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识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1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以前我采用的'方法基本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怎样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
1、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多认少写结合汉语拼音识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只需
认识简单的偏旁,不要求全都会认。
4、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所以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象形字、会意字。
5、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从识字课开始,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认识一些偏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并且开始学习按笔顺规则写字。
6、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这样边学课文边学生字,学生兴趣盎然,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识字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2
《识字4》中介绍了六种昆虫,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有的昆虫可能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课本的插图,也借助课件给学生鲜明的视觉感受。同时,四组词串似乎又正好构成一个故事。在沈丽莉老师的启发下,我将一条野外去采集昆虫的线索贯穿整个课堂,带领学生一路上观察,一路上采集和收获。
课堂伊始,我就给学生布置任务——做昆虫标本。做昆虫标本,必须得外出观察和采集昆虫,于是,我们就沿着田野、树林和花丛这条路线一路走来,一路观察。我们走过一个个地方,每次经过一个地方,我都让学生练习说话。比如说,来到田野的时候出示田野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怎样的田野,学生说了之后,我又给学生补充了几个词语,扩充他们的词汇量。在每一个地方,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学习昆虫的名称,并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蜻蜓是益虫,飞行很快,是昆虫世界的飞行能手;天牛破坏树木,是害虫等等。在了解相关信息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学生读得也不错。读好昆虫的名称,我也利用图片让学生练习说话,在说话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对不少昆虫还是比较陌生的,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不仅看到了这种昆虫是什么样子的,还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适合的时候,图片的展示比多少语言的表述效果都更直接明显。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没有建立抽象思维,语言的表述还难以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在这个时候,图片的作用就很大了。图画以鲜明的形象直接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感受,让他们一下子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鲜明的图画,故事情节的导入,让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在学习的时候观察和采集,一个个都很专注,仿佛真的跟着老师一起在野外探索和发现。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3
我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基本达成了教案预定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尤其在生字的读音及书写方面着力较多。
但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很多方面还有欠缺和不足: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一堂课40分钟,教师的讲解过多,大概占掉了25分钟以上。过多的讲解,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主动学”转变为“被动听”。知识点较细小、琐碎,学生很难有兴趣听进去,更何况记住、记牢;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道:“教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教”,只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能给老师“减负”,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
其次,对识字教学投入了较多时间、精力,忽视了学生说与写的练习环节。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心,但并不意味着全部。考虑到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由于我在第一课时钟占用过多时间讲解字词,,再加上经过苏老师的指导,在第二课时我重点设计了说的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交流、讨论课文中每一幅图话的内容,并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编成小故事讲出来。学生的反响很强烈,主动参与意识也很高,于是我顺水推舟,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写话,锻炼了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
第三,教学过程中环节设置不紧凑,衔接不紧密。缺乏过渡语,语言艺术还有待锤炼、提高。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过渡,这在备课中容易被老师忽视,在课堂生成性教学中,问题便明显凸显出来。例如,当我让学生齐读完一遍课文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此时我说道:“请同学们看黑板”,打算讲生字发音。这样的过渡语对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十分单调、乏味。学生出现了做小动作、回头说话的现象。这时,我要么只能讲课堂纪律的重要,维持课堂纪律,要么就采用非常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显然,后者效果要优于前者,我鼓励了部分表现较好的学生,课堂秩序才开始恢复正常。因此,我意识到好的过渡语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儿童,应多采用儿童式的语言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等诸如此类生动鲜活的语句,才能充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好学的境界。
今后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自我训练,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和教学水平。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4
《蚕姑娘》一文用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蚕变成蛾的过程。虽然介绍的科学知识的难度较高,但是全文读来趣味较浓,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是能掌握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在学文前,我通过猜谜的形式导入学习的主题,学生带着这份好奇心在课余时间预先做好对蚕的了解工作。我让学生在自己了解的文字与初读课文对比,课外知识介绍有何特点,书本知识介绍有何特点。学生自然会发现书本上介绍的语言生动有趣,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课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相同。
