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循环小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而本节课的循环小数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并且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的。 一、故事引入 课前我利 ...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而本节课的循环小数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并且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的。
一、故事引入
课前我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引入新课。通过这一故事,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故事中的循环和重复现象,使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的含义,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以例7创设的情境,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通过充分感知(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然后通过例8两题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汇报交流,找出本质属性,再适当给予启发、点拨,最后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紧接着,让学生根据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带着(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学循环节和怎样写循环小数等概念。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中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巩固练习
我设计了填空、判断、比大小、快速抢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巩固对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循环小数简写的方法的规范:有些学生对循环节数字较多的往往判断不准确,还有的学生在写时,将第一个循环节上全部写上点。
2、用循环小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时,结果用“=”连接。
3、在计算时,适时将算式过程优化。除的过程中,只要余数连续第二次重复出现,就不必再除,可以确定商。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
引中有“探”探中有“引”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力求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经验和方法,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反思。
一、自我评价
《循环小数》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内容较多,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循环小数取近似值,以及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概念多,又抽象,学生在一堂课里完全理解与消化很困难。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开始,首先通过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四季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写法架起桥梁。
2、注重自主合作探索,适时引导点拨。
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阶段,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设计有指导性的思考题,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积极思考的境地,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
(1)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引导探究
在探究阶段,我首先通过小组比赛做除法算式各一题,通过实际计算,发现一道题能除尽,另一道算式除不尽,发现商里依次不断出现相同的数字,并寻找原因发现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导致商里面的这一种现象。接着又补充了几个不同的循环小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它们的小数部分都有数字在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知道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然后又比较这四个循环小数的不同点,发现循环小数循环的数字可以从小数部份任何一位开始,循环的数字可以是一位或几位。通过两次比较,自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了循环小数的概念。让后通过寻找“关键词”,学生能够根据实例说明“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几个词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概念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自学这一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了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然后又通过对一组小数是不是循环小数的判断巩固了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从中自然引出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通过分类、集合图的形式,使学生对小数有了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接着通过两个判断更加深刻地思考了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
《循环小数》这课的概念多,很抽象,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困生一起计算交流,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学习,亲身体验数学过程,给予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以及足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让每个合作小组的学生在通过讨论后,把自己组的发现写下来,到讲台上进行交流,然后在学生提出循环小数的书写太麻烦的'前提下,让他们每人设计一种循环小数的简便书写形式,结果他们的想法很多,也都不相同,让我大开眼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原来我也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比较流于形式。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比如要确立小组长、汇报员,如有些内容要动手操作的就得有操作员等,分工明确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达到教学预设效果。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4
首先在引入部分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引用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这个故事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然后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试题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由于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循环节、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会很有说头,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是形式上让学生说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就这样草草的收尾,又使本节课失去了另一个亮点,又一个遗憾。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5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新课开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和无限的表象,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含义,从而说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接着通过计算小乌龟和小蜗牛的爬行速度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观察辨别,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6
循环小数是本课时的难点,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感知是概念掌握过程的首要环节,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上完这节课我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再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深感知。可以说教学中,我合理地创设和运用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效率的提高。虽然导入不错,但如果加入些更直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小结草率,失去精彩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我只是形式上让学生说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如果好好准备的话学生会很有说头,这样草草的收尾,效果不好,是一个遗憾。
四、练习过少,拓展不够
我这节课感觉都是在学新知,没有安排练习。如果可以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出一些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那就更好了。同时也可以增加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区分的有关练习。循环小数的读法本无需掌握,教学时我让生读一读。但”循环节”也要作为知识拓展介绍给学生知道。总之,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但愿我可以经过不断的反思,取得一定的进步!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7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②0.55……
③3.1415926……④1.5353……
⑤8.41616……⑥0.9375
⑦5.314162……⑧5.646646……
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 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 32.7272 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
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
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8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出发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新知。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自己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新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时,我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他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角色”。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0.6666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0.6666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练习设计中,我采用了设疑的方法,如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有利于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9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7,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8通过计算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
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通过找规律,感受循环同时出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的幻灯片,让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什么叫“循环“。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来发现余数重复出现,因而导致商中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是达标检测,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0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
3.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我们这节课来探索一些有趣的规律。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看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住着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对小猴子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住着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对小猴子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住着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对小猴子说:从前有座山,……)
这个故事接着怎么讲?谁来试试。
你发现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不断重复讲不完
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不但故事中有,在有的计算中我们也会遇到。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列出算式400÷75。
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看计算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计算,并指名上黑板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400÷75这个算式的两个特点:
①余数重复出现“25”;
②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
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这种商有些什么特点,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认识循环小数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请学生回顾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商是随余数重复出现才重复出现的。
猜想一下,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它的第4位商是多少?第5位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是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它的商也就重复出现3。
那么我们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00÷75=5、333…
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做循环,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循环小数,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78、6÷11。
学生先独立计算(并指名计算)。计算后并集体订正。
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吗?(学生汇报想法)
教师小结:余数不断重复出现5和6,商不断重复出现4和5两个数字,只要商不断重复出现5和6,商就会不断重复出现4和5两个数字,商是随着余数的重复出现而出现。这里是两个数字不断重复,前面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像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此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并出示循环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读一读)
你觉得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呢?(指导学生说出,只要余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像这样的算式余数循环,商也会跟着循环。
教师(指着5、333…,7、14545…):对了!像5、333…,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你能像这样写出几个循环小数吗?
