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3 13:58: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江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学反思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 1

  本文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一处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可以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诗句语言的精炼,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如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情景表演等,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鱼儿的快乐,我请几个孩子,分别扮演“田田”的莲叶,位于“(中)间”“东”“ 西”“ 南”“ 北”方向,再请几个孩子体验鱼儿嬉戏时的愉快心情。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孩子们又正确地掌握了“东西南北中”几个方向。

江南教学反思 2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写景散文,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设置了两个目标,一是欣赏江南的冬景中几幅图画的意境美,二是学习对比的技巧和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按照这个目标,我设想的教学过程是:导入新课-作者简介-读准字词-具体研读,在具体研读部分,我主要是分部分来讲,1-4段主要讲对比,通过把江南的冬景与北国的冬天、北方的夏夜、闽粤的冬天、德国的冬天的比较,得出江南冬天的可爱、明朗的情调两个特征。5-9段主要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江南冬景的特点及给这几幅画面命名。在讲第八段景物时,分析此段写作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和所引用诗句的特点。第九段,简单讲江南冬天的特例,即旱冬,主要按“旱冬-晴和的日子多-闲步逍遥的.机会多-快活”这个思路讲,最后一段,集体朗读,“现在”天朗气清,作者“搁下纸笔”,闲步逍遥去了。这节课,我讲得是口干舌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再加上主任和组长对我这节课的点评,我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自己的设想与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有差距

  在导入新课部分,我问“提到江南,大家会想到什么?”在我看来,学生会想到很多江南的东西,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同学脱口而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水”,说其他的很少,当时我一愣,然后马上问“还有呢?”,有几个学生张张嘴,说了什么我也没听清,我忍不住说出我的台词,“说到江南,我会想到‘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想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还想到那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到这,学生才跟我一起背起这首诗。

  二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在讲5-9段几个画面时,我遇到了问题。备课时我就想,直接让学生给画面命名有困难,还是先分析景物再命名容易些。于是给学生5到8分钟的时间读5-9段,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并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我以为给的时间较为充足,学生在回答第五段写到的景物及特点时还能回答的出,对但第七段写到的景物则回答的太乱,要么说的不是我想要的答案,要么回答的不全面,总是不能完整的找出来。我急了,让学生集体朗读,从“你试想想”到“灯光的月晕”,再回答,结果勉强使我满意。

  讲第八段“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写法好处时,看着学生茫然的的样子,我就直接把答案告知了,还是这个问题,点拨不到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三是问题太多,自己讲的太多,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下课我就说,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怎么没什么反应,组长的一句话就让我明白,原来是我讲得太多了,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是自己没设计好,而非学生问题。我把5-9段三幅画面都讲了,其实不必这样,只需细讲其中一幅,给学生一个范例,其他两幅让他们自己填写即可。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老师也不会觉得累。

  反思自己课堂存在的问题,发现还是经验不足所致,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还是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反思,促进自己的成长。

江南教学反思 3

  经过两天的积极准备,我在小学四(2)班执教了《江南好》一课。这课中,我带领学生在江南音乐中感受江南美、江南好。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就这节课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一、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主题鲜明

  这节课的总课题为《江南好》,我在选用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采菱》一课作为主材料,以江南民歌《太湖美》以及民乐合奏《江南好》作为辅助材料。在这节课我紧紧围绕江南音乐的特点展开教学。欣赏江南民歌、学唱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味的歌曲、运用自己对江南音乐的感悟选择音乐为描写江南风景的古诗配乐,在听、看、唱、动过程中充分感悟江南音乐的美好。

  2、构思巧妙、亮点突出

  《采菱》这首歌曲旋律婉转优美,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轻快活泼的音乐,特别是歌中多次出现的一字多音,给学唱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

  我从“菱角”入手,制造了一系列有趣的“菱角故事”,带领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之后,我大胆地设计了歌词谱,不但能看到歌词在演唱时的高低变化,还通过一些点线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一字多音的旋律。一系列有趣的感知活动中,学生轻松感知了歌曲的旋律特点,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这些“菱角故事”都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而成的,成为了本课的一大亮点。

  3、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这节课中,我亲自演唱了江苏民歌《太湖美》,音画交融的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太湖,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气息,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也感染了学生,赢得了他们的'掌声。在音乐课中,教师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有很多。不过,教师自身的一举一动是学生的最好的榜样。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会直接带给学生内心美的体验,从而折射到学生们的音乐活动中。

