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教学反思1
本册新授的内容全部结束了。一册教下来感到特别的乱,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心里一点数也没有,真想考一次试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但是这样的考试又有何意义呢?自己生气不说,同时学生的那一点信心也将被考试打消得烟消云散了!还是耐下心来对学生进行一个系统复习吧。
今天就圆的周长和面积(刚刚学过)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复习!
复习从以下三个内容进行:
1、复习基础知识:包括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基本知识练习。(以上两个内容上一节课就进行了)
3、综合练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复习了有关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后,又复习了求组合图形的方法。下面的四道题是最后的综合练习:
(1)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a、半圆的周长和面积(直径是4厘米)b、跑道的周长和面积(图略)
(2)求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环形的面积,已知外圆的`直径和环宽)(图略)
(3)在一个长为8厘米、5厘米的长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在批了作业后才知道学生掌握得有多差,全班全对的人只有5人。不是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混淆,就是求半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忘记除以2,再就是求半圆或跑道的周长时不知道是求图形一周的长度,只是将两个基本图形的周长简单地相加。说明了学生概念还是不清,空间概念不强,再加上学生思考缺乏有序性,思考混乱不清!导致了做作业时丢三拉四!
《圆》教学反思2
《荷叶圆圆》是一篇语句优美、轻快活泼的课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开启童心童趣,让学生“入情”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在《荷叶圆圆》一课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来朗读,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情境节奏美,让学生“入境”。
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像。本节课,我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荷叶圆圆》读起来琅琅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此,我在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境,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我在教授《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图画把孩子们带入其中,去
聆听小水滴、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对话,感受河塘“爱”的温馨。孩子们学的认真,读的动情。教师的范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孩子们的语感还没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我的每个动作都会给孩子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达到了文与情的交融,孩子们才能用心、用情进入文本的世界!
三、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本节课要求学生朗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本。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又以戴头饰的表演朗读来吸引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特别是在感情朗读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感悟,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又能在朗读课文中借助课文的拼音认识要认的生字。如在朗读小水珠一段时,有的学生认为小水珠很可爱;有的同学认为小水珠很开心,不同的感受使他们的朗读也不同。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他们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了语言的美。
总之,教学中,我注重朗读感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充分地发表意见,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识字教学,本人能把这项教学任务完成得妙趣横生。
《荷叶圆圆》一课有12个字的复习巩固任务。上课伊始,在学生充分预习生字的基础上,我和学生们做起了“摘苹果”识字的小游戏。我对孩子们说:
“小朋友,这里有棵神奇的果树,上面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子,有酸甜的草莓,还有可口的葡萄,下面请同学上来摘果子,谁愿意?”学生感到新奇,纷纷举手发言。学生在参与这个识字游戏中,既对课文的生字学会了,同时又得到了乐趣。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将本课要巩固的所有生字都认认真真地学会了。虽然是在读生字,却全然没有累的.感觉,学生们自始至终兴趣盎然。
五、合作交流,写字。
我指导学生写“朵”、“机”“我”三个字,写之前首先请学生观察它们的笔画结构和占格特点。提问:“‘朵’字上边是个‘几’吗?”学生会回答:“不是。没有钩。”接着请小朋友们再写一个飞机的“机”字,要注意这个字的右边可是个“几”字,有钩的!还要注意钩的写法。然后请小朋友们再写一个“我”字。这个字很难写,建议小朋友们先在书上描一遍,记住斜钩是怎么写的,然后再写。
六、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创造”。
在拓展中以“小鸟来了”为例,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说:小鱼、小鸟会把荷叶当作什么、会怎么做?并以小鱼说:“ ??”小鸟说:“荷叶是我的乐园,它在荷叶上面飞来飞去,多么得开心。”的句式帮助学生练习说话。在此基础上,再完成课后练习:看图,把句子说完整。学生在交流发言时,我耐心、仔细地倾听;用多种方法表扬、鼓励学生大胆说,放心说,说出自己的所悟所得。一次次的说话练习,给学生提供了人人说话的机会,而且说话要求一次比一次提高,难度一次比一次加大。由于说话练习的设计照顾到不同
层次的学生,难度有坡度,加上有课文内容做铺垫,所以学生并不觉得很难,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发言积极,能各抒己见,大胆练习说话。
孩子们通过想像,表演,使学生在温馨而美好的气氛中回顾妈妈的温柔,荷塘的美景,体会到互相关爱的喜悦和快乐。并让孩子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这样,孩子们“入情”、“入境”、“想像升华”,师生共享课堂的美丽。
《圆》教学反思3
一、 以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没用填灌式教学法单纯以灌输教学内容为目的,而是通过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地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侍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二、 采用游戏学习法,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抓信上机操作这个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增长才干,学会技能,但有些操作也比较枯燥,而游戏是儿童最乐于参与活动的形式,游戏最能激发儿童直接兴趣和愉快情趣。因此,在本课中设计了游戏环节。
三、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好好学习,就要千方百计的注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到自豪、欢乐、惊奇、赞叹……”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渴望获得成功的`愿望,力争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又一个惊喜,让学生体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习“画图”后,让学生自己构思创作一幅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了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学生完成一份作品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转播功能展示优秀的作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评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也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要有机地融入到其他学科之中,使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得到整合,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总之,信息技术课只有以知识为载体,以技能为核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并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各学科之中,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圆》教学反思4
