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2-01-22 08:20: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给予树》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予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1

  这一课是描写圣诞前一个小女孩一家的情况,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单元都是教育孩子们怎样去关心别人,这是一篇极好的教材,教育学生爱每一个人。要给我们班上课时,我先领着学生了解了一下圣诞节的时间及西方国家是如何过的。再让学生联系现在我们身边的人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并说说自已的希望。由圣诞树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想给予树是什么样?有什么作用?结果有的学生猜想它可以让人的愿望实现,有的学生猜想它上面有无数的.小礼物,有的猜想它每天会在树上结出无数的礼物送给小朋友等。看来学生的想象力倒挺丰富的。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因此,我在复习部分,用了摘要课文主要内容,填空写,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然后抓了文章的两条感情线,从开心的节日气氛感受手足之情,从担心难过的感情线中又引出仁爱之心和母子之爱,把课文的重要句子带出来。并且把朗读,情感体验读,串读,领读结合在各种重要句型中,最后,引出爱的主题,让学生来畅谈——爱在何处,升华主题。

  在本校的试教中明显存在着如下问题:教师引领成分较多,学生情感体验不够,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升华主题花的时间不够多分配时间上需要再加改进,在两部分的详略还欠突出。为了吸取改进问题,又为了迎合市区学生的基础,我特意在复习过程中加入了“甜蜜()笑容、紧紧()拥抱”来区分“的,地”的使用,在流程中也更专注学生的语言规范问题和思维发散性。在塔山小学上课中,的确克服了在本校试教中遇到的些问题,把两部分的时间差距拉开了,能更沉着地指导学生朗读了,主题也升华了,并且真正实现了目标,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和给予带给大家一种心灵的洗涤。

  然而,又有些新的问题和情况出现,需要引起自己的注意。

  一,真正把握好语文课和思想课的分寸,最后拓展部分时间放的多了点,学生发言过多,反而有些拖散了结构,这个结尾却成了我整堂课的败笔。或者我们上语文课更多的应该关注其文本,以及作为语文学科工具性来。

  二、注意提高某些要求必须肯定的表述。这当然是说对学生的某些自学要求的肯定提出,准确、明了,最好直观。

《给予树》教学反思2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到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一、 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

  如在理解“如愿以偿”时,唤起孩子的经验储备:你有没有如愿以偿的时候?从而体会如愿以偿的意思,与小女孩产生情感共鸣。接下来以“如愿以偿为主线,展开教学:谁如愿以偿了,她的愿望是什么?谁帮的她?使教学环节流畅,一气呵成。

  二、 抓关键词语,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从“并不宽裕”和“陌生”体会金吉娅在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

  地给予陌生小女孩帮助,更能体会到金吉娅的美好品质。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三、 诗歌接力,感悟“给予”的真谛。

  以诗歌接力的'形式,孩子们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出“给予”的真谛。孩子们的妙词佳句让人欣喜:给予是帮助、给予是别人摔倒时轻轻地扶起他、给予是一个微笑、给予是几句鼓励......

  四、课文留白处,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

  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

  上完此课,总还觉得学生虽能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有爱心,但并不很受感动。细想一下,并非我们的学生不懂感恩,只是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而要让学生有较深的体验,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完全进入到文本,与文本,人物进行三维的对话,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而不是被老师拖进去。如在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这时再出示卡片,也许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思维就可能一下子打开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给予树》教学反思3

  今天,我听了张老师在三(2)班上了这节课。教师以文中妈妈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在课上尽可能用一些生动、能调动他们兴趣的语言来授课,学生能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来交流学习并采用大家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金吉娅的心灵。学生发言很积极,从他们的回答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能理解金吉娅的行为,他们体会到金吉娅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

  《给予树》所在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这篇课文“爱”体现在以下几处:1、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2、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3、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课看起来似乎很完美,但我觉得张老师没有抓住“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句话为重点,让学生同情那位陌生的小女孩,(设身处地)感受金吉娅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的举动。所以,在情感教育上的不足,甚感遗憾。以后,我们还应该在备课时对文中词句要多研究。

