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黄河象》教学反思

《黄河象》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07 12:15: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黄河象》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河象》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象》教学反思

《黄河象》教学反思1

  《黄河象》教学反思结合学校的“干部与课改同行”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执教教师,参与此次活动,以此为契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执教的是五年级的一篇说明文——《黄河象》。《黄河象》是一篇科普小品。写的是科学家根据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假想了这头黄河象的来历。

  “科学家们是怎样想象黄河象的来历?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这是全文的重点。根据教材自身特点,采用“逆推法”教学,从中教给学生由已知求未知,从结果推原因的追溯性逻辑推理方法,从而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为了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发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成以学习为乐,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们接触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我还注意了对学生们回答问题的评价。

  评价作为一种对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合适界定的方式,要发挥其真正的实效,是不能以单纯的“好!”“真棒!”“太完美了!”来表述教师听了学生发言后的看法,而应结合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具体表现出来的优点和不足加以点评,比如,在这堂课中,我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就从他朗读的语速和朗读的投入程度进行了评价,“你读得真好!入情入境!”“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真得感觉到了它的高大!”……而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我则进行了自己的概括:“你抓住了黄河象的特点!”“你善于从文章中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真会学习!”“你回答问题时从比较完整,还运用了一些连接词‘于是’‘因此’,让你的描述更加完整!”学生们听了教师的评价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方向性就更加明确,为他们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实,教师教学手段的采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有时候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一些看上去有着光环的手法,只要在我们的教学中自始至终保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在不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突显出来。

《黄河象》教学反思2

  结合学校的“干部与课改同行”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执教教师,参与此次活动,以此为契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黄河象》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五年级的一篇说明文——《黄河象》。

  《黄河象》是一篇科普小品。写的是科学家根据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假想了这头黄河象的来历。“科学家们是怎样想象黄河象的来历?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这是全文的重点。根据教材自身特点,采用“逆推法”教学,从中教给学生由已知求未知,从结果推原因的追溯性逻辑推理方法,从而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反思《《黄河象》教学反思》。为了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发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成以学习为乐,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们接触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我还注意了对学生们回答问题的评价。评价作为一种对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合适界定的方式,要发挥其真正的实效,是不能以单纯的“好!”“真棒!”“太完美了!”来表述教师听了学生发言后的看法,而应结合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具体表现出来的优点和不足加以点评,比如,在这堂课中,我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就从他朗读的语速和朗读的投入程度进行了评价,“你读得真好!入情入境!”“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真得感觉到了它的高大!”……而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我则进行了自己的概括:“你抓住了黄河象的特点!”“你善于从文章中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真会学习!”“你回答问题时从比较完整,还运用了一些连接词‘于是’‘因此’,让你的描述更加完整!”学生们听了教师的评价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方向性就更加明确,为他们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实,教师教学手段的采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有时候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一些看上去有着光环的手法,只要在我们的教学中自始至终保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在不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突显出来。《《黄河象》教学反思》

《黄河象》教学反思3

  《黄河象》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课文通过介绍北京自然博物馆陈列的黄河象骨骼化石,推想了它的形成过程,以及被发现、发掘和命名的过程。

  我在上这堂课的时候,改变了课文原有的顺序,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做了一些改变。我们先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黄河象的骨骼化石的样子。让学生体会到它的高大完整的特点;其次,安排了课文第三部分的学习,即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发现、发掘和命名。我把这两部分安排在了第一个学时,而把第二部分,即科学家们推想二百万年间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作为第二学时的内容来完成。

  现在,我就我第一学时的教学,也就是对第一、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做了一些思考。

  首先,我想来讲一下,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一、课程的安排比较合理。一方面,它可以保证两堂课的完整性,不至于内容没上完就下课了,还可以让第二学时的内容有更加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另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了解了化石高大、完整的特征后,直接进入化石的发现、发掘和命名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几乎都有把握到。比如说,词语“发现、发掘、挖掘”的区别与联系,关联词“甚至连……也……”的学习,以及这篇课文所涉及到的说明方法的学习等等。整堂课也比较流畅,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进入比较好状态,这是一个需要保持的方面。

  三、在这堂课的处理过程中,我有把课文的讲解与课后思考题、辅导与训练的习题相结合起来教学。这可以说是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了,让学生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实现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中来。

  四、在教学过程中有把学生的写作技巧的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帮助。比如在教词语、关联词和说明方法的学习都可以涉及到写作。

  其次,我要主要反思一下,在这堂课中,我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或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上课的过程中,太注重对学生知识目标的内容的掌握,却忽略的学生能力、技能目标的培养。比如说,在《黄河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应该比较注重对学生想象、推想能力的培养,而我在第一学时的教学中却没有很明显的把这个目标体现出来。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二、学生的主题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学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新教材的教学。可能在对教材的要求和目标上还存在一些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使得学生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得到发展。其实,学生才是主体,而老师应该是在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三、语文应该注重朗读,朗读非常的重要。虽然说在《黄河象》的教书中我也有注意到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的,但还是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在这堂课中,我一般都是让学生对某些段落进行全体的齐读,其实这是没有很大必要的。一方面,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长,如果老让学生齐读的话,就会浪费掉一些宝贵的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段落较长,学生读起来也比较容易觉得疲劳,这样的话就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教学质量。通过与其他老师的讨论,我们发现其实只要让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齐读就够了。同时还可以多增加一些朗读方法,除了简单的齐读,个别学生朗读外,还可以小组为单位,或是同桌为单位,甚至开火车读等等都是可以的,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而定。相信这样可以更加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兴趣。

