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1
《成吉思汗和鹰》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在执教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让学生体会“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对道理的体会,体现了“语文”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观点。
反思整堂课,觉得在这节课中的一些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重点突出。课堂调控能力较强,能把握好课堂的气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体现以下新课程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采用:自己读、小组比赛读、齐读、师生共读、默读等多种读书的形式。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本堂课中指导朗读取得好的效果,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读出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解疑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主要采用“金钥匙”的形式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孩子边读书,边做批注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金钥匙:
①、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9—18自然段,(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
②、边读边做批注,画出描写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四次心情变化的语句,并填写学习卡上的表格。
③、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学习卡上,并在小组中尝试解决。
这把“金钥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成效。
4、能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小窍门——学写心情描写。这一环节渗透习作教学,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练笔打下基础。能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
但美中也有不足,不足之处有:教学模式应该更高年级化;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品读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除了指导朗读,更应该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文本的了解不够深入;质疑、释疑环节设计得好,但是还不够深入,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更值得深究的问题;“结合实际、感悟道理”的环节因为花的时间少,所以思想教育不突出,应该让学生多说,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引导自己的思想行为。
一堂课上完总有些许的遗憾,但这些遗憾也是我今后教学历程中的宝贵经验。反思让人进步,只有不断反思、吸取经验,才能成长。
反思+经验=成长!
《成吉思汗和鹰》研究教学反思
12月24日是平安夜。在这一天里,我参加省教坛新星展示课的活动,执教了《成吉思汗和鹰》一课。说是展示,其实是一次历练,因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文本细读”,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成吉思汗和鹰》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但深刻的寓意却是由生动的故事和结尾直白的表述结构而成,故事性与哲理性兼具,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在课文中,作者抓住老鹰四次打落成吉思汗接的水,展开故事情节,成吉思汗的固执与鹰的忠诚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把文章推向高潮,最后峰回路转,以毒蛇的出现唤出了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悔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虽是说理文章,却没有任何理性分析,“道理”来得深入浅出、水到渠成。
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篇文章多处有生动准确的用词,看似平常却是巧妙铺垫的句子。在阅读一些针对这篇课文的相关分析文章时,对这篇文章的'写法,诸如矛盾、高潮、悬念、反复叙事等也有所了解。这是我个人作为教者细读文本的结果。正如王崧舟老师在谈到文本细读时提到过,“处处精细就是扼杀精细。”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放弃了那些我找到的生动准确的用词,看似平常却是巧妙铺垫的句子,而将品读重点放到第9-18自然段,即鹰四次阻止成吉思汗喝水,成吉思汗的怒气渐盛,最终射杀了鹰。在设计品读环节时,我反复斟酌思考的一个问题就如何处理“细读文本与整体阅读”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细读文本会演变成了支离破碎的解读。因此,在这个流程中,我也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教学步骤。先整体默读,找到描写鹰的动作和成吉思汗情绪变化的词,整体感知两者的变化和之间的关系。再分次去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时,我尽量避免去追问,而是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体会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将4次的过程,连起来朗读,整体感受。
此外,我个人的一个语文教学观点是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渗透”的作用。学文如聚沙,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在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点点滴滴地渗透。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几处学习方法的渗透。诸如搜集整理资料方法的渗透、有感情朗读方法的渗透、向课文质疑并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方法的渗透等。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地体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遣词造句的妙用,我计划在第二课时让学生比较阅读另一版本的《成吉思汗和鹰》,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民间故事由于流传广久,会有不同的说法,又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课文故事的严密和用词的生动与准确,同时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24日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我在课堂时间段的划分和课堂节奏的把握上出现了问题,前后松散而中间紧促。因为感觉到课堂伊始的松散,所以在中间的教学中加快了频率。一些原本设计好的细节处理,临时决定一带而过或者舍弃不用。学生的感悟和朗读还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时,也只能放过,部分教学环节就显得有些粗糙,不能落到实处。以至后来学生在谈到对成吉思汗做法和经验教训的感悟时,有些力不从心,有些流于形式,感悟始终停留在一个层面,而不能更多角度、更多层面地展开。
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中,我通过学习、阅读、实际操作,收获良多。不仅有对文本细读的内涵的认识,还有对文本细读方法的认识;不仅有对民间故事这一体裁的进一步了解,还有对控制情绪、面对错误之类故事的积累;不仅有对把握课堂节奏的进一步体会,还有对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经验积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能有这样的收获,也是一种积淀,是一种成长。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2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成吉思汗和鹰》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讲了成吉思汗一怒杀鹰又后悔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在盛怒的时候处理事情往往会发生错误而追悔莫及的道理。从文本的语言来看,描写通俗生动,易于理解;从文本包含的人文教育来看,贴近生活,符合现实。基于教材的特点、语文素养培养的一般规律,执教本课的主要目标可以确定为: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3.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思路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站在引领者的角度上辅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把体验阅读作为重要的学习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自我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体现“语文”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观点。
