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7 09:26: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分香蕉教学反思1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香蕉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香蕉教学反思13篇

分香蕉教学反思1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除法意义与除法算式,让生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点不难,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关键是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这个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比较抽象化,从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个数学化的过程有些无法理解似的,课上我自己也感觉很难讲清,也就导致后来上飞行表演那课时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也无法很好地进行讲解,效果也很不好,甚至有很多同学,用除法表示的算式也会用乘法来做,可能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看来以后,意义这块内容一定得吃透。

分香蕉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物角色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正确把握学生讨论的时机。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我在这次教学时,因为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往往学生是无话可说,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其次,没有讲清讨论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有组织、有序的开展讨论;再次,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真正使讨论能够帮助、促进本节课的教学。

  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分香蕉教学反思3

  一、教学内容: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分香蕉之前教材创设了三个“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方式上,我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通过课件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师:多媒体课件、小棒、香蕉。

  生:小棒。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课件)看,老师今天带谁来了?

  生:孙悟空、小猴子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生:香蕉

  师:板书课题:—— 香蕉

  (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课件演示)

  认真看图,找一找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12根香蕉。

  生2:2只小猴。

  师:看得真仔细。今天,孙悟空给小猴子猴兄弟俩准备了12个香蕉,孙悟空可犯愁了,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能帮帮它吗?

  生:能,平均分。

  (师补充课题:分香蕉)

  1.动手操作,分一分

  用小棒代替香蕉,取出12根进行分香蕉活动。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并上台演示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2:我是2根2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3:我是先每只猴子分5根,还多2根,再每只猴子分1根

  生4:我是用乘法口诀:“二六十二,每只分得6根。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师:每只小猴分得几根?

  生:6根。

  生:对。(拍手表扬)

  3.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用圈一圈的办法知道每份是6根。笑笑可不同意这种办法。你们想知道笑笑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想。

  (演示课件:12÷2=6(根))

  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

  师:我们看小猴子是怎么读的。

  (全班同学跟笑笑一起读)

  师:(演示课件)小猴子又给我们带了一个问题: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

  生:4个盘子。

  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叫什么名字?

  生:不知道

  师:像起名字一样我们给这个算式中各部分都起个名字好不好?

  生:好

  师:还是让小猴子告诉你们吧。

  (动画演示课件:12 ÷ 4 = 3(根))

  被 除 除 商

  除

  数 号 数

  师:谁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

  (生教)

  师: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4.小组合作,分香蕉

  师: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12张香蕉卡片,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组成一组,进行分香蕉活动,每人分的香蕉要一样多,分好后请写出除法算式。

  生: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香蕉活动。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生1:12÷1=12(根)

  生2:12÷5=2(根)剩下2(根)

  生3:12÷3=4(根)

  生4:12÷2=6(根)

  生5:12÷4=3(根)

  生6:12÷7=1(根)剩下5(根)

  生7:12÷6=2(根)

  2.引导观察归纳

  师:从你们刚才的活动和上面的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生:列式计算。

  2.看图写算式。

  □÷□=□(盘) □÷□=□(个)

  生:列式计算。

  3.连一连。

  (1)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10÷5

  (2)2+2+2+2+2 27÷9

  (3)有10个梨,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0÷2

  (4)27除以9,商是多少? 2×5

  (5)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 2÷8

  (6)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 5×2

  生:动手连一连。

  4、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有20名同学观看,校长请二(1)班的小朋友帮着安排的座位。怎样放才能使座位整齐美观?

  生:分2组,每组10人.

  生:分4组,每组5人.

  生:分5组,每组4人.

  生:……

  四、全课小结,归纳新知。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师:学习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设计:

  分 香 蕉

  2×6=12(根)

  12÷ 2=6(根)

  被 除除 商

  除

  数 号数

分香蕉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喜欢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觉得只要我们有意地创设情境,把所要学的内容创编成故事,孩子们都会被精彩的片断所吸引。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我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节课我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能自主地探索、交流。总体上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在于经过前面几节“分一分”的除法意义的感受课中应让学生边分边说分的过程,和明确分东西有一个分的总数,还有分成的份数及每份分得的数量,到今天这一课感觉学生在动手操作时还是不知所以然,胡乱分的现象还大大存在。还有就是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还是少了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探讨解决课中的难点。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分香蕉教学反思5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两处设计开放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把数学学习生活化、实用化、问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分香蕉教学反思6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本节课是在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这节课我在开课前引导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类型进行复习,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两种不同的分法,按份数分和按每份的`数量分,说完后,直接引出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另一种形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最后讲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没有选择书本的主题图,而是直接用学生熟悉的小棒和圆片来讲解,通俗易懂,学生理解较容易。

  2.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概念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分香蕉这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部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没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多考虑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2.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还是少了点。例如:在学习除法的意义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探讨解决课中的难点。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分香蕉教学反思7

  这个学期由胡主任负责我们二年级的教学常规检查,我欣然接受了,只想在这个活动中得到更多老师地指导,以求自己在教学艺术上的更大进步。

  按照课时进度我将要《分香蕉》这一课,可由于这是同学们初次接触除法,在教学上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本想给领导求求情,让她下节课再听。可想到听课后可以得到更多老师的指导,我决定就在今天让同学们来认识除法。

