床。面对强国,中东的小国不得不选择自己的对策,一旦选择失误就会遭到强国的报复性打击。

  丝绸之路在过去的几千年间一直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路程。即使在科技发达的当代,丝绸之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在未来仍将左右历史的进程,它对人类的持续影响永远不会结束。

【读《丝绸之路》有感】相关文章:

丝绸之路读后感08-17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03-18

《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10-09

(必备)丝绸之路读后感01-08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03-20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05-21

丝绸之路读后感2篇10-02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15篇04-05

看丝绸之路的观后感范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