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是树的花朵》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花朵》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花朵》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花朵》教学反思1
这次活动前,我的美术活动在反思这一块总会写上这样一句话:从孩子们的作品来看,没有想象的空间。之前一直在寻找如何把握好技能和创新思维之间的矛盾,感觉孩子们的创作思维没有打开,不知道该如何引导,苦于引导的方法不对,而导致了孩子们的作品很拘泥,放不开。现在想来这些问题都不攻自破了,因为孩子们对美术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不想做的事情怎么能让他们再去发挥想象来创造呢。那么如何让孩子喜欢上画画呢?
兴趣点是要老师去寻找的,虽然我们不可能让每个活动都吸引每个孩子,但在活动前,一定要考虑这个活动本身是否适合孩子,特别是这幅画出来的效果会不会引起孩子的共鸣,或者这幅画的最后效果是否是孩子感兴趣的,首先老师是否喜欢自己的范画,如果老师对自己的范画觉得很满意了,那么才会引起孩子的关注,这是最起码的。然后,活动前后设计是否合理,例如我的活动,为何要画线描画花朵,线描花朵的参照物是什么?为何这样画?这是我在指导孩子绘画前要告诉孩子们的,要把头绪给理顺了。这也是为怎么画做经验的铺垫。其次是怎么引导孩子作画,这是需要老师下功夫的,不能示范的过多,把孩子想象的.空间给堵塞了,那么这张范画是起关键点的,老师要让孩子们在示范的这幅画里看出什么,既要知道怎么画,还要知道如何才能画得更好,这是关键。最后是引导和讲评,引导是老师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并要有一张舔了蜜的嘴,要时刻走到孩子身边,蹲下身子,发现孩子的想法,还要多说甜蜜的话,鼓励孩子往更大胆的方向进行想象作画,有了老师的肯定,孩子们的才会更自信地去进行大胆创作。讲评环节是需要老师慧眼识珠的,点到为止,正中要害,把表现得非常棒的那张要给大家看的,要互相学习的,还要把进步的那个孩子的画进行表扬一番,争取是每个孩子都能表扬到,但一定要关注到特殊的个别。
把握好了这一些,孩子们的兴趣会在老师的这些教育智慧里激发出来,当然,作画的形式和选材是兴趣的最大关键点,我们可以摒弃一些课程里的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增设进一些课外的,但是合孩子口味的活动,就如师傅说的,孩子喜欢画了,画得多了,他们的技能就会提升,而且,也不用担心创作意识了,因为画得多了,积累经验多了,自然会生发出很多的想法。
《花朵》教学反思2
鸟是树的花朵,如果你不接触课文,你又如何能知道鸟是如何成为树的花朵的?作者用自己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冬日的画卷。也许这样的景象我们见过,但是我们谁又能用美妙的文字将它描述出来呢?想想冬日枯冷的枝头刹那间驻停许多鸟儿,将会给冬日增添多少温暖与快乐。
这就是我第一次看到《鸟是树的花朵》时最初的感受,随着读的加深我不禁感叹:多美的画面啊!可是我却没有发现。于是我想把这种感动传达给学生。如何做到呢?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文字中的画面,读出与作者的共鸣,读出生活中点滴的美,读出内心被忽略的角落。于是,在备课之前我就一直在在想怎样带领学生读,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我抓住“鸟是怎样成了树的花朵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品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作者看到鸟落在树上的欣喜和惊讶。抓住重点词语“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满树”让学生体会到鸟的数量多,种类多。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鸟落在树上的的画面,可能这时只是一幅静态的缺少生机的的画面,随着文章的深入,这幅画面会逐渐丰富起来,动起来。
接着,抓住“树上都有怎样的花朵”?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看到树上那些“千姿百态、能唱歌、会跳舞”的花朵,通过不同部分的朗读将脑海中的画面“涂上色”、“配上音”,使本来静态的画面生成为动态的图画。这“色”这“音”就是通过不同学生不同的朗读加以体现。
在本课的教学中,犯了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错误: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无论在哪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应该充分发挥这种主体地位,而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是在读的过程中,我总是怕学生读得不好,读的不符合我的意愿,不敢将课堂朗读放给学生,特别是在第二次上课时这一弊病暴露的淋漓尽致。正因为我过于追求朗读的终极结果,忽视了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特点和作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因而使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课堂就成了我一个人唱独角戏,而连“观众”都没有一个。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我不应该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而应放手
让学自己去想,自己去读,自己去说,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加以引导和适时的点拨,达成共识之后反过来再去读文章,再走进文字,朗读的效果会更好。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再次感受到自己文化底蕴的不足。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止一次的感受到自己语言的匮乏,知识的缺乏,不止一次的下决心读书、读书、再读书。虽然读书的`事情在继续,可是还是没有效果显现,今后,读书,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将是首要发展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还发现自己的应变能力,课堂的驾驭能力,并没有比以前进步,总是沉浸在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发生没有预见到的情形时,没有办法将学生掌控在自己的羽翼下。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2. 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
