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反思(通用21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识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识字》教学反思 篇1
识字6属词串类识字,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要求会识会写的只有3个。但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分别展现了祖国各地不同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自豪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流程是:
一、初读词串,读准字音,读通词串。
二、精读词串,读懂词意,读出画面。
三、融读词串,把握全景,进行拓展运用。
四、自主识字写字。
任何一课识字,不能仅仅“就字教字”“就字识字”,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让识字成为学生沉重的记忆负担,对识字失去兴趣与愿望。而应该“把字教丰厚”“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基于这一点,所以教学本课,我意图借助图画、音乐及教师适当地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轻松愉快地识字,让词语与学生的生活建立丰富而紧密的联系。另外,识字6整体感强,词语排列规律明显,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有这么一点,即让学生能够体会祖国的地域辽阔、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我意图让学生在适当而巧妙的语言训练中,在创设的丰富的情境中有所发现和体会。
关于识字。识字6虽然只有3个生字,但在备课时我却发现这3个字其实很难教,用形和义结合的方法吧,似乎又很难说,用追本溯源的方法吧,又似乎找不到源头,然后我只有引导学生通过换偏旁记字法也就是用熟字记忆法和编顺口溜记字法,主要是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记忆方法。
关于写字。我一直认为写字其实是用心费力的苦差事,需要有毅力。一二年级孩子每天要写那么多字确实很辛苦,但我认为“提笔就是练字时”“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应成为学生的座右铭,而我们的学生写字时往往心浮气躁,急于完成任务,不能静下心来用心观察用心揣摩。要想把字写好,必须反复地“观”,反复地“记”,直至将整个字的形态刻印在脑海里才行。所以每次写字前我都会要求学生静静地观察,等会发言,唯有静才能有效地揣摩记忆。而且我认为像写字这种技能性的教学,必需教师示范性的引领,教师要以身示范,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比如我们每天在黑板上的板书以及学生作业中的批语都应该一丝不苟、工整美观,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对书写产生一种自觉追求,而不是指令性的说教和大声地呵斥。写字的好习惯是“模仿”出来的。
总之,识字教学要遵循汉字的构造及识记规律,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
《识字》教学反思 篇2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例如:在识字六(1)中,我引导学生给“尧”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新字,我编了歌谣帮助学生记忆: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拂晓。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是阻挠。依靠别人是侥幸,丰衣足食是富饶。
另外,我从每天早晨读书时间抽出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故事“多味酱”……学生兴趣十足。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
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另外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识字》教学反思 篇3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以前我采用的方法基本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怎样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
1、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多认少写结合汉语拼音识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只需
认识简单的偏旁,不要求全都会认。
4、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所以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象形字、会意字。
5、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从识字课开始,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认识一些偏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并且开始学习按笔顺规则写字。
6、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这样边学课文边学生字,学生兴趣盎然,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识字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识字》教学反思 篇4
没想到我们班的孩子们这么聪明“编”也能编的有水平,编的上道。前两天刚讲了识字8,我一高兴,本应一节课结束的内容硬让我抻了两节课,为什么?因为孩子们太活跃,太能表现自己了,我总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识字课课文能分析的内容较少,识字上我花了较大功夫。今天让孩子们说识字方法时,大家普遍都说“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我知识随便应一句“谁能用猜谜语记住这个字”不想杨怀宇举手了“我认识宇字,于字头上戴帽子就是宇字。”这让我想起了教学识字7时,我带给孩子们的谜语“小牛头上戴帽子,牢。”我暗叹孩子真不错,还知道自主找谜语识字。接下来又有一个孩子举手,我说“李京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吧!”孩子迅速起立“我认识宙字,由字头上戴帽子就是宙字。”这回我不是暗喜了,而是大大表扬鼓励了孩子“你们真聪明,都会自己编谜语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自然讲的顺利,听得舒心。但也不是没有问题,让孩子填句子“( )的'宇宙”时,我欠缺引导,在孩子茫然的时候,我应简单讲讲宇宙,让孩子们对宇宙至少有个粗略的了解。孩子们冷场了一小会儿我就急着出答案了,出了答案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简单。我想我应多给与时间思考,在多一些引导。这样才会让课堂和谐。
