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0 04:30: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一: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抓住主线,理清顺序

  这篇文章较长,当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提醒学生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在排版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读书后很快发现文章每个部分内容都自行空行。于是,我就请学生联系平时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看看课文写了哪几个镜头,学生十分容易按照课文已经分好的段落去理清顺序,并加上小标题。这样就把故事连贯起来有了整体了解。

  二、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二: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写批注。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做做批注,写写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写出来。

  3、谈感受。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然后再在班上汇报。有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天真的话语,加之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察觉中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的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2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被歼灭的故事。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非常含蓄、幽默,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文类型。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抓住主线,理清顺序

  这篇课文很长,当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提醒学生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读书后很快发现文章每个部分内容都自行空行。于是,我就请学生联系平时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看看课文写了哪几个镜头,学生十分容易按照课文已经分好的段落去理清顺序,并自己加上小标题。这样就把故事连贯起来有了整体了解。

  二、紧扣课题,读懂歌声

  课文四处写到“歌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合作交流,感悟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品质。课中,我要求学生抓住精彩语句,反复研读,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懂得夜莺歌声所蕴含的意义:1、吸引敌人的注意;2、麻痹敌人;3、为游击队巧送情报,痛歼敌军;4、执行新的任务,再次吸引敌人。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强化、升华自己的感受,一个机智、活泼、乖巧、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三、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文中的对话,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能比上一次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由读熟到读得入情入境,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由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展为活生生的声音、表情、动作等具象。学生更容易把自己投入所朗读的角色当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由于文章长,整堂课下来,个别后进生可能还是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对课文朗读方面感情还比较欠缺,对理解文章内容还需要努力。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3

  《夜莺的歌声》一文叙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小夜莺是怎样一个孩子,学生提炼概括的很好,都能够说出机智勇敢,有的学生说到聪明,我又引导学生体会聪明与机智的不同,体会用那个词概括更确切一些。在此基础上,又提出问题,小夜莺的机智表现在哪些方面,进而抓住主线“歌声”加以体会。文中四处写到“歌”,反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然后紧扣“歌”来读课文。

  课文开头写到德国法西斯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时,“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这 里 的 “ 歌 声 ”是 小 男 孩 有 意 吸 引 敌 人 的 注 意。接 着 ,在小男孩给敌人带路时,他“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似乎 把 身 边 的 军 官 给 忘 了,取 得 了 敌 人 的 信 任 , 为 游 击 队 巧 送 情 报 ,为 后面把敌人领入埋伏圈作伏笔。在小男孩把敌人引到树林深处,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时,“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继而“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游击队员们知道其中的意思。于是,游 击 队员 向 德 国 兵 开 火 ,不 多 时 ,全 部 歼 灭 了 敌 人,取 得 了 胜 利。这 里 表 现出小男孩为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领进 埋伏 圈,突出了 他 机 智 勇 敢 。最 后,小 男 孩 完 成了 任 务,又 坐 在 河边执行新的任务,“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生动地表现出他胜利后的喜悦。

  孩子的情感是互相贴近的,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特别是对小夜莺的描写部分,学生能恰如其分地体会感悟,课堂学习效果较好,学生的主动性高。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4

  王君老师说:“没有精深地独立阅读文本这个过程,教学设计不可能自然而然产生。”我喜欢阅读文本,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每每讲新课,课文读个三四遍是不可少的,但是看着这些名师的手札,我才知道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他们对语文课、对课堂有如此深的理解,但是他们依然在一遍一遍地读、老老实实地读,对文本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之后再开始认真地备课。才能形成“比较雅致的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研读活动。”

  我学着王君老师的样子,老老实实地读,逐字逐句地读,细细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读了十几遍之后,对文本已经有了全面地理解,我的脑子里也有了上课的思路。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就是抓住描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细读体会,读懂了这些句子就能从中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爱国,就完成了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这一过程孩子们确实表现的很好。他们能很快找到描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如“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孩子们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一点很让人欣慰。孩子说:“小夜莺面对那么多敌人,他一点也不紧张,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小夜莺这样做是为了迷惑敌人,同时也说明了小夜莺很机智勇敢。”孩子的理解很深刻,语言表达准确完整,我问孩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孩子说:“轻松的、快乐的、天真活泼的、镇静的语气。”并读出了这种感情。就这样通过找、读、感悟,孩子理解了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爱国及对敌人的憎恨。