《给予树》教学反思4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圣诞节吗?猜猜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出示新词:圣诞节

  (1).指名读—齐读

  (2).你对圣诞节了解吗?指名说二个

  (3).打开书本,指名读书中的资料袋。

  2、师:这就是圣诞节,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金吉娅一家也正在准备过圣诞节呢!你们看,

  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学习期待部分

  师: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孩子们……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师:孩子们的心情是多么的——

  生:兴奋、激动……

  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齐读。

  (3)学习担心部分

  师:在大家兴奋期待的时候,妈妈又为什么担心呢?

  生:因为家里并不宽裕。

  师:你从那些词句看出她的家里并不宽裕?

  生:我只攒……却要……分享

  师:是啊!这钱是妈妈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的,来得多不容易啊!现在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吗?所以妈妈觉得很——

  生:担心

  师:谁来读出妈妈的这份担心?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你看,妈妈的担心和孩子们的兴奋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段话吧!

  3、那么孩子们到底有没有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31给予树,读课题,“给、予”正音

  二、自读课文

  什么是给予树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三、了解自学情况,整体感知。

  1、出示新词:给予树,说说什么是给予树?

  能说就说,不会说引导:出示词语:援助卡片礼品,老师送三个词语给大家,现在谁什么是给予树?

  2、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出示:金吉娅给予陌生如愿一偿

  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选择这些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在圣诞节到来以前,()看到()上的(),就用给家人买()的钱,给一个()的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让她终于()的事。

  指名说二个——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品味“如愿以偿”

  1.师点如愿以偿:愿就是——

  生:愿望。

  师:这个陌生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这段话“妈妈,我拿着钱……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指名读——齐读

  2.现在你能来说说她的愿望是什么吗?指名读

  3.那么金吉娅是如何实现这个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4.联系上下文,填上合适的词句,把金吉娅实现愿望的过程说得更具体些。指名说

  5.金吉娅买了洋娃娃送给那个女孩,这个小女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就叫做如愿以偿。出示词语:如愿以偿

  6.齐读这段话

  (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难过心情

  1.师:如愿以偿的小女孩是多么——

  生:开心、激动…….

  师:但此时的`金吉娅,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这段话“金吉娅的声音很低……却什么也没有”。

  师: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难过”,你怎么读才能表现出她的这种心情呢?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点评:读出难过的感受了吗?

  是啊!你也在为金吉娅感到难过呢!

  师:她只是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吗?她还在为谁感到难过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2.师:所以你们看,在回家的途中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出示“回家途中……沉默不语”,而其他的孩子呢?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指名说

  师:你能不能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原来她还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也在为这个比自己生活更艰辛的小女孩觉得难过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吧!齐读

  4.师:金吉娅的家境并不富裕,妈妈分给每人只有二十美圆,她给家人买了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而把剩下的大部份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那个陌生女孩,她后悔吗?

  指名说,点评:她真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乖孩子。

  5.齐读这两段话。

  (三)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1.师:听了她说的话,妈妈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如愿以偿的笑脸。”

  生齐读:紧紧地拥抱……如愿以偿的笑脸。

  引读三次,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

  2.师:金吉娅的言和行不仅打动了她的妈妈,也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哥哥姐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说话练习: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对金吉娅说:“()”。

  点评适当加入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师:哥哥姐姐被金吉娅深深地打动了,这是一个多么善良仁爱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啊!其实这篇课文还蕴藏着很多爱意和给予之心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发现了吗?齐读课文。

  4.出示:()给予了()。分层引导:(1)你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写谁给予了谁什么?(2)金吉娅只是给予这个女孩洋娃娃吗?(3)其实金吉娅在给予别人的同时,别人也给予她很多,你发现了吗?随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4)还有谁给予了谁什么呢?