《识字》教学反思 篇5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让识字变得有趣
只有当学生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对形音义进行有意识记,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与老师同学分享,并不时地鼓励学生观察仔细、方法巧妙,并热情地为学生精彩的发言鼓掌,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兴趣浓厚,因为识字教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呈现出的识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课堂充满了诗意。
二、读出韵文的节奏和意韵
词串识字课文,像优美的诗,节奏强,意韵美;似迷人的画,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课堂书声朗朗,充满诗意,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扩展情境,使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脑海中明晰起来,进入课文情境,实现“言——像——意”的统一。并借助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欣赏,指导读出词语间的停顿、间歇,读出韵脚和整个词串的节奏感,于是读词串便有了吟诗般的美感。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进入情境
学习词串识字,学生看图、读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联想和想象,使词串和学生合而为一,对文本的认知和对生活的认识合而为一,进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变成小蜜蜂,问问他们喜欢在哪些花朵上采蜜,问问他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还让他们再编一些词串,此时一个个词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他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回忆,美感便油然而生,学生放飞想象,由文本又联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由衷地喜爱春天、喜爱生活、喜爱语文课。识字课如诗一般美好,语文课充满了诗意。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爱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让我们的教学也变成一种游戏呢?谁说“上课”就一定是严肃的、石板的、一本正经的!如果效果同样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用更轻松、更开心的方法来学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是那样的高,思维是那样的活跃,每一个孩子都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识字》教学反思 篇6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四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插图中的卡片“包”、“火”、“艹”、“饣”、“氵”通过组合拼图具体地告诉学生,“包”字可以分别与四个偏旁组成新字。接着第二部分是一组“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书包、花苞、饱满、火炮、水泡,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第三部分是一首儿歌,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该组形声字中选取的。这就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
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提倡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加上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两个形声字归类识字的内容,已有一定的识字经历。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不但学会了本课知识,而且感悟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了识字的兴趣,初步培养了学习汉字的能力。
在识字部分,我由“包”字引入本课的学习。虽是本课的生字,但学生显然对这个字并不陌生。于是我追问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个字的,并及时肯定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字学词的方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学生学习“语文”,不能变成学习“语文书”。从生活中学,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与生活“链接”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这篇识字课文的难点是让学生在比较认读中体会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快乐游戏,领悟规律”的方法。教育学家卡罗琳说过,“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送字宝宝回家”的游戏,突出了识字的趣味性,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此过程中,我通过一个问题“这四个字长得那么像,你们是怎么区分他们的?”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形声字的特点,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像这一类的字,一部分偏旁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偏旁表示字的读音,我们把它们叫“形声字”。由此,巧妙地完成了识字教学中正音、记形、明意的教学目的。接着,我又通过“变魔术”的游戏,激发了的识字兴趣,进一步理解形声字的含义。最后,再通过“对口令”的游戏,帮助学生牢牢的巩固了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
新课标在阅读评价中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看图学文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有以下几读:
(1)自由练读;
(2)抽读,谁能读准儿歌的每一个字音;
(3)流利地诵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加上动作,同桌互读;