“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4.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5.教学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谁来说一说,文章围绕“济
南的冬天”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全篇,尽快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生赏析济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写了济南的山、水,现在请四组同学的代表分别上台给我们介绍作者笔下的山水,其余同学把书合上,从画中,从同学的复述中感受济南的山、水。
1、第一张图片:阳光下山景图。
请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板书: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2、第二张图片:薄雪后山景图。
请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提问:济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
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3、第三张图片: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三、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点:
《花朵》教学反思3
《花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版第一册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小诗。题目《花朵》已发出诗意,广袤的夜空里,闪烁的群星是夜空的花朵。繁花似锦的节目里,焰火最美,焰火是节目的花朵,繁荣昌盛的祖国大地上,我们少年儿童最美。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全诗共有三句,三句结构相同,情感类比递进,步步升华,充分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学会学习、培养朗读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的达成,即通过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发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一年级阅读识字教学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几个数学目标:
1、结合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认识花、朵、星、是、空、的、节、门等8个生字,学习新笔画“点”、“斜钩”,会写“火”和“我”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的美丽、生活的美好,从而增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学习完全凭兴趣。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自主生活经验,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记生字,并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合作探究中愉快地学习。接下来,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其目的在于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思考,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将有效地促进整个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和师生的双向运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导入时,我让学生先说说平时见过的花,再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幅幅美丽的鲜花,当学生陶醉在这美丽的鲜花中,我趁机让学生把心中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学生各抒已见,个个兴趣盎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结合方法、自主识字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的情感态度应是“喜欢”与“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识用结合,寓教于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进行识字,教给识字方法。
1、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选择运用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地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如在学习巩固生字时,我借助多媒体,与孩子们玩起了“开火车”、“读字救小羊”,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生字的快乐当中。
2、多种形式复现,巩固识字效果
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复现。在教学中,我不断变换识记方法,拼音认读、小组内互帮互读、卡片认读、小老师带读、齐读、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提供了条件,巩固了识字效果。
3、活用方法,实现个性识字
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对识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这样对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更富有挑战性,个性化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并不容易。因
而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显得更为重要。鉴于本课优美的语言文字和学生感悟能力的水平,我主要以读为主、借助图画、创设意境,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体验朗读的乐趣,在读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作业的布置