  5.师小结:其实这个世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给予而充满了温暖,让我们把这些记录着让人觉得幸福的词语写一写,记一记吧!生写善良、同情、仁爱、体贴。

  五、课后作业

  1.出示新词,请你用这些词语复述课文

  2.2.替这个陌生女孩给金吉娅写一张感谢卡。

  反思:

  此课的教学可以从“给予”入手,首先让学生明白金吉娅给予了陌生女孩一个洋娃娃,给她帮助。通过读文,学生了解到她的家庭很不富裕,她的给予是很高尚的,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给予是不容易的,并不是偶然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给予树》教学反思5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感受到紧紧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三个重点字词的理解、深入挖掘文本,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做了点滴的探索。

  精彩之处

  1、感受愿望,激发同情心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金吉亚所“给予”的东西,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因此她从理解“如愿以偿”一词入手,什么叫‘如愿以偿’?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教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中,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陌生、理解“并不宽裕”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文体会:“金吉娅是谁?她的好朋友吗?(不是)你是从课文哪个词语知道的?”为了更深刻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理解金吉娅对小女孩的仁爱与体贴。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联系同龄孩子的生活需求,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其实这个洋娃娃不仅只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可以陪伴她、可以倾听她的话语,可以带给她温暖的朋友。所以学生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金吉亚所“给予”给小女孩的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爱,再次升华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

  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教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4、再解题目,强化课文主题

  当圣诞的钟声敲响,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她激动极了,她很想写一封信感谢金吉娅,在此环节让学代表小女孩写一写对金吉娅的感谢。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其实是让学生提升文章的情感一种方法,即“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充满善良和仁爱的树。”

  不足之处:

  虽然在这堂课上我做了精心的设计,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朗读上形式不够多样,比较单一,只是采用齐读、男女读。其次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学方法还需不但改进,让自主阅读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真切提高。

《给予树》教学反思6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给予树》教学反思7

  《给予树》所在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我在教学时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第三、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

  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

  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给予树》教学反思8

  《给予树》是新教材第八组课文“爱的教育”专题下的一课,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忘掉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做到扎实,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课文主要讲了小女孩金吉娅把本用于购买圣诞礼物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实现了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故事。

  我深入钻研教材,细细揣摩编者的意图,了解通过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目的。目的明确了,再思考要设计什么样的内容,通过怎么样的形式来达到。最后,我确定了这节课的重点为: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明白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一、抓住文本主旨,自主阅读,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自主阅读、品读体悟、讨论探究、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适当补白,个性阅读,培养语感。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我们在上课时,始终不能忘记时刻要渗透道德情感教育,从小让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在上《给予树》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了“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明白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为教学重难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破呢?我发现,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卡片上写着:她一直盼望着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而这正是金吉娅把本用于购买礼物的钱为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所在。于是,在教学中,我以此为突破口,充分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以生活为源泉,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纷纷想象卡片上的内容了。这时,我再出示一张设计好的卡片,卡片上写着:“圣诞老人啊,您在哪?又到圣诞节了,可是我还是什么都没有。我没有父母,没人亲人。我多么盼望得到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啊!我会做它的妈妈,不让它像我这样孤单。”学生读了这段文字,不禁被小女孩凄惨的生活所感动,从他们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可以看到,他们已完全进入到与文本的对话情境中去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这一教学环节的成功,更进一步地肯定了我“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的观点。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依据。但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以教材为唯一,而应当积极拓展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与自己的生活相密切的环境中理解文本,获得情感体验。

  三、透过文本,读向生活,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如有同学说:“亲爱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真不知怎样感谢你!我也要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上完此课,总还觉得学生虽能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有爱心,()但并不很受感动。细想一下,并非我们的学生不懂感恩,只是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而要让学生有较深的体验,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完全进入到文本,与文本、人物进行三维的对话,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而不是被老师拖进去。如在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这时再出示卡片,也许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思维就可能一下子打开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给予树》教学反思9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该组课文主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去爱别人。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将着力点放在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悟情感,而忽略了语文教学应“指向表达”,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此外,我所执教的这节课也还存在以下不足:

  1.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刻,导致问题设置流于表层,缺乏课堂生成。两三次的试教,每一节课时间都有剩余。再反复翻看教案,我在上公开课前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课堂教学的深度、厚度不够。自己只是把课文支离破碎地解析完了,而且还是停留在表浅层面的分析。由于教师自身对教材解读不够,因此设置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很多问题其实也是无效的(这点刘老师虽然没说,但我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譬如,孩子们通过阅读已经能够知道金吉娅把钱用在了哪里,可我还故作玄虚,提出疑问:“金吉娅的钱到底去了哪里?谁来告诉我们?……”记得上大学教育实习那会就已经听过天河区某位教研员评课: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就不要再讲,要挖掘一些孩子们不明白、不注意的表达细节。对文本解读不够、问题设置流于表面,最直观的课堂效果就是孩子们很快就能答出我所提出的问题(用刘老师的话说,就是一切都太顺了),师生之间缺乏思维的碰撞,课堂生成不够。对此,刘老师给予了我非常中肯的建议和提醒,我的确应该多多吸收、采纳。例如,对于妈妈担心的原因以及如何激起学生情感体验、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我只想到借助图片和音乐等教学资源达成目标,却忽视了文字本身的力量。文中的“攒”以及100美元5个人分、还要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这些细节挖深了、解读透了,金吉娅的形象自然呼之欲出,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情感也能更充沛、更真挚。

  2.对学生的回答缺乏指导性的评价,评价语言贫瘠。这是我个人教学非常明显的缺点。我总是习惯于重复学生的答案,不知如何接话、评价。有时候过于着急,不懂得引导,还直接用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如何锤炼提升课堂评价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是我短期内要着力提高的教学技能。

  3.讲学过程,教师过于冷静、生硬,情感上无法带动、感染学生。这其实跟我临时修改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关系。紧张的情绪支配下,我绷紧了神经,只是在讲教案、教教材,把课按部就班上完就好。当时脑袋瓜子总是想着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我该说些什么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设若教师都未尝进入角色、挨近人物灵魂,试想她又该如何去感染和带动自己的学生?!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不一而足,内心的失落感和挫败感难以详尽。总而言之,感谢刘敏老师以及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让我们对自身专业成长状况有了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把准了脉,接下来该是寻医问药的时候了……

《给予树》教学反思10

  一、导入新课,感受心情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树》,把题目齐读一遍。(生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分头去采购。两个小时过去了,圣诞礼物买好了,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的心情各是怎样?请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最能表现大家心情的词语。(生动笔)

  师:谁找到了?

  1、兴高采烈:

  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呢?能换个词吗?

  生:是非常高兴。

  师:那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因为我用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了很多礼物,所以很高兴。

  师:那快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

  2、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是心里很难受不说话。

  师:是呀,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

  生:因为我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心里害怕妈妈挨骂。

  生:因为我觉得很惭愧,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

  ……

  3、生气:

  师:可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生:因为金吉娅乱花钱。

  生:因为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没为家人买像样的礼物。

  ……

  师:是呀,透过塑料口袋,妈妈发现了金吉娅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她有些生气:(生接读)

  师:可后来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妈妈变得很高兴。

  师: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动笔划出)

  师:是呀,又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变化呢?

  二、以读促思,感悟给予

  师: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用“~~”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并动笔找。)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陈老师发现不少孩子都说到了这句话:

  出示句子: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请孩子们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你觉得哪个词很难理解或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你抓住它,做个重点符号。

  (生动笔。)

  1、援助中心:

  师:孩子们“援”是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生读)

  师:什么是“援助”?

  生:援助是帮助的意思。

  师:“援助中心”就是一个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师:孩子们,想想生活中需要援助的人有哪些?

  生:有流浪的人;失学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孤儿;贫困山区的人……

  师:再想想看,课文中需要援助的小女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生:也许她是一个没有伙伴的人;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孤儿;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童年回忆的女孩……

  师:你看,她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呀!而有时谁援助了她?

  生:金吉娅。

  2、一直盼望:

  师:一直盼望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天想,每时每刻都在想。

  师:那你为什么一直盼望呢?