  在课文结尾我播放了“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的故事”。请同学们观看短片,感受那些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斗的英雄们的`伟大精神。并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也有很多困惑和遗憾,我在试讲时,在40分钟内竟然没有讲完,听课的老师说,孩子们读书整整花了10分钟时间,(还有个别学生没读完,)读书占的时间太多了。可是这篇课文是这样长,即便孩子预习了,也得让孩子安安静静地把书读完!为什么肖培东老师在那么大的场面,《祝福》又是多长的文章,孩子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15分钟,后面效果还那么好?金军华老师认为:“这时能量在蓄积,智慧在开启,情感在酝酿,接踵而来的是波澜的起伏,浪花的迸溅,飞瀑的欢笑。”教学,很多东西不能提前,阅读,很多时光不能省略。

  朱震国老师的《勇气》给了我启发,学生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进而去触摸领悟人物的内心,既易于学习路径探索,也合乎认知的规律,学得实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建议,应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去细读体会,所以,这一课在品读课文时,抓住人物行为感知人物形象,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细细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关于识字写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基于识字写字,我在教学中没有安排写字的环节,对学生的书写无法评价,识字写字这个目标是没有完成的。在做教学设计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初读时让学生画出生字词,尤其是不认识的生字词。谁有哪个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识字。这一课的重要目标定在“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轻易地作用”,忽视了生字的书写。

  虽然在教学上我没有突破,但是语文教学上的自主生成、孩子良好的语感和创造性思维的绽放给了我最美的答案。把学生放在中心,它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5

  教学《夜莺的歌声》前,我精心备课,查找了很多学习资料,取百家之长。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我首先让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你你对小夜莺有哪些了解,回顾课文内容,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对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因此在谈了解的时候,都能抓住小夜莺繁荣精神品质进行阐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最后抓住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统领全文,点明主题,深化感情。这里由于我没有交代清楚要求,因此学生画句子的时候有点犹豫不决,不够坚定。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课堂的其他环节。

  第二、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先是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是关于小夜莺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学生应该能够把他找出来。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再是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最后是读句子,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读,比如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每一次朗读的进度,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了。但是由于课文设计的内容太多,太松散,因此给朗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后面部分,读得远远不够,不透。

  找句子,说句子,读句子三者相辅相成,让学生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感受丰富的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从中体会到他的机智和勇敢。

  我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6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这篇文章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的形象。这是一篇精度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及时的反思和改正。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因为它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打算从课本的提示进行导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回顾第三单元占用的时间过长,导致我忽略了这个环节,因此,导入工作做的不全面,并没有成功的把学生引入到本单元的教学情景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此外,本节课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生字词占用的时间过长,导致本来安排的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只能留到下节课去完成,没能按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总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准备的不够充分,没有尽可能多的想到课堂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因此不能及时应对,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认真准备,多多练习,多多向我们的指导老师—— 孙老师学习和请教。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教育新理念。他主张儿童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其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它十分重视儿童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的发挥。随后,他的教育思想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我国的新课改也吸收了其思想的积极成分。

  一直认为,作为教育学的学生,存在着教育学理论方面的优越感。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我确发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在本课《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忽视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的发挥。在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时,本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去寻找。由于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其中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也不够深,于是,我给他们找出固定的句子,让他们去按照我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他们的思想,不利于他们的思维的多样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许这样更耗费时间,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学素养,朝这个方向努力。做到“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7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很长,但是由于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和同学们年龄相仿的孩子,而且情节很有意思,所以,同学们学这一课时兴趣较浓。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然后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有任务在身,所以学生都读得比较认真。他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读懂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聪明。

  这一课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小男孩儿和德国军官的对话,从对话中,从字里行间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大智若愚。学生读得津津有味,特别是让学生们分角色读的时候,他们读出了德国军官的阴险,小夜莺的天真可爱。当我提出:“你觉得这时小夜莺在德国兵眼里是什么样的?”学生们纷纷回答:“不懂事、贪玩、天真老实的。”我接着问:“实际上小男孩是这样吗?”学生抢着说:“不是,他是故意的,他是在迷惑敌人。”我说:“德国兵对这样的一个孩子信任吗?”学生们不约而同:“信任。”然后我又问:“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说:“聪明、勇敢。”那德国兵又是怎样的人?你怎么知道的?”学生们又滔滔不绝了。

  由此可见,课文是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讲只能让人明白,读才能使人深切地感悟。放手让学生读,学生的感悟分分钟比老师多,比老师到位。有时老师的讲是多余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8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3.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4、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适时加入口技鸟叫)

  5、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四)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执行新的任务)

  3、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9

  《小英雄雨来》一课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对整个故事较为熟悉,愿看、爱读。同时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在课堂上重在引导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学生们学习一课时较轻松、愉快。在课堂课文即将结束时,还剩下四到五分钟,我心想:还有一点时间,让学生还可以在这一课收获些什么呢?课文中“吧嗒吧嗒”“哐啷”等拟声词吸引住了。我让学生快速的找到本课的拟声词,看谁找的又快又多!孩子们听到比赛,情绪高涨,又快速地浏览,快速地寻找。结果令我们大家倍感兴奋,拟声词竟然多达17个!