  虽然是第一次为这个班的孩子上课,师生之间也缺乏了解,但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让我非常感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

  按照课前的设计,在学会演唱歌曲之后,有一个跟孩子们一起划小船采菱角活动环节,由于学唱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语言略多,导致学唱歌曲之后没有宽裕的时间进行活动了。课后我觉得非常遗憾,仔细回想教学过程,在“圆滑线”这一知识点上,可以直接由教师告诉学生,而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教师与多媒体互动不够。这节课的设计着重点在于旋律线的感知。教师要紧紧抓住旋律线,直观地进行当场指认讲解,但是由于场地屏幕过高,不能点着屏幕直接进行演示,只能通过远离屏幕的鼠标点击,精准度、及时度都不够,使得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3、关注学生演唱的质量。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不过,中间乐段开头的小切分节奏却没能准确把握,在第一次连唱全曲时,学生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可是我忙着纠正其它的地方,把这处给遗漏了,到最后学生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这让我深感遗憾!

  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很多: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时间的把握、时机的把握、学生的把握等等,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江南教学反思 4

  《江南好》是一首民乐合奏。乐曲既流畅优美又欢快活泼,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的特点,细腻婉转、清澈秀丽。乐曲的结构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速,优美、婉转的旋律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风、绿柳、红花,小桥、流水、人家,使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乐曲的第二部分由慢渐快,旋律轻快、跳跃,清脆的竹笛声好像把我们优美的景色之中惊醒。原来,江南不仅有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的淳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着对性福生活的感受,逐渐欢快的情绪使我们受到感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上,为了让学生知道乐曲的两个段落。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乐曲。然后我问:“同学们这首乐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啊?”学生说:“欢快的”;“抒情的”。我说:“哪部分抒情?哪部分欢快啊?”学生说:“前面一部分抒情,后面欢快。”我说:“对,乐曲分为两个段落,A段抒情、B段欢快。你再来听一听,看一看你能不能分清除两个段落。提示,A段B段之间有个速度变化的地方,听到这个变化的时候请举手示意。”学生在我的'示意下认真听音乐,并能够找出速度变化的地方。分清段落之后我又带领学生完成书中的要求,把组成B段三部分旋律排列顺序,开始,我只是在钢琴上弹奏了三部分的旋律,然后让学生排序,通过实践学生根本不能完成要求。后来我又让学生随琴哼唱旋律,然后再听B段音乐,有一部分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能够听出来。为了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分辨出旋律的排序,我又把谱子改写成简谱,然后让学生唱。这一次学生不仅能正确排列出旋律的顺序,而且还比较牢固的记住了旋律。效果很好。

  反思,学生上欣赏课不但要体验音乐的美,还要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最后记住音乐主题。那么在这节课里学生就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达到了欣赏音乐的目的,教学有实效。

江南教学反思 5

  以往我在教诗词时,总习惯于在参考书上寻找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学习进展非常顺利,然而学过以后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情感体验等语文综合素质,没有丝毫进展。当我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以后,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先去读,去预习,去翻阅资料助解。课堂上,我尝试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去概括、去体会、去感悟品味,去探究。

  一、让学生的眼亮起来。以前预习新课时,我往往采用资料助读的方法。诸如介绍作者作品、时代背景,文学常识等,学生被迫记笔记,他们那时总是两眼呆直,满脸困惑。这次在学习《望江南》时,同样是资料助读,不过是用课件来教学,还增添了画面和背景音乐,学生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加上他们之前认真的预习,这节课上几乎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都有话可说。这些现在反思起来不外乎是学生预习时下了大功夫,这样的词和这样的人觉得很实在而又很真切;是温庭筠的个性与他们张扬的个性有相同之处;或是他们对多媒体课件的若干画面感到很新鲜。总之,在那节课上,他们明亮的眼睛总是不断地凝视着画面,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让学生的口说出来。到了上课时,我让学生来讲来教,他们也可以质疑,然后再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成就感。学起来就更有劲了。学生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更能突出了。而当表扬或鼓励成了学习的动力后,学生就会更加好学和乐学了。