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课标和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例2时,就设置了三个小题,从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着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解析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是高二的复习课,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回忆讲述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师补充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例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也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的思维。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六、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七、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圆》教学反思5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所以游戏导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教师优美地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把课文的字音读准。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带着问题完整自由地读一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读后评价(对读得好、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最后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
三、积累语言理解内容——合作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附之配乐朗读,增强语感。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参与到学生活动当中去,面向全体,维持好活动次序。
四、拓展课文培养想象——练习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比如创设情景,“老师就是荷叶姐姐”,让学生自己当成小伙伴,进行口语交际,引发学生想象。“你希望变成什么再与荷叶、荷花一起玩耍呢?”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圆》教学反思6
圆形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形状之一,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但是小朋友平时可能不注意观察,在课堂的提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想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于是在教学中,我刻意引导他们亲近大自然,深入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学会观察、感悟和表现,从而引发拓展他们的思维。我还把数学中的形状通过绘画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和学会创作。希望他们更有绘画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着孩子们想想说说,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也扩展了,于是我和孩子们互动—找找身边的圆形物品(教室、学习用品、活动用品、衣物等)、想想生活中用到的圆形物品(家具、生活用品)、说说我还发现的圆形玩具和园内设施等。在十几分钟的想象中,幼儿都积极投入思考,连我的衣服上的纽扣也被细心地孩子发现,纳入圆形的物体中了。看到他们认真思考的神奇,觉得那是多么唯美的画面呀,谁有那样的幸福可以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在静静思考呢?
课后为了让他们可以将想象放大,我带着他们围绕校园走了一圈,一路上都是孩子们相互讨论的声音“这片树叶是圆形的”,“太阳也是圆形”“哇,我怎么没有想到那个小蘑菇也是圆形……”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言语,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终于知道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了,还观察的那么仔细,还知道相互商量着讨论,还说的有理有据呢!
有了这次深刻的教学经验,孩子们在下午的线描画课中有了新的灵感和感悟,大的圆和小的圆有了更准确的心中有数,在自己绘画的过程中队圆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圆》教学反思7
教学内容:
聆听《小狗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和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的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的`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教学难点:分小组进行填写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小练习: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小狗圆舞曲》。
1) 初听,启发学生边听边引导学生辨别乐曲中听唱的内容;想到什么?(可从标题入手去分析、去想象;
2) 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学生参与即兴表演)
2、 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小狗圆舞曲》, 录音、学生的伴奏、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
三、小结下课。(随着音乐,学生结伴律动出教室。)
《圆》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朗读及想象能力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在教学时,我主要想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荷塘的美,感受到夏天的美,以及大自然的美好。进而通过洋溢在课文里的童真、童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把这种情感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天是美丽的,是多彩的,带给孩子们也是欢乐的。为拉近孩子与荷叶的距离,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荷叶的图片,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通过看图片,说感受,使孩子们对荷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随即我又出示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句话,结合前面的理解和孩子们一起朗读、品味,孩子们都能读出各自的感受。
综观本堂课,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情感体验”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们换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那种高兴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
实践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孩子们从课文学习中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好教材,积极发掘教材中的“想象点”,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实起来,让个性张扬起来。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他们的想象。