在大致了解课文的.语言及段式后,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有个总体的认知,蚕宝宝的一生经历50多天,从蚕卵到蛾的变化过程。一张简单的图谱,箭头提示变化过程。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时,每学完一个自然段,我采用一张蚕的相片来总结归纳,学生从“又黑又小吃睡醒脱下变黄姑娘”等词串说明了二龄蚕的出现,同样的方法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依次出现蚕各个龄段的相片,学生能看图找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借助板书进行课文的背诵。在段式的回环往复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又”字的用法,注意区分段与段之间的差别。学生养成会读书,读懂书的好习惯。
在语文课堂的实践中,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与锻炼中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学好语文。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5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四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部分组成。插图中的卡片“包”、“火”、“艹”、“饣”、“氵”通过组合拼图具体地告诉学生,“包”字可以分别与四个偏旁组成新字。接着是一组“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书包、花苞、饱满、火炮、水泡,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该组形声字中选取的。这就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
尽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但这一课只有四个生字:包、饱、泡、吐,学习任务很轻,所以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进一步理解形声字的含义,我还补充了一连串带“包”的生字词语:胞(双胞胎)、雹(冰雹)、刨(刨子)、袍(白袍)、咆(咆哮)。虽然增加了学习内容,但学生学起来倒也是兴趣盎然,并没有加重学生的任何负担。下课后,有些会查字典的同学还意犹未尽,捧着字典欣喜地告诉我:“老师,还有鲍鱼的鲍。”“还有孢、疱……”这一课真是收获不浅,我不由得喜滋滋的。
本课的一首儿歌浅显易懂,所描绘的的情景是:池塘中两枝荷花亭亭玉立,正咧着嘴笑,小金鱼在水下吐着泡泡。儿歌配有一幅情景图,充满诗情画意。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图想象,学生说得充满情趣。过了两天,我安排学生就这幅图画写了一篇短文。因为课上讲得十分清楚,而且时间间隔也不长,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没作什么辅导。在巡回检查过程中,我奇怪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写到“荷花苞”的“苞”时,大都用拼音替代。虽然,这个“苞”字不是田字格中要求书写的生字,只是要求认读的二类字,但课堂上却是分析得很详细的:“包”加上草字头,因为花苞是植物的花骨朵儿,与植物有关……居然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写,是课堂效率问题,还是学生大都遗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得直皱眉头。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调查:“花苞的苞你会写吗?会写的就举手。”教室里的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咦,没几个不会写呀!“那你们写话的时候为什么写拼音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二类字,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恍然大悟,好一个“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不由得想起班中有这么一个同学:音乐老师向我反映,他接受能力特强,谱子唱过几遍就记住了,学起电子琴来比别人快多了。象棋老师夸他,这孩子反映特快,是块学棋的好料子。当然语文课上,我也发现,他想象非常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就是这么一个孩子,课外的识字量并不多,写话本上除了田字格中要求书写默写的字以外,其他没几个字会写的,一律用拼音替代。这大概就是受到“田字格中不要求写!”这一思想的束缚吧。
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快速识字,提前阅读”的理念,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要从原来的1250个提高到1800个,小学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其中四会字800---1000,二类字虽然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结合词句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和运用。但并不是说不许书写和运用,如果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又有何不可呢?学习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苏教版第三册21课《水乡歌》中才学习“清”字,因为经常接触,在这之前,每个学生早已会写会用了,难道老师要强制学生:这个字还没学到,以后再写,现在不许写吗?再如:《识字4》就学了“偏”,只要教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就认识了“扁”。有时作业中写到“小鸭子的扁嘴巴”,提醒学生别写拼音,写汉字,几次以后,学生对“扁” 字自然能达到“四会”的要求了。二年级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已经学习了一些识字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甚至掌握了一些汉字间架结构的书写规律,对于那些有能力会写会用的学生而言,应该以鼓励为主。
提前阅读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想阅读,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先学会识字。鲁迅先生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
其实,班里那些不爱看书的同学,就是因为识字量少,看起拼音书籍来特别吃力。而识字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意注意、有意记忆的潜力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相反,那些识字量多的学生,特别爱看书,甚至对没有拼音的书籍都爱不释手,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多,分析字形的能力很强,接触过几次以后的生字在头脑中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积月累,他们的识字量就越来越大了。这些学生,他们的书写能力大大超出前者,老师还没教到的生字早就会灵活运用了。
于是,在以后的作业中,我让学生明确:“简单容易的、会写的尽量用汉字;笔画较多、确实不会写的,就用拼音。”试行一阶段下来,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读书时能有意识地记忆字形,自能识字、写字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和背诵儿歌,认清几个形声字的读音与偏旁。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暑假谷老师去大连玩了一趟,那儿的景色美极了!尤其是大连港口,既繁华又热闹。当老师站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心情特别舒畅。为了能和大家分享这美丽的景色,老师特意带回了一幅画(出示图画)
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 由图入境,学习词语。
当船快到码头时,只见船上的工作人员抓起一个大家伙用力朝岸边的海滩上抛去,船就慢慢停了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出示词语:铁锚)学生读词,观察字型:左右结构,金字旁。
(出示“铁锚”实物图)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铁锚有两个爪(重点指导“爪”的读音)
生2:铁锚能停船。
教师评价: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
三、 朗读儿歌。
这时,有个非常聪明的人看到了这种情景,就编了一首儿歌,想听吗?
