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9 13:35: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范文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1

  戏曲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难点。首先在学生方面,学生接触国粹京剧太少,生活中基本听不到京剧。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喜爱的是流行音乐,对周杰伦等歌星无人不知。而谈到戏曲,特别是京剧,就一无所知。我认为这也是学生唱不出戏韵的主要原因。

  其次来自教师方面,据我对本地小学教师的了解,能识简谱的老师不过十之一、二,大部分教师连常规的唱歌教学都难以完成,何况戏曲教学。

  再者,对教学戏曲的认识不足。我也是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之后,才解除心中的疑惑,才懂得教材编排戏曲教学的意义。戏曲,尤其是京剧,它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京剧艺术是形象思维高度发展的精品。学唱京剧,不仅可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而且它通过“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至于和”来“泄导人情”,达到平衡各种人心理与疏导情绪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起到稳定社会的功能。

  在我之前仅有的几次戏曲教学中,有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说出来,请老师批评指正。由于水平有限,还望谅解。

  一、解读作品。要唱好一段戏,首先应读懂作品内涵。这就要了解戏曲所讲述的故事,抓住人物特点,剖析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比如,在教学《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课时,我先讲述它的故事情节大意,然后讲点专业知识,如《甘洒热血写春秋》属于老生行当的唱腔,西皮快二六等。最后把重点放在唱法上,该唱段表现了侦察排长杨子荣胆大心细、足智多谋的形象,以及他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语气一定要唱得坚定自信,气势磅礴。

  去年,在小学生元旦文艺汇演中,我选了黄梅戏唱段《到底人间欢乐多》。在教这段戏时,我先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梗概,然后把它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唱山河景色,节奏较慢,唱腔温柔委婉,略带隐忧。它表现织女热爱山川美景,向往人间生活,却又害怕无情天条天规的复杂心情;第二段唱家人,唱腔较为舒展,满怀深情;第三段,唱腔欢快流畅,达到高潮。表现出织女抛却顾忌,尽享人伦的喜悦心情。

  二、先慢后快。在教学快节奏的、音节较复杂的唱词时,若以原有的节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难以接受。这时如果把节奏降下来,以慢节奏教唱,学生则较易掌握,再回到原有节奏,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我们还拿《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例,“今日痛饮庆功酒”中的“日”字,在以原速教唱时,很多同学把3532唱成35或35,还有“壮志未酬”中的“志”和“未”,也是同样的情况。我把节奏一变慢,每个音就显得非常清晰,他们一两遍就会了。

  三、分解教学。在教学音节复杂、时值较长的'拖音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犹显棘手。这时把原本较长的唱腔进行分解,如“甘洒热血写春秋”中的“秋”,我把它分为三句,第一句唱4︱4︱4︱4︱43,第二句唱212︱325,最后唱2321︱12.6︱1,分开来教,待学生唱准唱熟后,再连接起来,一气“呵”成。虽然也有一定难度,但还是可以完成教学的。

  虽然可以完成教学,学生唱得也很熟练,但最大的遗憾是:学生们唱不出戏的韵味。像《甘洒热血写春秋》这段戏,唱前三句略好一点点,最后一句怎么唱怎么象唱歌。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最大的困惑。另外,我在教唱《到底人间欢乐多》时,因为唱腔曲折委婉,音节较为复杂,我差不多是一小节一小节地教,所以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试问,在教学中有没有更好的教法?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2

  从戏剧的理论来说,戏剧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戏剧理论内在的规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发现很多的问题:

  第一、没有处理好视频播放与课文研读的关系。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过多的媒体使用,如视频、音频、图画,削弱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过于依赖感官的刺激,而丢失掉语文教学本身对教材文字的钻研与感悟。如在上《雷雨》的时候,在学生没有读课文的前提下直接我将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视频解决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问题。结果使学生在讲解课文时没有了兴趣。因此只有在对文本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穿插多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

