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第二课时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懂得鸟儿与树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一、二点教学目标完成了,学生能很快的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感情。很不足的就是第三点目标上,我设计的不是很到位。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备教材需深入、全面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篇较为简单的童话故事,学生只需从中体会到鸟儿与大树的深厚感情即可。其实这篇童话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刻,语言平淡,但是感情却极其丰富。我需要在设计的时候把故事中所没有凸显的感情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进行理解和体会。
其次,一堂优秀的课必须要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我的问题是喜欢一手抓,什么问题都兼顾,结果导致了什么都没有抓住,我以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需知一节课只有40分钟,那么这40分钟所体现的问题一定是课文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我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备学生需明确其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能够,我常常会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式、能力来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喜欢牵着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走,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与需求。我需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每一个学的思维形式、所想到的问题也是各有特点的,我不能以所谓的参考答案来约束学生。
如在分析两次看的内涵和心情的时候,有些学生的回答其实已经很优秀了,但是我却还引导他们往我预设的答案上走,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限。因此,我想只知道新课标的理念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理解其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一定要妥善处理“放”与“抓”这两者的关系。
三、教学语言需简洁有感情
在教学生中,我经常会担心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断的解说,结果却导致教学语言过于复杂,学生有些时候反而更难理解。因此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我需要在对教材钻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简洁化。须知教师要做的是简洁有力有感情的引导。
四、时间安排需到位
备课的时候,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进行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地、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能出现内容没有讲完或是过早结束的情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经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虽然朋友已逝,可是友情永存,诚信永存……这个让人有些伤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当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主角朗读,我力求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主角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学生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终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煤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明白吗?有的学生说:“大树,我们是好朋友,我很想念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的友谊永存”有的学生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一生一齐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课文学到这儿,我想学生必须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我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针对交流的情景,我及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鸟儿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二是文中的树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看到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由于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资料了解至深,所以,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围绕在“热爱朋友,遵守诺言”方面;但对第二个问题给的答案却不够准确。于是,我做了简单的提示:文中的这棵大树,经过几次“磨难”后,鸟儿最终只看到的是煤油灯的灯火。它的不幸就像我们平时点燃的蜡烛一样,燃烧了自我……还没等我的话说完,有几个同学就接上了话茬:“照亮了别人。”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到达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当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当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我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始终要重视的问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拿到课文后,不由被故事中鸟儿与书深厚的感情所打动,文字虽然平淡,但是却令人回味,这也许就是童话的魅力所在。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内容很简单,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而文中的对话则是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就试想通过对话教学,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和语气,理解文字。可是,在纵观一些优秀教学案例之后,我有了一个疑惑,到底要不要进行生字教学,一堂课到底要容纳多少教学内容。
本文是人教版的课文,相比苏教版而言,整册课文难度较大,不少课文都是我们高年级后才会学到的。因此,人教版在教学时更侧重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生字反而会淡化。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是否适用,却值得深思。
幸好,在教研活动时,教研组的老师们帮我解决了难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毕竟是接受苏教版教学的学生,在设计时更应该倾向于我们的课标,我们的.学生,字词教学必不可少,但是却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缩短教学时间。并且也将教学的重点进行了确定,对话一定是重中之重。在试上后,师傅也给我提了很多宝贵建议。特别是关于抓住鸟儿三次问话的不同,体会人物心情,进行朗读教学。
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到学生的语言,动作,控制好整堂课。在体会鸟儿的三次问话时,学生很容易就联系到自身,说出鸟儿越来越着急的心情,也能通过朗读来展现。特别是在教学最后,我按照设想与孩子体会鸟儿此时的心情。学生大多都认为鸟儿肯定会悲伤,当我说鸟儿其实很幸福时,没想到竟有学生也赞成我的想法。她说:“鸟儿应该很快乐,因为他有一个好朋友,他能完成对朋友的承诺,就是幸福的。”大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我,也很欣慰,因为孩子们已经体会到这篇童话的深意,那么即使教学时有一些瑕疵,那也不足挂齿了。只要孩子懂了,悟了,这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许也该深思。我们大多专注于课本上的字词句教学和理解,而将语文最重要的情感渐渐遗忘。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涵,不才是重要的吗?想起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文字所包含的意义,这是学生自己可以习得的。而不应该由教师直接讲述。在以后的教学时,更应该注重朗读,以读悟情,才是完美。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去年的树》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写的一篇关于小鸟与大树之间纯美友谊的童话故事。
