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原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是一篇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融为一体的感人之作。课文饱含了作者老舍先生对草原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饱含了老舍先生对蒙古族人民的感恋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而优美、感情丰富,是陶冶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了解感悟民族团结的好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既有成功,也有遗憾。反思教学,有一处是我未曾预料的,回想此教学环节至今意犹未尽。
师: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通过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像我们飞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生:见了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师: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很热情,谁还补充。
生: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生: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师:如果你是谁老舍先生的随同访问团成员,你会对蒙古族人民说什么?
生:你好,草原太美了。
生:谢谢你们这么远来迎接我们。
师:蒙古族人民对你会说什么?
生:你们好,一路辛苦了。
生:快进蒙古包喝茶。
师:蒙汉人民热情相见,这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情谊深厚的表现。
生:老师,什么是民族团结?为什么老舍先生他们去草原和蒙古族人民在一起就是民族团结?
此处学生的大胆质疑我始料未及,记得我当时对学生这样说的“这个同学质疑的问题很好,其实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但感受到了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而且还应该感受到蒙汉人民的团结友爱、深情厚意。你懂了吗?”课堂教学到此为止,那种生动的课堂教学不见了,大部分学生那稚气的脸颊上浮现出了疑惑和不解。显然,我对学生的那种抽象地点拨不符合学生的思维。课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此处教学环节如玉中一瑕,使得整个教学不尽完美。怎么办?如何才能让知识、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感悟到蒙汉情深的民族情感呢?我改变了教法,再次进入课堂,重新回到学生感到不解的问题上去。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有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中兄弟姐妹很多,大哥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他爱护弟弟妹妹,经常帮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很爱大哥,兄弟姐妹互帮互爱,使这个家庭团结和睦、非常幸福。你们说这个大家庭的兄弟姐妹情谊深厚吗?
生:当然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互帮互爱。
生:因为他们是兄弟姐妹,所以情谊深厚。
师:我们的祖国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就是五十六个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相见会怎样?
生:他们会很高兴,很激动。
生:他们会很热烈地拥抱,手拉着手,不放开。
师:你知道什么是民族团结了吗?
生:民族团结就是各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互助,友好相处。
师:为什么蒙汉情深呢?
(进一步拓深学生的思维)
生:因为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兄弟姐妹的情谊是深厚的。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好吗?
(播放宋祖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
两次教学方法不同,效果迥异,再次教学,我从补白入手,将平淡无味的抽象思维转换成生动有趣地讲故事,听歌曲,学生有了具体的感受,切身的体会,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挖掘。同时,我也享受到了反思后的精彩,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快乐。
总之,课后及时反思,另寻教学佳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突破教学的误区,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注重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草原》教学片断及反思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草原》一课中的教学设计片断。
一、教学片断
(一)情境导入
1、放草原风光片,学生欣赏。
(配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草原美吗?看后,你想说什么?
3、教师导语:
是啊,看到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听到蒙古族歌手浑厚、嘹亮的牧歌,老师的心和你们一样,也飞向了那广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了,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块儿去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
2、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3、互助交流,资源共享:
讨论优美的句子:
⑴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悦。
出示句子:
空气是新鲜的,天空是晴朗的,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悦。
提问:你觉得这句和原句哪句美?为什么?
⑵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这句话用上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②假如你就是老舍,站在草原上,看到了这番景象,你能不能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上几句?
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体会“渲染”与“勾勒”的不同。
②学生同桌合作画画小丘。
③同学展示作品。
⑷感情朗读,体会美的意境。
二、教学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情境导入,创造美的氛围
在导入新课时,我边播放音乐边和同学们一起欣赏草原风光片,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到了那广阔无边、蓝天碧野的大草原。又适时地导入:“看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听着蒙古族歌手浓厚、嘹亮的牧歌,老师的心和你们一样,也飞向了那广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了……”这们的导入,以美的氛围,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
(二)比较分析,感受语言美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交流自己认为写的最美的句子时,有一句优美的句子: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我运用了换比和删比这两种方法,把“清鲜”换成“新鲜”,把“明朗”换成“晴朗”,并把“那么……那么……”删掉,让学生和原句比较。学生比较后感到:草原无污染,青草净化了空气,泛着芳香,空气特别清爽、新鲜,正因为空气清爽新鲜,草原的天空才格外明朗纯净。
(三)启发想象,体会意境美
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发达的想象,联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草原》中写羊群在小丘上“上上下下”,真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老舍,你能不能也用上比喻句描述这样的美景。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说:“……像碧蓝的天空中飘着千万朵白云。”有的说“……像蔚蓝色的大海上飘着点点白帆。”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了美的意境。
(四)巧设活动,增强美的趣味
在交流优美的句子中,同学们对于“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很不理解,这两个词语都是美术上专有名词。“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我先让学生体会了这两个词语的不同含义,再让学生动手合作来画画小丘,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活跃了起来,让学生再来展示下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对于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就理解的更深刻了。
(五)感情朗读,抒发美的情怀
如果说想象能体验到美的意境,那么,朗读,就能抒发对美的情怀。课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采用多种多样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能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抒发美的情怀。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最后,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美的意境,抒发美的情怀,让那外在的自然美与内在的心灵相互迭印,热爱草原,赞美草原之情发于心而诵于口。
总之,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和谐发展。
【草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草原》教学反思05-27
《草原》教学反思07-30
《草原》的教学反思04-01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04-03
《草原》教学反思15篇04-07
《草原》教学反思(15篇)03-26
《草原》语文教学反思03-26
《草原》的教学反思15篇04-01
《草原》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