(6)表演诵读。二年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气和读出感情成了重点。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范读和指导没有起到示范性作用,另外,虽然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但生生互评的方式较少,这方面应在以后加强指导。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加上动作表演读的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孩子们在同桌练读的过程中就积极性很高,许多同学都踊跃上台表演。孩子们在想象当中充满创造性的表演,说明他们已经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到了语言的丰富多彩,并在诵读中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美的熏陶。
在拓展说话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用本课学过,但儿歌中没有出现的词来编儿歌。在设计时,自我感觉这个环节难度较大,因此,也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图片来进行缓冲。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确实说的不太好,得到训练的学生面不够广。以后在如何为学生架设合适的.阶梯,学生的有效训练方面仍需深入学习探究。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汉字的字形,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如课堂上提到:“要把‘包字写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与大家分享?”(横折钩的钩要过横中线;第三笔起笔和第一笔撇对齐;第四笔横和横折钩的钩在同一条线上。)接着,由浅入深,再让学生分析“炮”和“泡”的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描红”的空间,这就为学生掌握字的笔顺及间架结构创造了练习的条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描红后,再让他们在写字本上练写,利用课件演示几个间架结构写得好的字,让学生观察比较,说说怎样写才美观,再让学生独立写一个,进一步明确字的间架结构。这样,学生就会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写字水平。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本堂课,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不但学会了本课知识,而且感悟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了识字的兴趣,他们学得积极、热情、自主,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
《识字》教学反思 篇7
一年级要求学生的识字量特别多,识字教学又是整个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教学的难点。怎样能让本身有基础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基础较差的孩子尽快的掌握识字方法呢?我联系教学实际,进行了反思。
一、教会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上新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生字。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读准了字音;其次,我让学生看课后有几个生字,并要求他们从文中一个一个地找出来圈出并拼读。这样,通过预习,学生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也为课堂上学习生字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让学生读课文时注意圈过的字的读音,再把和生字相连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最后让学生给生字口头扩词,这一环节很重要,由于学生年龄小,学生有时组词只跟音,组的词不对,这时需要老师及时更正。
三、教会学生运用其他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如减一减,变一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对于初次遇见不能用以上方法的生字,则可以用猜谜语或组词语,说句子的方法记忆,也照顾到个别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能有所发展。最后再让全班学生齐读。这样看“让学生先初读生字,再个别检查,最后在深化巩固”好像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实际上是降低难度,对个别识字少的学生来说扩大了识字量,达到了全员参与,培养兴趣,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速度,保证了教学质量。
四、教给学生运用“自我再现法”复习巩固生字
记忆的东西在保持中会发生遗忘。因此,复习巩固生字很重要。我教给学生学会自我再现生字,实践证明对巩固生字十分有益。将课堂上学的生字的读音、笔画、笔顺、组词等,不看生字口头复述出来。说出来之后,再看书或与黑板上的范字对照,及时纠正复述中的错误;也可以说给同桌听,说完后让同桌指出正误。
五、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大多数不懂得和他人合作,而且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通过我几个月的努力,学生已初步养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中,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辨识生字,听读课文,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朋友读得棒,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朋友需要你帮助,请你伸出友谊之手。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
总之,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教师要教会生字,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生字学习的主动权和高效率。
《识字》教学反思 篇8
《识字3》中的古今文字对比,学生延续上学期的识字课,能找出相似处。能按以往的学习步骤:由图画看古文字(象形文字),用今文字与古文字对比看相似处。老师在讲解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知道象形文字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我用儿歌“象形字,真奇妙”来引导学生识记。