  我趁热打铁,问他们拟声词的作用好在哪?“使文章更家生动、形象。”“描写更传神。”“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告诉我他们了解了拟声词的.作用,并对声词兴趣很浓。

  于是,我接着就布置了一篇小练笔。在一个月风高的夜晚,你一个人在家。突然门铃“叮咚”一响……请你把内容续编下去,并用上十个以上的拟声词。小练笔布置完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我能感觉到,到时的小练笔一定精彩纷呈。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0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重点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我首先让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你你对小夜莺有哪些了解,回顾课文内容,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对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因此在谈了解的时候,都能抓住小夜莺繁荣精神品质进行阐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最后抓住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统领全文,点明主题,深化感情。这里由于我没有交代清楚要求,因此学生画句子的时候有点犹豫不决,不够坚定。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课堂的其他环节。

  二、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是关于小夜莺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学生应该能够把他找出来。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3、读句子,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表达学生对这些语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进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读,比如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每一次朗读的进度,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了。但是由于课文设计的内容太多,太松散,因此给朗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后面部分,读得远远不够,不透。

  找句子,说句子,读句子三者相辅相成,让学生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感受丰富的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他的机智和勇敢。

  三、以读引思,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但是对小夜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却很少,因此我就设计了很多小夜莺的心里想法让学生去想象发挥。比如在第一句里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他停下来,会想些什么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吗?(没有)所以课文中一个词用的特别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实他不但没有忘,而且在思考着……留给学生补白。学生们都说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我并没有发现举手的总是这么几个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对问题的答案还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没有了发挥的余地。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节奏太快了,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只有个别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在紧紧地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他学生或多或少都落下来了。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点死气沉沉。

  四、回归主旨,深化感情

  最后,以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来统领全文,最后深化主题。但是在找夜莺的歌声中花了好多时间,结果效率也不高。

  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但是整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其中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也不够深。可能这篇课文让四年级的孩子去体会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再次我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思考的过程也太短,因此出现了发言少,甚至没人发言的情况,对我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进的。但是,归结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去体会和磨练出来的,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1

  今天的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这是一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塑造反对战争意识十分重要,因此在备课时,小孙注意到了爱护和平、反对战争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从中有所体会。

  这次讲课,教育学院的指导老师刘老师也听了。课后,我们一起点评,我感觉到站在不同立场的老师,所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具有互补性的。我的教学建议,侧重于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包括一些教学知识的指正、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更多体现的是在学生方面,其所倡导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学院刘老师给出的建议,侧重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包括教师衣着、教学语言、教师对班级的控制力、教师教学技能等。比如,今天讲课,小孙穿了一件黑色运动服,刘老师就指出,这样的穿着太随意,而且黑色也给学生压抑感,容易拉远师生距离等等。这些,我这个老教师听了也是受益匪浅。

  从教20多年来,几乎每年都接实习生,他们大学四年学习教育学的专业知识,从学习内容上来看,更多的.是关于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学知识,即教育我们如何成为一名教师。从实习的过程中来看,他们学习的知识给予学生的是教师最基本的技能,或是说是教育理论这个空壳,缺乏内在的“填充物”。业务水平是在实践当中慢慢积累的。针对一堂课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具有基本的教学素养,而且要孰知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具,围绕学生需要,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习到他们应该得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2

  本周一由我执教第三课夜莺的歌声,通过看录像对自己的教学做如下总结:

  一、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在本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以课文中主人公小夜莺的机智与勇敢作为一条主线展开教学,整体交付的问题比较简单且易懂,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在组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过程紧凑,教学的环节清晰,按照人物神态、语言、动作这三个方面描写,对课文进行分析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清晰。

  3.在这堂课中我觉得自己最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自己以往课上语音语调过于单一平缓的问题,这次的教学前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与张学伟老师的示范课,从他们的身上我得到了启发,想要教好课文、学生学好课文,就先要自己深入了解课文中的人物,走入他们的'内心,在了解与深入的过程之中,一步一步把握课文的基调,使自己的认识加深,从而用自己的情绪和语言感染学生。