  三、让学生的心动起来。这里所体现在品味赏析方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进入情境来品析词的情感美。如,我问开头“梳洗罢”体会主人公是什么心情?有的学生品味道,这三字使开头含有喜庆气氛,含有一片深情。有的品味道:这是“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她打扮给她的心上人看的。这是学生用心品味到的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接着,我让学生再联系我们盼亲友的经历,继续细心地品味词的'情感美。这着重表现在“过尽千帆皆不是””到结束部分。在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如有的说:从早到晚,这一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主人公满怀希望,她无数次盼望终于成死灰的泡影。有的说:这里看得出来她今天又是白等了,女主人公痴痴情深打动着读者的心灵!还有的说道:主人公一腔愁思而化为悠悠江水,脉脉斜晖,白日的梳洗、眺望不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由此可见,词中的主人公哀伤失望之情和学生情感经历产生了共鸣!

  但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时间没有分配好,没能体现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首词是小令,共五句话,每句话就是一幅画面。我应该让学生的手动起来了,任选一句词来描图或进行文字描述。这样跨学科学习,利用其它学科资源作为调节和补充,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补充或深化学习的内容,这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我在课前构思时忽略的环节,如果加上,我想这节课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江南教学反思 6

  第一册《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等到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课文特点,我设计了教学,课后又有了一些想法。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

  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

  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课前,老师对学生的预设要作充分的准备,课上对于老师的生成我们也不可低估,在备课时,考虑到课上学生的坐不住,这划桨不仅仅是带学生轻松地渎懂了课文,而且还让学生课中休息了一下,同时要求学生轻轻地划桨,别碰伤了莲、叶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不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设计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学生很活跃,达到预先的目的。上完这一课,我有两点体会,在教学中今后要注意这两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可借助课文的插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可这样设计:

  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

  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江南教学反思 7

  教学本课,我根据《江南》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的特点。着重从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方面下手。先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直至熟读成诵。读完,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让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再结合诗句指导看图理解。先联系前两行诗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并把观察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最后,采用了表演背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江南教学反思 8

  在讲授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时,我没有按历史书编排的逻辑顺序去讲授,而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设计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且付诸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江南地区的开发》这节课有三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其中“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核心组织材料,三个子目内在关系很密切。第一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主要讲了西晋建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西晋皇族纷争,导致西晋灭亡;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北方汉族豪门大姓为逃避战乱而举族迁移到江南。这样,北方南迁的豪门大姓就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江南,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第二子目“淝水之战”、讲述了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南方取得了暂时的安定,为江南经济的.开发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子目“江南地区的开发”、比较具体的讲述了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情况,前两个子目的内容跟第三子目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它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在讲授本课时没有按前因后果的思维去讲,而是先指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具体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经济之所以得到开发的原因,这样,因果关系一颠倒,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全班同学在积极的探究,研讨的学习活动中,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因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江南教学反思 9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根据课文特点,在本课教学时我十分注重通过课文渗透美育。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通过富有感情导语:江南是个好地方,瞧荷塘里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鲜艳的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翠绿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微风吹过,荷花随风摆动,好似仙子在水中舞蹈。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古人把这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

  在学习课文时候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三、推敲词句,体会美。

  经过上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获得的美感是大概的、整体的.。要让学生细细体会诗句的美,还得通过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后自己提问,学生就问:什么叫何田田?我立刻引导(边说边画):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会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我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各异的动作,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教学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我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待学生看老师贴图后,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鱼儿嬉戏的动态美、人们采莲时愉快的心情在这一品一议、一演一读中得到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教学反思 10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全诗共7行两句话,前两行介绍了江南是个采莲的好地方,后5句写了鱼儿在荷叶下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江南水乡的美景被一一展现了!为了使聋生体会到这种美,教学第一句时,我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什么叫“何田田”?学生一下子无法回答,于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的美,荷叶的绿,荷叶的大,荷叶的多,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何田田的美景。教学第二句时,我主要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出示图后,让学生想象,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滑到北面,他们在水中是那样的自由与快乐!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江南教学反思 11

  教材分析

  1、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2、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学情分析

  1、对于古诗词学生虽然在七年级、八年级学习过比较熟悉的,但农村初中的孩子对这首词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丈夫(抑或情人,于理解词意并无大碍)归来的思妇形象,意思直白,还是较难容易理解的。

  2、要读出这首词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仔细琢磨一番的。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品读,是很必要的。

  3、在品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从而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理解本词的内容、把握主人公丰富的情感变化。

  3、背诵并默写《望江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查阅资料,弄清生字读音。了解温庭筠和婉约词。

  2、发挥想。象,再现画面美和意境美。

  3、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2、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想象本词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倒入新课。

  老师今天做一个小调查,请同学们配合一下。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学请举手 ,(现场采访) 假如你父母打电话告诉你明天要回来了,你的心情怎样?