出示儿歌:船上有只锚
船上的锚两个爪
船上的锚能停船
请学生自由读儿歌、周围同学互相读、指名读儿歌,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读准、读好加点字的音。
四、 学生看图自编儿歌。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小猫也想来凑热闹(出示小猫图),它说呀,想让我们班同学帮它编一首儿歌,行吗?(这一环节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1:我家有只猫,我家的猫四条腿,我家的猫爱吃鱼。
生2:我家的猫喵喵叫。
生3:我家的猫蓝眼睛,我家的猫能捉鼠。
生4:我家的猫摇尾巴,我家的猫最乖巧。
教师对学生所编儿歌,进行大力表扬肯定,同时出示书上的三句儿歌:
家里有猫
家里的猫四只脚
家里的猫喵喵叫
学生自由读儿歌,并与前面出示的三句儿歌对比着读,从而找出“锚”、“猫”、“喵”这三个容易读混的字,重点读好。
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朗读儿歌: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个别读,集体读等。
五、 熟读儿歌,学习形声字。
我们能给这首儿歌起个什么名字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猫和锚)
师故意为难地说:“一会儿是猫,一会儿是锚,我都分不清猫和锚了,同学们能分的`清吗?”
生1:猫和锚有相同的地方,右边都是“苗”字;不同的是“猫”的偏旁是反犬旁,“锚”的偏旁是金字旁。
生2:小猫是动物,所以用反犬旁表示,铁锚是金属做的,所以是金字旁。
生3:还可以从字音上区分,“猫”是一声,“锚”是二声。
同学们真聪明,能从字音和字型上来区别这两个字。根据大家说的,老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出示最后三句儿歌):
猫和锚
莫混淆
看看偏旁就知道(学生齐读)
六、 学习带有“苗”字的形声字。
右边是“苗”的字还有很多,我们来做个猜字游戏吧。
1、 老师做描红的动作,学生猜出“描”字
2、 让学生做瞄准的动作,问:怎样才能瞄得准?从而使学生知道,瞄准的“瞄”是目字旁和苗字组成的。
七、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的字都是以“苗”字作为主字,给它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这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法。这些字叫“形声字”。“苗”是声旁,表示这5个字的读音与苗字很相近,提手旁、目字旁、反犬旁、金字旁、口字旁是形旁,代表每个字不同的意思。
八、 转盘游戏:转转盘,学生读出组成的字并组词。
[课后反思]
前几天在接受反思课题组检查活动中,我教授了二年级上册《识字4》。在这堂课上,我打破了教材的顺序,先给学生呈现儿歌,再带出转盘识字。在创设情境时,我并没有脱离课本,而是活用了课本。把书本儿歌中静态的画面演变成动态的渐变过程,学生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每次都是直接面对生字,在不断摸索中、发现中理解生字、学会生字。在学生自己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后,再让学生运用规律猜字、识字,从头至尾,学生始终处于有趣的识字游戏中,兴味盎然。我想:
这堂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生字,是有趣的形声字的规律。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个体的习得过程,人们的许多生命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学习,但学习得效果却是各不相同。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得自主性,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可能获得最好得效果。在这堂课上,我采用的方式就是充分地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再发现、再学习,并没有过多的花样,然而学生学得有劲,学得主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而我在这堂课上所采用的方式正好顺应了学生的需要,或者说点燃了蕴藏于心灵深处的需要。
在这堂课上,学生发现规律之后,我还让学生根据动作猜字、识字,让学生在猜想中对自己的猜想获得印证。《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有这么一段话:“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作为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方法,更教给学生一种思想,那就是在实践中学习,用事实说话。
我们一直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想:如果每次教学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教会学生学习应该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7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针对教学目标,应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些、少些”,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利用身边的例子引入。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我们班有多少人?学生兴趣挺高,一起在数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然后再数我们班有多少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数100以内的数,也让学生学习的劲头高涨。数出:老师7人,学生51人(板书)。然后由这两个数据让学生明白:“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然后还是用身边的例子: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人数差不多),来引入本课的另一个知识:多一些和少一些。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挺好。
3.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说教。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义后,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加熟练理解。让孩子们互相举例子,更加巩固含义。然后全班交流:孩子们举的例子挺好:比如说:我又10支铅笔,小红又50支,小红的比我的多得多等例子,加深学生多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8
一、识字方法百花齐放,识字课因自主而充满诗意
只有当学生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对形音义进行有意识记,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与老师同学分享,并不时地鼓励学生观察仔细、方法巧妙,并热情地为学生精彩的发言鼓掌,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兴趣浓厚,因为识字教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呈现出的识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课堂充满了诗意。
二、读出节奏和意韵,识字课因书声朗朗而充满诗意
