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主角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所以我力求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在小鸟应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那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那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终我还在那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资料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进取健康,应当说都是能够的。可是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研究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一样: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当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我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如:《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齐的欢乐,感受他们分别时的难舍难分,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可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资料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经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善自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忙。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去年的树》一课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此文章有多种解读,有的把它解读为不离不弃的爱情,有的把它解读为至真至纯的`友情,还有的把它解读为做人一定要讲诚信。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只要有理有据,都不为错。
本课内容简单,理解起来十分容易。所以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理清文中“有几次对话,鸟儿都和谁进行了对话”?学生很容易就找到鸟儿和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进行了对话。是啊,鸟儿找大树飞越崇山峻岭,飞越山谷,从山谷飞向城市里的工厂,中间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啊?
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想到也许它飞向山谷时,被猎人打中了翅膀,但依然忍着伤痛自由飞翔;有的说也许会遇到暴风雪,但不畏严寒,逆风而飞;还有的说,也许飞累了,停下来休息,连一口水也喝不上。真可谓历尽艰辛万苦。此时此刻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
一时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积极性十分高,有的说,小鸟,你对大树的深厚友情我永记在心,我要向你学习;有的说,小鸟你找大树经历了多少的艰难险阻啊,我真佩服你……至此,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的含义。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候,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这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抓住四次对话。课堂的引入就是经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创设情境反复诵读,诵读的过程中想象鸟儿和树的友谊之深厚。在想象的过程中思考这个故事为什么没有描述鸟儿和树的外貌,没有描述鸟儿和树的`友谊之深。在读每一次对话的过程中回顾鸟儿和树的约定———“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必须回来唱歌给你听。”想象鸟儿的每次寻访的心里的紧张,担心,体会鸟儿寻访过程中对话的语气。当鸟儿看着灯火的时候,当鸟儿唱歌给灯火听的时候,它会想什么?
整堂课在读的过程中给了孩子很多的想象的空间,想象鸟和树的样貌,想象鸟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树什么时候听鸟唱歌,鸟儿在一次次寻访树的过程中的焦急,心痛。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向在担心如果孩子们会不会体会不到他们友情之深厚,故事中透出的无奈,孩子们会不会不明白,那些不写友谊之深厚,不写树之茂盛,鸟可爱,不写鸟儿寻访之急切。浅显的表达,深厚的友谊,浓浓的悲伤。其实一切都是剩余的,在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情境中加上想象的读,感受到了。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是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三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三次对话以及之后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针对学生喜欢童话故事这一特点,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一,以生为本,自主发展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课文偏重于人文性。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所以,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那个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到达了我想要的那种境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终一节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自我质疑问难,并进行拓展说话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有坡度的说话练习:(1)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有的同学说:"我简直不敢相信大树你如此高大的身影,昔日高大的身影,却变成了如此。"最终会说:"大树再见了,我期望能再见到你。"有的同学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2)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有的说:"亲爱的朋友,小鸟,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虽然都身在他乡,但在我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有的说:"啊,亲爱的小鸟,多日不见,你过得怎样样虽然我们今世不能相见,可是这一生能有这样的朋友,我也觉得死而无憾了。如果有来世,我期望我们能再做一对朋友。"……(3)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有的对小鸟说:"你那首诚信的歌会永远留在你和大树心里,大树会是你永远的好朋友。"有的对大树说:"大树,你为人们点燃灯火,为人们照亮,你真了不起!"有的对伐木人说:"伐木人,难道小鸟这份纯真的友情还不能打动你吗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就应当珍视它们的友谊,爱护树木。"……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遗憾的是小练笔时流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裕,结束时有所匆忙。"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将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虽然朋友已逝,但是友情永存,诚信永存……这个让人有些伤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教学这课,引导学生理解好“鸟儿与树、鸟儿与树根、鸟儿与门先生、鸟儿与小姑娘”的四次对话是本课教学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内涵着的那种荡气回肠的高尚友情、领悟童话内涵的美感,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品读:初读,讨论,理解友情;分角色朗读,体会,进一步认识“友情”和“诚信”;指导表情朗读,换位思考,逐渐领悟鸟儿对好朋友树的怀念与内心的伤感。
下面,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去年,鸟儿和树在一起,鸟儿歌唱为树带来无穷快乐,树给它恬静幽美的生活环境……今年,鸟儿还快乐吗?为什么?
生:鸟儿不快乐,因为树已经不在了。
师:你怎么知道树不在?