在教学生字中,我运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让学生记。如教学“泉”字,上下结构,白水为泉。学生掌握了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有的上扁,在这个字中要把“白”字写得扁一点,在田字格中,上下部件正好分居横中线的上下。学生在书写时,教师提点后都能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文中的'儿歌部分与课文的插图结合,适当地补充一些图片:比如,桂林山水图,长城图,九寨沟图,草原图……学生遍欣赏,老师边简单解说。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祖国真美呀!补充《早发白帝城》的古诗,学生身临其境,青山绿水。借用美术用品(蜡笔,油画棒……)让学生在纸上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在学生在作画,遍诵读韵文,学生对于课文记忆深刻。课文中的“什么”一词,可以说上许多话,但学生对于“问”的语气掌握不好,问号的使用还需要加强指导。有的学生能说,却不能正确地写一句问句。
《识字》教学反思 篇9
《识字六》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创设的语言情境中识记要求“会认的9个字。学生在掌握量词使用方法的同时,主动交流识字方法,再识记字形,让学生快乐地和生字交上朋友。教学中我采取多种形式,识与用有机结合,除带拼音读,除去拼音读外,对照图片读,还把能认的量词与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识记,把量词放到短文里读,并延伸至课外,在课堂上正确运用生活中所知道的量词进行交流介绍。因此,9个字在课内较好地掌握了,有效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由瞬时记忆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巩固变成短时记忆,再通过课外阅读等形式不断巩固,这样学生就能长时记忆,从而达到识字目标。
同时,我在本课设计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读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幸福的生活。我设计的从景点选择、认识生字、游戏巩固生字,使整个课堂充盈着师生之间胡同流畅的情感交流,闪动着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知识火花。课堂不再如“死水一潭,而是充满活力生机,让人感受到课堂上挥洒智慧的乐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本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接触生字,如,看图说量词、用量词来说老师,同时我让联系生活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这样既巩固了生字,又很好地进行了口语训练,有效地将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将识字与发展学生语言结合起来,将识字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这一点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尤为重要。
当然,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强,如以下几点:
1、自身还需更加的从容,语速应慢一点,这样才有益于一年级学生消化。
2、《识字六》本身就一趟识字课,课文不难理解,所以教学设计还可加大难度,如:让学生用量词来说物品时,可引导他们加上形容词,例:一盆鲜花课转换为一盆(美丽的)的鲜花。
3、还可用多种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练习数量词。如出示一片短文,让学生纠短文内数量词的错误,最后还可仍学生朗读正确的但闻,以加强记忆。
4、还可让学生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小老师的方式来学习,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实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学习的过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的心中不彷徨,因为我相信,在砂小人性化、多样化、自主化的工作环境下,每个老师都能获得更近一步的提升!
《识字》教学反思 篇10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客观地量体裁衣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识字》教学反思 篇11
星期二的第二节课,因为万老师要参加演讲比赛,我临时被通知去他班代课。接到任务后,马上拿来语文书开始准备。《识字6》是一篇识字课文,以对子的形式对举了一连串的反义词,课文如诗歌一般,读起来和谐、富有韵律感。
通过一节课的准备,我的教案初稿出来了,虽然说不上准备充分,但至少心里已经有底了。课间休息时,我赶紧去教室做课前准备——把要学的生字抄在黑板上。抬头一看,发现上节数学课的板书还没擦,写着“镜面前后上下内外”,正准备擦,突然灵光一闪,我的“导入”有了。本来“导入”计划是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反义词。我就随机改成了:这是你们上节课学的数学内容,有没有谁发现这里也有语文知识?问题一抛出,教室里一片寂静,孩子们都集中了注意力,认真找起来,有的学生说有“汉字”,有的学生说“前后、上下、内外”都是反义词,我就顺势转入到了新课的教学。接着我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两个世界: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光明世界的人们待人真诚、热忱……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我感觉到了学生热切的目光。接下来,我把教学环节“我会读”、“记字形”、“我会写”设置成闯关游戏,让游戏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多能跟着我的教学节奏走。在“记字形”这一块,学生能够较好地结合以前的识字方法和熟字来帮助记忆。如“恨”与“很”、“奉”与“捧”等,特别是把生字编成字谜来让学生猜,如“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家中还有许多田地)、“饥”(只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了)、贫(分宝贝)等,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看来,要把识字课上出效率来,还得多动脑筋,运用丰富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认字的速度和强度,鼓励学生在众多的识字方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便捷的方法,这样记忆效果才会更好。