词串识字课文,像优美的诗,节奏强,意韵美;似迷人的画,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课堂书声朗朗,充满诗意,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扩展情境,使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脑海中明晰起来,进入课文情境,实现“言——像——意”的统一。并借助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欣赏,指导读出词语间的停顿、间歇,读出韵脚和整个词串的节奏感,于是读词串便有了吟诗般的美感。
三、放飞想象,识字课因有情有境而充满诗意
学习词串识字,学生看图、读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联想和想象,使词串和
学生合而为一,对文本的认知和对生活的认识合而为一,进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变成小蜜蜂,问问他们喜欢在哪些花朵上采蜜,问问他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还让他们再编一些词串,此时一个个词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他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回忆,美感便油然而生,学生放飞想象,由文本又联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由衷地喜爱春天、喜爱生活、喜爱语文课。识字课如诗一般美好,语文课充满了诗意。
创意,碰到正确答案的时候,只能承认自己的幼稚,并怀着羞愧的心情鞠躬离去。创意,往往在讪笑声中无地自容。有时,创意那么不合常规,那么不可思议,人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将它否定。“雪化了之后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水”。有个孩子说是“春天”,得到的是哄笑和“傻瓜”的绰号,对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9
1、激发兴趣,导入习作。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本次习作教学从学生乐于接受的谈话开始,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发学生情感倾吐与交流的欲望,做到“情动而辞发”,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这次习作。
2、用好例文,指导习作。首先,新闻“主体”部分的写作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受以往写记叙文的影响,往往会把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绘声绘色。教学中,利用两段文字,一段是记叙文式的详细描写,一段是新闻式的概括描写,让学生进行品读、比较,使学生感悟到新闻主体的写作要领是:用概括的语言写出大体经过,为学生后面的习作练习做好铺垫。其次,新闻报道的“题目”是画龙点睛之笔,先对例文上的标题进行品评,再在后面练说遇难时,运用“刘翔夺冠”的'几个标题进行品读,发现其特点。这样以后,学生对于标题的拟定就找到了一块摘果子的跳板。
3、取材生活,落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次习作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周围的生活。由准备时的看新闻,到上课伊始的说新闻到品析标题,再到最后写新闻,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习作学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愁煞。
4、作文讲评,放扶有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因此,对习作的修改,老师只是提出提示性的修改建议,具体的修改过程,交由学生自主思考、操作,并提供生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会修改。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10
《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带有这四个偏旁的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这四个偏旁学生早已熟悉,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我的学程单在和同桌组成学习小组展开学习。我的学程单如下:1.看图,比较“木”和“禾”的实物图、古文字、偏旁有什么不同?再读读词语,想想带有相同偏旁的字代表的事物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再举例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吗?2.学习时间4分钟。
组织学生交流时,我对书中的.词语进行解释:“松柏”包含松树和柏树,也有人把“松树”称为松柏。“杨柳”指的是柳树。在我们这里有“杨树”和“柳树”两种树木。“庄稼”是“秧苗”、“稻谷”等农作物的统称。
用同样的方法我和学生们学习了草字头和竹字头。
在整堂课上我讲得很少,主要是学生在学和交流,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学得很主动,效果不错。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了两课时,时间比较充裕。最后我还安排让孩子们用部首查字法再找找带有本课所学的四个偏旁的字,并且找出这字与偏旁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兴奋地查阅着,我很欣慰,因为他们对识字很感兴趣。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11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从以上《识字2》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充满着活力。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
首先,我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如“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话语,无不在激励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少问,鼓励学生多问。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两处重点提问──“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和“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学会提问。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虽然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是最大的,也最爱问“为什么”。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又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的问题虽然涉及到词语的理解比较多些,但这也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叶健斌小朋友提的问题着实让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是个很好问的孩子,平时上课总喜欢给大家提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他的好问,我一直鼓励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给韵文加题目”的建议,这也得益于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敢于质疑,说明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有时即使是离题或“冒犯”老师的问题,也应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问有答。