  生:因为没有一个人陪我玩,我很孤独,所以我很想要洋娃娃。

  生:因为我一人躺在医院里很痛苦,没有一个人愿意来陪我,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如果有一个洋娃娃来陪我就好了;……

  师:我们看看她有时怎样一直盼望呢?

  出示句式:

  晚上,她盼望──;梦中,她盼望──;早晨,她盼望──;

  师:谁能读出小女孩急切的心情?

  (生悟读。)

  3、卡片:

  师:(看课文插图)孩子们,你们看在商场中有一棵给予树,树上挂着──,其中一张就是一个──,

  (生接读)卡片上还有她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快看看卡片上写了什么?

  生:我是一个失学的孩子,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我希望有一个洋娃娃,能陪我度过每一天。

  生:圣诞老人,您好!我是一个残疾人,别人都笑我,不愿意跟我玩,您能送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吗?

  ……

  师: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女孩的心愿感动了。

  (师生齐读。)

  师:于是,金吉娅取下____(生接读。)

  师:是呀,洋娃娃被寄走了,(板书:洋娃娃),但我知道小女孩她现在的心里一定充满了____。(生说)

  师:我们再听听金吉娅又对妈妈说了什么?(生读)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师:发现了什么?

  生:少了“什么都”这三个字。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样东西都没有;一点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那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父母;没有伙伴;没有食物;没有房子……

  师: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却没有一个人对她说圣诞快乐,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你听,孩子们唱起了歌,打开了礼物,而那个小女孩却孤零零的,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齐读)

  师:孩子们,现在这个八岁的金吉娅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女孩;我觉得她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灵……

  板书: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三、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师:金吉娅的行动也深深地打动了母亲的心,你看。

  出示句子: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孩子们,“偿”是我们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

  师:什么是“如愿以偿”?课文中将谁的什么“如愿以偿”了?(生说)

  师:是的,母亲她知道了,她是怎样夸金吉娅的?(角色体验)

  生:金吉娅,我为你感到骄傲!(生读)

  生:金吉娅,我的女儿,妈妈觉得你做得对,之前妈妈还错怪你,对不起!(生读)

  生:金吉娅,你的行动感动了我!(生读)

  ……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赞扬金吉娅!(师生齐读)

  师:现在呀,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给予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你们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生:幸福树、爱心树、天使树、快乐树……

  师:是呀,一个洋娃娃,一棵给予树,却寄托了许多人的爱。(板书:爱)愿这样的一棵树永远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师:孩子们,再读最后一段。

  (师生有感情地读。)

  四、课后延伸,感恩给予

  师:孩子们,陈老师知道这个陌生女孩收到礼物后特别高兴,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好,请同桌互相交流。

  (同桌交流。)

  生:我很激动,现在有了这个洋娃娃,我不在寂寞了。有人陪我一起玩,一起睡觉,我很快乐,我想对金吉娅说我很感谢你。

  生:我想对金吉娅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

  师:可孩子们,这个小女孩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她一个忙,就是帮她写几句话感谢金吉娅,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不过你们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谁?

  生:金吉娅。

  师:好,动笔。

  (生动笔,师巡视。)

  【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有关“爱心奉献”的故事。课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如“你在卡片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一直盼望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通过体验告诉孩子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当妈妈被金吉娅的行动所感到时,我问孩子,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赞扬金吉娅呢?”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有的孩子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三、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这种情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如,我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抓住三个表达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生气”,引导孩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不同,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

  可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不少需改进的地方:

  一、词语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

  如“兴高采烈”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还可以通过换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等来体会孩子心情的愉快。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有位孩子说到我很惭愧,如果我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课堂的调动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对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恰到好处

  课堂是个包罗万象的空间,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才会成长。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坚信会更加成熟!

【《给予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给予树的教学反思03-23

给予树教学反思03-13

给予树教学反思05-01

《给予树》教学反思04-05

给予树的教学反思15篇03-23

给予树教学反思(精选3篇)04-28

给予树教学反思15篇04-05

给予树教学反思(15篇)04-05

《给予树》教学反思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