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师在这节课中关键把握了两点:一是抓住了数对的数学本质,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二是关注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生活位置的认识,提升到对数学位置认识。
一、抓住数对的数学本质,循序渐进。
确定位置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遵循从区域范围到精确表示的一个过程,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五年级上册使用数对,精确描述物体在点上的位置,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在本课例1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让学生逐步感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随意表示位置方法,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存在的必要性。第二层次,依托原型,明确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第三层次,逐步抽象,过渡到用数对的方法确定点子图上交叉点的位置;第四层次,应用方格图,在不断抽象、方法不断简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坐标思想的本质。
二、关注思想的逐层渗透,层层深入。
数对的发现和使用,对数学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它的价值在于发现一个几何的对象,可以用数来描写,而数所满足的关系就是方程。因此在小学阶段,用数对确定位置首当其冲便是坐标思想的渗透。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只是直角坐标系的雏形,需要让学生对“唯一确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一个有序数对与平面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有基本感悟,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予以不断深化,渗透坐标系中原点和方向的意识。
第一层次,在教学中多处渗透先列后行的意识,如从左往右,从前往后出示箭头,这其实就是指名了关键要素之一“方向”。第二层次,教师明确地点出了关键要素之二“原点”(0,0)的重要性,因为对于确定位置而言,原点即参照点恰恰是第一位的。小学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从有利于后续学习的角度分析,教师不得不提。第三层次,让学生对同一张方格图展开研究,利用写出不同的数对展开比较、辨析,深度感知“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这些都是坐标思想的集中体现。第四层次,从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回归生活实际,教师还让学生了解了一维的围棋、二维的国际象棋以及三维的地球经纬线。所以本节课教师对于模型思想的构建绝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具有生长性的生态过程。
三、把握学生的需求走向,自然生长。
首先,教师以从教室中的座位图中找小军的位置为学习起点,借助观察角度不同、表示方法不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要有统一的观察标准和表示方法的学习需要,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其次,介入“列与行”的概念教学,不作任何无意义的探索,直接把把数学的规定教给学生,简短而又明快,自然高效;第三,通过开展“限时记录位置”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化的表示方法,交流创造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创造”数对,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在互动交流中适当引导,逐步让学生感受到统一规范描述数对产生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特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同一行中,行不变列变;同一列中,列不变行变的基本认识,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构建整体的思维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了充分而客观的预设,环节流畅,过程清晰,真实而有效。
四、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步步为营。
本节课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始终做到高效整合,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主题鲜明。从开始教学所使用的座位情境开始,到中间部分的根据点写数对,再到方格纸上找数对,观察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教师都是建立在同一张方格图中的,使得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将这些知识都清楚地建立在了平面坐标系上。最后的图形变形组合练习部分,从梯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到平移梯形,每层练习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在逐步升级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思维也在逐步升级,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的快乐的学习过程。
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粒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协调则身体健康。本节课,教师牢牢抓住数与点的一一对应性,正是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灵魂”所在。从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个结果而言,若离开了深刻理解的前提,学生岂不仅是机械模仿而已。所以,有了数学思想之魂,才可能真正拥有数学事实之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前段时间我讲了用”数对确实位置”。“数对”是一个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熟悉的情境便于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所以在教学时,我就结合本班学生的座位来学习理解数对。开始,我先让学生自己描述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出现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张亮位置的需要,引导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并进一步向学生介绍这种讲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接下来,通过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进行描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描述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及观察数对的特点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列、同一行物体数对的特点,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准备。通过大量的联系之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对,同时我也准备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对,一一展示在课件中,与学生分享。使本节课再一次推向高潮,整节课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简单、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带给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带入到学习中来,由学生的位置引入新课的学习。透过老师的归纳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发现行和列正确叙述方法。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要使学生始终有问题要思考,这样他们才会注意力集中,透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获取新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4
在《确定位置》教学时我注意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透过学生自己找小青的位置制造矛盾,探究数对的好处。学习效果明显,学生的热情也很高。
整节课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且气氛一向都很热烈,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了。透过一环一环的活动,学生都明白了要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明白列和行。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题,同时注意学生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巩固已学的数学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本节课由于资料比较简单,在教学的时候注意了小组活动的组织,不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在就应探讨的地方适当安排了时间,整节课下来平时基础很差的同学都掌握的很好,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今后还要注意的是教学流程需要更科学、更高效,层次更清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直观到抽象。每一个教学环节后及时评价,尽可能启发学生思考、反思,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提疑解惑。在评价方面,除了老师给予及时、有效地评价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感受到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或距离是不够的,只有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本单元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在方向方面,从8个方向发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线方面,则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几个点的路线;同时,又将方向与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所以,学习这些内容的难度可能比较大。为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中设计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在第一阶段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八个方向与简单的路线,并且掌握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这节课主要训练学生叙述一个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容易出错,要加强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
2、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老师宣布游戏规则:所有的同学都闭上眼睛,老师和班上的一位同学握手,让其余的同学来猜猜老师和谁握的.手。一次猜出就算胜利。
师:谁能一次猜出?如果为你提供一个信息,你能猜出吗?