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上述案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要给韵文加标题的建议后,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引导全班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于是,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歪着脑袋在思考到底取什么名字好。接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说──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有的说──我想让它叫“三字歌”,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还有的说──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
(二)用“活”教材,不断生成课程资源
《识字2》是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的。但由于本篇课文思想教育意义强,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主质疑,自行建构了文本的意义,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老师就应该用心引导,使这部分课程资源被利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这个创新点是由学生自己挖掘的。没有叶健斌小朋友的“好问”,就没有了“给韵文加标题”的“创举”。而我只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让他们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这节课的主要让学生应用画圆的方法制作一些美丽的圆形图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绘画圆形图案,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体会图形的变换,增强空间观念。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接受美育熏陶,培育创新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面图形的应用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加深对圆的认识的同时,体会创造美的"愉悦。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总结上几节课学习的`知识,然后多媒体出示一些圆形的美丽图案,体会“圆无处不在”并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接着,出示课本112页两个圆形图案,让学生观察,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由圆组成的图案非常的美,激发学生制作圆形图案的兴趣和愿望。
第二部分:指导作图
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尝试分析他们是怎样画出来的,进而通过呈现具体的步骤让学生弄清图案分几步完成,各圆的圆心分别在什么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各个圆的半径或直径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跟随老师用画圆的方法照样子完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第三部分:独立模仿制图
呈现两个用画圆的方法得到的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弄清它们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自主分析后,学生尝试画出其中的一个。
第四部分:创作图案
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一个圆形图案,之后让学生看看同组的作品并相互评价,最后全班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13
一、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要求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年级的识字要求和一年级的识字要求,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相反,识字任务更重了,那难度也更大了。还是用崔峦的那句话:
“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有不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具体要求:
1、认识450个字,要求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
2、会写350个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加以运用。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能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集中识字。
本学期,教材还安排了八次单列的集中识字,其中识字1~4已经学了,在五年的教学中,我积极吸取同行的一些优秀方法,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案,学生乐于接受。
识字一:安排了学习写秋天的词语进行识字。我用联想的方法,创设一个教学情境。“金秋时节,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白云山游玩。这里景色宜人,有的树叶变黄了,真是层林尽染;有的还是绿油油的,叠翠流金。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下面的四字词我们引导学生用联想法,即记住了生字,又学会运用这些字词。
识字二:安排了一组动宾词组进行识字。我采用翻图片读字词的方法,让学生看图说句子,把生字写在与课文相应图片的后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识字三:安排了截取《三字经》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民族大团结的内容,提到了黄河,长江,珠穆朗玛峰,长城,台湾,等,出示我们中国的地图,在地图上找他们相应的位置,采用贴生字卡的方法学习生字。
识字四:通过了解成语故事进行识字。学生很感兴趣,可以采用讲成语故事进行教学。
在这活跃的背后,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课前需要认真的预习,大量的阅读资料。有准备的同学就兴趣盎然,没准备的同学就像掉队的鸭子,无精打采。
容易引发学生的内部矛盾。有些学生比较自私,不与同学分享图片资料,有时为解决学生的口角浪费十多分钟。
花俏的东西(如图片,地图等)往往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三、随课文识字。