回顾整堂课,自我感觉比较良好的一点就是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环节的设置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期待,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但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未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整个课堂有点赶,当然这也与自己不熟悉教案有关,导致教学环节衔接不是很流畅,教学语言有点零碎。最遗憾的是没有让学生动笔去写一写,读写结合才能体现语文课堂的语言实践。俗话说:课堂的精彩来自细节。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肯定学生、促进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语、过渡语的使用等等,这些我都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识字》教学反思 篇12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到两个月的拼音教学,就进入的很重要的识字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教学,对学生刚入门,就要求会写的字有100个,会认的字有400个,当中要教会学生认识笔画、偏旁部首、还要交学生学会笔顺、间架结构等,识字任务是很重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就会觉得非常枯燥,厌倦。如果学生没有过好识字的这一关,将会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因此,识字教学一定要注意要有趣性。那么些有趣识字要从何引导呢?我是这样做的:
1、从造字源头说起。中国文字几千年,文字是有一个演变过程。有些字是要跟学生简单讲一讲造字过程。如象形字:“口耳目,羊鸟兔,木禾竹”这些独体结构的字。就给学生讲述造字的演变过程,给学生一个深刻的.记忆。再如教学《日月明》这一课生字时,发现这些生字都是单独的字加起来的合体字,而且还是会意字。大部分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造字是很感兴趣的。老师要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一规律。老师一定要把这些字,讲清楚这些字的造字规律,要给学生分析造字思路,让学生思考造字原理。如果学生发现这一特点,识字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2、用同偏旁方法识字。当学生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老师可以适当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如“木”旁的字有——树、林、森、机、桥、杏、松等;“艹”头字的字有——花、草、苗、苹、萝、蓝、落等;“氵”的字有——海、沙、河、洋、洗、清等,这些字只要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去认识很多字,识字教学也会变得轻松。
3、课外识字。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用课外识字,如利用电视、广告、招牌、商标等方法识字。现在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学生的智力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也会增进发展,接受能力也会相当快。让学生从这方面识字,增长学生识字兴趣也是一个好办法。
4、此外还可利用读课外书进行识字。现在教育观都要求学生读课外书。学生通过读课外书,会根据字的意思组词;从组词中可以识字,或是从连词成句读一读中也会认识很多字;从跳读课文过程中认识一些生字。因此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读课外书,如每周一节课余时间读课外书,利用图书角作用,读图书角的书;还要要求家长配合读课外书。学生通过多读课外书,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读书的兴趣,也是大提高学生识字量,是一个识字的好办法。
总之,一年级识字教学,必须从学生识字兴趣入手。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识字》教学反思 篇1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识字教学时,教师除通过读、写等方法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更要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乐趣。
“加减法”寻规律,识字有效率。利用学生熟悉的部首,我们可采取“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内容。例如,在学了“青”字后,我让学生用加部首的方法,加上“目”字旁、“日”字旁等,这样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想像法”记住字形。运用想像法进行识字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童趣,很受学生欢迎。例如学习“竹”字,让学生了解“竹”的样子,可以把汉字想像成一幅画。许多树木在一起就成了“林”,一个字竟是一幅画,多神奇啊!而会意字“休”,是一个人依靠在“大树”旁,这不就是在休息吗?而类似的还有“把手搭在(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就是“看”字,“一人前一人后”就是“从”字等。
“换位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对于生字大致的轮廓能分辨清楚,但是辨析相近字对学生来说就有些困难。此时,老师可以和学生“换位”,让他们成为“小老师”。例如:“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你想怎么教同学?”等等。角色的转换,激发了学生的“主人”意识,更乐于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有利于挖掘孩子的潜力。
《识字》教学反思 篇14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轻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在教学中,我尝试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进步识字教学的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1)编字谜识字
学生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二年级识字教学时,我经常根据字的外形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往猜,往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步识字爱好。比如,我教"毯"字,谜面编成"一堆毛,两把火,躺在上上面很热和"。小朋友猜对后,爱好来了,我趁机教"店"字谜,编成"庆而不大,站而不立,街边一间房,天天顾客忙"字谜,小朋友猜对"店"字谜后,学习爱好更大。再如,我教"讲"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答案"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答案"人";"笔"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田"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爱好。
(2)玩游戏识字
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很多卡片分给每个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教学形近字也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即是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
(3)编童谣识字
