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8 11:38: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找家

  设计意图:《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动物找家是主题《可爱的动物》中的一节科学活动。而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把操作活动与情景活动进行整合,以情景贯穿活动。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戏、帮客人找家的情境,让幼儿始终处于操作游戏的环境中。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

  教学目标:

  1.会依据动物的'居住地和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讲述,参与给小动物找家的活动。

  3.初步感知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动物找家(4份)。 3.游戏胸饰若干、背景图4副。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通过动物图片来引发幼儿兴趣。 1.出示动物图片,认识动物。

  今天有小动物要来做客,我们看看是谁呀?它们喜欢干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我们一起和它们跳舞做游戏吧。

  2.引出活动主题,为小动物找家。

  师:玩了一会,小动物们累了,想回家了,请小朋友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出示背景图)

  师:小鱼的家在哪?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小河里???好朋友们都走了,只剩下小蜗牛,小朋友,小蜗牛的家在哪里呢?

  二、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1.介绍操作方法。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好高兴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呀?我们也给它们找找家吧?

  (每组三张背景图,请小朋友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摆放理由。

  问: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水里?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戏活动:动物找家。

  1.教师讲述游戏方法。

  师:请你拿一张动物图片,你拿的是什么动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动物。

  师:请你们随音乐在中间活动,可以做你们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时,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谁的动作快而准确。

  2.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游戏第二次,教师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戏的难度的趣味性。

  四、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学习9的组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出示PPT)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PPT课件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2、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3、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

  4、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3

  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教学反思《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所以学前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游戏结合到教学中来。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幼饿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幼儿面前,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耳4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幼儿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幼儿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幼儿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幼儿举起卡“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4

  《测量远近》教学反思

  每每与孩子闲聊时,总会时不时地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你看,这棵树多高呀。” “老师,我长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 “老师,小学的操场比我们幼儿园的大。”等等。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问问: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们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用尺子,绳子、木棍等量,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来量。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对测量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因此大班数学活动《测量远近》,正好符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征,帮助幼儿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 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5

  设计意图:

  数字在孩子的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孩子刚刚进小班,对数字的概念有些模糊,但认识数字的兴趣很高.因此我选了有趣的`“0”,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真正了解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从中也初步让孩子了解了1、2。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发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学中乐,乐中学。

  活动目标:

  1、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 “0”来表示。

  2、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0”“1”“2”数字卡片、一个空盒子、音乐磁带、一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师:有一位数字宝宝要到我们小一班来做客,(老师出示一个盒子),它就藏在这盒子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想)

  教师打开盒子:咦,盒子里有什么东西吗?(没有),没有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没有就用数字”0”来表示),”0”宝宝来了!

  二、认识数字宝宝“0”

  师:我是”0”宝宝,小朋友你们好!(“0”宝宝你好)看看“0”宝宝长的怎么样啊?

  圆圆的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发挥)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把两只小手举起来,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现在小手还看的见吗?(看不见,没有了)师:对了,没有了我们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游戏再进行一次)

  师:现在“0”宝宝要和小朋友做游戏,我们看见一个“0”宝宝,小朋友就点点头,看见两个“0”宝宝就招招手,看见三个“0”宝宝就扭扭扭。

  教师再出示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样东西,师:现在盒子里有什么呢?有几本书?(一本)那么现在能不能用“0”宝宝表示呢?(不能,要用1来表示)出示字卡“1”。再放一样东西,,师:现在要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2”宝宝来表示)出示字卡“2”。

  三、游戏

  师:(出示图片)“0”宝宝带来了很多朋友,要和小朋友玩捉谜藏的游戏,小朋友看看,“0”宝宝都躲在哪里?我们把它们找出来贴在身上,一起和“0”宝宝跳舞,好吗?(放音乐)老师与幼儿共舞。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6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并会从不同的方向辨别数序,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五台电脑,幼儿人手一根藏有数字标记的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以绘本《真正的魔法师》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加魔法师考试的挑战。

  教师:前几天我们看了一本叫《真正的魔法师》的书,今天魔法学校的校长说他们的法术柜考试开始了,你们想不想去挑战一下他们的法术柜考试?如果挑战成功了,你们就能成为真正的小魔法师,还能得到魔法学校神奇的魔法棒呢。

  2、引导幼儿排队接受挑战。

  教师:我们来看看,法术柜考试一共要闯几关呢?