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动手试一试。并指名上黑板写,写完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方法:
前面我们是怎样表示循环小数的呢?(学生说出加省略号的方法。)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我们把循环小数中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比如7、14545…中的4和5,5、333…中的3都叫做循环节。为了更简便的表示循环小数,可以再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记一个小圆点来表示,如7、14545…可写作:7、145(教师边说边表示),5、333……写作:5、3(标示出来)。
你能用简便方法表示黑板上的这些循环小吗?(让学生在本上表示,并集体交流,订正)。
观察这些循环小数,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处。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后,指导学生说出:都是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都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请同学们计算15÷16和1、5÷7。学生计算后,问:从中你发现什么?
生:15÷16=0、9375,1、5÷7=0、2142857…
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数商,所得的商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你知道是哪两种情况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种是继续除下去能够除尽,像15÷16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像1、5÷7一样。
能够除尽的商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我们把它叫做有限小数;永远也除不完的商的小数部分是无限的,我们把它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
所以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请同学们写几个无限小数,再写几个有限小数。(学生写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运用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5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完成第6题。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1
1、“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处理教材时,我没有注意把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于“循环”这个词理解的不是很好。用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来突破循环小数的定义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中关于商是循环小数的列竖式计算,我只是在开头导入时粗略的讲解,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操作。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应该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这一点本来我是可以在导入部分就讲好的,这是个小小的败笔。
3、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一点我是做的比较差一点的了,过分注重了个体,没有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
4、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的课堂不是自己的课堂,而是学生课堂。我们老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新课程中我们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我们不能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者,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觉得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这样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获取知,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学会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这是我们每个人民教师都希望的理想模式。我们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探索、体验、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
循环小数这节课容量较大,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此,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我先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大量的`图片以及找规律填数等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
不足:
导入时,以故事和填空的形式引入较为新颖,学生也能饶有兴趣地倾听故事和发现规律。但是,也许一部分学生在预习的影响下,已知道“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图案、数字或字母,像这样的情形叫做循环”。所以我似乎已经轻而易举地把“循环”给引出来了,但实际上学生中能真正理解“循环”的意义的人大概还不多,所以应该在这时着重再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情况才是“循环”,使这一概念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内化入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中。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探索的品质。
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上,可能由于一个接着一个的过多提问,使学生虽然“学会”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而没有更多地思考怎样通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是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更明确地说,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3
循环小数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而且要想通过计算得出结果是循环小数也比较麻烦,因为计算量很大,在执教本节课时,先给孩子们出三道循环小数的计算题,让孩子们初次体验一下什么是循环小数。
第一组和二组做的题比较简单算到小数点后面一两位就找到了规律,好几分钟了,孩子们抱怨老师算不出来了,我都算一篇了,余数总是一个数,商也总是一个数,而第三道题的`同学算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了也没出现重复的数字,而且没有任何规律,孩子们开始没耐心了,不想往下算了,但我还是逼着他们往下算后来发现了规律,通过三组的计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算不尽,出现余数总是重复出现导致商也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孩子们通过切身体会知道了什么是循环小数,在学习循环节了和写作时我让孩子们自学,但理解上还是不是很透彻,然后在点播一下,简写时只要在循环节的首位数字和末尾数字头上点上点就行。
看来今后课堂要锻炼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不要总是依赖老师讲任何东西,这样他会变得懒惰,不爱动脑筋了,能自己学的自己探究,而老师只是引导方向,设置环节,让学生自己突破每个重难点,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孩子。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4
本周,我们五年级同课异构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在上课前,我们组的老师就对着教师用书进行了反复的学习,共同研讨了上课时应注意的问题。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先出示了两组重复出现的图案和数字,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图案或数字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先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除法算式的三个特点:
(1)总是除不尽
(2)商不断重复出现“3”
(3)余数不断重复出现“2”。理解是因为竖式中余数不断出现,决定商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做得较好的:注重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是概念课,大多数学生都对此不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猜一猜,找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比赛算出2÷6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如“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当小老师,找出这些概念中的关键词,并逐个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但一节课后我也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2、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3、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课,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
根据课改和教学新标准的规定,我们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的要求,该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没能及时抓住机会促使学生自我体验
在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播放一个具有循环情节的故事片,当时所有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个故事是永远说不完的,并且有位学生还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完,是因为情节循环。而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根本没预料到学生会一上来就说出“循环”这一词,只感觉学生能说出“不断重复”这样的现象,接着教师就在学生说出“不断重复”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也叫“循环现象”,再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情况,学生发现有除不尽的情况,既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循环小数的教学。
二、教学设计中的体验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充分体验这一精神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留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改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03-22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篇)03-27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篇04-01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篇03-27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3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7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通用3篇)05-17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06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汇编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