师:这位同学的位置是(1,5),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师:根据学习过的数对知识就能快速找到这位同学。是啊,根据数对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可是生活中要确定有些物体的位置可不这么简单,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像我们教室里的课桌这样有规律的摆放,那怎么办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吧!(揭示课题:确定位置(二))
二、探究新知 掌握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茫茫的大海上一艘渔船遇到了危险,向搜救艇发出了求救信号。)
师:如果你是搜救人员,你觉得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板书:方向)
师:要知道渔船的方向,首先应该确定一个什么?(板书:观测点)我们这里的观测点是什么?(搜救艇)
师:以搜救艇为观测点制定一个方向标,在图上是怎么规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渔船在什么方向?
师:知道在搜救艇的东北方向能快速找到渔船吗?
师:搜救艇的东北面是一块很大的区域,要在这么大的一片区域里快速找到渔船,搜救艇该怎样行走?
师:这条路线的具体方向到底该怎么确定?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习材料,小组合作尝试着找一找渔船的准确位置。(小组合作测量)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谁能把你的发现给大家汇报一下。
师:他有一个特别的描述,北偏东30°,他用了一个“偏”字,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北偏东的?谁还能说一说什么叫北偏东30°?(板书北偏东30°)肢体语言强调。
师:这个方向就是北偏东30°,还有其他的描述方法吗?(两种都可以,但我们在生活中通常使用角度较小的方向进行描述)
师:现在可以确定渔船的位置吗?(距离)(在这幅图中1厘米代表1千米)
师:现在谁能用最准确最简练的语言报告出渔船的位置。(自己默默想一想默默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找到渔船了吗?想一想,我们确定了哪些因素,才找到渔船的呀?
师:对,只要先确定观测点,再确定方向,最后确定距离,就能够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三、实践应用 感受成功
师:大家利用确定位置的方法成功找到渔船,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帮淘气探宝吗?
师:请同学们看探宝要求。(大屏幕出示)点名读题。
师:让我们翻到书的84页,找到第二题,请大家找一找填一填,看谁找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结合实际 运用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在短时间里打开了宝箱,那我们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师:刘老师是前几天乘坐飞机到达武汉市的,请同学们观看飞机的飞行路线。
师:你们知道飞机是从哪里起飞,向什么方向飞行多远到达武汉市的吗?(从恩施出发,向东偏北5°飞行462千米到达武汉市)
师:参加完这次的学习活动,老师还要从武汉飞回恩施,那又应该怎样描述呢?(从武汉出发,向西偏南5°飞行462千米到达恩施市)
师:现在让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两条不同的路线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师:正是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路线的方向不同,因此在确定位置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这些信息。
五、综合运用 拓展提高
师:这次来到美丽的省会城市武汉,老师真是觉得不虚此行,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到专家以及众多同行精湛的教学技艺,能和聪明可爱的你们共同学习,老师的收获太多。在工作之余,老师也想到武汉的著名景点黄鹤楼逛逛,宾馆服务员给了我一张路线图,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说一说正确的路线吗?(课件出示路线图)
先小声地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在图上准确地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你能在教室里确定同学之间的相对位置吗?