  教师:每一组上刚好有四个小朋友,正好每个小朋友可以闯一关,那么你们商量一下,谁来闯第一关,谁来闯第二关,把小凳子上的数字贴到胸口。

  二、轮流闯关,准确辨别数序。

  (一)第一关:小魔法师排队。

  1.出示第一关题目,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排队要求:按从矮到高的顺序给10个小魔法师排队。 2、个别幼儿尝试示范,小结排队要点:小魔法师的脚要站在同一线上。 3、幼儿操作:给十个小魔法师排队,成功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二)第二关:找出9张法术明信片。学习6以内的序数。 1.出示“法术柜子”,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明信片在法术柜子从下往上数第6个抽屉中。 2、幼儿操作,找出9张法术明信片,正确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三)第三关:找出法术柜子的钥匙。学习7以内的序数。

  1.出示图书馆书架,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钥匙在最大的书架、从上面数起第7层抽屉。 2、幼儿操作:找出最大的书架,从上面数起第7层抽屉,成功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四)第四关:找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学习10以内的序数。

  1.出示“法术柜子”,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在上往下数第3层的衣柜中,从左边数起第10件衣服里。

  2、幼儿操作,找到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成功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三、迁移经验,有序排队。

  1、幼儿根据魔法棒上的数字,按从1-10的数序排队。

  教师:你们想去魔法学校吗?那怎么去呢?引导幼儿根据魔法棒上的数字排队。 2、幼儿随音乐出发去魔法学校。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数学区中投放相应操作材料。

  2、家园配合:在生活中请幼儿按类似的提示帮助成人取放物品。

  真正的魔法师

  ——中班数学活动《真正的魔法师》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方法运用要恰当、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原则,注重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以往,我们老师所关心的是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无视儿童的兴趣、认识规律及发展水平,幼儿只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管跟着老师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而《纲要》中要求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原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整个活动创设情境以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认识9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给小魔法师排队,找明信片,找钥匙,找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四道关,第一关,接触序数,将9个魔法师从矮到高地排队。第二关,从下往上数第6个抽屉,找出9张法术明信片,从方向和数量这两个纬度来学习6以内的序数。第三关,在最大的书架、从上面数起第7层抽屉中找出钥匙,即从大小、方向和序号这三个纬度来学习7以内的序数。第四关,则设置了两个不同方向、两个代表不同意义的数来考验幼儿,完成10以内序数的学习。以及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逐层递进。

  本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的课件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做到层层递进,突出重难点。活动过程中,电脑与课件可以说是我唯一的教学具,课件的特点是突出了操作性与交互性。其中,我使用拖曳功能让幼儿为小魔术师排队,寻找明信片这一关,可以在大家验证是否正确以后,以形象的关上抽屉重新寻找的方式进行改正,非常的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课件还帮助我设下了牢牢抓住幼儿注意力的玄机,“根据提示到底会找到什么”,让幼儿的好奇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充满斗志。幼儿始终沉浸在过关游戏情境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图卡。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狮拍拍手。

  中间的小海狮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狮跳两次。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表示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图卡,例如:

  中间的`小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

  在最后面的小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上述游戏活动,认识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请幼儿说说图中海狮的位置。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如:请其他幼儿给前面的“海狮”送一条鱼,请幼儿与中间的“海狮”跳圆圈舞等。

  利用生活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环节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海狮(学名:Otarriinae)包括5属7种。分布北半球。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8

  一、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1、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2、活动环节紧凑,教学层次比较清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时间分配合理。

  3、创设了找衣服、整衣服、穿衣服的生活化情境并以这一情境贯穿活动始终,能很好地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4、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本次活动中,最直接的数学概念就是双维排列,教师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活动的价值程度。所谓双维排列就是指通过一个双维度的排列表,培养幼儿进行多重分类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只是数学类概念教学中的一个方法而不是教学目标,其最终目的还是二维分类。因此,在实施本活动前,必须明晰分类、层级分类、多重分类等相关的概念。