童谣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留意捉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谣,"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4)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草)。"草—草头=?"(早)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三点+同=?"(洞)"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放鞭炮,叫号,猜字,排字,搬砖头,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
《识字》教学反思 篇15
《识字8》是一篇教学形声字的识字课。本课我教学的事第二课时。书本只有一首短小的儿歌,短短两句话,如何才能上出心意,让学生学到更多,在组内老师的讨论下设计了四个环节:①默词复习导入②猜谜导入、学儿歌③检查、交流前置性作业④自编儿歌。按这样的思路下来,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虽然之前试上两次,但是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课我将重心放在后面的编儿歌,看似与课文内容练习不大,花的时间过多,但是从长处想,学生不仅对形声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的是学生学习形声字的兴趣大大提高,整个读、编儿歌的过程,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在指导编儿歌环节中,我采用梯度教学,由易到难逐步指导,四部教学,先是回忆课文所学儿歌,后交流前置性作业搜着的儿歌,再邀请学生和老师一起编,最后学生自编。逐步放手,难度就降低了很多。课堂上个别学生的表现确实不错,让我深感学生的潜力无限,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还有大胆地放手,敢于给学生提供舞台。
但好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存在遗憾,事实如此。由于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较弱,该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1.儿歌分析琐碎,断了学生的想象。这首儿歌只有两句话,现在看来其实没必要分居解析、朗读。我的分句指导,让学生思维受到限制,被问题阻断,导致后来的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够到位。简短的儿
歌可以直接让学生来说,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好几个学生“咧”的发音不到位,但我只是简单、重复发音,若是能交给学生发音的方法,让学生做“咧嘴”的动作,学生通过嘴型的变化学习发音,效果会好些。教学,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会学习”的理念下,更需要老师改变思路,教学创新,让学生爱学、会学,对学生的一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语言匮乏,不能带动学生学习。本堂课学生举手积极了,学生范围也扩大了。但还是能看出来部分学生容易走神、分心。想为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考验老师的'能力了。老师的激情能带入学生进入课堂,老师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优秀表现我能表扬,但是这个表扬还不够,不仅将其赋予个人,而是要借助这个表扬鼓励全班学生,激发他们的学生信心。另外我深感自己语言匮乏,评价语较单调,不能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语言是需要积累的,平时要多向其他老师请教。
3.忽略了细节。教学中的板书让许多老师一头雾水,其实原本是学生回忆一首儿歌,出示一组形声字。课件里的错字,以及不合时宜的小熊,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未能及时纠正??诸多的小细节,让这堂课失色不少。作为老师,还要心细,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有所准备。
《识字》教学反思 篇16
历时一周半终于把识字一学完,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基本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一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同桌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请教老师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同桌。所以现在孩子们的座位还在不断地变化着,尽量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还在育人方面让孩子们知道助人为乐的快乐。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我今年担任的是个寄宿班,家长直接管不上,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字情况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采用了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真正体会到识字教学本身的枯燥、乏味,再加上刚入学孩子的心理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识字课堂具有趣味性,是充满快乐体验的课堂。
我运用了变字魔术师(利用“加-加”“减-减”等方法,变幻出新字。例如:“口、日、人、了”等字,请学生加一笔或两笔,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旧字又认识了新字)。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那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践证明利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
通过阅读课标我知道低年级字词句的训练直接关系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语文能力的获得与发展,科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年龄越小,语言发展能力越强。因此,低年级语言文字水平训练的高低,关于小孩一生的语言能力,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构建愉快识字教学,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化被动为主动,体现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才是开展识字教学的真谛。
《识字》教学反思 篇17
拼音已经全部结束了,今天开始讲识字课,有了昨天的识字基础,学生对今天需要会写的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真正难的是怎样让学生把字写在田字格里,并能够正确的占位,总结了今天的写字课的效果,我做出了一些反思。