学生互动,说说自己在某一同学的什么方向大约多远的位置。
师: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还很广泛,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救援、寻宝、看地图,还可以应用于军事方面、雷达扫描、方向导航、观察星象及生产勘探等多方面。只要大家做生活的留心人,你们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六、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往我们常常注重得到数对后的巩固应用,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让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一、创设生活情境,多种方式描述位置
我结合上周召开家长会的情况,向学生提出“怎样向家长说明你的座位?”很快有的学生说在第几组第几个,有的说同桌有两个,还要说清左边和右边,这时有同学提出,可以把5个小组分成10列,这样说可以更清楚了。于是学生自然产生了“列、排”约定的需要,数对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当我让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记录自己的位置后,又让学生记录下老师说的几个位置,当我速度加快时,学生有的记录跟不上了,从而产生了简洁记录的方法。于是我请几位学生上台将各自的表示方法演示,我借此提示数对的意义。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三、分析思考,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
当学生已懂得用数对表示时,我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请说到相应数对的同学起立,如(3,2)(2,3)并引导同样是2、3为什么站起来的同学不是同一个。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7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想想做做第2、4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8
1、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写出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
3、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总之,本课力求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愉悦的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为使自己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将继续奋力前行!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9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在学生认识了东、西、南、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并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中周围的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借用情境,引发探究热情。
一上课我就出示主题图,并告诉学生,这是暑假里某少儿军训训练营进行野外军事演习的场景。如果你是指挥部的部长,站在指挥部里看红军阵地,你能说出红军阵地的具体位置吗?借用军事演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旧知为“媒”,引发认知冲突。
因为学生以前已经认识了八个方位,初步有了描述物体位置的认知经验,所以异口同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实际场景图换成简洁的几何图。”我边说边画几何图。现在红军阵地就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如果你是指挥部部长,随便向西北方向走,就一定能走到红军阵地吗?我边说边随手从指挥部出发画了一条指向西北方向的射线。学生纷纷摇头。看来只知道红军阵地在西北方向,这个范围太大了,找到红军阵地不太容易。如果再把红军阵地所在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就容易找到了。那怎样才能把红军阵地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呢?因学生预习过,有同学提出给出角度,用量角器量出角度,这时星星之火一燎原,其他学生思维的火花全部燃起来了,纷纷提示用量角器量出红军阵地的夹角。看到时机成熟我给学生画出了角度,告诉学生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上,并让学生尝试说这个方向还可以怎么描述。(西偏北40度方向),引导学生对比,如果就现在的角度说红军阵地在北偏西50度简单,还是说西偏北40度方向简单。使学生明白,北偏西50度有度数,这样描述不用求度数相对较简单。这时我又问道,知道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走多远才能找到红军阵地?学生恍然大悟,纷纷提到还要知道走的距离,才能准确地找到红军阵地的位置。假设红军阵地距离指挥部10千米,现在你能确定红军阵地的位置吗?(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距离指挥部10千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要想确定物体所在的准确位置,必须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三、动手操作,感悟方法。
当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两个因素确定物体的位置后,告诉他们蓝方阵地在指挥部的东偏北45度方向,距离指挥部20千米处。让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画一画夹角找一找位置。虽然刚开始学生来回摆量角器,不知如何去量,不知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谁重合,不知道0刻度线与谁重合,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很有价值,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了认知冲突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明确测量角度的方法。这里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即图上距离是1厘米或1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距离是多少,并告诉学生比例尺在确定物体位置时的重要作用。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一方面能提高学生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巩固方法,实践运用。
当学生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后,出示了一副学生熟悉的图形---以学校为观测点,来确定学校周围建筑物位置的图形。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周围建筑物的具体位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最后一道习题,给出方向和距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平面图内找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课堂学习的空间。
本节课的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操作量角器特别慢,还有同学用量角器量读数误差较大,导致画出的物体的位置与物体的实际位置不相符,还有少数同学在描述物体的方向时说得不太准。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0
1.教学伊始,出示情境图,介绍这是某某学校五年级某个班学生的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孩子们的回答也在我的预设中,第一个孩子说道:小军坐在从左边数起第4排中的第4个;第二个孩子补充道:是第4排的倒数第3个;第三个孩子: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第四个孩子认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很明显,这个孩子已经预习了。瞧,多少的学习习惯呀!该表扬表扬的,所以在后面引出列和行的时候我特意请这个孩子做小老师介绍的)。前两个孩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就请了其中一个孩子具体说了说他是怎么看的。在肯定孩子的说法后我提出了疑问:小军的位置没有变,可你们的说法却不一样,有没有一种确切、简明的方法将它们统一起来呢?使孩子们从中能够产生需要。
2.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第几列第几行的深刻理解,我采取和他们一起用圆圈图把每个学生的座位表示出来。“第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次让孩子们清晰地感知今天所学的第几列第几行是整个格子或是整个圆圈,为区分与平面图上的第几列第几行埋下伏笔。
3.“数对”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像公开课那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知,然后围绕“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列?”“数对中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行?”“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孩子们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教学起来比较顺,因为内容相对比较好理解,所以孩子们的参与度也比较高。当然整堂课还是存在着蛮多不足的,比如:
1.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孩子们的座位时,第一列和第一行的确定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表述:“站在李老师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一列,这是第二列……”然而实际上站在老师的角度是从左往右确定“列”的,而同时从孩子们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在教学完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全班孩子们都进行了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和表示出好朋友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孩子们很激动,因为游戏永远是他们的最爱。在游戏中,我还是照着教案的流程进行,按部就班的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站起来的刚好是同一列的,所以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有时站起来刚好是同一行的,所以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课后反思,其实对于同一列、同一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而教师则应起引导作用,比如在教师报了(4,1)(4,2)(4,3)后,可以让孩子猜猜可能接下来会报哪个数对?为什么呢?观察这些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呢?