四个小伙伴,我都紧紧抓住“你为什么喜欢小青蛙(小鱼儿、小蜻蜓、小水珠)”相机引导学习为什么他们把荷叶当做歌台、凉伞、停机坪、摇篮。如在感受小水珠在荷叶上的感受时,我配上了摇篮曲,这样引导: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做小宝宝,想象一下妈妈轻轻摇晃着摇篮,睁开眼睛说说你的滋味你的感觉,想象荷叶为什么是小蜻蜓的停机坪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孩子有了可交流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三、仿写改编,培养学生的语言扩展。
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课文,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可以在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写法特点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美好的创作佳境。我用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好像在说 ?,我用荷叶是我的这样深度挖掘课文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四、换词练习,使课堂充满语文味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深入文本,我采用换词的手法,如为什么说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而不是站在荷叶上呢?通过语言、动作引导让学生理解“立”字表示出蜻蜓的轻盈、轻巧。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五、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教学有三度,即:温度、广度、深度。教师教学的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我非常同意窦老师的说法,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的程度是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一边用心地听,一边作出赏识的评价,还不时地拍拍孩子的肩,摸摸孩子的头,握握孩子的'手,把自己完全融入孩子们当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他们同喜同乐。反馈有一定的童趣,比如说他们一会是青蛙王子、一会是蜻蜓精灵、一会是小美人鱼。让学生兴高采烈。有了这种情感的介入,教育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陶治着学生的精神,净化着学生的灵魂,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其一:教态方面的不足,一堂课下来显得太过激动,声音一直很高,有点喊的感觉,良好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一起一伏,抑扬顿挫,并不能重复学生的话。
其二:在教学生成上面,指导的还不是很到位,就比如我让学生学习荷叶是小蝌蚪是什么?我是让学生单纯的凭想象来说,应该配上图画让孩子看图说,这样才符合小孩子的认知规律。拓展这一块应该由教材到模仿教材到跳出教材的形式,体现层次上的递进。
其三:反馈的语言要多样,要有童趣,而且中肯。周南沙老师、张老师,张老师反复和我说反馈要有针对性,要顺着学生的话来。反馈是最能反应一个老师教学功底的地方,我应该平时多听好课,多看书,多积累。
其四:在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分小组背诵。应该在背之前先读一遍。整堂课下要多读全文,由段再到全文。要有一个整体性。
这堂课我花了不少精力来准备,我特别感谢周南沙老师对我的指导,以及张老师、黄老师和我们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办公室有7位年轻老师要比赛,在这段最有压力的日子里我们相互在一起磨课,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让我感到团队像绳一样的凝聚力。语文课堂要无时无刻的浸润着语文味,我要做到这点还要多修炼。多看好书,多听好课。
《圆》教学反思9
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对《圆》这一节课的研究中,通过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对这节课的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关于导入的设计
本节课的导入分四个层次进行,首先通过老师用线绳工具在空中旋转,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轨迹是一个圆。接着介绍含有圆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圆;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从而认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对它也比较熟悉,在课的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和图片的观察中清晰地看到这是圆,借助这样的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搜索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圆,从而初步地感知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圆。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感知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二、关于对圆的认识和特征的处理
在研究圆的认识与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第一种,把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的特征结合起来,即认识半径以后,马上研究同一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并且长度相等等特征;另一种:是先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觉得第一种方法比较传统,由于这一环节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研究几个知识点的方法雷同,这样老师的讲解就比较繁琐,学生缺乏研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就选择第二种方法,先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找到圆各部分的名称,并认识它们,能在自己画的.圆中标出。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探究活动,讨论交流半径的特征、直径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相关知识。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教师冗长的讲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而且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兴趣的,主动的进行探索。
三、关于数学史料的运用
本节课中我们两处引用到数学史料。这些凝聚着智慧的数学研究史料,我们不仅仅把它们作为引语或欣赏,而且还力求让史料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
首先在学生对圆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后,联系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以此引发学生研究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探究圆的特征结束之后,借助多媒体呈现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让学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关于圆的史料记载,还可以巩固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引用《周髀算经》中关于圆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拓展对圆的认识。在播放录象,理解意思以后,进一步引导思考:如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你能从中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四、关于媒体的处理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把多媒体和其他传统手段有效结合,力求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导入新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先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带有圆形的实物图片,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兴趣。接着运用动态演示,从实物中勾勒出圆,使学生清晰看到圆是有曲线围成的。
