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一课是“对策问题”,它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方法。而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还不具备全面学习这种知识的思维准备。所以一开始我选择这一节课作为春雨杯讲课大赛公开课时,同组的老师们都说这一节课学生学起来有难度。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尤其注重考虑如何化难为易,选择一个让学生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
本节课教学设计我突出了几个特点:
一、大胆摒弃教材,选择学生喜欢的扑克牌游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数字形式更易于学生理解“最佳策略”。把教材中的田忌赛马的故事作为尝试练习。这样做到由数字到文字的过渡、延伸,更深层的.渗透“最佳策略”。
二、注重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经历把多种可能性一一找出来,从中选择最佳策略的过程。感受数学中的优化思想。
三、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如体育竞技中、军事指挥中也都用到对策问题。让学生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的不足:
一、没有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讲得太多。今后教学中要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成功参与者。
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
三、在把田忌赛马的故事作为尝试练习时,应根据游戏中得出的方法直接找出最佳策略为宜,不应让学生再去探究所有方案。此处如果再扩展以下问题更好:再赛一场,田忌先出,后果如何?引导学生想出其他应对的方案,因为学生一下子探究所有的应对方法有一定的困难。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2
人教六下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中是对抽屉原理的学习,这一内容在以前是奥数的教学内容,新教材把这一部分内容纳入了数学广角。当第一次看到《抽屉原理》成为必学内容时,老师们都很困惑:这么难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吗?我的印象里《抽屉原理》也是非常坚深难懂的。为了上好这一内容,我搜集学习了很多资料,对我帮助比较大的是一篇题为《解读“抽屉原理”教材——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剖析》的文章,作者是湖北省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秦和平老师。文中对“抽屉原理”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对“抽屉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也终于理出了头绪。抽屉原理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也就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思考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最不利”。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供探索空间。
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如:“把4根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把要求提具体,让学生在小组里摆一摆,看把4根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可以怎样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然后再验证,看每一种摆法是不是都符合结论。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枚举法。由枚举出的各种摆法,引导学生理解“总有一个”和“至少”的含义,同时也通过观察每一种摆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4,0,0)、(3,1,0)、(2,2,0)这三种摆法都很满足结论,而(2,1,1)是刚好满足……3.注重引导提升。
分析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这样设计,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应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3
《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集合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学生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感知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本节课设计时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出发,创设接近生活的问题情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合作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应用价值,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摆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5根小棒,其中有一根小棒既是第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又是第二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发现其中的.重复现象;然后通过创设参加运动会的情景,发现中间的重复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究该如何重新整理名单,进而引出集合图,再带领学生明确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并学会用算式表示出来;最后通过小练习加以巩固对运算的理解,并设计一个开放式的练习,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上不足之处很多,特别是制作好的微课没有播放出来,是个小失误,在对课堂生成的把控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4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分析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这么多内容如何在40分钟得到落实;都是值得深思的。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与不足。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首先,我以课题提问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心理(什么是次品?怎样找次品?等等一些问题。)课一开始,发挥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主体意识。而后又加以课件来解决他们心中的某些疑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过程注重循序渐进
然后,我让学生先从3瓶口香糖中找少了2粒的口香糖,在学生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过度到从5个,9个、12个。这样首先是一次验证,其次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了解决概括需要例子的充分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本节课我还提供部分典型的数据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即节省了时间,有很好的提供了归纳优化的数据。其次,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幻灯片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所以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这节课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小组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球过程打下了基础。
三、结论注重猜测与验证