本课教学可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整体感知,读通读熟教材,理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思路以及概括文本的内容为主要目标;第二课时以有感情的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内化吸收,体会成吉思汗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不尽人意,所以每个人也都有生气、发怒的时候,但是我们也常常遇到因为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冲动发怒,过后又后悔的情况。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简短的交流之后,指名发言。
师生对话。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相关经历,和学生平等沟通。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气、发怒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同的是面对自己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态度,往往就有不同的结果。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故事。(板书课题:成吉思汗和鹰)同学们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谈一谈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对鹰的认识。
学生发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下面的资料,但要注意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资料: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大多认为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有人曾经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过。因此有学者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成吉思汉曾经说过:“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尽管后人对他残酷的攻城掠地多有微词,但这并不影响他做为马背天骄的伟人的.地位。
鹰——内蒙古大草原上正义的象征。它强健、凶悍,是猛禽之一,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幼鹰常常被牧民驯养,成为猎鹰,帮助人们捕抓野兔等猎物。
[设计意图: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因此本环节设计没有急于让学生接触文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把生活作为学习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二、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读书,结合教材后面“生字条”,给文中出现的生字注上拼音。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如:悠闲自得、宠爱、满载而归、懊悔不已等。
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初步读书的感受。
找出“鹰四次打翻成吉思汗的水杯”的部分,反复阅读。
2.生生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在学生独立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发现问题。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适时找出重点的语句段落,指名朗读。让学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发挥自己宏观调控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比较杂乱的问题。本环节还重视了学生积累词语的训练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重点词语的理解一般有三个步骤:不理解、结合工具书理解、工具书与文本创设的语言环境结合来理解。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些关键的词语,实际上也就基本理解了教材的内容,为后面的深入研读奠定了基础。]
三、及时巩固,读写结合
1.抄写课文中你认为应该重点记住的生字和词语,不太熟练的可以多写几遍,但一定要注意工整规范地写好每一个字。
2.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括号。
( )的泉水 ( )的季节
( )的天气 ( )的狩猎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成吉思汗_______次接水都被鹰撞翻了,于是他就__________。结果把那只鹰_________射杀了。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感到_____________ 。成吉思汗从这个教训中领悟了一个道理,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是并没有要求削弱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因此听说读写,不可偏废,语文基本功训练要扎实到位。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各种学习感官的积极配合,不单使得课堂结构错落有致,张弛有度,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面的词语:
悠闲自得、狩猎、手腕、拧断、懊悔不已、宠爱、小心翼翼、满载而归
2.用一句话说出《成吉思汗和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内容,指导读书,体会人物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1.快速找到第一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把自己的个性理解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抓住“悠闲自得”、“他最喜爱的鹰”、“它在前面飞行,它认得回家的路”等描写,体会成吉思汗和鹰之间的密切关系。又要抓住“渴的急不可耐”与“正准备一饮而尽”来理解成吉思汗的境况,来体会他的情绪。
从“嗖”的一声、“这只鹰前前后后飞了好几个来回,一直在他的上空盘旋。”等描写便不难体会到鹰是怎样“想”的。
2.用学习“第一次打翻水”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第二次、第三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想一想此时此刻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怎么读?成吉思汗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他又接满了第四杯水,鹰是怎样做的?成吉思汗是怎样做的?这段话该怎样读?要读出变化的语气来。
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把重点放在有感情的阅读指导上。
[设计意图:抓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学生能够快速找出“成吉思汗发怒杀了鹰”这一点,但他们容易忽略 “为什么愉快变成了愤怒”,这个环节把体会人物 的内心活动作为重点来探究,不但使教学仅仅围绕中心目标展开,而且完成了“把书读薄”到“把书读厚”的经过,学生在切身体验的情况下,会情由心生,情动而辞发!课堂就不但是读书的过程,还是学生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升华认识,汲取文本精华
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成吉思汗终于发现了鹰撞翻水杯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是用鹰的生命换来的。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成吉思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鹰是一只什么样的鹰?
学生可能各抒己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但又不要盲从学生的认识,特别是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可能存在分歧:成吉思汗既有叱咤风云的一面,又有凶悍暴戾的一面,但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吉思汗生活的年代和背景来全面认识伟人的形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面对错误,成吉思汗有什么想法?有哪些行动?对你有什么启发?