  可是,因为其他原因没回来,你此时的心情又怎样?(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缓解课堂紧张情绪。)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大家有着相似人生体验的词。

  二、多媒体出示课题——《望江南》。

  三、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学生默读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和所要达到的要求。

  四、朗读过关 (出示课题、作者、词作。)

  1、《望江南》是这首词的题目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从注释中发现,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老师肯定学生利用注释,参考书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做法。

  2、温庭筠(jūn),老师故意考查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的预习环节是否落到了实处。同时把字词教学放在教学过程中落实。

  学生纠正“筠”(yún)

  指导学生资料助读,了解作者和“花间派”。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 派”。

  3、学生自己默读,朗读,同桌互读。(播放古典音乐《望江南》,给学生营造一个悠远、美好的朗读环境。)

  4、 教师抽查学生朗读。(从读音、节奏、韵味方面给与点拨。应该读出由喜悦到失落的变化,语气是欢快到悲伤。)

  5、 学生齐读。

  五、理解大意。

  学生自学,然后放在小组交流讨论。抽查学生概述内容,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六、体会词作的思想感情

  1、 思考讨论如下练习题(多媒体展示)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独”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想象当时主人公心理活动状况。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什么地方可以反映出来?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有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小组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临组交换答题。

  七、发挥自己的`想象,可有适当的创造,用优美的文字写一篇小文章。

  八、体会这首词的特点

  这首词共27字,但是却写了很多内容。如:时间从早晨到 傍 晚 ,景物有 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人物情感变化“希望” “失望”、“肠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闺中妇女美丽的容颜和憔悴的姿态,窥探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可见,词和诗歌一样,有概括、凝练的特点,词人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变化,是蕴涵在情景中的,是我们从字里行间分析出的,可见还有含蓄的一面。本词选取富有特征的动作和景物,构成人的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意境深幽,寓意深刻。

  九、当堂背诵并默写《望江南》,小组评比。

  采用比赛的方式,看谁背得最快,记得最准。

  十、扩展延伸

  古代有关思妇的诗词很多,这些诗词很好得表现了古代妇女忠贞的爱情婚姻观。

  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一些这方面的诗词,进一步感受他们忠贞的爱情和为爱情肠断心碎的感人故事。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 《诗经·君子于役》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 《春怨》

  十一、课外作业

  仿照本课学习模式,课外自学《武陵春》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板书设计】

  《望江南》

  温庭筠(jūn)

  词牌名,有名忆江南,江南好。

  温庭筠:花间词派的开创者。

  内容 思想 风格

  洗漱完毕后 思独 不寓

  独靠望江楼 亲自 事情

  千帆不见亲 不情 雕深

  斜晖水悠悠 见伤 饰挚

  伤心白蘋州

江南教学反思 12

  《望江南》以登台游春起笔,勾画了一幅细风斜柳、春水鲜花、万千人 家的祥和画图。登上超然台四处眺望,护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内满 目鲜花,蒙蒙细雨沐浴着万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静。作者笔 锋一转,由眼前之景唤起思乡之念,寒食节畅饮之后,如今酒醒,故乡 何在?内心不由得发出一声嗟叹。然而,面对同游的老朋友,还是不要 去怀想故乡吧,来呀,让我们重新生起火来,品尝品尝刚焙制的春茶, 吟诗饮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华!作者以一种乐观而豁达的人 生态度对待心中的.郁闷,以一种高雅而超脱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内心的矛 盾,洒脱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现实。

  这首词颇能代表苏轼此一时期的思想特点,在他看来,“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如果能摒弃对物欲 的孜孜追求,“游于物之外”,便能超越尘世的扰攘,做到“无所往而不乐 ”了。苏轼的这一思想贯穿了他后来不幸的一生。

江南教学反思 13

  古诗的教学一直以来是我教学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教古诗,用个不恰当的说法,就是“简单粗暴式”的——关键词的意思一讲,诗意一抄,主题思想一写,就背去吧。本期正好借学校组本教研的东风,定下了古诗词教学的教研内容,也想借机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

