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牧场之国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描写非常优美的散文,但我觉得文章形比较散,一会儿写草原上的牛群,一会儿又写低地上的骏马,一会儿又回到草原写起了鸡、鸭、羊等家畜,一会儿又介绍人们如何给牛挤奶,最后讲了荷兰牧场的宁静,所以还没有细细体会到牧场的美丽,又是挤牛奶、又是运牛奶的,不知道该抓住怎样一条支干来带领学生进行感悟、体会。不过,我就是觉得这篇文章将荷兰的牧场描写得极为美丽,课文中的语言也很丰富,就想美文应该美读,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悟情,在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好好进行感悟、体会。
仔细思考之后,决定以第一小节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课文,体会情感。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读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后,我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发表看法,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荷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因为这里有水、有花、还有牧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还补充说荷兰还是一个风车之国,因为在语文练习册上专门有介绍荷兰的风车的。听了学生的回答,我马上说既然荷兰有着这么多的美称,那么找找书上是如何来介绍它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并将找到的.句子划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于是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从整体入手,认认真真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其实课文中介绍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倒是牧场之国不太容易将句子找准,因为课文上涵盖面比较大,基本上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介绍的,既有牛群,又有奔跑的骏马,还有许多可爱的家畜。当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比较喜欢哪种动物?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对各种动物的理解,也根据书本上的描写,学生也能说得具体。在说话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想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课文第一小节引出内容,最后小节简单总结,中间通过几个场景的描述,使荷兰的风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2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是一个另人神往的美丽国度,课文作者用华丽优美的语句描述着荷兰的美丽。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往往是读着很美,但真正要说出美在哪,为什么觉得美就很难。第一单元的一篇《七月的天山》,同样是语句非常优美,读完之后都觉得景色实在是美不胜收,但几乎没多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那种美。也许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我在教学《牧场之国》时侧重引导学生多读,从读中慢慢感受动物们在牧场上自由生活的场景,只要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牧场的和谐宁静,体会绵羊猪群骏马的悠然自得,那么这篇略读课文所要传递的感情就已经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之中了。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句想象画面,升华感受。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吸引你的理由,最后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反复读—悟—读,最后达到学习目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3
1、课前动员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荷兰有整体的了解。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先让学生阅读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读书收获。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启发学生想像画面,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自然风光美。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走在荷兰的牧场上,欣赏着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陶醉于牧场之国夜晚的安谧恬静之中,由衷地发出感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5、本节课没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又没能在学生汇报时很好地进行引导,以致于学生的兴致不浓,回答问题不够整体、全面。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4
在教学第22课《牧场之国》时,课堂上我激励性的评价可谓热情洋溢。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课文时,我随即表扬:“你读的真好!”课后我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读得真的好吗?到底好在哪?
课文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一部分?”“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到河里游泳。”我听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反思: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我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的头上都行。像第一个学生,他结结巴巴才读完这篇课文,教师还表扬“读得真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再看第二个学生,教师的评价是“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其实,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部分,还道出了喜欢的理由,教师应及时指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听得更明白了。”这样有针对性地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这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孩子可以效仿那个孩子的说话的方式。可在原案例,由于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制成的“高帽子”随意地抛给孩子,这是不负责任的。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5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新课伊始我用郁金香激趣导入,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回答出荷兰,然后自然而然的想了解荷兰,所以这时汇报资料,在学生对荷兰有一个初步印象、心里想了解荷兰时在读课文。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6
5月15日的课孩子们和我都感觉意犹未尽。我们先谈“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孩子们通过预习课文,阅读“资料袋”,以及同步训练的课外语段,众说纷纭。然后欣赏几幅荷兰的风景图,让孩子们把荷兰的美誉对号入座。“风车之国”、“牧场之国”、“水之国”在孩子们期待的眼光中闪亮登场。尤其最后一幅郁金香的画面,让孩子们张大了嘴巴,我随机让他们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说说眼前的景色。“五彩斑斓”、“美不胜收”、“花的世界”等词语从他们的嘴里蹦跳出来。让我不由想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同样有这样的环节,当时五年级学生的表现也不过如此。