首先针对写字课堂的形式,我的课堂形式过于单一,开始的图画,游戏导入虽然会增加一些趣味性,但是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毕竟这节课的重难点并不是识,而是写,《山村》这节课一共有七个字,结构上看都是独体字,我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是按照顺序逐个突破,但是整节课下来简单、枯燥,没有一点心意。
另外,领导给的建议是我没有想到并且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我这节课的症结所在的,讲了整整一节课,结构、占格、组词、造句都讲了个遍,但是学生接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上完写字课后我又用了一节课练习写字,效果并不是很好,占格、笔顺一塌糊涂,我必须反思我的课堂缺些什么,要怎样弥补这个缺点。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主要介绍了低年级识字的'特点和一些有趣的方法,我受益匪浅,趣味引领低年级自主识字,新课标对低年级识字提出了“会写”和“会认”两项要求,中国的汉字神形兼备,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发现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设计字谜,按照偏旁归类汉字教学,象形法,比较法都是激发低年级学习汉字兴趣的有效方法,我想把这些运用到课堂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渴望体验成功的喜悦,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时时给学生好难过创设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不断产生成就感,不断激发上进的动力。
《识字》教学反思 篇18
这是我在公开教学周所上的一篇识字课文,这是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识字课,由几组与冬天(气候、植物、动物、运动)相关的词语构成的词串。词串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每一组词串都有相应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针对这节课,做如下反思:
一、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地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外部刺激更感兴趣。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有趣的多媒体导入新课,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学习“北风”这个词语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给孩子们听;学习“大雪”时,给孩子们欣赏大雪美景的图片等)。
二、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材本身就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找到符合学生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切合点,从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比如有效地利用书上的插图,带孩子们一起走进冰天雪地的冬天,认识这个季节的植物和运动项目(如学习运动项目时,先让孩子看着雪景图片想象自己在冰天雪地里想干的事情,接着多媒体出示“滑雪、溜冰、跳绳”的图片,孩子自然而然把自己想象成图片孩子中的一个,以此感受雪地运动的快乐)等等。
三、以读为本,词串识字
词串识字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认识生字生词,我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孩子在读中认识并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师范读等。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词串的韵味来。
四、进行有效的写字指导
写字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我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两个字“翠、蜡”。我用编儿歌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先记住这两个字,再进行写法指导,掌握重点笔画的写法。课堂上我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进行写字练习,并对孩子们的写字姿势进行及时指导、纠正。进行展评后,孩子们的写字兴趣更高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关注,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有意识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机会,展示他们的才能,不断促使他们在心里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整节课我力求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听课的冯老师也给我指出来了:
1、在进行知识拓展时,对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表述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此类知识性的问题要做到精益求精。
2、朗读训练不到位。在教学中我只注意到指导学生把词串读正确、流利、押韵。这12个词分开看,是排列整齐的几个词串,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我尽量多花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押韵,培养语感,但是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还没有读出腊梅、苍松、翠竹的生机勃勃和不畏严寒的精神。
我想在今后的识字写字课堂上我还要继续探讨高效、生动的识字教学课堂。
《识字》教学反思 篇19
前两个周的影子培训,恰好赶上北碚区识字教学赛课,我们有幸聆听了两天的识字课。精彩纷呈、活而不乱的课堂让人回味无穷,教学中彰显随文识字的特点,注重了识写结合,并教给孩子们识字的规律和方法。老师们优雅的教态,甜美的笑容,善于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无不展示着她们的魅力。但是在听课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和疑问:
1、对于一篇课文,第一课时到底该教什么,完成什么教学目标?这次赛课活动中,有的老师为了迎合随文识字,边教生字又边在分析课文,试问:学生在课文都还没有读通的情况下,怎么去理解课文呢?
2、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流行的趋势,是不是所有生字的'学习都要随文呢?传统的集中识字方法就完全摒弃吗?将随文识字贯穿始终,整堂课老师都在喋喋不休,不光老师辛苦,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哪里?