  四、在一些内容的教学上还讲解得不够透彻。比如说在“发现、发掘、挖掘”的教学上,感觉学生对这几个词语还是不怎么理解,所以这应该在第二学时的时候把这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复习。

  以上就是我针对《黄河象》这堂课所做的一系列的思考,其中有我的自己的观点,但更多的是同事的帮助。在这堂课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后,我一定扬长避短,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黄河象》教学反思4

  自主探索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步骤来进行学习。它在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太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向学生提示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发现的力量。”

  “自主探索”就是要求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前和课内的自习,发现课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远东和技巧,通过交流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和发展学习语文的能力,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不是从零开始。因为,一方面语文课文都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来表达一定的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经对许多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为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进行自主探索提供了可能。再加上学生年龄特点,“自主探索”的热情比较高,这就更为语文课的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索”制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 求的。然而,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当今情况下,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学习氛围,就有如如虎添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就得到更好的培养,学生必将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本领

  指导学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慰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而多媒体呈现知识内容,形成情晰具体的映像,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系统。这样,学生就能依据已掌握、理解的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解决具体问题中,促进知识迁移,使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比,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借助多媒体手段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词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学习《井》一文时,课文中:“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一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了“多远!多远!”后面用感叹号,而“多深?多深?”后面用问号。于是我立刻借助计算机使句中的感叹号和问号不断闪烁,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讨论道:前一句是感叹号,句中的“多”是“多么”的意思;后一句是疑问,句中的“多”是“多少”的意思。前一句感叹星星离我们很远,后一句在猜测这井水到底有多深。问题是“发现”的前提,利用多媒体技术首先使学生了现了标点符号运用的不同,通过思索,运用已掌握的有关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继而发现了“多”在不同句型中的不同含义,进而达到对句意的颇有深度的理解。这样学习,就有了“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内容。因此,我常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想想与学过的课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想新课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对此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问和答问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创造机会,锻练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学生初步感知了一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所以,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结而结不了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

  教学《黄河象》一文,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都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有个学生提出《黄河象》到底是重点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还是黄河象的来历?是介绍黄河象,还是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文,加上老师适时的步拨: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容易,说明黄河象化石为什么保存得那样完整难,科学业家为了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对黄河象的来历进行了严密的假想,故应着重来探讨作者怎么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以文章的重点内容为基点,可划分为几块?少顷,自主探索交流继续:“我认为文章按主要内容来划发,可发为三大块:先介绍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形象,再写科学家对黄河象来历的严密假想,最后写人们发现了发掘这具黄河象化石。”

  段落划分好,学生进入理解课文重点内容过程,他们发现问题:“假想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什么?”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利用计算机反复显示主要过程,通过探索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黄河象失足落水陷进淤泥淹死河里,并引申出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此时,却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黄河象会失落水淹死在河里?有的说因为不小心急要喝水,有的说因为石头滑,有的说因为天气热……面对学生零碎、不全面、不系统的答案,我再次利用多媒体,通过看全过程再选词填空,使之变得有条理,引发科学家假想黄河象从(热)——(渴)——(喝)——(陷),最后淹死河里的'结论,并指出这个结论是科学业家从已知求未知,以结果推原因,运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推出来的。这样,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探索、发现构成教学过程的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学生发现就头号,懂的就讲,老师则因势利导,于学生疑惑处启发,于思维陈列阻塞处引导,于学习关键处点拨,起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而多媒体那创设阅读的问题情境,把矛盾引入阅读过程,为加速思考、探求新知提供内部动因的特殊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三、运用多媒体,确切地评价学生,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要在课堂内实施“自主探索”,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各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自主探索”的兴趣。学生参与自主探索的欲望好似火焰,而教师的期望的确切的评价如同柴、油。为此,我十分重视运用多媒体正确评价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焕发起新的要求成功的需要,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评价时的表情态度、语气构成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反馈,思路,所以,对学生主动发现,交流得好的,我除了运用传统教育媒体——语言和体态,对他们以真心实意的评价外,还常常运用现代多媒体对其进行表扬。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而画的想象画,或自己设计的课文板书等。我运用实物投影仪将他们的作品显现出来,让大家欣赏、评价,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充满希望的。

  老生常谈改革,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从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黄河象》教学反思5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与第二部分的内容紧密相联、环环相扣。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肯定或否定,使学生能明白填空原来还可以从不同的出发点,找到不同的答案。此外,教师一边引,一边导,又能使学生在准确、清晰地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后,教师再将一、三部分的内容用一个问题:黄河象骨骼化石有哪些特点?便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然后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斜斜地”展开合理想象,并尝试着用因果关系的句子写一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这样,便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达到让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目的。

  总之,整堂课设计得结构十分严谨,逻辑性非常强,每个板块与板块之间密不可分,层层落实。尤为可贵的是,执教者总是认真关注着学生的学情,及时根据自己的.课堂预设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自己的指挥棒下紧张而又有序地学习。这样的课堂,老师既教得轻松,学生又学得愉快。

  听了李老师的课,总是让人受益非浅!