接着我导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独特风光。根据自读提示,先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一自然段的作用。遗憾的是这个环节应该再节省些时间,因为预习已经相当充分了,完全可以直接回答,把朗读更多地放到后面的感悟和指导当中去。又是课堂机智,我把本来安排在最后的读资料袋,体会写法的环节调整到了前面。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之后,问:既然是总起句,就应该下文都围绕这句话写,但课文却只突出了哪个美誉?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思路相当开阔。王菲说:因为题目就是《牧场之国》。依会玉说:如果把花之国,水之国也写的话,课文就盛不下了。我马上抓住这个课堂生成:对啊,顺着她的思路想,我们常常说作文要注意什么?学生马上答出了:详略得当。我又引导孩子们朗读“资料袋”,了解荷兰“花之国”、“水之国”的特点。这样就等于整合了课堂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对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以及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对荷兰有了全面的了解。然后我用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为主线,和学生一起品读2-4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让孩子们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谈理由,并进行感情朗读。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来给画面起名字。这是在讲《乡下人家》的时候用过的方法。当时学生就有“瓜藤攀屋架”、“鸭戏河水中”等很多富有童趣的表达。今天孩子们说出了“牛群嬉戏”、“牛的世界”、“生命的天堂”等后,我选定“牛的王国”板书,他们就顺着这样的思路,又拟出了“马的天堂”、“动物乐园”等画名。
在交流第4自然段的时候,我有意变化了说法,让大家谈谈感兴趣的动物,避免学生的“审美疲劳”。在他们读到“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我顺势问:“你们看见过猪吗?听过猪呼噜吗?”孩子们的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这些猪,可能在说什么哪?”孩子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荷兰真美,我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我在这里吃的好,睡的好。永远也不要离开。”“虽然别处把我当做又馋又懒的动物,但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我是这里的主人。”
每次当欣赏完一幅画面,我适当小结:“膘肥体壮的骏马,辽阔无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运河,这就是——”孩子们就默契得一起说:“真正的荷兰!”我不由地会心一笑。一年了,孩子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教学风格,尽管曾经烦恼走思的学生多,曾经反感管不住嘴的孩子多,曾经为不写作业的学生生气,但毕竟,将近一年的相处下来,我们的磨合已经到了“心有灵犀”的.地步。我从他们课堂上高举的小手,精彩的回答,兴奋的小脸上都能读到他们对语文课的喜爱。
下课铃响了,我给孩子们放映几幅荷兰图片,一片“哇哇”的赞叹里,课就这样不得不结束了。
如果再让我上这节课,我会把“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这个问题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结合画面,重点感悟几个句子,让他们对“自由王国”之一特点有更鲜明的认识,同时也更显得重点突出。今天的课堂尽管朗读和欣赏很充分,但还是有些面面俱到之嫌,讲读味道似乎过浓。对于昨天同步训练中提到的几个句子,就让学生说出修辞后,感情朗读即可,新的美句可以展开谈。
但反过来想,这样美的一篇文章,我是可以作为精读课文处理,或者就这样甩下最后一个自然段作为课下欣赏也未尝不可。毕竟我在这节课上联系“资料袋”理解第一自然段,欣赏第二自然段的修辞,第三自然段欣赏动词和四字词语,第四自然段进行想象说话,训练点还是挺突出的。尤其我今天上课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案,一些随机生成的想法,居然效果很好。比如我让学生谈“丝绒般的碧绿草原”还像什么?用镶嵌说话,给膘肥体壮换个词。都达成了语文的积累和应用的目的。而且学生欣赏美句,已经提升了训练层次,同时体现了自读课的课型特点。
看来,教无定法。如果对一篇文章,教师真正喜欢,真正读透了,是能够发现许多“语文的事儿”的,当我们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融入教学设计,引领孩子们进行“感悟、朗读、积累、运用”的语文之旅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历程。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7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有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另外还让学生课外搜集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
课堂上的教学,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找,课文主要为读者描述了几幅画面,并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图画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接着,在学习资料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8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9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开篇,我激趣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屏幕出示的是什么食品,引出“荷兰豆”,简介荷兰豆,相机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外面的世界再好,也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然后再进一步引出课题。接着我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整体感知荷兰的特点,并结合图片展示荷兰的水之国、花之国的风景,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进步认知荷兰“牧场之国”特点的内在需求。
在教学这篇课文主体部分时,首先,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并利用白板的注解模式板书到白板上。一会儿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
其次,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领悟文中拟人、比喻手法的妙处。
在总结拓展部分,我先出示生字词的复习图片,让学生巩固新知,并通过视频再次领略荷兰的风光之美,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景倾倒,教室里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一节课下来,给人的印象是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多,启发还欠灵活。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指导做得不够到位。今后,我要在朗读指导方面多下功夫。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0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先我激情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小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一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板书下,完全出现在黑板上,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学生围绕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从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展开交流讨论。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启发得不够灵活,所以学生没放开,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还感觉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课文读得不透,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了,可是时间还不够。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以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遗憾的是不管自己设想的多么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不临场随机应变,那么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单薄而空洞。厚积薄发,学以至用,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目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节课伊始就出响了哑场,因为是在没有问题框架下进行阅读,孩子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这时,祝盈淮的发言启发了大家,他说,荷兰真美呀。一句话启发了大家,一只只小手高高的举了起来。看起来,这简单的一个美字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通过初读课文,他们谈出了荷兰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