本节课通过课件向学生讲述了小鸟与大树之间的深厚情谊,重点讲述了文中的四次对话。让学生体会四次对话中小鸟、大树、树根、小女孩的心情,重点在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次对话,体会文中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道理。
本节课中过于依赖课件,本应该边讲边板书的,但是课堂上由于紧张,板书书写不合时机。课文的讲述中讲的太多,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思考的太少、说的太少,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重在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为了使课堂纪律好,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严厉。对孩子的要求有点高,孩子没有达到较好效果时,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引导他们表现得好一点。当然了,对表现好的孩子表扬也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也不够完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部分与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内容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多学习课程标准、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作为一个新教师,教学基本功也有待加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加强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练习。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内容简短,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但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抓住了文章的思路。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这篇课文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的课文比较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如我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渐渐地,学生们走进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看着学生的表情变得着急、担心、难过时,我知道故事已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就是没有深入挖掘文本,没能真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友情,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小鸟在找大树时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学生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一味地让他们读出小鸟三次询问的对话那种的焦急的语气,而且是一次比一次焦急,学生不能有感情地读出那种焦急的语气,导致时间浪费。
整堂课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是没有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感觉一堂课就是在读,让学生动笔的时间太少了,在小鸟寻找大树的`过程中,让学生动笔去划出小鸟是怎样去寻找的一些句子,让学生能感受到小鸟是一次次地寻找,一次次地失望,一次次地担心,一次次地急切,而不是一下子就找到了,书中空白的心理描写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是老师给学生灌输,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小鸟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一次比一次的焦急,才能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小鸟询问的对话,深化课文的主题。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准备的时间也不够充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会有所提高。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以后要更加重视让学生挖掘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学到真正的阅读能力。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去年的树》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新美南吉是日本的儿童文学家,只活了30岁。她的作品很适合儿童阅读。《去年的树》就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被选入了新课标版四年级语文课本,而且还选入了《世界著名童话选》。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的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去年的歌。
这个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朋友情谊”。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多元感悟”是我目前正在研究的一项台州市课题。就这篇课文来说,我认为还有爱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其中。当然在作者生活的年代(1913——1943)也许还没有这一点。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和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和为动物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园。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也许是方法不到位,也许是放手不够大胆,总觉得课堂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上完课我感到自己让学生感受得太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只安排了一课时,在时间上也许太紧,而导致老师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引导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也许在学生的心中还有更好的理解。“自主”,看来我做得还不够。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还将是我继续努力的课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情景说明】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描写的是关于鸟儿和树深厚友谊的童话故事。全文语言朴实无华,通过四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读为本,力图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想象童话角色的心理,继而能够在读中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并且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逐步体会文本所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师:小鸟儿和树是多年的好朋友。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做上记号并读一读。
指名读有关好朋友的句子。
师: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哪些地方能具体体会到它们是好朋友,请你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
(生自读)。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读第3~5自然段。)
师:听他的朗读,你感觉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我感觉到它们都特别不想让对方走。
生2:我觉得大树的心情此时虽有些失落,但它也很期待小鸟再给它唱歌的那一刻的到来。
师:假如你就是那棵大树,你能以第一称的方式来读出你当时的心情吗?
生2:我试试吧!
(略思考了一下。)
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就要离开我,飞到南方去了,我的心里好失落。走之前,我对小鸟说: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吗?