课外作业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学习自主独立的学习过程。作业的设计要力求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一道必做作业: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评一评,还布置了一道选做题:画一画。如:“美丽的夜空”、“节目的焰火”、“我们真快乐”。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更乐意学习语文。
五、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刚刚结束汉语拼音的教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未形成,尤其是阅读能力。因此,在图文结合、读中感悟这一环节中,我主要以读为主、借助图画、创设意境,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体验朗读的乐趣,在读中接受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让我体会到识字教学,首先要努力创设更多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生字的快乐当中。各种游戏情境让生字时常复现,教师要“随意”地教,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合作,快快乐乐地学。其次,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再次,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此外,要多关注个体差异,多为学生增设小台阶。指点方向,让他们识字一路走好。
《花朵》教学反思4
李艳
《缤纷的花朵》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手工创作课,因为需要的知识积淀比较多,需要学有一定的绘画、撕纸的基础以及粘贴和用剪刀的技能,而且作业量大。
本课是操作性很强的'手工制作课,从上课的情况来看,可以由于操作上的局限,许多学生都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同学的帮助,因此,本课的合作学习无需特别强调,学生都会自发的进行二人合作制作。从学生完成的缤纷的花朵作品来看,普遍的缺点是装饰性不够,如花瓶上没画一些图案进行装饰,添加的小装饰品太少,不够美观,可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折纸、彩纸剪贴等进行装饰。
在第二课时增补、完善制作。最后的展示也较重要,把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使学生能有成功感,在一定的空间距离上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不成熟的地方有:
一是对知识和概念的了解不是很全面,对教材提供的资料没有仔细地、认真地分析,也就是没有吃透教材,没有把握好课程的深度。
二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不成熟。小组的分工不明确,没有安排好谁具体负责做什么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启而不发。
《花朵》教学反思5
《花朵》这课是一年级拼音教学结束后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只有三句话,形象的比喻星星是夜空的花朵,焰火是节日的花朵,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课文插图形象,富有童趣。旨在让学生感受三种特殊花朵的美丽,,使学生在享受美中读书,朗读、背诵。读后让学生给花朵涂颜色。在学习活动中渗透自我评价,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各种花朵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的同时引到学生说说自己还见过哪些花,由此引入新课,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通过自由朗读、同桌对读、师生对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着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在读和背诵的过程中,我随机给学生播放幻灯片:布满闪闪星星的夜空、燃放焰火的节日、小朋友学习、劳动的画面,让学生边读边欣赏,边读边体会夜空的美丽,放焰火时的高兴。体会爱学习的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爱劳动的`孩子也是祖国的花朵。体会到自己在祖国的关怀下健康成长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最后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享受朗读的乐趣。
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朗读还是缺乏感情,也有个别学生存在唱读现象,课程进行稍有前紧后松现象出现。组织教学搞得不好。
这课另一个重点就是指导书写生字。教学时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在进行描红书写练习,最
后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从学生书写情况来看有写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写字教学,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把字写工整规范,写字能力都有提高。
《花朵》教学反思6
一、回忆讲述,说说观察桃花的快乐心情。
1.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看桃花开心吗?老师把开心的情景拍下来啦!想看吗?(看课件)
2. 问:你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
3.教师:我们小二班的朋友小嘴真甜,都和桃花姐姐成了好朋友,说悄悄话,做游戏,桃花姐姐心里可开心了。看,桃花姐姐来看你们了!
二、欣赏与示范
1.(看课件)仔细观察桃花长得什么样?五个花瓣,粉红色,象五角星,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这朵桃花在干什么?(笑眯眯)那这朵呢?(很害羞)这朵花象什么?想蛋,它是一个花苞苞,就象宝宝在睡觉。师小结:桃花有五个花瓣,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桃花有的笑开了脸,有的很害羞,有的还是花苞苞。
2.这么漂亮的桃花怎么请到我们教室里来?(幼儿讨论)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你们找出喜欢的桃花,仔细看看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怎么做的?(提供:手指点、棉签画、纸揉、贴花瓣。)
3.说说你喜欢的桃花是用什么做的,用什么办法做的?