猜测与验证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波利亚认为:“参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积极地参与发现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猜测与验证来实现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常常从自由猜测入手(在得出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得出结论,把9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的次数是最少的。然后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是不是所有的.3的倍数的数都把它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得的次数是最少的呢?然后学生就会想到拿一个是3的倍数的数去验证。从而得出了结论。在课结尾时,我也让学生大胆猜测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有了刚才是3的倍数的数的分法的经验,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继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逻辑推理验证猜测,从而理解概念,把握规律,知晓原理;最后设计延伸猜测活动,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四、拓展开启学生思维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当待测物品是27个、81个、243个、729个、2187个,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1、本节是思维训练课,但最终是不是所有的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呢?现在反思一下,确实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2、所用的图示的办法,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3、没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存在的种种不足,我认为上好这节课应该从以上几点进行调整。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5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是根据“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探究田忌是用什么对策赢了齐王的。教师一出课题,学生便站起来举手争相讲解“田忌赛马”的故事,讲完故事后便在小组内热烈探讨起田忌所有可能的对策,并一一列举出来,最后确定了田忌可以取胜的对策。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对所学知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学生也显得格外聪明可爱。在这里老师不用担心学生有学不会的知识,与学习正常的数学内容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反思。
反思之一:改进教法,注重学法
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达到与“数学广角”同样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首先要加强新课标的学习,在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学习。教师还要做到多与学生沟通,在教法上要多听取学生的建议,每天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语言要做到生动、幽默,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处处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始终做一名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研究的参与者,将因材施教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思考,使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研讨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思之二: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产生兴趣,浓厚的好奇心是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他的思维就会处于活跃、愉快而富有创新的最佳状态,会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上述“数学广角”中,学生在学习时为什么会有超常的学习效果,答案就是学生对“数学广角”所设计的问题感兴趣。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反思之三: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课标要求,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地理解教材,灵活地把握教材,巧妙地挖掘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要将枯燥的教材内容精心加工转变成学生喜欢的内容。“数学广角”所设计的内容,学生既喜欢,又是学生身边的事。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达到如同“数学广角”的教学效果,应做到知识结构化。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可做知识结构性调整,将知识相近或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放在一起学。如:第八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十二册正、反比例的意义,把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对比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激励学生积极探究,不断反思,不断创造,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做到知识内容问题化,在设计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时,都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既能明确学习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再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知识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实现学习内容经验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挖掘类似于“数学广角”中的问题,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活文本的转化,注重体验性。如: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让学生测量砖、冰箱的长、宽、高来计算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搞一份自己家铺地、粉刷墙壁简单装修的预算。让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又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通过“数学广角”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探究,不断创新,想学、会学,乐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新课标落实到整个教学之中。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6
1.通过我对教材的认真学习和虚心请教,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做了如下安排:
(1)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推理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浓厚兴趣,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而教学教学重难点则是使学生能清晰地、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
2、设身处地,分析学情
教师如果只关注自己如何教,不关注学生如何学那是不可能上好一节课的。因此在学习分析完教材内容后,关注学生的学就因从现在开始。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刚刚又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争强好胜,求知欲高,但这帮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想整节课都能让孩子跟着教学节奏,兴趣盎然参与学习活动。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心情愉快是学生顺利认知的心理基础,而愉快的心理因素往往是由情境引发的,如愉快的数学游戏、动态的教学图片、生动的数学故事、欢乐的数学比赛、形象的电教演示等。为学生创造两好的学习精神环境。
3、抓住本质,定教法、学法
李老师常和我们新老师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因为需要学”。道理等同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做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思考更多不应再是怎样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上课的教师除了对教材、学生清醒的认识、分析外。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法、学法,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反复度量的。
本节课学生需要经历一个直观猜想、有序思考、简单推理、验证结果的过程,因此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法、实验法。学法则主要采用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4、实践建构,精啄语言
《简单的推理》一课是李老师实践过不下5次的课,因此在教学准备这一块我的资料是很齐全的,整节课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贝贝、乐乐、欢欢”三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为主线,创设了“猜兄弟关系”、“猜花”、“猜球”、“猜数”、“脑筋急转弯”等一系列含有数学问题联起来的情景。以实现从书本情景到实际生活情景的过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知识体验过程的目的。