鸟儿说: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目送着小鸟离开,我是多么希望能早日再见到他啊!
〖教学反思
诺瓦利思说:人的心灵──有着比内心世界及其要求更高的东西。这就是自我感觉、兴奋的感觉性。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他们自主选择受感动的地方来读一读,说一说。这一自主选择,满足了个性和阅读的需要,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为创意性朗读打下基础。在学生说出不同于别人的感受时,教师顺势引导他试着换一种人称表达方式来朗读。通过创意性的朗读,学生对大树与小鸟分别时的心情体会更深了,对他们友情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而这些都为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做了铺垫。
〖片断二
师: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有。
师: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怎么样?
生1:我感觉很快乐。
生2:我感觉很幸福。
师: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几句话吧!
(生读。)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
〖教学反思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切忌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机械的模仿读,这样的朗读指导是十分空洞,苍白无力的。课文都是来自于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的生活场景,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在感情上与作者达到共鸣,再让他们把此时的心情读出来,才会有一种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
〖片断三
四人小组分角色演读小鸟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对话。
师:刚才这组同学的表演,你觉得谁演得比较好?或是哪个角色你能演得比他们更好。
生:有一个角色我能演得比她更好。
(读树根的话)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1:我觉得树根也是树的一部分,它们也是朋友,所以语气应该是有些伤心的。
生2:我来演一演大门。
师:她演得怎么样?
生3:她演得很好。瞧它那傲慢、冷漠的样子,好像这棵大树跟它没有关系似的。
生4:大门它瞧不起小鸟的问题,觉得本来就应该把大树拿来做东西。
生5:它对这种事见得多了,一点都不同情树。
师: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再来演一演吧!
〖教学反思
朗读要让学生动情就应抓住易触动学生情感的地方,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去体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再现文中的相关情境,利用角色这一触动学生心弦的情感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感受,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起共鸣。学生在共鸣中动情,情动而辞发。此片断通过演读对话,学生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体验中产生多样的解读,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也在诵读中得到张扬。
〖片断四
师:两个看字似饱含着鸟儿的.千言万语。假如你是这只小鸟儿,你会对树说些什么?
生1:树啊,真的是你吗?你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生2:我的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
生3:大树,永别了,我要走了。我现在已经为你唱歌了,我以后还会寻找别的火柴的踪迹再为你唱歌的。
师:两个看字流露出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眷念。让我们把这深厚的友情一起歌颂吧!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生面对的文本,存在着大量的意义空白和意义未定性,而这正是学生重新进行建构头脑中第一文本的重要因素,以期待视野或既有的经验对空白结构进行填补,把不确定之域具体化,从而形成二者视野的融合。这时的文本不再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而是一种自由填补、解释、建构的框架。因此,好的教学不是引导学生去看文本里有些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里所没有的东西。此片断中,教师利用文本略去了鸟儿在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这一空白,引导学生自由想象,真性告白,而后再朗读有关段落。学生对文本所蕴含的内涵感悟加深了,朗读也自然是情真意切,水到渠成。而且在这种动态的阅读过程中,学生既遵循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对话的中心,他们通过对话感悟文本、交流体验,获得新知,而朗读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教学中,我采用了创意性朗读、迁移理解式朗读、角色体验式演读和在想象中朗读等形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与文本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品情,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的自由王国而非教师思想的橱窗。
语文阅读是最富个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让我们共同创造充满阳光与诗意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开心乐园!