  就我自己的这堂课,上完后,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一、认真备课与仅求完成教学任务的结果大不一样。

  因为组内的老师以及主管教学的校长要进行听课,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都想上好课。为此,课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观看教学视频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学的思路后,才着手进行备课。所以我的这堂课,真是彻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学古诗的模式,不再仅仅拘泥于讲、抄、背,主要是以“赏”为主。课堂更为活跃,更有趣,更生动。

  二、认真备课对自身的提高更大。

  我这个人,鉴赏水平有限,因而更加喜欢比较直白的记叙文、小说之类的文章,对于诗歌一直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好教。最先开始,选了小课上这首诗,心里总认为,一首诗28个字,30分钟讲绰绰有余了。没想到,课一上就放开了收不回,第一次上,30分钟时间才上了三分之二。修改教案后,第二次上,也拖了堂。自己才惊觉,原来古诗也有这么多可讲的!也可以讲得这么有意思!

  因为我的这堂课有大量的过去学过的古诗文的穿插,因而在我备课之中,其实也是我自己对古诗文的一种复习和重新掌握。

  三、认真备课后,在课堂上更为游刃有余。

  以往上课前,也会熟悉教材与教案,但因为常规的课堂也就显得更为随意些。有时候,一下发散了,可能就会扯得很远。但这份教案,因为自己精心准备了,记得熟了,因而对课堂的'掌控,对重点的掌控,对教学内容的掌控就更为主动,站在讲台上都更自信一些!

  这堂课我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学过的古诗词。用回忆、复习古诗词的方法,来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学内容。如:在理解“绿映红”这个“映”字时,我们就联系了“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映”字帮助理解。在讲“酒旗风”的这个“风”字时,我们也联系了以前学过的许多带“风”字的诗句对比学习。

  二、对诗歌中字的赏析比较到位。学生们首先不会讲,不知道怎么讲,于是我抛砖引玉先讲了个“风”字。接着学生们就讲到了“啼”“烟雨”“映”等等,就在对这些字的赏析中,体会到了诗的美。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不少,老师们也诚恳地给我指出了。

  1、对诗的整体把握不够,诗意的落实不到位。

  2、主题思想的引导过于生硬。

  对我自己而言,这真是我从教十多年来的诗歌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即使有不足,我也对自己的尝试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能打破呆板的模式,上好一节哪怕是有不少缺陷的课,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江南教学反思 14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可谓有景、有情、有韵。

  结合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手段:

  首先,开始上课前我先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回答问题后,我开始讲解课文并声情并茂的大声读:“江南是个好地方,瞧荷塘里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鲜艳的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露出翠绿的小莲蓬。微风吹过,荷花随风摆动,好似仙子在水中舞蹈。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古人把这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深情并茂的朗读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小孩子入迷了,进入了课文的意境中,我能感受到同学们和我一样沉浸在江南水乡的美景中。

  其次,在学习课文时候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荷叶、荷花美不美,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通过这样教学训练,我和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让让体会出江南水乡的美,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之美。

  最后,经过上两个环节的训练,让学生细细体会诗句的美,要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还得通过细读课文诗词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我抓住“何田田”来让学生理解莲叶茂盛鲜亮感觉,我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朗读。学生夸张的表情,闪亮的眼神,各异的动作,带来班上同学的笑声,我想“何田田”一词深深的印进了同学们脑海中,这就是诗歌之美。教学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首先进行这样的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人们划着小船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我讲叙着鱼儿开心嬉戏的情景,学生也进入慢慢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了小鱼,在水中畅游,课堂气氛慢慢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进入了角色,把自己当成小鱼。我相信这堂课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江南教学反思 15

  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不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

  把课文读通顺只是读文的开始,重要的是把课文读熟。因为朗读是识字的有效途径,反复地读文,能提高生字的复现率,有利于对识字的强化和巩固;因为熟读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提高学生语言的'敏感性,增加词汇的积累量,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们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于是在指导背诵上,采用了表演背的方法,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于是在这里设计了“如果你是小鱼,你会干什么?”的环节,学生跃跃欲试,争着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表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孩子的思维。

【江南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江南》教学反思03-24

《江南》教学反思06-11

《忆江南》教学反思03-24

[荐]《江南》教学反思07-10

《江南》教学反思(实用)07-08

江南曲教学反思01-16

忆江南教学反思11-13

江南教学设计及反思12-27

《忆江南》的教学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