安排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发生,他“懊悔不已”,但是没有一味的“苦恼”,而是积极面对:不找借口,积极弥补过失,并善于从错误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闪烁着人性的关怀。教学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欣赏方面,而是由浅入深,逐步走进文本的精髓部分。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这门交际和交流的工具,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帮助学生学会面对生活、面对世界的本领。]
四、课堂延伸,设置作业
从下面的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
1.学习《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有什么认识、感想和体会,认真组织语言写一篇读书心得。
2.搜集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错误,采取的不同态度的材料,扩大阅读量,总结经验。
[设计意图:积极使用教材,并努力凭借教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立足课堂教学,并努力超越课堂的局限,使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
五、快乐作业 (出示课件)学习《成吉思汗》一课,有什么认识、感想和体会,认真组织语言写一篇读书心得。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1、阅读教学中学习方式的选择。 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给他们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教师绝不先将自己的结论交给学生,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在执教《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中,抓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
2、阅读教学中人文因素的渗透。 语文教学意在实践“语文学科承担着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即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怀”这一思想。学生语文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不应该只是考分的高低,而是能否把汲取的知识内化为自己一生成长的甘泉,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有思想深度的、脱离低级气味的有品位的人。在《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中,为了让语文课堂闪烁着人性的关怀,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欣赏方面,而是由浅入深,逐步走进文本的精髓部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联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在发怒的时候做出令自己懊悔的事?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3
一、教案背景
本课针对“成吉思汗”的资料内容比较多,而课文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而本班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欠强,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系统的学习习惯,提高收集、分析、总结的能力,我让学生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综合所有查找到的资料利用班级博客设计讨论区,讨论“鹰该不该杀?”“假如给成吉思汗一个机会,他会如何做?”“在发怒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问题?”等等,同时结合学校电教设备提供一人一机的网络学习环境,延伸课堂教学,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主动索取、自主选择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网络感受各种文字信息,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再通过网站讨论区汇报自己交流所得,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让学生的阅读进行了横向、纵向的交流,节省了知识获取的时间,拓宽了知识获取的渠道,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
二、教材分析
《成吉思汗和鹰》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9册教材,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在课文中,作者抓住老鹰四次打落成吉思汗接的水展开故事情节。成吉思汗
的固执与鹰的忠诚之间矛盾冲突不断把文章推向高潮,最后峰回路转,以毒蛇出现唤出了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悔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虽是说理文章,却没有任何理论分析,“道理”来的深入浅出,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熟练电脑操作,会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文学习,深入问题研究,独立思考,形成个体观点。
4.熟练制作,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整理、组合资料,在班级博客发布,并结合口头汇报完成学习成果。
5. 研读课文,查寻网络,全方面了解,让学生体会到“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1.电教平台展示法。
2. 问题教学法。
3.网络资源搜集法。
4.小组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 了解成吉思汗,引入文章。
2.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师:谁愿意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成吉思汗因口渴而急于喝水,但被他的宠鹰四次打翻水杯,于是一怒之下射杀了猎鹰,事后发现水里有毒,发现自己错怪了忠心救主的猎鹰。他得到了一个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3.师:成吉思汗和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生:主仆,朋友,恩人??)