【专家点评】
翻阅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的好文章。有感情地朗读是这些课文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此案例,作者充分利用文本中角色对话展开情节的表达特点,以对朋友一词的切身感受为情感的激发点,以自主选择读、分角色读、角色移位读、以评促读等多种方式,较好地展现了教师指导感情朗读的过程。
指导感情朗读要注重一个情字。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源地。如何在文本中角色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之间架一座共鸣的心桥呢?杨老师恰当地选择了好朋友作为情感体验的切入点,朋友一词的亲切感、快乐感、幸福感、需要感、兴奋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随后的找一找读一读悟一悟等语文实践活动便有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态势。教师还用语言创设了朋友话别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文本中的角色。此时教师再以假如你是那棵大树假如你是这只小鸟的角色移位的方法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是声情并茂,更具真情,更富情趣,文本的对话也就有了生命的气息。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设计背景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藏起来,以读激情,以情带读,以读传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活动目标
1、认识1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教学反思
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我落泪了,为文中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伤感的友情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忠贞、真情,正是我们所渐渐淡忘和遗失了的东西,因此显得尤为珍贵。本着“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学生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堂课下来,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教学目标二、三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大树给小鸟说悄悄话这一环节,学生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不足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刚开始时没进入状态,老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
大班去年的树反思二:语言活动《去年的树》大班教学反思(674字)
星期三上午,我在语言组上了一堂公开课,是语言活动《去年的树》。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情深意长,带着些伤感色彩。整个童话的`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句,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整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讨论――欣赏――理解――谈话。对这个故事文本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对于中班幼儿怕难以理解。所以最后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当地“小鸟看着灯火,伤心地留下了眼泪。”再有为了渲染小鸟追寻大树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鸟找寻大树的过程中用了“赶紧”、“急忙”两个词语,使幼儿更易理解。活动下来,老师们给了我中肯的评价。点出了成功之处:活动环节清楚,设计合理,课件运用较好。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题也很好,发挥了幼儿的想象,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活动中的词语解释能自然随机,把握较好。看到成功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1、语言活动中的对话可以着重复述。2、是否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说说,别完整呈现整个故事,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发挥。3、在第二环节提问到最后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小鸟的朋友大树没了,小朋友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再教师总结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这样的话目标达成度会更好。
总之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恰到好处,真是应了古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是啊!通过老师们的评价和讨论。我从中发现了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课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后谈话环节,不用深入挖掘大树的用处,太过了会偏离主题。再例:对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情感缺乏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实践反思,使自己在业务上更进一步。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一、树立正确的文本观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的前提
选入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是学生积累和汲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是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化的一片沃土。
如果单从发展语言、学习表达的角度理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从教学的核心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生命质量”这一角度出发,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是一个个生理结构完整、血肉骨骼饱满、情感美好丰富的生命体。面对这样的生命体,我们要引导学生亲近她,理解她,欣赏她,而不是机械地拿她来操练;可以从细节上进行品味,却不可以肢解得面目全非地进行琐碎分析。《去年的树》,它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不是靠琐碎的分析能感知、感受和感悟的。它的语言、形象和结构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课文结尾那凄美哀伤的意境是以鸟和树的深厚友情为铺垫的,没有对鸟和树朝夕相处时美好情感的体会,就无法感受鸟儿对友情的执著,无法被鸟儿对着灯火歌唱时的哀伤所感动。只有当你把一篇课文看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时,学生才会从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意义。
二、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的关键
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读者是阅读的主体,是作品的创造者。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课文),是凸现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阅读的第一步,是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前提。
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亲历“阅读生活”。课堂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体验;要营造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自得”,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
在教学《去年的树》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主动积极阅读的欲望,再给足学生独立读文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积极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并内化这中感受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自主的、积极的阅读状态,他们是以一个个具有独立生命意识的读者的地位参与课堂活动的,经历的是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
三、教师当好平等对话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的保证
阅读教学承担着让学生“学会阅读”的任务,因为学生不是天生的能进行有效阅读的读者,所以在怀学生以真正“读者”地位的同时,教师要当好“导师”,当好平等对话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体现在课堂节奏的调控、阅读情状和方向的监控上,更重要的应体现在激发学生阅读欲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排疑解难、保证学生的阅读有效深入上。在《去年的树》的阅读教学中,当学生整体把握了童话的.内容后,引导学生以把握两次截然不同的唱歌情感体验为线索,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鸟儿和树的深厚友情,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加流畅,所得更加丰富。