1、“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随课文识字,我一般采取读文纠正字音为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读课文中游离出生字,然后把游离出来的进行生字教学。如果是姐妹字,我就用换偏旁记,如:植、值;如果是复杂的字,我就拆开记,如:教、游;如果是容易错的字,利用特点记,如:猴、游;如果是会意字,我就会其意,记其形,如:串、丛。
2、还可以穿插小学低年级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趣味游识字游戏。
(1)打牌游戏: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
(2)贴、翻字词游戏:部件组合。也就是将一些合体字拆开,分别贴出来,让学生或小组合作来组合,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组合的又快又准即获胜。
(3)翻图片读字词:把生字写在与课文相应图片的后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放大法:认识复杂难记的'生字时,由学生在座位上大声念出笔画,老师或指定的同学在黑板上按同学所念的笔顺将这个字放大写在黑板上,以此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情况。
(5)摘果子游戏:如教师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让学生制作果篮,将果子上的字读准字音、组词,常用的还可以说一句话,方可摘下,谁摘得多谁就是识字小能手。
(6)竞赛法:竞赛的类型有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学号竞赛等。小组竞赛时,要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认字、组词记字形又快又准,或者小组所有成员识字成绩累加,计算出小组总成绩,成绩最差的小组,要向最好的小组鞠躬表示佩服和学习,最好的小组授与集体识字奖章。
(7)“造火车”:如按偏旁归类,一单元的生字时,我先将“火车头”──共同的偏旁部首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有此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谁的火车造得又快又长又好。
反思:
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轰轰烈烈,却忽视了学生写字。
教师上课体力消耗太大,一节课下来累得很。
游戏不是没节课都合适,教师课前准备教具多(例如3)
学生掌握字义不牢固,易写错别字。
四、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大限度减低学生写错别字,尝试采取以下措施:
(1)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别字更正本,凡是发现自己写的错别字,一律登记在本子上,再订正3遍;每隔一个星期再组词听写一遍。
(2)进行同音字、形近字组词造句训练。
(3)同桌结对子,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及时订正错别字。
(4)我们常说“错字不隔夜“,学生写错了的字,如果当天没有纠正的话,那他们以后就很容易把这个错字继续写下去。所以,我打算让学生准备随堂听写本,每当学了生字,马上随堂听写,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巩固。学生在堂上写字的时候,鼓励牢牢记住。
(5)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对学生常写错的字,进行记录,每天尽量腾出时间讲评作业,特别是作业中的错字,要及时纠正。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和写作能力的强弱。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应发挥积极的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由低段教材编排的“专题识字”可见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识字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引导学生尝试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并能通过同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感悟中识字,积累识字方法,提高识字速度。在识字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14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二年级学生有一个缺点:书写错误,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题还是错得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语文作业连续五次既工整又正确,老师就奖奖品,这样激发了优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天作业错了的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算过关。
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
在写字方面,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15
1、学以致用。在学习拼音的时候我就教给孩子“小小拼音用处大,看书识字需要它。大家都来学拼音,规范说出普通话。”在《认一认2》教学开始,先请出“麻、皮、禾、米、谷”,这几个生字的拼音学生可以拼读,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拼读中感受“原来拼音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啊”!尤其是如果学生没有这几个字的识字经验,借助拼音后他们认识了这几个字,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识字”的机会。
2、教给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以鱼”,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麻、皮、禾、米、谷”,“丝、毛、竹”的.拼音没教过,于是,教师提问:“拼音没教过,我们怎么学呢?”这样,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看图。图是直观的物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汉字又是音形义的结合,尤其是象形字,它把要表达的物体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所以,看到图就想到字,看到字脑中又呈现图。看图识字也是识字的重要方法,让学生从图中认字,比教师声嘶力竭地教读更科学、有效。
3、忠于教材,高于教材。有的孩子对“禾、谷”认识不清,教师利用课件告诉学生“禾苗种在土地里,慢慢长大变成稻谷,稻谷的外面有一层皮,把皮剥掉就是烧饭用的米”,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字,更获得了有关农业的小知识。我想,学生回到家一定会欣喜地告诉爸爸、妈妈:米是禾苗种到土里,慢慢长大变成稻谷,再把稻谷的皮去掉就是米。同时,学生也能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比老师刻板地说教“要爱惜粮食”更有教育价值。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一)2语文教学反思03-21
识字的教学反思03-28
《识字6》教学反思01-21
《识字五》教学反思04-02
《识字2》教学反思03-28
《识字4》教学反思03-28
《识字四》教学反思03-29
《识字8》教学反思04-05
识字5教学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