4.过渡:这么??的一对好朋友,最后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呢?(生:成吉思汗把它杀了。)
5.孩子们请看大屏: 1课件 “那只鹰救了我的命!??”读
6.你读了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质疑:(1)鹰怎样救成吉思汗的? 板书“救”并标上箭头(2)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杀鹰? 板书“杀”并标上箭头
(二)、巧设悬念,解决问题。
1..孩子们,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有没有心帮同学把这些疑问解决?请同学们齐读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1、认真阅读9—18自然段,画出写鹰四次打翻成吉思汗水杯的动作及成吉思汗心情变化的词句。
2、小组合作,用书上或自己概括的短语完成下表。
3、限时5分钟。
(师强调:注意,是先自读勾画,再小组合作填表。准备,记时开始。)
(1)感受鹰的动作力度。
1.让我们把鹰四次撞杯那一瞬间的动词放进句子里,读一读后小组讨论,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句子:
突然,“嗖”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
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
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里的杯子。
2.通过鹰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
3.比较打掉、撞掉、撞翻、扑掉四个动词。
4.仅仅是一个词,但是用得准确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画面,让我们想像着当时的情景朗读,相信会读得更好!(指4名学生读指导学生读得短促、逐渐有加大力度,读出变化和两三个词语比较出的区别;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再送回到句子里全班齐读,感受一下。)
(2).感受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1.鹰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成吉思汗有什么反应呢?让我们把描写成吉思汗心情的词语放回句子里面,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成吉思汗抬头一看,原来是他那只宠爱的鹰干的。
这次,他有点生气了。
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嚷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
2.文章对成吉思汗的心情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成吉思汗一次比一次生气)。
3.小溪都被烤干了,成吉思汗口渴得厉害,一滴一滴地接水,却被鹰几次三番地打掉,他得多生气啊!那是君王啊,谁敢冒犯他啊!鹰却一次又一次打掉他的水杯。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吗?(自由练习读、指名读、点评、重点指导后两句,再指名读。)
(3).课文描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四次被鹰撞翻的经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反复叙述的写作方法让我们体会逐渐升级、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更好的突出鹰的忠诚。)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4
《成吉思汗和鹰》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讲了成吉思汗一怒杀鹰又后悔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在盛怒的时候处理事情往往会发生错误而追悔莫及的道理。从文本的语言来看,描写通俗生动,易于理解;从文本包含的人文教育来看,贴近生活,符合现实。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
3.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1.谈话:今天咱们的学习任务非常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一”,请看(出示:学习任务:1认识一个人;2了解一只鹰;3铭记一句话。)
2. “成吉思汗”的“汗”为什么读第二音呢?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是怎么介绍他的?(板书:君王、勇士)你对他还有什么了解?说说。
(课件1)成吉思汗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他是战神,是世界的征服者;有人说他是千古风云第一人,是后人
难以比肩的军事奇才;也有人说他取得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他曾经说过:“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他创建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有史以来版图最大庞大的帝国,他就是蒙古族和中华民族的英雄——一代天骄!
好,知道了成吉思汗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咱们还要了解一只鹰。这又是怎样的一只鹰呢?(生讨论)
(课件2)
3. 成吉思汗为什么要射死这只鹰?课文怎样描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四次被鹰撞翻的经过?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0---18自然段,完成探究二。找出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和鹰四次打翻杯子的部分,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成吉 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把自己的个性理解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 (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内容,指导读书,体会人物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1)引导学生抓住“悠闲自得”、“他最喜爱的鹰”、“它在前面飞行,它认得回家的路”等描写,体会成吉思汗和鹰之间的密切关系。又要抓住“渴的急不可耐”与“正准备一饮而尽”来理解成吉思汗的境况,来体会他的情绪。
(2)从“嗖”的一声、“这只鹰前前后后飞了好几个来回,一直在他的上空盘旋。”等描写便不难体会到鹰是怎样“想”的。
合作完成表格!
(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
请同学们仔细看板书,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略)
一次次被阻挠时,成吉思汗的心情逐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最初发现水时的“高兴极了”到——?因为什么?(喝水的心情越来越急切:高兴极了——没有生气——有点生气 ——真的生气——气急败坏)不变的是什么?(鹰四次救主)变化的是什么?(鹰急于救主的.忠心和成吉思汗的不耐烦都逐渐递增)
如果你是那只鹰,看着与你朝夕相处的朋友性命危在旦夕,你的心情会怎样?四个字:心急如焚。你的朋友对你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你去救他,可能自己也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时你怎么办?(不顾一切)
是啊,可想而知,鹰为了救主人,它宁愿失宠,甚至舍弃自己的生命。它撞得一次比一次猛烈,成吉思汗就一次比一次生气,他握杯子的力气会一次比一次大!可是鹰却仍然努力着!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鹰!
(出示:这是一只 的鹰!)
正是这样一只忠诚的、舍己为主的、锲而不舍的、勇往直前的??鹰,却惨死在主人的脚下!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鹰惨死的句子!(感情读)鹰死了,成吉思汗不再受到阻挠,可是他喝到水了吗?为什么他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读读第21自然段。
此时此刻,成吉思汗恍然大悟,他愣住了,他——(全班齐读第22自然段)
(3)成吉思汗心情怎样?(懊悔不已,追悔莫及,悔恨不已,悔恨交加)。正是这样一只忠诚的、舍己为主的、锲而不舍的、勇往直前的??鹰,却惨死在主人的脚下!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悔恨交加的感情读。
(以上几段的朗读重在读出感情,可指导感情朗读。)
成吉思汗悔之晚矣,此时,后悔也于事无补了,所以他得到的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可惜我们不是成吉思汗,不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为什么他会犯下错误呢?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最爱我们的“鹰”——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感谢这些鹰,正因为他们,我们不犯或少犯错误、走上正路而不是弯路。面对错误,我们不是一次次在错误中忏悔,而应该永远记住身边的“鹰”。
(出示课件: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关键的是我们对待错误的态度!下面我们来一个“实话实说”,请你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因为一时发怒,而做了后悔的事呢?(略)
老师也搜集了一个小故事《误杀爱犬》,大家想了解吗?
