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海高原一株柳》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高原一株柳》语文教学反思1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的写景散文。选择这么一篇篇幅长、内涵深的课文作为教研课,这种尝试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今天我终于在自己班完成了这堂课。课后我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以便形成经验,更好地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
先来问自己别人通常问的一个问题:这堂课,我要教什么?我想,我的回答是,
一、我要引导学生走近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认识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二、我要引导学生认识一种高原之柳的顽强精神;
三、由物及人,从柳树精神想到那些具有相似品质的人物,从而获得人生的启示。
其次,还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了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哪些策略?
一、导入部分,为了引导学生感受青海高原上的极其恶劣的环境,我采用的策略是,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三组词语,朗读中感受苍凉和恶劣的环境特征,为下文感受这株柳树的神奇作铺垫。
二、感受柳树的神奇环节,采用先整体感知后逐句品读、感悟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即多读多想,就能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语理解谈体会,为下文6、7节的学习打基础。这样学下来,学生的思路清楚,今后遇到类似内容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作用;
三、以“撑立”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学6、7小节,感受这株高原之柳“撑立”的不容易。有了第二个环节的热身,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他们能按“读句子—找词语——谈体会”的步骤体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内涵。交流、补充、品读……学生谈吐自然,体验独特,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则努力做好一个引导者、倾听者的`角色,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习作者想象、对比的方式,在想象和对比中进一步感受高原柳顽强、坚持不懈、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精神。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互动,如师生共同板书、配合接读、朗诵,对于课文中心的感悟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四、设计写话训练,深化文章中心。引导学生由一株柳想到具有柳之精神的人,获得人生的启示。
一堂课上完,只有及时地反思总结,才会不断进步。反思这堂课,不足的地方是很多的。
一、教学环节方面:尽管在教材选择上能大胆取舍,将重点放在课文五至七自然段上,但是第五自然段(柳树的形象)牵引过多,剖析过细,可放手让学生自学体会后相机切入教学点。这一节在写法上只有渗透而没有着重点明,也是疏忽之处。
二、教学评价方面:课堂训练点较多,可以整合起来减少数量,做大做活。对于学生的发言点评不够求异,平面推移颇多,今后应注重加强对他人回答的启发指导功能。
三、教学时间安排方面:正是由于在柳树形象的片段环节所花的时间多,导致课堂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使得最后的写话训练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所以,语文课堂也需要讲究有详有略,简单的可以采用粗线条,适当地简略。
四、教师的教态、语气等方面:总觉得本堂课教师的激情有待勃发,因为激情澎湃的语言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也提醒我今后一定要根据不同风格的文章或切合文章的基调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教态、语气,燃起自己和学生的课堂热情。
《青海高原一株柳》语文教学反思2
提起陈忠实,缘于他的《白鹿原》。当看到《青海高原一株柳》也是他所写,就有了好好读读的想法。读了文字,更是被他字里行间蕴涵着的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憾。可是,这样意蕴深厚的文章如何让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读懂?这样字字珠玑的文字,如何让孩子们读出情,读出味?经过思考,我决定以“柳树”的形为突破口,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一读柳树之形状,认识这株柳;二读柳树之生长环境,赞颂一株柳;三读柳树之成长历程,感动一株柳;四读柳树之品质,敬畏一株柳。
设计中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对文本的读、思、议、悟,体会作者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火花,体会这棵高原柳树的神奇。神奇一,在于它在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中能成长得如此高大;神奇二,在成长过程中透出的那种超出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神奇三,它是一个不屈于生命,顽强抗争的群体的缩影,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一、课前设计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四个小环节。
1.感受环境之艰,铺垫生存之难。
为了让学生感受青海高原的柳树生长环境之艰难,我出示了几组描写青藏高原环境的词语,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体会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让学生充分感受环境的艰难,为下文理解柳树在这里生长的不容易,做好铺垫。
2.一读柳树,感悟其高大,从形象层面上体会神奇。
在让学生学习第五小节,理解柳树高大时,我让学生抓住“两合抱”、“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粗而坚硬”等词句,加以演示、举例,从而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出柳树的高大;再抓“锻铸”“撑立”等词语,无疑,“撑立”和“锻铸“这两个词语是全文融人文内涵和语言魅力于一体的“抓手”,“巍巍然撑立”是对青海高原一株柳外在意象的刻画,而“独特锻铸”则是体现了环境对这株柳树的磨砺,更是突出了他的精神。是对“神奇”的'最好注解。从字面到精神,再次强调了柳树生长在青海高原上是一个奇迹,从而让学生从柳树的形象层面上感受到它的神奇。
3.二读柳树,走进柳树的生长历程,体会柳树的顽强,从精神层面体会柳树的神奇。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主主要让学生读作者想象的柳树生长历程,体会柳树的生存不易,再次体会高原柳树的生长不易。在体会青海高原柳树生存不易中,感受它的顽强。让学生明白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让作者感到神奇。
4.三读柳树,感悟人生真谛,在人生启迪层面上体会神奇。
在这一环节设计中,我让学生在第九小节,想象高原柳树在命运不公的情况下,生长如此高大靠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高原柳树生存下来,并壮大起来,靠的是“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再让学生读柳树,想想“现在在你面前出现的仅仅是一颗柳树么”?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些逆境中奋斗的人物,感受到了作者在高原柳树身上体会到的人生启迪。
二、课堂不足
为了追求课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课堂容量偏大,整节课有赶的现象。尽管如此最后一段也没能落实。而且有些地方学生说得也不够充分。另外在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如果能兼顾一下作者的体验,让孩子们不仅能走进这株柳树的内心,更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相信这节课会更厚重。
三、课后小议
在组内活动上,大家给了宝贵的建议。尤其是对于“神奇”一词。不管是一唱几叹,都应该是不同层次的神奇,应该是提炼拔高的过程,是层层递进的。对于课后的三大问题,再看,真是可以成为挖掘的目标。教学目标,目标的评价,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关注啊!
《青海高原一株柳》语文教学反思3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在上《青海高原一株柳》这一课的时候,我是直接让学生围绕“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样子的神奇和生长过程的神奇。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了、读懂了,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探究、赏析、批判乃至语感养成创造的基本条件,同时,朗读是教学的最基本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所必须达到的“情感”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而这种心境也是情绪的倾向。《青海高原一株柳》词汇量大、语句优美,我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细细读文,从揭题导入到组织用各种方式的读书,学生学的兴味盎然。朗读在课堂上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点睛之笔由物及理,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
【《青海高原一株柳》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06-25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03-22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07-31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读后感05-26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15篇12-22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07-05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03-28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07-05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