  第二、处理戏剧语言和戏剧思想内容的关系,有所偏废。在新课程标准相关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我们对古代戏剧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大肆渲染,力图把课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内容都教给学生,而忘却了语文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品味奖赏的要求。比如在教《长亭送别》中,我就过于注重对两人对爱情的态度的分析,并且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课堂讨论,希望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爱情观。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内容都是由文字、语言表现出来的,语文的本身应该是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加深对文化思想的理解。所以后来,我们又在教学中,专门设计了一堂合作探究形式的语言奖赏课,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奇文共欣赏,品味到了有“花间美人”之称得王实甫的语言魅力。

  第三、没有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在古代戏剧的教学中,我发现戏剧的文字本身不会存在多少问题,因为课文的注释相当详细。所以我们经常会开展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学中我们发现,必须加强教师对讨论发言的指导,任何没有教师引导的合作讨论都有可能会将学生引入误区。比如在教授《城南旧事》一课时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与认识,这时教师是否有进行指导很关键。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也不是独裁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第四、要处理好课文学习和课外拓展的关系,不能无边无际,漫无目的',要紧扣课文。教学中如果是紧扣课文的拓展将对课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是毫无联系的拓展将会导致学习目标的不得落实。

  钱梦龙在教学经验总结时说:“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求知的过程,为了求知,学生必须运用智力,认真探索,因此,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能。”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学会充当导演。为了让学生深入领悟戏剧的精髓,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戏剧的相关常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明确写作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台词、舞台提示及潜台词等仔细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为学生的舞台展示作好准备。学会甘当配角。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作主角,让他们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兴衰际遇,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当学生的观众,作为配角,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性的理解。学会乐当总结者。当学生活动完毕后,及时对作品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日出》一文,作者就是运用了高超的创作技巧,通过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达到了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效果。

  总之,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及时地调整合适的位置。当然,教无定法,但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3

  戏曲是极具魅力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特别是我国的戏曲,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渐渐被孩子们遗忘。很多孩子由于没有接触戏曲机会,根本不懂得如何欣赏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所以,如何帮助学生们了解欣赏戏曲,并通过感受戏曲的魅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成了我研究的问题。这节课的总体要求是让孩子们对戏曲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学习让他们打开思路使戏曲中的知识融入到活动中,体验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美术能力,使他们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唤醒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根据这个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游戏导入,让老师带领他们轻松进入教学活动。其二,汇总学生收集的资料,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三,由老师归纳总结并通过课件介绍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由京剧中脸谱应用的角色引入,从脸谱色彩与人物性格;脸谱的图案结构;脸谱图案与人物特征几个方面分别讲授)其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各种戏曲视频,激发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其五,布置作业:用带来的材料把自己打扮成戏曲中物。让学生随音乐表演的形式结束活动,在欢快愉悦的情绪中体验戏曲的魅力。

  优点:

  本次活动从选材、设计、方法到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开展都充分体现着创新与改革这个教育教学中的主旋律。

  (一)选材恰当,目标定位准确。

  由于四年级学生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渗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兴趣,又学到了知识,还能进行美好的情感体验。我选择的这节课,恰巧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另外,在活动过程中,穿插的游戏、表演、欣赏活动能够促进学习了解欣赏戏曲,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单纯而机械的教给学生知识,让他们去画某一物体,学生们往往会因为缺乏兴趣,而去机械的临摹,这样会严重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所以,本次活动我着重从吸引学生兴趣入手,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知识传授,并加入视频等文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几段耳熟能详的戏曲资料,特别是我们的地方黄梅戏选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另外,设计完成后,让学生通过集体表演展示作品,提高了制作兴趣。这些方法都突出体现了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三)活动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语言精炼严谨,负责引导总结。而学生们则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创新。在设计环节,每一位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在评价环节,每个人都掌握了评价的标准;在表演展示环节,大家都积极主动的勇于展示自己,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缺点:

  本次制作过程中老师最好需要具体的演示一个戏曲道具的制作步骤,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指导过程。由于是一节录像课,学生和老师都有些过于紧张,很多环节没有放开,没有把最佳状态表现出来。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美术戏曲人物教学反思02-17

《鲸》教学反思鲸鱼教学反思08-04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11-1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6-01