在这样的结构安排下,我每次试教磨课后形成的教案,一次又一次的被推翻,主要问题出在这是一节逻辑推理课,学生的说在整节课占了相当大比重。如何引导学生严谨有序的说清推理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要求甚高,并且本节课让学生体会推理三种物体只要把已经知道的先确定,其实和推理两种物体的方法完全一样。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例2时,前面3次的试教都没能突破,艾校从充分理由律谈到与本节课的联系,从结构谈到操作,从学习目标谈到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微格评课,我才有所领会,《简单的推理》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从可能性到确定性的过程,有条理的根据条件进行思考作出判断,并对自己得到结论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的过程。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集合的数学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1、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在不改变例题呈现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题统计表中的名单换成本班学生名单,他们感到十分亲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培养学生交流、纠错的`能力。 教学时,我设计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计算出第二小组的人数,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在经过交流思考后,学生不仅找出了问题,并改正了错误。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3、重视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课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发散学生的思维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在学生认识了韦恩图以后,我非常关注学生根据韦恩图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最后的课堂练习中,除了完成教材设计的两题,还增设了两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拓展题,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8
《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在老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精心安排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时是学习集合思想方法,通过学习集合图的画法去接触、了解集合的意义,并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果给学生讲解集合的意义、集合的表示法、什么叫交集、并集、集合的元素等抽象的概念,学生真是雾里看书“朦朦胧胧”。数学的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集合的意义、集合的图示法,并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上课开始时,我精心设计了聪明鼠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情境,然后安排了一个关于三(1)班参加美术和书法小组兴趣活动的调查活动,最后安排了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如:动物王国运动会,文具店开业,设计派人方案等。在一节课里组织三次活动,每次活动目的明确,层层深入,解决方法得当。第一次活动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第二次活动目的是认识集合,正确画图;第三次活动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完了,学生学意未尽,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研究解决。学生兴趣来了,一切问题就好解决。
二、创设问题辨析机会,培养探究能力。
精心安排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提问争论,为学生创造问题辨析的机会,在辨析中思维碰撞、产生矛盾、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提高。在教学开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平衡——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新的平衡”的学习过程。本节课以“参加美术小级和书法小组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解答,当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出现分歧时,再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表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对知识的重难点,在辨析中很好地解决了。活动就让学生动手做、开口讲,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形成的全过程,自主学习、自悟领会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死记硬背,从个方面来看,这样做能真正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三、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解题意识。
数学来自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在爱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真正高明的大师,就是把高深的理论和知识,用最通俗的方法和语言告诉别人,使别人很容易接受。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讲集合论,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已有的经验来学习、解决。本课题创设了很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中悟出道理,总结方法。例如:一上课老师就让学生从喜欢的聪明鼠谈论起,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知不觉地研究了很多问题,总结出集合图的正确画法和使用方法,学生很快地联想到周围生活中很多事情与今天学生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枯燥无味、远离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与生活关连起来,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在练习安排上,我选择了有关动物——这一学生喜欢的题材。通过动物王国运动会时出现的重叠数学问题的解答,会游泳的动物和会飞的动物的总数的解答,让学生通过多层次联系,进一步学会用集合的数学思想,解答这异类数学问题。在本节课最后,我还安排了让同学们帮老师设计派人这一例子,然后引出几种不同的派人方案,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根本目标。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教学反思》一文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9
本课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初看教学内容,我甚至没有看懂所学的内容与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有多大联系,不知道这部分知识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而且这部分知识又有一定的难度。但我是一个喜欢冒险与挑战的人,觉得越是有难度的课,如何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专研这种课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我毅然决定的选择了这节课。
细细的专研教材,终于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教学的目标。
本堂课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活动,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产
生兴趣,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后,通过方丽娜老师的指点,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一、情境导入“理性化”
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我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通过教学发现,这样课堂比较“杂与乱”,缺少一种理性。因此,将此游戏设计为:猜一猜,班上有几位同学的生日是在同一个月的。这样的.设计更加的符合教学。
二、教学过程“简单化”
理解“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例题:把5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中,证明,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3个苹果。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研究(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可以这么放?),通过简单的教学,不仅为学生学习例题铺垫,同时又可以渗透解决复杂的问题可以将问题简单化或者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这一种思想。
三、数学语言“精简化”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练习设计“多样化”