4.师小结提炼:有的是用颜料手指点画的;有的是棉签画的,有的是用皱纸揉成的,还有的是把花瓣贴在树枝上做成的。
三、教师介绍材料,幼儿选择操作。
我们选一种喜欢的办法请出桃花姐姐。
四、交流互动,欣赏拍照。
1.向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桃花,说说用了什么材料,用什么办法做成的。
2.摆个好看的动作,和自己的桃花一起留个影。
五、结束
我们一起听音乐,用动作把桃花姐姐请出来吧!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教师尝试做有心人,将孩子们与桃花做朋友的情境抓拍成一个个片段,并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回忆,讲述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并在欣赏中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以俏皮的语言表达桃花的不同形态,丰富了孩子对桃花色彩、形态美的感受,其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索表现桃花美的各种方式。
2.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幼儿制作之前,教师让幼儿自由结伴,观察各种桃花的制作方法及材料,并通过集体交流,及教师的总结,让孩子提升了相关经验,了解了各种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同时,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崇明水乡、森林公园、乡村景色等作为桃花制作的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桃花古筝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教师变换创作的形式,采用手指点画、棉签画、团纸粘贴等不同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同时,同伴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合作的萌芽。在活动延伸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桃花,让幼儿体验表现桃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不足:
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花朵》教学反思7
从整节课来看,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
1、视频的出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示评价时语言丰富,表达清楚。
3、在动手操作时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位组员都表现的很积极。
4、放飞降落伞把整节课推向了**,也将学生的`兴致推向了**,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有成就感。
当然也有比较遗憾的地方
1、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面对学生精彩的表现和美观的作品,教师的语言有点吝啬。
2、展示时由于时间关系,显得不够充分,当各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是,其实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如伞面装饰是否美观、吊坠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作品的创意等方面。
3、缺乏课后的小结,应针对学生的作品及试飞情况,及时小结,再次强调三个方面:伞面材料的选用和装饰;伞绳的选用和长短;下坠物的大小和轻重。因为这三点是关系到降落伞成功与否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课后对自己的降落伞进行修改,再次试飞。
《花朵》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 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
活动难点:
五个圆点围成一圈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桃树背景、水粉颜料、棉签、皱纸、树枝等,每张背景上做好一个桃花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讲述,说说观察桃花的快乐心情
1、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看桃花开心吗?老师把开心的'情景拍下来啦!想看吗?(看课件 2、 问:你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
3、 教师:我们小二班的朋友小嘴真甜,都和桃花姐姐成了好朋友,说悄悄话,做游戏,桃花姐姐心里可开心了。看,桃花姐姐来看你们了!
二、欣赏与示范
1、(看课件)仔细观察桃花长得什么样?五个花瓣,粉红色,象五角星,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这朵桃花在干什么?(笑眯眯)那这朵呢?(很害羞)这朵花象什么?想蛋,它是一个花苞苞,就象宝宝在睡觉。师小结:桃花有五个花瓣,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桃花有的笑开了脸,有的很害羞,有的还是花苞苞。
2、这么漂亮的桃花怎么请到我们教室里来?(幼儿讨论)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你们找出喜欢的桃花,仔细看看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怎么做的?(提供:手指点、棉签画、纸揉、贴花瓣)
3、说说你喜欢的桃花是用什么做的,用什么办法做的?
4、师小结提炼:有的是用颜料手指点画的;有的是棉签画的,有的是用皱纸揉成的,还有的是把花瓣贴在树枝上做成的。
三、教师介绍材料,幼儿选择操作。
我们选一种喜欢的办法请出桃花姐姐。
四、交流互动,欣赏拍照
1、向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桃花,说说用了什么材料,用什么办法做成的。
2、摆个好看的动作,和自己的桃花一起留个影。
五、结束:
我们一起听音乐,用动作把桃花姐姐请出来吧!