紧接着,再读文本,含英咀华。
程思元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他提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非常精彩的问题——课文中四次写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自己的理解。原本以为他会逐段分析的孩子一时又哑了场。甚至,连我都被这个孩子一上课就抛出了本课的难点问题而措手不及。但是想一想,在《小英雄雨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些课文里,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经验,所以他们会一下抓住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也并不应该让我意外。反倒是我在教学预设的时候,没有对学情进行充分的估计,这才是我今后在备课中要注意的。
这个重量级的问题马上引起了一些聪明伶俐的孩子的热烈争论,刘义恺站起来说——请大家注意,这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后面的标点还不一样呢。可不是吗?一三四后面都是句号。第二个后面是冒号。这是一个多好的问题呀。它提示我们把目光引向作者文章的结构——一三四段是分总,二段的结构是总分。在这个问题上孩子们讨论的可充分了,以上的结论就是王欣总结出来的。飞黄腾达兄弟虽然不能从结构上来说明,但是他们说,一三四段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论。二段反之。这是从内容之间的关系上说的,我认为说得也很不错。
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抛出来了,但是体会荷兰的特点却委实不那么容易。孩子们在阅读第二段时就卡了壳。他们找出了三处拟人的描写,却读不懂这体现了荷兰的什么特点。这时,聪明的马安君出场了,他说出了自由一词,紧接着,受到启发的孩子们有的读出了无拘无束,有的读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坚冰打破了,孩子们慢慢学会了抓住词语来体会荷兰的特点。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那么顺畅。我明显感觉他们在分析理解时候的节奏比第二个自然段快了许多。看起来,语文学习离不开字词这一砖瓦,这对孩子们读懂课文的思想内涵有很大的帮助。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请他们写一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看起来这个设计依然没有考虑到学情,孩子们书写耗时很长,虽然这是一个升华主题的很好的练习,但我认为一个小节就足够了。类似这样的读写结合点,我们经常进行,所以今天孩子们也算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在读懂内容之后,就进入了导学阶段。紧接着上一环节,我问,为什么荷兰给你们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呢?
聪明的王欣说,因为作者写得形象生动。我立刻相机请他们找出写的形象生动的句子。孩子们找出了拟人的句子。我启发他们找出这样更多的`句子。紧接着,我又请他们思考,是否还能找出一些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他们又找出了两处比喻句。这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畅。孩子们读懂了拟人比喻的表达效果,虽然我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两种修辞的名字,但是他们的表达效果孩子们已经懂得了。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更为精彩,我请他们说说自己积累了哪些语言,打算怎么运用这些积累的语言?这是和原来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原来我很注重孩子们读文后的积累,但是从没有问过他们积累下来怎么用。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极了。但是这个环节还待思考,他们积累的大多是词,没有句子。我觉得还是我引导的不够到位。
因为下课时间已经到了,这节课缺少一个小组合作梳理盘点字词的时间。这还是因为预设不足的关系,以后要注意,可以在时间分派上做一个预设。这说明,在我的课堂上,一定还有一些并非核心的知识挤占了盘点词语的时间。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2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一、教学效果
读中理解,体会情感。“荷兰, 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读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后,我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发表看法,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荷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因为这里有水、有花,还有牧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补充说荷兰还是一个风车之国,因为在语文练习册上专门有介绍荷兰的风车的。听了学生的回答,我马上说既然荷兰有着这么多的美称,那么找找书上是如何来介绍它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并将找到的句子画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于是,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从整体入手,认认真真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成功之处
1.略去问题的串联,注重学生的朗读。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以“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这个主问题来展开教学,并根据课文的总分结构,几次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细碎的小问题,有效避免了串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读自悟。在第四小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找感受到牧场安静的.句子,并读出那样安静的感觉。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女生齐读等让学生能充分地接触文本,感悟文本。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文中优美的语言也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略去语言的分析,注重表达的指导。有了对文本的充分感悟和朗读的练习,学生对荷兰的美景有了深深的向往。于是,我就给学生看了许多荷兰的图片,并提炼了文章的表达方式,让他们试着把荷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并创设了世博会上给荷兰馆当解说员的情境。学生们情趣盎然,表达的效果也很好。
三、不足之处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作用还不够明显,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最后归结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3