练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要让全体学生计算达到熟练,思维得到发展,就必须加强针对性的练习。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单一的进行练习,不仅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容易提高,使学生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呆板。由此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和练习效果。相反,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因此,在不改变练习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改变一下形式:如“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试一试,并说明理由”。在练习中,我采取游戏的形式,请3位同学上来分别抽5张牌,然后请同学们猜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0
《排列与组合》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不仅能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了解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鼓励,获得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聪聪过生日时一整天的活动为线索,设计了帮聪聪搭配衣服、吃早餐、邀请小朋友、选择路线、趣味朗读及拍照等六个情景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2、关注学生思维过程,顺利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教学时,我把例1设计成实物连线,在紧接着的练习中,课件出示了食物图片,却没有给学生提供可以连线的内容,迫使学生不得不思考: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表示更合适?让学生被动的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在路线选择问题上不再让学生画或写,而是让学生说,在“说不清”的情况下主动地用数字、字母或符号表示,让学生主动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能力、情感。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组合原理,而是从排列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学枚举法。因为学生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事情的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才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怎样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是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学生的思考过程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过程。对小学数学课堂,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节课在这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1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正是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如,课前我让学生明确要求以圆形纸片替代饼,与家人或小伙伴进行烙饼活动。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2、解放学生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上课了,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尝水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3、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想象、创新。
爱因斯坦说“比宇宙更辽阔的.是什么?是相象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于向老师、向书本、向权威质疑挑战,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肯定他们的想象,例如本节课有位学生提出:“如果一次能烙3张饼、4张饼或更多的饼呢?”我鼓励说: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一下它有什么规律吧。
4、给孩子一个发展的课堂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2
《数学广角—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也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我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节课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凸显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时,还注意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老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努力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实施新课程倡导的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3
一、“数学广角”教什么
1.误区
因为数学广角的内容多是来自于奥数题,很多老师常常把这部分学习内容作为知识点进行讲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操作、实验、推理、分析、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经历与体验,忽视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经验积累和对于多种策略、方法的研究和体会;重视结论、解法、公式的得出,因此随意增加问题难度,拔高教学要求。
2.宗旨
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教师用书P8)
3.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体会事例背后所隐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数学广角”怎么教
1.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
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小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在数学课堂上,特别是在低段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孩子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如何立足于学生的经验,设计合适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感悟、内化、提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以《猜一猜》为例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事例背后所隐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那么《猜一猜》要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推理的数学思想!教师用书上一句话“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教学反思《“数学广角”的教学思考》。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推理的数学思想呢?教师用书P145建议“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我认为这句话就包含有三层意思:猜的根据是什么?——已知条件;猜的形式是什么?——活动;猜的结果是什么?——判断出结论。
“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及交流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进而达到《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简单地说:《猜一猜》这一课,猜出正确的结论很重要,享受猜一猜的过程更重要。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猜一猜的载体,也就是活动的设计尤为重要,
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安排了3个活动,罗老师在设计活动形式时各不相同:猜两本书时,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猜;猜花时,是三人小组大家猜;猜三本书时,是全班一起猜。
而每次的“猜”,定位点又不一样:猜两本书时,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猜”的三个阶段,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首先不给条件,学生是瞎猜、乱猜,结果是漫无边际的;给出一个条件后,学生猜的目标接近了,但有争议,还是不能确定结果;给出两个条件后,学生就能推理出结果了,而且用的词语都是“肯定”、“一定”。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对什么是推理能有初步的感悟和理解。
猜花时,也是分三个阶段,但是处理和猜书不一样:是先不慌着猜,是先想“你猜是什么?能确定吗?”然后才给出一个条件、两个条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只有根据两个已知的条件才能判断出结论。
