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4 16:40: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

  认识生物一课的实践,导入新课用时一分钟左右,然后进入自主学习阅读文本阶段。共计用时二十分钟左右。通过我的观察,大多数学生只能读三遍,少数学生只能读两遍多一点。然后下发训练单。做训练单这个过程各班情况不一。有的班级用时二十分钟能做完。有的班级用时二十五分钟能做完。从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文本仍然很陌生。对训练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迅速的找到相应的句子位置,更不能直接解答。仍然要慢慢的从文本寻找。从而浪费了大量时间。在作训练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自己完成并且能够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如:恐龙化石为什么不是生物?学生能够回答出它不具备任何一种生命现象,没有一项生物的特征。不能吸收营养物质,不能生长繁殖,不能呼吸,不能排出体内废物。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所以说恐龙化石不是生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充分证明了学生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在回答课后问题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它是不是生物的问题时,班级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

  争论的焦点就是“钟乳石在慢慢长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导”而不是讲。让学生看文本中图1,2,8,9和读课后联系山湖的形成。引导学生明白“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和动植物的长大区别是溶岩的堆积,不是靠吸收营养物质长大。整堂课绝大多数学生都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可以说效果远胜于原来的课堂教学。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2

  “人的生殖”一直以来都是生物教学中教授较为困难的一节,对学生来说,好奇心强,课堂氛围难以把握;对教师来说,许多教师对该部分的内容觉得羞于启齿,常选择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而且往往使得学生只了解生理知识,而在性道德、情感以及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教育相对来说非常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把目标定位两条主线,将生理课扩充为感悟生命的`诞生,将落脚点置于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人类生殖的每个环节,都要不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产生的不易,父母为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要学生在知道人类生殖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要珍惜生命,体会要感恩父母,培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3

  本节课学习人的生命活动的另一调节方式:激素调节。围绕常见的激素病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做“医生”,分析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种疾病。这是我们本章、本节最大的亮点,该次讨论非常顺畅、透彻和热烈,通过探讨这些病例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感觉到比较陌生。当你突然遇到危险情况时,比如突然发现眼前有条蛇,你会有什么反应?(同时通过大屏幕展示一条蛇的图片)创造情景,引入新课。然后,在复习旧知识,内分泌腺进而引伸到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腺激素。最后设问题:内分泌腺构成人体的哪个系统?本节课的亮点一:导学稿的设计是我们本节课的最大亮点,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在导学稿的指引下展开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亮点二:教师对教材的巧妙处理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内容比较多,但只安排了一个课时)。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引入话题,以分析疾病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学习了人体的内分泌与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三种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亮点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对几种激素调节失常引起的疾病进行诊断、分析、治疗。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鉴别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并分析其发病原因,相关激素的产生部位,指出其治疗办法。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前通过查找资料来获得解答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这种新颖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轻松、牢固地掌握激素调节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了一些医学的知识,包括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感受了做“医生”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医学与生物联系紧密,生物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基础学科。我们发现这种联系实际生活场景的教学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忆深刻。学生很乐意听到老师讲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后的讲学中应注意多给学生讲一些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本节课也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该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疾病的产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到病人的痛苦和无助,体会到他们的不幸,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心,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探索治疗疾病的办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这堂课也使得学生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保护身体,锻炼身体的意识。

  在最初上课时,内容处理得不够好,老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知识点未能完成,经过我们科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最终在导学稿上取得了突破。课堂时间安排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5

  1、本节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改变原有的教学中的教师过多地参与教学的状况,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一件事情来完成。

  2、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学中、生生互议中、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注他人。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在主动的.求知中有所收获。

  3、课堂上给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4、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给学生以时间进行自学、讨论、交流,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5、本节课的内容比较集中,很适合学生集中的进行自主学习,而且知识在书本中的交待也较清晰,适合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

  6、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学习,本应该是一个用实验来介入的知识,可是由于自身的的能力有限以及一些较具体的教学实际问题等,将其改变成了对知识的应用,这有其不到之处,如果能通过这个实验来介入血管内容的学习也许学习效果会好,但是我肯定学生的学习兴致肯定会很高。

  7、生生互议的环节安排的时间我感觉有些短,如果学生要是真正地交流的话,这短暂的2分钟的时间是不够的,但基于以往学生合作学习的教训,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虽不太可能,但却可以让学生有时间的紧迫感,能抓紧时间来交流,不到之处将在自学检测中得到补充,这样一来,弥补了交流的不充分,还节省了一点时间。