3、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怎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只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答案?或是笼统地说“你真棒”?生生之间的评价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进来?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想也就是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和反思中一点点进步吧,对于以后的识字教学,我会按照廖静老师讲的六点提示来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
1、加大识字比重,要占课堂教学的一定时间。(写字占8分钟左右)
2、处理好识字与其它方面(朗读、词语的积累等)的关系。
3、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4、当堂完成识字任务。
5、加强书写指导,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重点突出,了解学生的学情。
6、注重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识字》教学反思 篇20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阶段。搞好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读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就学习《小鹿的玫瑰花》一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注重总结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并迁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获取识字方法。如授课教师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文的识字时,教师抓住以读课文为识字的切入点,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识字,将自己认识的字、词、句与课文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这就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
二、积极倡导随文识字,力求认写分流。
随文识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从儿童身边的人物、生活这些鲜活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童话故事等形式呈现,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画面,或借助丰富多采的语言形式,给儿童爱与美的启迪,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识字中,就注重了借助拼音与儿童感兴趣课文插图,给予儿童爱与美的启迪,成功地运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则和愉悦情趣再认知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创设了一种温馨而富有情景的识字环境,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去认读生字。三、注重认写同步,互相促进。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阅读,而低年级的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授课教师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积极运用生字卡片让学生个别读、同座认读等形式,满足儿童识字后急于阅读的急切欲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注重学法指导与习惯养成。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倡导见字识字、随文识字、以写促记、认读同步等识字方法,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力求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更应注重读书、写字习惯养成。学生语境、语感训练,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写字时做到身正、肩平、足安。五、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关注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反复的美读,在读中识字、读中感悟文情、文意与文美。此外,教师要适时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入情入境地朗读。发挥其感染力,关注每个学生。在此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有严格要求,又要有温馨提醒。这样,学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课文的价值所在。此环节后,及时开展“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达到训练、运用与拓展的目的。
因此,当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识字因阅读而丰富,就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拓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识字》教学反思 篇21
苏教版新教材的词串识字是一个亮点,它是以特定的时空物事为中心,选定相关词语,包含要学的生字,按意义连接,组成词串,再分行排列,末尾押韵,近似一篇“小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那一串串词组都具有鲜活的力量,能使学生在识字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这一课就是围绕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经过精心组织,12个词之间产生了联系,并形成一个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在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想象去体会、感悟,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
一、创设情境进入课文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大海的资料,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海的了解,然后利用课件播放大海波涛的声音和图片。让孩子们课前对大海的文字了解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二、借助拼音引导自学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风”是后鼻音,“晚”和“湾”声调的差别,“鱼”和“渔”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然后创设送生字宝宝回家的情境,让生字回到词语中,学生连词认读。接着再送词语宝宝回家,让词语回到课文中去,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串,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多种形式展示朗读。
三、词图对照,认知事物
在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情境图贴词卡。
师:词语宝宝特别调皮、贪玩,它们呀想玩耍去,它们会到哪儿玩耍呢?原来呀,它们要到大海上玩耍,词语宝宝到了大海上,怎么看不到它们了呢?快来找找它们,把名字给它们贴上了。(课件出示情境图)老师把这些词卡发给同学们,请你们给大海边的景物挂牌子。
学生很兴奋,小手举得高高,师发词卡。拿到词卡的同学先把手中的词读给大家听,再想想该贴在哪儿。
其中一位同学举着写有“海风”的词卡不知所措。
师:就是呀!“海风”在哪儿呢?我怎么也找不到?
一同学着急地跑上讲台将“海风”挂在桅杆上飘动的小旗旁。
师:是在这里呀,这是小旗呀,怎么就成了海风了呢?
生:因为我看到了小旗子在飘,一定是海风吹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又爱动脑筋,真棒!
这一设计将文字与事物相匹配,既巩固了对字词的认识,又理解了词义,认识了事物。特别是对“海风”的认识,我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和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浮现。
【《识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的教学反思03-28
识字教学反思04-10
《识字》教学反思04-12
《识字5》教学反思06-10
《识字6》教学反思07-09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11-27
《识字2》教学反思03-28
《识字4》教学反思03-28
《识字四》教学反思03-29
《识字7》教学反思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