《黄河象》教学反思6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白板解决以下教学问题:

  1、课前导入环节利用白板的放大图片功能揭示游戏的谜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利用白板电子笔的书画功能和橡皮擦功能,对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词语进行批画,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3、利用电子笔让学生能够上台来亲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4、利用移动、拖拽复制的功能,使得课文的线索清晰可见,感受科学家的假想生动形象、严谨周密。

  5、在欣赏图片环节中,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

  白板的使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知识的丰富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化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一直保持着饱满的情绪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有了电子白板,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密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下面结合《黄河象》的电子白板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学环节的易改性。

  我之前做过这课的PPT课件,一张张图片很多,上课时按照我课件出示图片的顺序进行教学,有时学生先讲另一个部分,但由于课件的限制,还得跳过几张图片,做的时候比较复杂。但电子白板的课件不需要,学生讲倒哪我就可以直接用电子笔在白板上操作,教学时一些环节的顺序可以适当改变,不再是唯一的。

  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白板与ppt相比,对图片的运用更方便,不需要时把图片藏起来,需要时把图片拉出来,便于学生比较、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欣赏黄河象骨骼化石图片时,利用聚光灯功能瞬间把黄河象骨骼化石聚焦在很难发现的舌骨上,学生感到很惊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体会了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

  三、增强师生的交互。

  在做游戏这个环节中,学生猜谜底,老师把谜底所显示的图片放大,利用白板图文并茂的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评价科学家假想的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所评价的词语利用电子笔写在白板上,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白板还可以把教师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都记录和保存下来,看到书画痕迹,便能回忆这节课所学到的重点知识。

《黄河象》教学反思7

  我为双流华阳的两位老师上了一堂随堂课《黄河象》,上完以后和两位老师共同探讨了本课的得与失,下面是清河小学的谢小明老师整理的课堂设计以及她个人的反思。

  一、导入

  师板书课题:《黄河象》

  1、请孩子们齐读课题。(生读)再读。昨天,我们已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质疑

  生A、黄河是一条河,课题《黄河象》为什么用黄河来命名呢?

  师:以“北京人”和“元谋人”为例解释黄河象的名称。

  生B、黄河象和其它的象有什么不同呢?

  师: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猜”的过程……并以“活化石”、“银杏树”为例说明。

  生C、人们又是怎样发现它的?

  师:往往你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自己加以思考、分析,总会有更大的收获!这也正是倾听的好处。

  反思:

  导入语言干净利索,能够敏锐地抓住学生的质疑点,认真倾听、思考学生质疑的出发点,及时进行分析,并给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如:学生提出为什么用地名“黄河”来给课题命名时,教师用“北京人”和“元谋人”为例来解释。之后又分别用“活化石”、“银杏树”的相关知识来类推本课的知识点。当学生能够在认真思考之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及时给予表扬,并说出认真倾听的好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此外,看似不经意的`讲解“猜”的过程,又为本课安排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埋下伏笔,增强学生猜测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题纲,将课文分成四个个部分,完成填空练习

  2、学生浏览课文,师提醒学生要一边看,一边思考。

  3、鼓励学生拿出课堂作业本,先抄题,自己试着填一填,再四人小组交流,要求学生只要能填通顺就可以了。

  反思:

  这一板块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清课文结构,掌握文章脉络。教师给出一个填空式的题纲,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能更准确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当发现学生连有效完成填空都还比较吃力时,再次降低难度,只要求他们能将空填通顺即可。这样,教师能根据学生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显示出执教者较强的教学机智及课堂应变能力。

  三、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

  2、以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填空。(附:学生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教师否定错误答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肯定最恰当的答案。)

  (博物馆里)的黄河象

  3、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读课文2—3部分,完成填空

  (两百万年前)的黄河象

  (被挖掘出土)的黄河象

  4、读课文最后一段,指导学生完成填空。(这次多数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为“被命名的黄河象”)教师示范朗读,故意将“因为”、“这头”两个词语发音较重,学生听后,才恍然大悟。

  (唯一)的黄河象

  5、讨论:课文一、三部分写出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哪些特点?要求学生抓重点词语汇报。

  庞大、被完全保存下来的、姿势斜斜的……

  6、设疑:如果是一头头完整的黄河象,又怎么会斜斜地站在沙土里呢?四人小组,根据象骨骼化石的特点,展开想象,并用“因为……所以……”句式写几句话。师先举例,让学生从课文的第二部分去找。

  7、生讨论,教师加以指导,要求学生一边说一边写。

【《黄河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河象教学反思04-01

称象教学反思07-26

称象的教学反思04-14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03-26

《称象》教学反思09-05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05-25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08-30

《黄河颂》教学反思07-26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