  8、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怎样能让这生生交流变得有实效,而不仅停留在表面上,这是我的困惑之一,也是我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解决的问题。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6

  1、设计多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学生的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三种血管的结构,让学生体会实验的直观性,并渗透对应思想教育。从学生平时的生活导入,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血管对人体的重要,同时以巧妙地提问自然地引入到知识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时,活跃学习气氛,使学生顺利了解了人体的'三种血管;通过课件,由抽象的情境到形象,由浅入深,利于学生接受。

  2.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师生提问,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有序、渐进地组织教学。从谈话交流到启发思考,从自主探究到巩固拓展,从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讨论人在受创伤时的出学情况),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教学的重、难点在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分解,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一点点积累起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思想。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让学生掌

  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本节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然的接受新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探究、概括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对《人体废物的排出》一节内容在教学方式上的新的尝试。初中年级中这一节的内容在不同教材中的变化并不大,都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排泄和排遗这几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追求利用“尿液形成过程”知识点进行教学,很容易走到“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法上,较难有新的突破,同时老师和学生都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由情境导入,利用生活中身边人真实承受的病症——尿毒症入手,瞬间集中学生注意力,唤起他们迫切探究知识的欲望。

  2.“尿的形成过程”抽象而微观,学生难以理解。所以从问题的发现、探究到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图表中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flash动画、相关影音的播放,学生很容易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相关知识,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同时利用学案,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入血尿、糖尿、蛋白尿等常见的疾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用,既帮助了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又突出知识的延展性。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8

  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1节《血液》的第2课时。通过本课教学,我对雅行教育下“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了解,体会到了实践促成长。

  我想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通过反思能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这也是一再学习的过程。本课教学我认为自己成功之处有几点: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展示台的使用、学生相互讨论与展示等。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落实雅行教育。在教学中,我没有过分地去依赖教材,过分地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紧扣文本中几个主要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课堂设计上努力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贫血、血友病、白血病、血栓、人体血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如:试管中血液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为什么对失血多的病人要及时输血。三种血(细胞有什么区别等)让学生在探究、参与、互动自主学习中体现关心他人,关爱生命的`思想,巧妙地对学生进行雅行教育。

  3、“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明显。我积极实行学校的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交替进行。小组学习过程中,组内分工明确,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展示,能最大限度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提高整节课的效率。

  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时间安排不够恰当,出现先松后紧,小部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加强,课后习练训练形式要多样,以更好落实雅行教育下“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9

  1、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生活经验合作探究,化抽象为形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本节课体现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挂图、模型等形象直观。从生活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兴趣,设疑导入。

  3、本节课突出“先学后教”教学方式,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引导学生动眼观察挂图、模型,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动手思考完成自学检测,然后大家动口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4、贯彻生物学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出示挂图和模型展示各消化器官的结构以直观的教具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积极思考各器官的功能,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模拟小肠结构以及配合“资料分析”,能够顺畅地推测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这一正确结论。这样对重点问题重点分析才能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5、采用淀粉试纸做实验避免了学生收集唾液的不便,实验更简便,更利于操作

  本节课要注重对学生的组织避免实验时部分学生看热闹,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还不很到位,识图能力还较差。对实验的分析能力也不足。这些都有待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培养。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0

  教学反思一

  新学期一开始,我校在曹校长的领导下,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实行了课堂改革,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即生生之间相互管理,相互辅导,相互探讨,相互展示,相互评价。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每一位老师都要举行一次公开课,并进行听评课,老师们都兢兢业业,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以达到课堂改革的实效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并且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课后反思

  尽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200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冠军的图片,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感受到运动的美丽,健康的宝贵,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通过观察动物的关节结构,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理性认识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1

  这节课的重点是生物与非生物,植物与动物的区别,所以条理脉络也很清晰: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一一罗列即可,但是实际上起来却有问题,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区别:有无生命被学生理解为几个区别之一,事先想好的用有无生物来区分物质的节奏被学生打乱了,这主要是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所导致。