双主共学的课堂,我们一起成长——教学《牧场之国》有感双凤桥小学刘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教师教学中的教法对于孩子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授之于渔”的教法,孩子们终身受益。所以,北碚区致力构建“双主共学”的课堂模式推进“卓越课堂”建设。这是行之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那什么是“双主共学”专家们已经从理论的高度进行了解释。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理解的双主共学就是课堂上教师以学定教,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自学能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小组探讨出答案的内容教师创设环境,引导交流,针对难点适时点拨。对于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授予学法,搭桥铺路,让孩子们借助帮助达成目标。整个过程中教师、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各自履行自己的任务,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未知的欲望,而不是依赖与接收。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是理想中的课堂,说来容易,做着难。这需要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需要教师敢于实践,敢于失败又战的勇气。实践中还可能面临不能达成目标,教师“讲”不完,学生启而不发,学得慢的现象。不过这些情况都是初期阶段才会产生的问题,只要教师坚持以学定教,坚持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久而言之,孩子们的进步将会是惊人的。
这学期,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我就《牧场之国》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精心备课,紧扣课堂目标和学生情况设计预习单。
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必要保障。所以在践行“卓越课堂”的过程中我把备课放在首位,认真结合我班孩子的情况进行备课,并紧扣课堂目标,学生情况设计预习单。预习单的设计遵循先易后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孩子们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例如教学《牧场之国》第二课时之前,让学生们完成这样的预习作业:1、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你想探讨或
不懂的问题。2荷兰为什么是牧场之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作业1是想了解掌握孩子的需求,孩子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后还有什么不理解,针对孩子们的需求落实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作业2是这篇课文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达成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重要内容,课前让孩子们先学习,通过批改预习单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教学时就更有针对性,也便于调整自己的教法。因此批改预习单时发现学生只考虑到因为牧场辽阔,这儿生活着自由众多的牲畜,所以这儿是牧场之国,孩子们没有看到这儿还生活着一样喜欢放牧生活的人们,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教法的更改。课上就这一块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让孩子们自己找出答案。
二、采用自主、合作、探讨的开发课堂模式,通过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等形式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习得阅读的方法。
例如教学《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时,我抓住主要问题——说说荷兰为什么是牧场之国。让学生带着预习的收获又一次与文本对话,找找课文中相关的词句,补充自己预习本上的回答,达成二次批注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师生对话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文字中扑捉自己需要的信息。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引导班上的多数孩子又一次学得阅读的方法——怎样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受。
在整个学习中我没有让孩子们小组学习查找一个大问题,而是在需要讨论、需要合作的时候才合作,让小组学习落实效果。始终把教师放在导的位置,适时点拨与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例如:根据孩子们的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点拨作者运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多的意思;点拨作者抓住动物的动作、语言进行想象的方法,如:老牛悠闲漫步,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并指导学生仿写句子。整个课堂始终是老师、学生共同在学习。学生在发展的同时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点拨能力、教育智慧等都在悄悄地变化着。
三、学法延伸、加强学生习得方法后的巩固运用,与练习。
达成学法的检查例如:教学《牧场之国》时,我进行了学法的运用与延伸。文中真正的荷兰一共出现了四次,在文中起到强调突出,抒发情怀的目的。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分析,找到这四次出现的地方,让孩子们感受后模仿这种反复的写法修改自己的一篇写景习作。抓住关键句关键词体会感受弄懂文章主题,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阅读方法,学完之后让学生们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结构类似的文章《音乐之乡》,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把同一题材的学法进行梳理与整合,使学生学习所获更清楚明白。
总之,双主共学的课堂,师生一起成长,作为教师只要想到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上我们充分引导帮助孩子们学习,点拨学法,启发思维,引领方向。我们的课堂将魅力无限,卓越课堂将真正实现。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读议感悟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风光?生说。老师这儿也有些风光图片,请大家欣赏,你能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他吗?生描片。是的,这就是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2、读了课文,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生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3、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来欣赏美妙的一天。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生说,师评价。
4、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之间读读第五段,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荷兰晚上的词语。
5、生读,找词语,读出感受。
6、就让我们在读中来欣赏这真正的荷兰吧!欣赏图片8——11
7、文中四次提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8、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齐读句子,练习说句子:是……也是…
9、欣赏图片14——24
四、课外延伸
1、读读资料袋中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全文:
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荷兰,但学了课文,这个国家就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了荷兰景色的优美,动物与人的和谐统一,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风光图片,并写上简短的描述。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成群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读课文,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练习说话,说感受,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5