例3是在例2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条件,难度稍有增加。罗老师首先出示了两个条件让学生去猜,在学生刚刚获得的活动经验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发生冲突,引导学生发现例3与例2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在“猜一猜”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不断调整活动经验,然后出示了第三个条件,让学生自觉运用推理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推理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
所有“数学广角”的学习内容,因其承载着抽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因素,常常需要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具体、直观感受。
以《摆一摆》为例
首先,我们还是要思考:《摆一摆》渗透的数学思想是什么?——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教学目标有“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有“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第一个目标是老师们关注的重点,考试时也只需要找出排列数和组合数,怎样让学生又快有准地找出排列数和组合数?这就是第二个教学目标了;第二个目标怎么实现?这就需要借助学生的实际操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
我们来看看汪涓老师的教学处理。
第一个环节:“用数字1和2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定位:在操作中感受摆数的方法。
学生独立摆数,两个分别学生上黑板边摆边说:我先把1放在十位,再把2放在个位,摆出了12。交换位置,学生又说:我先把2放在十位,再把1放在个位,摆出了21。老师及时地总结了这两个学生摆数的方法:“先摆十位,后摆个位”和“先摆个位,后摆十位。”
直观摆数方法是1和2交换位置,但是为什么不说“交换位置”?从前后知识的联系来看,“交换位置”在今天有用,但对三年级学习摆三位数会起到负迁移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用“用数字1、2、3能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定位:用刚学到的方法摆数,怎样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老师们可以看到:先上来摆数的两位同学虽然也是先后顺序摆不同数位,但得到的排列数是不一样的,有遗漏的现象。怎样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呢?这时汪老师开始引导学生摆数、观察、比较,得到了“先将一个数字定在十位,再把不同的数字放在个位”的方法,在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意识到: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三个环节:“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几次手?”定位:组合于顺序无关,但找出组合数时要有序思考。
首先是猜。“三人一共握几次手?”根据已有的活动经验,有的学生说是6次,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然后是验证。3人小组握手,握一握,数一数。
最后是比较。为什么“用3个数字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而3个人却只能握3次手呢?”引导学生思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请老师们特别要注意的是:汪老师在学生握手时,要求学生观察“他们是怎样握手的”,在付钱时,不同的付钱方法,课件是按照面值的大小的顺序出示的。这是在向学生渗透:两两组合时跟顺序无关,但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还是要有一定的顺序,从而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针对低段的“数学广角”提出的教学建议。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4
这一课教学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了“集合”这一基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实现运用,以及这一知识对解决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
当学生解决两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时,答案有了争议,两种答案的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都想正确的答案是多少。而老师此时没有及时肯定哪个答案,而又创设了另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图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独特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学生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习动机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创设了让学生设计图案,学生设计的图案很多。可见,创造源于实践,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本节课学生
共用了5种方法来计算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我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新课改下的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固定的运算方法,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有不足之处:
1、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过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强调学生的体验,这是新课改的方向。我在本课设计中,比较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图案并填写名单,汇报就有少数同学说没写好。要是等所有的同学都写好,本课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还有展示学生作品时,许多学生都设计得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一一展示。应该说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但如何处理好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2、应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中。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我在本课利用直观集合图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时,找了少数的同学说了一下,就过渡到下一环节。但到了后面的列算式解答时,学生根据直观图写出了不同的算式,说算式的意义时有同学不会说了。部分学生还没理解直观图左侧和右侧的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部分的意义,学生印象深刻了,全体学生有了思考的过程,这样后面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5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地推理过程,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教材通过一些简单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题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尤其是让他们参与活动,他们的积极性都会很高。在开始时通过猜两位同学分别拿的什么书时,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从最简单的随意猜测到简单推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最后的`练习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层次分明有坡度,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学生的思维。当然,本课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值得我去反思:
1.课堂语言不够简洁。教学的课堂应体现简洁性。本节课太注重时间的掌握,以致于老师的话有点多,对学生发言较少时,没能及时进行调整,应该多提问一些学生,包括各个层次的。
2.对学生的课堂鼓励性语言还不够丰富,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03-22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04-06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反思04-07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5篇)03-23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学反思06-03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反思5篇07-07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通用21篇)12-08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反思8篇04-07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反思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