教学的反思09-22

《》教学反思05-16

教学反思05-25

经典教学反思07-15

教学反思06-08

《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教学反思简短10-0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范文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1

  戏曲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难点。首先在学生方面,学生接触国粹京剧太少,生活中基本听不到京剧。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喜爱的是流行音乐,对周杰伦等歌星无人不知。而谈到戏曲,特别是京剧,就一无所知。我认为这也是学生唱不出戏韵的主要原因。

  其次来自教师方面,据我对本地小学教师的了解,能识简谱的老师不过十之一、二,大部分教师连常规的唱歌教学都难以完成,何况戏曲教学。

  再者,对教学戏曲的认识不足。我也是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之后,才解除心中的疑惑,才懂得教材编排戏曲教学的意义。戏曲,尤其是京剧,它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京剧艺术是形象思维高度发展的精品。学唱京剧,不仅可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而且它通过“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至于和”来“泄导人情”,达到平衡各种人心理与疏导情绪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起到稳定社会的功能。

  在我之前仅有的几次戏曲教学中,有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说出来,请老师批评指正。由于水平有限,还望谅解。

  一、解读作品。要唱好一段戏,首先应读懂作品内涵。这就要了解戏曲所讲述的故事,抓住人物特点,剖析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比如,在教学《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课时,我先讲述它的故事情节大意,然后讲点专业知识,如《甘洒热血写春秋》属于老生行当的唱腔,西皮快二六等。最后把重点放在唱法上,该唱段表现了侦察排长杨子荣胆大心细、足智多谋的形象,以及他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语气一定要唱得坚定自信,气势磅礴。

  去年,在小学生元旦文艺汇演中,我选了黄梅戏唱段《到底人间欢乐多》。在教这段戏时,我先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梗概,然后把它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唱山河景色,节奏较慢,唱腔温柔委婉,略带隐忧。它表现织女热爱山川美景,向往人间生活,却又害怕无情天条天规的复杂心情;第二段唱家人,唱腔较为舒展,满怀深情;第三段,唱腔欢快流畅,达到高潮。表现出织女抛却顾忌,尽享人伦的喜悦心情。

  二、先慢后快。在教学快节奏的、音节较复杂的唱词时,若以原有的节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难以接受。这时如果把节奏降下来,以慢节奏教唱,学生则较易掌握,再回到原有节奏,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我们还拿《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例,“今日痛饮庆功酒”中的“日”字,在以原速教唱时,很多同学把3532唱成35或35,还有“壮志未酬”中的“志”和“未”,也是同样的情况。我把节奏一变慢,每个音就显得非常清晰,他们一两遍就会了。

  三、分解教学。在教学音节复杂、时值较长的'拖音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犹显棘手。这时把原本较长的唱腔进行分解,如“甘洒热血写春秋”中的“秋”,我把它分为三句,第一句唱4︱4︱4︱4︱43,第二句唱212︱325,最后唱2321︱12.6︱1,分开来教,待学生唱准唱熟后,再连接起来,一气“呵”成。虽然也有一定难度,但还是可以完成教学的。

  虽然可以完成教学,学生唱得也很熟练,但最大的遗憾是:学生们唱不出戏的韵味。像《甘洒热血写春秋》这段戏,唱前三句略好一点点,最后一句怎么唱怎么象唱歌。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最大的困惑。另外,我在教唱《到底人间欢乐多》时,因为唱腔曲折委婉,音节较为复杂,我差不多是一小节一小节地教,所以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试问,在教学中有没有更好的教法?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2

  从戏剧的理论来说,戏剧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戏剧理论内在的规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发现很多的问题:

  第一、没有处理好视频播放与课文研读的关系。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过多的媒体使用,如视频、音频、图画,削弱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过于依赖感官的刺激,而丢失掉语文教学本身对教材文字的钻研与感悟。如在上《雷雨》的时候,在学生没有读课文的前提下直接我将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视频解决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问题。结果使学生在讲解课文时没有了兴趣。因此只有在对文本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穿插多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