《牧场之国》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紧紧围绕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来写,展现了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文中语言具有特色,用拟人化的描写去渲染情境、表达情感。在学科整合教学模式下,在处理教材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并上传相关资料,在资源中心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高年级的文章长,内容深,涉及的知识很广。如果课前学生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将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去解决一个问题,甚至很多问题不查资料都难以解决。如果做好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一篇课文的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课前,在预习中解决了,课堂上花少量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已掌握的知识教学时一带而过,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益。但是,教师如何有效地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任务,长期以来难于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解决。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有效地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教师课前推送预习任务到学生的平板,学生接收以后,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以本课为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画作以后,将图画拍照,上传。学生预习时画的画,将文字转化成图片,更是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了解。学生朗读课文时,通过录音功能,录制自己的朗读,并上传。将查找到的荷兰风光资料,上传到资源中心。只要学生提交了预习作业,教师可以进入资源中心进行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查看预习作业,对资源进行分享。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快捷,检测生字词预习情况
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略读课文,不需要面面俱到讲解字词,但是基本的读认要求,必须达到。教师发布字词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作答。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统计功能,可以在学生完成习题时,同时统计出错题,可以更便捷的了解学生的难点,对错误率高的习题有的放矢的进行解决。让学习更直观,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注重读中感悟,突出语文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但是,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往往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使学科的特性完全淹没在技术的“汪洋”里,课堂成了纯粹的信息技术展示。《牧场之国》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更需要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文字的张力,去领悟文字的意境。为了避免学科特性不突出这一现象,在设计教学时,我突出了朗读部分。先是让学生分成两大组比赛朗读课文,再请学生利用背景音乐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生放松了心境,整个教室雅雀无声,仿佛他们来到了牧场之国,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文字的魅力结合朗读教学充分显现。
四、抢答学生画作名称,增加课堂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对它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并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呢?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用了信息技术中的抢答功能。教师进入预习资源中心,调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所画的作品,投影给学生。学生通过平板上的抢答器抢答画作名称。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学习的快乐。
五、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
我将“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作为本课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各小组找出文中所有的拟人句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相关问题。教师发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员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组长在电子书上用荧光笔标出拟人句。
(2)小组讨论:你从每句话中的哪些词判断出这个句子是拟人句?
(3)通过这些拟人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提醒:讨论完毕,组员端正坐好,组长举手示意。比一比,哪组最快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要求里面,更是突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组长与组员进行分工,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环节中,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意外的事情。一小组的同学竟让直接进入到了教学资源库中,把教师准备好的所有的拟人句的资料直接提取了出来。使我不得不及时改变教学进程。这个意外事件,促进我更进一步思考。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是不是可以将所有的教学资源公开给学生,让他们选取其中有用的资源,小组合作探究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教师的实际控制下,有限的放开学生。或许,完全放开的课堂,会更加的精彩纷呈,会有更多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会让所有的'学生“活”起来……
六、一课一得,给拟人句投票,检测学习效果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过“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常常这样想,能够被学生用来架构的语文知识一定不是一节课具体的内容,而是在渐渐培养中的语文学习能力与不断习得的语文学习方法。每一节语文课,学生都应当扎实地注重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方法的获得,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完成有效的认知体系架构。也许,这种方式是对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课文只是个例子”的最好诠释。
课文中的拟人句,成为我带领学生品味文字、体会文章意境的切入点和载体。本着一课一得的理念。课堂结尾,让学生挑选出八句话中的拟人句,让学生回顾判断拟人句的方法,让课堂变得扎实。对于错误的句子,教师让选对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判断拟人句的方法。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实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有些学习方法的处理可能还不够准确和到位。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研究和探索。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牧场之国》反思04-20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05-22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范文08-30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汇编15篇)02-19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4篇[荐]03-05
《鲸》教学反思鲸鱼教学反思08-04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11-17
《》教学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