在教学画圆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两段录像。第一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播放,通过展示一个完整的画圆过程,为学生提供清晰地、正确的画圆方法,为学生独立用圆规正确画圆奠定基础;第二段在介绍用线绳画圆时播放,通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过程,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用线绳画圆的实用价值。
在研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时,当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圆中半径可以有许多条,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同一圆中,从圆心到圆上可以发散出无数条线段。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圆中半径有无数条,感受初步的极限思想。
在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两个实际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结合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随着画面和声音效果的逐步展示,体会当车轮不是圆时或者车轴不在圆心位置时,车子行驶的感觉是不稳当的。从而体会到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圆心位置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关于细节的处理
1.在导入环节的摸一摸游戏中,为了使全体学生参与这个游戏。我们考虑装的器皿应该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学蒙住眼睛。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摸的过程,共同感受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另外为了让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在器皿中装的就是用硬纸板剪成的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圆。
2.整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的呈现是逐步完成的。为了完整地展示这一节课的重点,我们准备跟随课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个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完成板书。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多媒体展示的不足,使得学生在全课小结之时,能根据板书,迅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3.在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时,组织学生借助圆规画出任意大小的圆进行探索。在认识半径以后,学生通过量一量,量出半径的长度。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径都是一样长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径和别人量出的半径长度是不一样的,从而体悟出只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才相等。
《圆》教学反思10
今年第一年教一年级,以前一直觉得教低端很好玩,到了自己真正接手了,才发现,其实也很累啊。刚开学的第一个月,面对这群好像什么也不懂的小家伙,总觉得上课好累,现在,开学已经第十周了,他们的表现越来越棒,我也越来越喜欢他们。所以,当这次要上公开课的时候,我毅然而然的选择了一年级。《奇妙的同心圆》,看着好像并不难的一堂课,我相信孩子们能学的轻松,画的快乐。这节课其实是以后所有造型表现课的基础——练习线条和涂色。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得不高,就是让学生学会画同心圆,并持续激发孩子们的美术学习兴趣。这么简单的教学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我和大师比一比。出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方块与同心圆》,让学生找找这里的造型、色彩元素。同时我介绍了大师的生平,这位大师的绘画售价曾近一千五百万美元,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认真画画的话,有可能超过大师。这样一说,每个孩子都来劲了,都说自己能超过画家,有了动力,画画就有激情了。
二、配上音乐画画。上课前,我找了很久的音乐,因为我觉得这堂课应该是很轻松的,同心圆应该是快乐的,所以,本节课我给学生配上了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感觉孩子们画的时候特别带劲。我既用音乐控制学生的作画时间,又用快节奏的音乐加快学生的作画速度。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画画是一种享受。
不过,这堂课我有一点考虑不周,那就是学生创作前,我虽然展示了范作,但是我没有当堂示范,原本以为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就不需要示范了,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在涂色上还是存在些许问题:涂色不匀。可能是第一次使用砂皮纸的原因吧,也可能是因为一年级的绘画课比较少,所以,在下次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入示范这个环节。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线条和涂色的练习,虽然简单,但是学生学得扎实。
《圆》教学反思11
今天,进入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的学习,也是学生在小学最后一次学习空间图形。操作、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教材也安排了操作活动的,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圆柱实物测量算表面积,制作笔筒,深化知识的理解。
我跟去年一样,布置课前前置作业:明天我们学习《圆柱的认识》,回家找一个大一点的圆柱形的物体,用最少的彩纸把这个圆柱包起来。
课一开始,让学生回顾学过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你心目中长方体与正方体是怎样的呢?学生从面、顶点、边来交流,交流中其实对圆柱的认识做了很好引导。接着,让学生交流你心目中的圆柱是怎样的?由于学生自己操作过,因此回答非常积极。从底面、高和侧面来交流,很快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并且粗细均匀;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我追问着:你怎样证明两个底面大小相等呢?生1:我在包这个圆柱时,只测量了一个底面直径,剪了两个,正好,因此两个底面大小相等。生2:圆柱可以看成有无数个大小相等的圆片叠起来的,那么两个底面大小一定相等。生3:在包圆柱时,我测量过两个底面的直径,大小相等。你怎样证明圆柱的高有无数条?生1:我觉得两个底面间有很多的垂直线段。生2:底面有无数的点,两个底面对应的点连接的线段都是圆柱的高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的方法来证明,让学生结合实验操作进行辩析明理,加深学生对圆柱特征的'理解。
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呢?学生通过滚、包圆柱、围圆柱发现了展开的侧面与圆柱的联系。你能用这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纸围成怎样的圆柱呢?生1:我围成的圆柱,圆柱的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是长方形的长。生2:我围成的圆柱,圆柱的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是长方形的宽。我课件演示,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发现了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得出了结论侧面积相等,但它们的底面积不相等,高也不相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很自然的感悟到圆柱的侧面积就用长方形的长乘宽,也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
学生对圆柱认识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识圆柱是圆柱单元的重点中的重点。通过包圆柱,一张白纸围圆柱,把传统的剪改成现在的围,使学生对圆柱侧面研究自然过渡到对长方形与围成圆柱 关系的研究上,更加深入,努力实现探究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