  第二、处理戏剧语言和戏剧思想内容的关系,有所偏废。在新课程标准相关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我们对古代戏剧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大肆渲染,力图把课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内容都教给学生,而忘却了语文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品味奖赏的要求。比如在教《长亭送别》中,我就过于注重对两人对爱情的态度的分析,并且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课堂讨论,希望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爱情观。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内容都是由文字、语言表现出来的,语文的本身应该是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加深对文化思想的理解。所以后来,我们又在教学中,专门设计了一堂合作探究形式的语言奖赏课,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奇文共欣赏,品味到了有“花间美人”之称得王实甫的语言魅力。

  第三、没有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在古代戏剧的教学中,我发现戏剧的文字本身不会存在多少问题,因为课文的注释相当详细。所以我们经常会开展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学中我们发现,必须加强教师对讨论发言的指导,任何没有教师引导的合作讨论都有可能会将学生引入误区。比如在教授《城南旧事》一课时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与认识,这时教师是否有进行指导很关键。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也不是独裁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第四、要处理好课文学习和课外拓展的关系,不能无边无际,漫无目的',要紧扣课文。教学中如果是紧扣课文的拓展将对课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是毫无联系的拓展将会导致学习目标的不得落实。

  钱梦龙在教学经验总结时说:“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求知的过程,为了求知,学生必须运用智力,认真探索,因此,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能。”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学会充当导演。为了让学生深入领悟戏剧的精髓,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戏剧的相关常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明确写作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台词、舞台提示及潜台词等仔细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为学生的舞台展示作好准备。学会甘当配角。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作主角,让他们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兴衰际遇,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当学生的观众,作为配角,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性的理解。学会乐当总结者。当学生活动完毕后,及时对作品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日出》一文,作者就是运用了高超的创作技巧,通过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达到了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效果。

  总之,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及时地调整合适的位置。当然,教无定法,但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古代戏曲的教学反思3

  戏曲是极具魅力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特别是我国的戏曲,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渐渐被孩子们遗忘。很多孩子由于没有接触戏曲机会,根本不懂得如何欣赏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所以,如何帮助学生们了解欣赏戏曲,并通过感受戏曲的魅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成了我研究的问题。这节课的总体要求是让孩子们对戏曲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学习让他们打开思路使戏曲中的知识融入到活动中,体验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美术能力,使他们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唤醒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根据这个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游戏导入,让老师带领他们轻松进入教学活动。其二,汇总学生收集的资料,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三,由老师归纳总结并通过课件介绍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由京剧中脸谱应用的角色引入,从脸谱色彩与人物性格;脸谱的图案结构;脸谱图案与人物特征几个方面分别讲授)其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各种戏曲视频,激发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其五,布置作业:用带来的材料把自己打扮成戏曲中物。让学生随音乐表演的形式结束活动,在欢快愉悦的情绪中体验戏曲的魅力。

  优点:

  本次活动从选材、设计、方法到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开展都充分体现着创新与改革这个教育教学中的主旋律。

  (一)选材恰当,目标定位准确。

  由于四年级学生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渗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兴趣,又学到了知识,还能进行美好的情感体验。我选择的这节课,恰巧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另外,在活动过程中,穿插的游戏、表演、欣赏活动能够促进学习了解欣赏戏曲,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单纯而机械的教给学生知识,让他们去画某一物体,学生们往往会因为缺乏兴趣,而去机械的临摹,这样会严重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所以,本次活动我着重从吸引学生兴趣入手,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知识传授,并加入视频等文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几段耳熟能详的戏曲资料,特别是我们的地方黄梅戏选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另外,设计完成后,让学生通过集体表演展示作品,提高了制作兴趣。这些方法都突出体现了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三)活动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语言精炼严谨,负责引导总结。而学生们则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创新。在设计环节,每一位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在评价环节,每个人都掌握了评价的标准;在表演展示环节,大家都积极主动的勇于展示自己,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缺点:

  本次制作过程中老师最好需要具体的演示一个戏曲道具的制作步骤,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指导过程。由于是一节录像课,学生和老师都有些过于紧张,很多环节没有放开,没有把最佳状态表现出来。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