《花朵》教学反思9
让美好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上流淌
——《中国的花》教学反思 11月20日,我有幸代表学校,到小学参加了区语文优质课竞赛。我执教的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22课《中国的花》一文。这是一篇散文,课文介绍了中华民族丰富的花文化,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题虽然是“中国的花”,但作者并没有列举中国花的繁多、博杂,而是将笔端指向具有普遍象征意义的几种中国名花。其目的就是要以流畅的语句,生动有趣的典故,引读者从中国的花这个角度一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情感充溢课堂呢?作为教师,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我们都要恰当地把握自己的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主动学习。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拔下逐渐进入课文佳境,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
在教学《中国的花》时,我首先用大屏幕播放十大名花的画面,并且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徜徉在花的`海洋,然后说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在整个课堂中洋溢无比喜悦的气氛,学生不仅话语中流露出对中国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就连表情中也流露着对中国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如何使语言诱发情感呢?一是要重视朗读教学,要满怀感情地去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在教
学《中国的花》中,我采用了默读、师生配合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教师满怀激情,读得抑扬顿挫,很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感情,使学生受到感染,整个教室都沉浸在对中国花的喜爱和赞美之中,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良好的课堂气氛起到积极渲染的作用。二是教师努力用生动、新颖、优美、恰当的词汇组合自己的语言,减少拖泥带水和重复现象,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炼,努力实现从教师的“不厌其烦”到学生的“百听不厌”的转变。三是要有适当的“补白”。为了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梅花的品质,我让学生先交流中国历史上具有梅花品质的人,然后我适当的补充了当今社会中坚强不屈的人物:如黄来女、桑兰、汶川人,配上悠扬的音乐,使学生的情感在无声中流淌。教师的语言具有了吸引力,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热情,使语文不再是枯燥的字词,而是一篇流利的散文、一首抒情的诗和一曲感人肺腑的音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阵地,让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吧。
《花朵》教学反思10
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让学生了解对称的相干知识,并以蝴蝶为例,简单了解蝴蝶的基本结构,学习对称的相关知识,能用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蝴蝶。不仅能勾画出正确的对称结构,而且还能学会对称的折剪方法, 使作品达到美观漂亮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 大自然的情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的分析、表现能力。
在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是要画蝴蝶、剪蝴蝶还是用“对称”的方法制作蝴蝶。画是最简单的,蝴蝶是自然界中常见到的,老师只要稍微介绍一下蝴蝶的几种样式,学生就能画出漂亮的作品来;剪蝴蝶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地备课,除了蝴蝶的花纹、样式外,还要考虑怎样剪,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教会学生,并且安全的完成作品;而对印蝴蝶,就是材料的准备稍微麻烦些,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方法。认真思考后,我还是决定用对印的方法制作蝴蝶,因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未接触过对称画法,会比较新奇。
准确的讲这节课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我一点都不敢马虎,重点放在“视频导入”和“观察探究”两个环节上,整堂课的教学还算顺利的完成了。
《花朵》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充满了诗意的文章。在学习本课时,我将重点定位于理解鸟是树的花朵的意韵,感受鸟儿给冬日带来的温暖与快乐、生机与活力,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教学时首先通过对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落光了叶子的树显得寂寞、沉闷,而有了鸟的树则显得生机盎然,借此突出鸟儿给树带来的活力,带来的美丽。其次我们都知道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所以我抓住了一根主线——鸟是怎样的花朵?以它为切入点,把握文章的脉络,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鸟是树的花朵”表现了鸟对树的重要性,树缺少了鸟就没有了生气,而鸟则少不了树的支撑。最后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自主去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在这一基础上,才指出重点句、段,让学生细读,在细读中找出精彩语句认真品读,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地“读”和“品”的机会。通过“鸟是什么样的花朵?”这一问题的启发、引导。学生在读的'实践中就有了悟的方向。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你该怎样去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本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的目的性不强,选择朗读方式的随意性比较大,学生朗读效果提升的不明显。此外,教师与文本的融入度不够,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高度不够。通过反思,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首先解读教材是根本,同时,引导学生有目标的读,恰当的选择读的方式也犹为重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花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是树的花朵》教学反思03-15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教学的反思12-08
经典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3-25
观察花朵日记02-27
花朵开放日记02-01
观察花朵的日记02-12
花朵简单的折纸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