  本节课是要学生结合平均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课前,我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小猴分香蕉”一故事情景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由于有了分东西的基础,学生很快分出结果,这时我问:“你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算式来表示?”这时有学生说出:2×6=12,很不想听到的答案居然被同学们说了出来。这时,我只好停下来,请另一位同学说一说:刚才这位同学所列的算式到底求出的是什么数学问题呢?很快,同学们安静了下来。思考之余,大声喊到:求的是一共有多少根香蕉?我紧接着重复了先前的提问:请同学们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来我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和结果。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下面有同学在小声的说道“用除法”。唉,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这时学生才猛然想到所见过的除法算式,很快地举起了小手。教师写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看书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部分的意义。可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有的学生会摆,会圈,却不会列式。有的学生会摆、会列式,但却不会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不知除数是谁?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他列式:12÷4=3,学生知道每份是4根,可是动笔列式时不知除以哪一个数,但是通过数数学生在括号里都能填正确,这种情况必须具体学生具体分析,进行个别指导。在以后的做题中慢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

分香蕉教学反思8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8《分香蕉》.它的具体内容为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它不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册书的教学难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下面我就谈谈,我是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的.

  首先,我在教学中利用了教材中的图画,创设亲切可爱的情境,比如我在一开始讲述猴子妈妈分香蕉的故事,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在“你还能怎样分12根香蕉”的活动中,有的学生想到“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这对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说“把10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还剩1个”.这种分法,就与大部分同学的要么只分给3个男孩,要么只分给2个女孩这些分法,就显得更有创意了.这都说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动了脑筋,他们“喜学”、“乐学”、“善学”,并实现了“创造性的学”.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就是“培养创新人才”.这与课程改革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既要关注学生水平,更要关注其情感、态度等的发展.”是一致的.

  本节课为新教材教学,对教材内容、方法、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留有很大的余地.如在授新课中,教材中形成除法算式的表达,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学习,分别分布在学生列出两个除法算式之后.(包括12除以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12除以3,把12根香蕉平均每3个分成1份).我对此的处理方式是把“教材重组”,并在随后安排了“我会读”和“我会说”这两个练习环节,及时反馈,使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得到及时、迅速的突破.那么,学生在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之后,即可以不统一分法,自主、合作的'分.让学生在更多的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

  另外,我还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感悟“分香蕉”的多种灵活的分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动态中渗透了“平均分”的数学思想.

  这节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如果能用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分香蕉”的多种方法,那效果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一定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

分香蕉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平均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首先利用“分香蕉”的具体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由于有了分东西的基础,学生很快分出结果,这时我问:“你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算式来表示?”学生很快说出算式,教师写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看书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部分的意义。可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问题:像我班韩子宣,万雄飞等同学会摆、会列式,但却不会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不知除数是谁?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他列式:12÷4=3,学生知道每份是4根,可是动笔列式时不知除以哪一个数,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个别指导。

分香蕉教学反思10

  《分香蕉》这节课出色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夯实了除法的意义,使学生掌握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记住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分香蕉》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做。《分香蕉》是本单元第四节的内容,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学习,已经积累了扎实的动手分的能力,对平均分的理解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这些积累,本节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借助小棒解决小猴欢欢的问题,使每个人都经历平均分12根小棒的'过程,当学生看到这么多种分法时引出需要用一种算式表示这些过程,这样很自然的引出除法和除法算式,在表示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的分法用除法算式12÷2=6表示,在真实的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说出每个数表示的意义,使很抽象的除法变得很自然。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后练习设计不是很恰当。在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的是智慧大闯关的活动,第一关一下子加大难度,让学生立刻在具体情境中脱身而出,直接去说孤零零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跨度有些过大,应该设计将18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怎么分?出除法算 式表示是什么,这样是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个巩固会好些。在第三关的时候将练习五的看图编故事拿过来,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算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分香蕉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苹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喜欢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觉得只要我们有意地创设情境,把所要学的内容创编成故事,孩子们都会被精彩的片断所吸引。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我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分香蕉教学反思12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及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的分一分、说一说,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的理念。

  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给激发出来了。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拔。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概念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分香蕉教学反思13

  《分香蕉》的具体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后我做了以下的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教学伊始我讲述猴子妈妈分香蕉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乐学、乐思、乐说、乐做.在“你还能怎样分12根香蕉”的活动中,有的学生说“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多少?”和“把12根香蕉分成一份,每份是多少?”这是多么聪明的孩子。在练习中,有的学生说到了有剩余的分法。如“把10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还剩2个”.这种分法在此时是多么富有创意。这证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极思考与创造。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就是“培养创新人才”。这样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既关注了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其情感、态度等的发展。

  2、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其口、手、脑融为一体。我在教学中多次设计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理解“除法的'意义”,感悟“分香蕉”的多种灵活的分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动态中渗透了“平均分”的数学思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寓教于乐。

  3、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知识迁移和转化。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

  4、这节课的遗憾与改进措施: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如果能用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分香蕉”的多种方法,那效果会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将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生活化,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分香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香蕉教学反思03-26

分一分教学反思04-01

《分一分》教学反思04-02

《分苹果》教学反思06-29

《分橘子》教学反思04-02

《分一分》的教学反思范文07-11

分一分与除法教学反思04-06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03-24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