  4.都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读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方法。注重朗读,以读促悟,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节课中,我着重使用了这个方法,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法,例如:默读、齐读、指明读,特别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人物之间的对话,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逐句的指导,学生每一次朗读的进步,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体会更加深刻,但是由于课文内容比较长且松散,后面部分的朗读远远做得不够。

  二、不足:

  1.迁移运用,在课文最后,我设置情境,假如小夜莺失去了生命,此刻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后,我急于找学生回答问题,以至于我叫的六名学生当中三名学生向我摇头。我想他们不是没有话说只是还没有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在此处我应该留更多思考与组织语言的时间。

  2.没有全面的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我的目光过于集中在几个优秀的学生身上,而忽略了表达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应该根据问题的难度去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

  3.课文分析过程中的问题还需斟酌。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应该有其存在的价值,显而易见还无意义的问题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过多的问题会使课堂整体显得累赘,没有清晰的条理。对于提出的问题,我也应该更加细致的思考,思考问题的难度,思考问题的表述方式,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总结,我深知我还有很多不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与改进。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3

  读教学最大的尴尬是: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文章由于教学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胜,不再生动感人了。《夜莺的歌声》正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我神秘地问道,“这篇课文早给我们分好段落了!看谁能一下子就说出这篇课文分为几段?”

  “五段!”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说。

  “完全正确!”我当即表态,“祝贺你取得第一名。请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这篇课文在段与段之间有空行,数一数空行就知道了。”

  其他同学听了频频点头。我趁势说:“那么,课文留有空行,就是为了方便我们分段吗?你们不妨联系电视连续剧,联系电视中的镜头切换来思考。”

  过了一会儿,有学生领悟到了:“每一部分就像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开始小男孩碰到德国鬼子是一集,小男孩带路是一集,游击队和小男孩联系又是一集,消灭鬼子又是一集,最后部分又是一集。”

  还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像是电视中的镜头切换。开始是在村子里,接着在路上,然后又切换到了树林里,再接着就打起来了,最后镜头又回到了村子里。”

  这是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我打破了“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这种模式化切口,而是从课文写作上的一个特征——空行——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电视表现手法,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心理,从而解决了两个目标:感知课文和空行的写作意义。

  “你说小夜莺是偶然还是必然碰上德国鬼子的?”我抛出第二个问题。

  “是必然碰上的。”学生异口同声的地说。

  “拿证据来!”我说,“给你两分钟找证据。”

  学生找来的证据还不少:

1、从30和31节看出小夜莺和游击队早有联络暗号;

2、从第1、2、3节看出小夜莺是有意让德国鬼子发现他,好把德国兵带进埋伏圈;

3、课文最后第二节写小夜莺又在那里“好像在等谁似的”,其实他是在等德国兵经过。

  “大家找来的证据有力的证明:小夜莺不是偶然碰上德国鬼子的。可以确定,这其实是一次有着周密部署的战斗!同学们假如你是游击队长,你在战斗前的计划中考虑了哪些要素?”

  短暂沉默后,学生说:“我要考虑好联络暗号。”

  我点点头,示意她往下说:“联络暗号要使敌人不察觉,要是被敌人察觉,那就完了。而在树林里,用鸟叫声最合适,敌人不会怀疑。”

  “你真是个好队长!”我夸奖道。

  “老师,我考虑作战地点。”一个男同学说,“作战地点要在林中空地上。”

  “请问队长,为什么要选‘林中空地’?”我请教道。

  “在树林里,一是便于游击队员们埋伏,还便于小夜莺一转身逃脱。但如果真的是在树林里的话,就很难消灭敌人,因为敌人也可以利用树木来掩护,所以最好成绩的埋伏圈是设在树林里的一块空地上。”

  “多英明的队长啊!”我说。

  “老师,小夜莺要穿上绿颜色的衣服,这样更便于他在树林里逃脱。”一个同学补充道。

  “还要考虑派人把敌人引进埋伏圈。”又一名“队长”说。

  “书中是派小夜莺把敌人引入埋伏圈的。”我说,“作为队长,你为什么不派一个大人,而派小夜莺去呢”

  “因为小夜莺是个小孩子,德国鬼子就不容易怀疑。可别看他人小,经验丰富,机智勇敢,连大人都比不上他!”