生:从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话语中,可以看出。
……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这很不错。通过深入的'阅读,你能进一步认识鸟儿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去追寻她那实际已经逝去生命的朋友“树”吗?请大家再读读鸟儿与树、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对话。
阅读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甲:鸟儿为了不失信。
生乙:鸟儿怀恋树。
生丙:他们之间有很深的友情,树不在了,鸟儿特别伤感。
生丁:鸟儿怀念与树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
师小结:其实,这则童话正是通过这些对话来逐渐展示鸟儿那伤感的内心世界,来表现树与鸟儿之间那真挚的浓浓情谊。所以,品读课文,深入思考,可以帮助我们领悟文章内涵的美感,从而使我们阅读能力不断增强。
教后反思: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它的对话部分是童话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组织学生对对话内容多角度的品读,逐渐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挚的友情高尚美好并且让人永远怀恋。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思索,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童话中内涵的美感自然能被学生通过反复的品读发掘出来。
《去年的树》这节课讲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但课堂还存在很多遗憾。
1、导课用时有点长,没有和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没有单元导读,让学生一头雾水就进入这篇课文,学生不明白这一单元到底让他们学习什么内容。
2、验收学生读课文人数太少,不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时,提问学生范围小,不能起到检查的效果。而且方式比较单一,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指导书写生字时,没有提醒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5、每个环节间的过渡语缺乏。
6、课堂评价语缺乏,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评价。
这次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今后教学工作想法:
1、要有单元备课意识,备课要精细,明确单元目标,这样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2、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在平时。
3、验收学生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范围要广,多关注那些学困生。
4、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采取形式多样的读书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内容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但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曾经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面对自己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面其他的角色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部分与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内容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也许是我上课时过多地考虑了自己,而较少地去考虑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三尺讲台,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的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去年的树》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演读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效果良好。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主读文、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必须的自主识字本事,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能够让学生经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能够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能够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那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异常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终才能有自我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本事,帮忙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供给更多的语言素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三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三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针对学生喜欢童话故事这一特点,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一,以生为本,自主发展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课文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那个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我想要的那种境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一节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并进行拓展说话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有坡度的说话练习:
(1)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有的同学说:"我简直不敢相信大树你如此高大的身影,昔日高大的身影,却变成了如此。"最后会说:"大树再见了,我希望能再见到你。"有的同学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
(2)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有的说:"亲爱的朋友,小鸟,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虽然都身在他乡,但在我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有的说:"啊,亲爱的小鸟,多日不见,你过得怎么样虽然我们今世不能相见,但是这一生能有这样的朋友,我也觉得死而无憾了。如果有来世,我希望我们能再做一对朋友。"……
(3)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有的对小鸟说:"你那首诚信的歌会永远留在你和大树心里,大树会是你永远的好朋友。"有的对大树说:"大树,你为人们点燃灯火,为人们照亮,你真了不起!"有的对伐木人说:"伐木人,难道小鸟这份纯真的友情还不能打动你吗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就应该珍视它们的友谊,爱护树木。"……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遗憾的是小练笔时流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裕,结束时有所匆忙。"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将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成功之处: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以前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主角,感受不一样主角的不一样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应对自我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方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应对灯火时的心理描述,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不足之处: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就应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但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我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我也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几个方面: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去年的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文章讲述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但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朋友不在了,诺言还在。鸟儿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通过三次对话来打开学生的情感思路。第一次对话:鸟儿与树根;第二次对话:鸟儿与门;第三次对话:鸟儿与小女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就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资料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激发学生潜在情感,比如:第一次对话,鸟儿(焦急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这是鸟儿第二年春天飞回来的时候,满心欢喜的要给树唱歌听的时候,发现“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树根(悲伤地)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然后让学生们扮演鸟儿和树根,进行对话,孩子们能够进入预设情境,慢慢体会到小鸟的惊讶、焦急与失望。
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来到山谷里寻找大树,它(迫不及待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鸟儿越着急大门越是(冷淡地)回答:“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这时,我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大门高傲的样子,然后再一次进行表演朗读,要求读出鸟儿的焦急不安和大门的高傲冷淡。二者鲜明的对比,加上动词“切”“做”“运”“卖”进行重音读,小鸟苦苦寻找大树,只为兑现自己的诺言——给大树唱一首歌。然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却发现大树距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当我反问孩子们:“小鸟还会继续寻找大树,来实现自己的诺言吗?”孩子们坚定地回答:“会!”但是,天地之大,小鸟又该去哪里寻找大树呢?她最后能够实现自己的诺言吗?
同学们,请看第三次对话,鸟儿(哀求地)问小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遗憾地)回答:“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大树不见了,只剩下火柴的亮光。作者新美南吉说:“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作者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生命延续在他的作品《去年的树》中,以另外一种形式活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中。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这样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躯体的存在与否,震撼人们的永远是他伟大的精神。树在这里,化作火柴,燃烧了自己,给人们带来了光明,这就是他存在的另一种方式。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当鸟儿历经千辛万苦才发现树原来早已不在,带给人们的却是一片光明,于是它把歌唱给树听,它也把歌声唱给所有的人们听。它的歌声不但是唱给树听的,在这里,如果仅仅写的`是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未免太过浅薄。我觉得鸟儿的歌声更是唱给了光明,唱给了那些乐于牺牲自己而照亮别人的人们,这歌声何尝又不是那些奉献者的赞歌呢?何尝不是唱给那些信守诺言的人们听呢?
当鸟儿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两次“盯”写出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朋友之间理当如此!
这对朝夕相伴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难舍难分,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鸟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经化为灯火的大树,它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的歌,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好朋友,简单而平凡的三个字,承载着深情厚谊。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像这样的人有许多,比如老师和同学们,我们朝夕相处,每天老师深情地目送孩子们走出校门,可是有大多数的同学们会“头也不回”地走出校门,老师该有多么“伤心”呀!师生之间经过几年短短的相处以后,当你们离开了学校进入新的学校学习时还能想起原来的老师吗?不一定,真正的朋友是离别后的牵挂,是彼此间的珍重,是有诺必践。孩子们,向前努力吧!愿我们之间达成的诺言能够实现,愿我们的友情能够长存人间。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遵守诺言的故事,比如《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等故事。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任何时候,希望你们都能够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鸟儿飞走了,但它的诺言我们还记得;火柴燃烧了,但它留下的光明还在人间!让我们为那些遵守诺言和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人们一起高歌吧!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
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感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就是学生自己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其创新,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现在的引导型。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由此可见,光知道课标理念还不行,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千万不要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过犹不及。一定要妥善处理“放”和“抓”这两者的关系,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活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感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3-27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3-14
(精选)《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7-06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热门】04-11
【热】《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4-1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必备)07-10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推荐】06-22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06-22
人教版《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4-2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荐】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