我们说,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理,都要加以肯定。但是,学生的讨论交流常有偏离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思想内容不符的情况,此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这是保证学生能有效学习,真正经历完整阅读过程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综观整个教学流程,和自己在课堂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我觉得还有以下的遗憾:虽然,课堂上学生入情入境,说的读的都受到了教研组老师的好评,但是在下课时不能圆满地完成整篇课文的学习。这可能是我们平时很多原生课堂的通病。在公开课时,总希望把自己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都呈现在学生和老师们的面前,很少考虑这样是不是可能。有的希望全部展现,所以每个环节就蜻蜓点水,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学生体验感悟就不容易到位,课堂的阅读气氛和活跃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有的是虽有上完欲望,但是为了夯实基础,却一步步款款而来。我这堂课就属于后者。学生在体会友谊,感悟鸟与树那种深情厚谊非常到位,但是到了鸟千里迢迢去寻访自己的好朋友大树时,读到对话就下课了。课后,我遗憾地说,如果上两堂课那多好啊。真的希望,以后的教研活动,能把整篇课文的教学在多堂课里呈现。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才会清晰,听课老师才有收获,教学研讨才有明确的主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友情。
学习这篇课文,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抓住文中的几次对话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 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有的学生说:“树啊,我的好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有的学生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深化了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对话过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角对话、表演和阅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受到文本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真诚对话。
三年级学生具备必要的独立读写能力,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一些简单的生词。对于发音困难、字形复杂的生词,老师可以单独指导,但这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巩固和复习。虽然这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但却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上的生词形状不难。“堆”和“烧”可以用形声字的规律记住“英”、“长”、“音”三个字。大多数学生平时都认识他们。困难在于背影的'鼻音。Burn很容易与blue的发音混淆,所以这两个词的发音应该更加注意。
本文中有许多对话,更适合学生表演和朗读。我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人公,体验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真正把学生带入文本的语境。在这个过程中,春天又来了。田野和森林里的雪融化了。小鸟回到那里去找她的好朋友树。然而,这棵树消失了,只留下了它的根。这句话将这些零散的语言阅读链接成一条情感链,这样学生可以在反复阅读中逐步加深他们的情感。
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听、说、读、写。它总是在思考、阅读、思考、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螺旋上升。在整个课堂上,阅读、思考和写作并没有人为地分开。阅读是思维的基础,想象力和写作能促进更好的阅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人文内涵的理解将逐步深化。文本结尾处理的例外是两个词的想象,口语和阅读,这也反映了这一点。在充分阅读和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终可以进行自我多样化的体育教学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资料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可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以往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主角,感受不一样主角的不一样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应对自我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头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应对灯火时的心理描述,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仅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十分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部分与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资料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也许是我上课时过多地研究了自我,而较少地去研究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三尺讲台,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的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主读文、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必须的自主识字本事,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能够让学生经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能够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能够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那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异常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终才能有自我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本事,帮忙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供给更多的语言素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演读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更是在这语言文字的演绎中,逐步感悟内化,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语调高扬一点,有的`稍低沉,有的边读边做动作,还有正象人们所说的真是“七情上脸了”,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们纯洁幼稚的童心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演绎;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的介入以及学生读悟后拓展想象让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既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能力也让学生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收获较大的,但毕竟我教学经验尚浅,同时真的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节课我也觉的存在着不少的遗憾!如在学生对角色的感悟方面,我是觉得部分学生还不够深刻,原因是对一些关键词的读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如果我不是心情过急,可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绎对话,说感受,可能就会带动得好些,这是其一。其二,在小练笔得过程中,如果我能提示一些童话得写作特点,可能就会引导出一部分同学能用童话式得语言丰富故事得内容,为学会童话奠定基础。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3-27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3-14
(精选)《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7-06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热门】04-11
【热】《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4-1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必备)07-10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推荐】06-22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06-22
人教版《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4-2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荐】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