  生物与非生物的几个区别:能否生长,有无新陈代谢,有无严整的结构,能否遗传和变异,能否生殖和发育,有无应激性,能否适应环境,改变环境,我是按照讲一条扩展一条的方法讲授的,应该来说由于思路很简单,教授起来没有太大困难,不过学生的博学与钻牛角尖的本领另我瞠目结舌:”骡子等杂交动物没有生殖能力所以不属于生物吗?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属于生物吗?秋海棠的叶子落地生根所以落叶是生物吗?”等等,打了我个措手不及,由于生物非我本专业所以很多东西都没考虑到,非常尴尬,在备课时,广泛查阅有关的资料的确势在必行。

  板书与幻灯片的交替节奏没有把握好,与学生的互动又有所不足,与平常活跃的课堂气氛相反,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个都成了哑巴,看来活跃气氛的'本事有待提高,必须要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起来。并且我还我犯了新教师的通病,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是否听懂,例如细胞结构等对于学生非常陌生的东西我一笔带过,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今后所要改正的。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2

  本周学习种子的萌发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所以本节培训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3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因此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个人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如在讲到“动物的发育”时可引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若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将其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外还可引用成语、谚语来说明生物学道理。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中“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主式学习。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应做到洋思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教学生”。洋思中学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短短的八个字,却体现了该校的教学理念。为此我们学校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素质教育。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而且要从学生地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地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地机会。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

  总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及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4

  一、身临其境,实例分析,导入新课

  电脑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大自然图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就在学生沉迷于自然美景时,教师用沉重的语气说到:“的确,大自然太美丽了,然而在自然界中也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下面是我精选的三个小资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注:资料1:狼与鹿的故事,资料2:娱乐带来的灾难,资料3:新闻调查播放的节目《河流与村庄》——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癌症多发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资料、最后得出:在一定区域内一种生物的出现或消失以及环境的改变都会引起其它生物发生变化,甚至死亡。老师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描述生物与环境是什么关系,从而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导入新课。

  二、自学探究,说成组成

  师说:“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同学们请列举几个生态系统”学生列举后,教师评价:“仅由动物和植物就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吗?”教师电脑出示自学提纲[1、动物自己能制造有机物吗?2、这个腐烂的苹果最终会消失吗?3、植物又“吃”什么呢?4、如果你的父母在方便面厂上班,他们是生产者吗?]学生自学,教师就此要鼓励学生:“自学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要会学就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把你不知道的提出来。”学生自学讨论后,收集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并解决。最后得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电脑出示表格,学生填写,强调重点。

  三、动手参与,认识食物网

  电脑展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师问:“同学来看看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答出有竞争、合作、吃与被吃等关系。教师以草→鼠→猫头鹰为例引导学生得出食物链的概念。学生知道食物链的后,动手参与连接课本上生态系统中有多少条食物链。之后学生叙述所连的食物链,老师指出:箭头应指向捕食者,一条食物链应从生产者数到最后的消费者。教师又问:“你连接之后的生态系统象什么?”生答:“网”。师说:“食物链交织成网状就称食物网。”从而使学生认识食物网。

  四、联系实际,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师联系在南方有些人吃蛇成风的习惯问学生这样会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分析得出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最终危害的又是人类自己。

  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两个作业:1、收集各种有关生态环境的公益广告词。2、学生小组参与社会活动,调查马寨小河几十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第二课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调节功能做准备。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不能把目标仅仅定为学完任务即可,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课堂上应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的.享受,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尽情绽放出生命的色彩。而且新的教学思想要求我们是用课标上课,而不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所以教材要求一课时的内容我分两课时讲,并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目的是突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界造成的危害,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本节课中我以资料分析导入,实例分析,自学探究,动手参与,联系实际等多种方法就是改变学生过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学生兴趣高昂的状态下不仅轻松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生态系统》教学案例及反思》这一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5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课的内容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设计的过程中,在确保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心和珍爱生命的情感。为此,课前精心准备了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及视频资料,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另一方面用来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实践证明,视觉上的冲击要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能刺激一个人的神经。

  教学中还安排了一个“设计广告语”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拒绝香烟的诱惑,并呼吁大家应该爱惜生命。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防治空气污染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习惯和行为做起,这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学生在设计广告语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了教育,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树立了自信心。在结束教学时安排了一个短片,伴着优美的旋律,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学生再次感受到拥有蓝天、白云的生活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同时感悟人类在自然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只有和谐才能共处。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6-08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3-22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6-03

生物教学反思03-24

生物的教学反思05-22

生物教学反思05-26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热】04-09

【热门】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4-09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荐10-25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