每节课都会存在不足,相信有了反思便会有些许进步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1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2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精彩之处:
一、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生认识了数对在实践中应用数对时,我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提出(2,5)(5,2)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引起了学生的一场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这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接着我又说出“—5”不完整的数对,导致学生无法确定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入手,提出让学生帮我“找班长的位置”的问题,但我要求学生不能用嘴说,不能用手指,而是简单的写或画在答题纸上,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再通过与学生交流、感悟等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体会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在学习了数对之后,我又回到生活中,让他们用数对说出同学、自己的位置,用数对找同学,使数对又回到了生活中,而且练习题选取的学校周围的地图、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
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有老师的恰当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了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立体式交叉网,实现了教学的灵活高效,也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3
关于《确定位置》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是我对本节课执教后的思考。
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教学内容“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他就会喜欢数学。数学很有用,不是靠我们教师说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们亲身的体验,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来设计本课。开课时我由小交警的队列图引入,通过欣赏图片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把学生神不知鬼不觉地带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在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然后再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这些环节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探索过程“数学化”,使学生经历再创造之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数对的产生过程。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要素可以用“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来概括,本节课努力按以上要素处理了学生的活动过程。首先由生活中常用的“几排”“几个”转换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是本节课的第一次“数学化”;由“队列图”抽象成“方格图”是第二次“数学化”;把“第几列第几行”转换为用数对表示位置,是第三次“数学化”。通过三次有递进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逐步由“生活数学”走向“学校数学”,在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有效促进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课堂机智不够,再加上心里紧张,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第一次“数学化”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我提出:怎样才能让大家描述小红的位置时一致呢?这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让小红站在最后”、“光剩小红自己就行了”等等,他们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我的意图,可我还是任由他们继续说下去,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课的进度。课后我反思自己,其实在学生刚开始偏离问题时,我就应该及时的加以干预。比如我可以这样引导: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新意,不过我们不是在做脑筋急转弯,能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这个问题嘛。这样一说,学生就能立刻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还有,在第三次“数学化”中,学生出现两种简化方法:3列2行和3、2。应该说这一环节是应该出彩的地方,可由于自己没能很好的调控,放的太多,没能及时的抓住学生的生成,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3、求知过程“问题化”,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吊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胃口”。开课时教师以“能清楚的描述小丽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独立的用生活语言描述位置;在学生学会了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位置后,又不失时机的提问“能用更简练的方式描述位置吗?”,以此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后以“确定位置都要用两个数表示吗?”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4、知识衔接“系统化”,让学生面对不断升级的挑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而是更有价值的探索的开始。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在一维的线,两维的面,三维的体中描述位置,使学生经历了由一维到两维平面坐标系再到三维空间坐标系的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课的最后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为学生后续认知结构的完整构建奠定了基础。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从一个记忆游戏开始,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出——要描述清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在活动1的基础上,活动2进一步引导学生怎样准确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知道除了说明参照物,还要说明与参照物的方向关系,以及与参照物的距离关系。
在活动1中我对游戏规则给予了提示,可是由于当时情况考虑的不是很详细,字体很小,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到,还有学生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一些,因此学生没有弄清楚活动要求,而且在活动中由于学生在游戏中没有改变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而是改变了多个物体的位置,导致交流阶段学生在交流时没有弄描述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对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在这时,我应该再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再来巩固描述物体的位置的词语。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进行完活动1之后,我想学生对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帮小朋友说清楚她家的位置。经过小组讨论后,让学生采用课堂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说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会找参照物、并能说清和参照物的距离及方位关系。可能是图中建筑离我们太远,学生还不能十分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所在位置。
通过上这节课需要我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一、在教学中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身边的物体来学习科学,并从中体验到身边的事物包含着在丰富的科学知识。二、在教学应该沿着学生发展的路径来进行。科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课前时,教师要能预见学生会在哪一个问题上出“意外”,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搁”在心上。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抓住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这方面我还很欠缺,还有待我在教学去实践去探索!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握临时生成的环节,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的来调控课堂!文 章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4-02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5-22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04-08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优秀]07-26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篇04-03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篇06-03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4-06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5-22
四年上《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