①听完这一个小故事,你又想说什么呢?(略)
一起来读!(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②如果让你们把这一句话送给老师,让我引以为戒,你该怎么说?
生齐读:请您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③如果让大家把这句话送给自己,该怎么说?
生齐读:我永远不会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④那让我们都记住——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正因为这只鹰救了成吉思汗的性命,正因为成吉思汗以这句话为座右铭,在他以后的战争生涯中时刻警醒自己,他才立下了赫赫战功,创下了世界上的八个第一!所以说,这是一只改写了世界历史的鹰。
7.结课: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了解了一只赤胆忠心,改写了世界历史的鹰,铭记了一句指导我们人生的话。 8.课堂延伸,设置作业
搜集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错误,采取的不同态度的材料,扩大阅读量,总结经验。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5
在三年级音乐课《鹰》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用情景的方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都拉到了课堂,对后面歌曲的学习有一定的作用。
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并且通过听(欣赏歌曲)和说(交流感受)来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接下来是让学生听歌曲,在学歌之前让学生多听,这样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容易很多。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对歌曲的多种形式的体验时,不仅留给了学生自主体验的大量空间,驱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学习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时,我通过让学生分析课件,了解强弱的变化,在学生学唱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手势的指挥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力度的逐渐变化。在歌曲处理时,让学生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用微笑的表情来演唱,效果很好。
但在这课的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讲音乐课时,我觉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而最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6
《成吉思汗和鹰》是一篇故事性与哲理性兼具的文章,由生动的故事和直白的结尾表述了深刻的寓意。在课文中,作者主要抓住老鹰四次打落成吉思汗的杯子和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来展开故事情节。成吉思汗的固执愤怒与鹰的忠诚勇敢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把文章推向高潮,最后峰回路转,以毒蛇的出现唤出了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悔悟,即“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道理深入浅出,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因为这篇文章情节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思路:
第一: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本课我采用了跳跃式默读、齐读、分组读、表演读、小组赛读等多种读书的形式。将朗读与想象相结合,充分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读出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第二:通过课件的情节曲线图,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出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思考为什么成吉思汗第三次才生气了,他都在想什么?想象老鹰会想些什么?我适当的提示点拨,让学生大胆想充分说,学生在交流汇报中认识获得了全方位互补。
第三: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学生通过边读边写批注,找出文章描写鹰四次撞翻杯子的动作及成吉思汗四次心情变化的重点语句,并合作填写课件中的表格,从而体会到“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反思整堂课,我觉得在这堂课中的.一些优点是: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思路较为清晰。上课激情较高,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朗读与说话能力。但在教学中我偶尔有点紧张,怕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有时讲得太多,语速也稍微快了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
此外,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品读训练不够,除了指导朗读,更应该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对文本的了解不够深入;拓展延伸中“结合实际”的环节因为花的时间比较少,所以思想教育不是很突出,应该让学生多说,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引导自己的思想行为。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7
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感受颇深。只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进步。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批评和指导。我一定虚心接受!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将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如下的反思。
1、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本应工整、美观,层次清晰,言简意赅,富有启迪性。而我的板书过于简单,缺少以上优点。对板书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够深刻。
2、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的使用本应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我的多媒体设计过于繁琐,有很多环节没有必要出示。多做了许多无用功。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缺乏实效性。有点流于形式。应在学生遇到难点或疑问时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目标进行。
5、环节设计。表演成吉思汗和鹰打翻水杯这一环节,有些多余。凭借五年级孩子的能力完全可以理解那几个动作的猛烈程度。这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临时想出来的,缺乏考虑。
6、评价语言。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缺乏鼓励性和指导性。这一点我应该对学习方萌老师的课堂评价语。他的评价语言非常的恰当得体。
7、我应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
8、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全体学生。多关注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不足的缺点还有很多,以后多多动脑思考。吸取教训,一定铭记领导的话。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多向他人学习。总结经验。别人犯过的错误,自己争取一点不犯,自己也犯过的错误一定不能再犯。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钻研教法,认真备学生,备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学的重点在于扎实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努力,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08-08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04-02
《狮子和鹿》的教学反思07-09
《老牛和小羊》教学反思07-09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06-29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07-13
《开始和停止》教学反思07-08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07-08
《牛和鹅》教学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