  这一环节我抛出“小夜莺是偶然还是必然碰上德国鬼子的”这一比较有意思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找到答案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后文联系和照应的写法和读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转化角色,换位思考,学生兴趣昂然,情趣顿生,思维活跃而严谨。

  对于《夜莺的歌声》这样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梳理得越清楚通盘考虑得越谨密,重难点解决起来就越简单。以上两“问”视角新颖,勾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和思考欲望,从而整体把握周密而深刻,至此,我把教学重点引向品读、研读和美读上,让学生透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书4—19小节,注意人物身份。”我说。

  “请大家再读这部分。”学生读完后,我又说,“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可以一人当小夜莺,一人当军官,注意人物语气、表情。”

  “我发现,‘小夜莺’读的不错,就是‘德国军官’还不是太像。”读书声止,我说,“下面老师当军官,谁来做小夜莺?”

  由读熟到读得入情入境,人物也就由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展为活生生的声音、表情、动作等具象,此时我请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学生说——

  “军官是个很凶狠家伙,但小夜莺不慌不忙,沉着,冷静。”

  “小夜莺还用‘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巧妙地暗骂德国鬼子。”

  “小夜莺看到德国军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快活’,而是要使德国军官信任他。”

  “小夜莺一开始就学夜莺和杜鹃叫,这样,后来他用鸟叫声给游击队通风报信,德国鬼子就不会引起怀疑。”

  ……

  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

  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幻灯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4

  《夜莺的歌声》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为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邮递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员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夜莺的歌声》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篇篇幅挺长的课文,教学起来做到细处有些难度。好在学生都能按照我的吩咐课前预习,疏通生字,把课文读准。这是顺利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一步。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了当时苏联的历史背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于学生能联系背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我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学生谈到“他有时侯学夜莺叫唱,有时候学杜鹃叫。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这一句时,我出示了“好像”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好像”这个词的时候,学生恍然大悟: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好让敌人认为他确实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以便后来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员联系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中的“突然”一词。当我引导学生注意“突然“一词,有些学生很快就把手举得很高: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勇敢机智!

  课堂的精彩来自于学生。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理解能力有些差异。“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A同学说:“老师,这句话是在暗骂敌人呢!”“你怎么知道?”“我从狗鱼这个词可以看出来,狗鱼很凶,就像敌人一样!”我肖盾片刻,用期待的目光看学生。B学生:“不是的,小鹅才是敌人呢,狗鱼是游击队员。夜莺会把敌人带到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消灭他们。敌人不正像被吃掉的小鹅一样吗?”多么会看问题的学生啊!学生在讨论中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升华。我很庆幸,我没有把课堂弄得氛围紧张而扼杀学生的思维和发言的积极性,不然这一课非得是我唱独角戏不可!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有做不到的地方。本来应该在第一课时就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完成生字的教学,包括会认的和会写的。可是这天刚好班里的一学生做错了事儿,我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处理了这件事情。结果生字书写的指导放到第三节课,课文的朗读指导也不位。原本计划好了的被打乱了。课后我深有感悟:抓好班级常规管理是顺利进行教学的条件,同时也是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

  阅读教学最大的尴尬是: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文章由于教学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胜,不再生动感人了。《夜莺的歌声》正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

  我打破了“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种模式化切口,而是从课文写作上的一个特征——空行——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电视表现手法,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心理,从而解决了两个目标:感知课文和空行的写作意义。

  这一环节我抛出“小夜莺是偶然还是必然碰上德国鬼子的”这一比较有意思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找到答案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后文联系和照应的写法和读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转化角色,换位思考,学生兴趣昂然,情趣顿生,思维活跃而严谨。

  对于《夜莺的歌声》这样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梳理得越清楚通盘考虑得越谨密,重难点解决起来就越简单。以上两“问”视角新颖,勾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和思考欲望,从而整体把握周密而深刻,至此,我把教学重点引向品读、研读和美读上,让学生透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

  《夜莺的`歌声》主角是小夜莺。以上两个部分最能体现夜莺人物品质及其形象,于是我削枝强干,通过扎实有效的朗读、品味精读这两部分,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小夜莺在战斗中牺牲”是我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以为,悲剧的“美”更震撼人心。小夜莺的“死”更能使他的英勇形象长久地存活于孩子心头。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我还想让学生感受到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牢记: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6-12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6-13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推荐]07-09

【优秀】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7-09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优秀11-20

《夜莺的歌声》的教学反思优秀11-20

(必备)《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7-05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篇06-13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3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