  2、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相割裂。活动过程中,尽管教师按照导入复习、帮小绿人找衣服、整理衣服、穿衣服的程序展开活动,孩子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它与活动目标是割裂的。

  3、教师的控制意识强,幼儿主体地位不突出。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知识是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靠老师的全权传授。本次活动中的分类教学,教师应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双维列表的特征,让幼儿自主探索操作材料,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幼儿进行多重分类做好知识经验的准备。也就是说,在本次活动中的操作活动中,应以幼儿的自主性操作为主,教师的指令性操作为辅。

  4、操作材料单一,层次性、目的性和干扰性不强。本次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只具有衣服的种类和颜色两个特征,对中班孩子来说层次性不强、干扰性不够,同时,因为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二维分类的多重分类,孩子还有对同一批物体如长短、款式等不同特征的上衣、裤子进行分类的过程,所以在材料的提供上要考虑材料的目的性和层次性。

  5、活动评价没有针对性,评价的作用不明显。活动中,教师适时、正确的评价能起到鼓励孩子自信、提升孩子经验的作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盖印章的方式对幼儿的“作品”予以评价,这样的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在活动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9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学目标主要有二点: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当性。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但我在活动设计上没有突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虽然也有要求幼儿两两比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儿站在地上比较,没有为他们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虽然在设计时希望通过下一步图片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图片比较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课的流程,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1)数学卡:3—4比较概念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3)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0

  活动名称:

  小鸡捉虫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数取物。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体验模仿小鸡的乐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配套课件:小班数学课件《小鸡捉虫》PPT课件

  活动准备:

  PPT、小虫若干、盘子人手一个(写有2—5数字)、小铃

  重点:学习5以内的数量

  难点:尝试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

  1、看看,草地上谁来了呀?(鸡妈妈和小鸡宝宝)

  2、数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引导幼儿一起来数)

  3、和鸡妈妈及它的宝贝打招呼(有:小黑、小黄、小白、小花)

  4、鸡妈妈请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们在哪里捉虫?

  5、数一数每只小鸡捉了几条虫?(幼儿数一数,点击图片出示数字)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小鸡捉虫》含PPT课件

  三、小鸡装盘

  1、观察盘子,请小鸡帮鸡妈妈装盘。(根据盘中数字取小虫)

  2、小鸡按数取物。妈妈给每个小鸡准备了一个盘子,请你看看盘子里是数字几,就装几条小虫。

  四、小鸡回家

  1、拿着盘子,鸡妈妈和小鸡宝宝高高兴兴的回家。

  教学反思:

  今天我组织的这个活动是由小班主题活动《小鸡出生了》修定而成的。选择这个活动后,我反复推敲并进行了重新调整,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激发孩子模仿探索的欲望,并根据小班下学期孩子的能力水平,适当增加了一点难度,让孩子多一些挑战困难的勇气。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利用富有夸张性的小鸡动作,调动起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动起来,同时也是整个游戏活动的热身运动。接着利用大屏幕上的鸡蛋图片,引发出两个问题:谁住在里面?鸡宝宝在蛋壳里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和模仿表演,扣住了活动的目标。蛋壳房子里住着小鸡宝宝,孩子们都知道,但小鸡宝宝是怎样啄破蛋壳出来的.,孩子们却很陌生,此时,我利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攻破这个难点,为下一步孩子们模仿表演小鸡出生做好了铺垫。

  小班孩子对动作的记忆尚属无意记忆,我自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配合动作模仿小鸡出壳,孩子们趣味盎然,表现的非常投入,非常积极。接下来的小鸡捉虫这一环节,我先强调游戏规则,让孩子们明白通过小路时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培养小班幼儿遵守只须,自觉排队的意识。当第二次游戏时,我提高难度,游戏环节中增加了小桥,让孩子们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一个跟着一个过小桥。既达到了通过窄路的目标又锻炼了孩子的平衡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放松活动,我准备了比较舒缓的小鸡音乐,让孩子们在优美的律动中放松身体的各个关节,结束活动。

  当然,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有时只顾及整个活动的进程,忽略关注个别幼儿,没有很好的督促他遵守游戏规则,致使个别幼儿走小路时,不是从开始就踏上小路,而是从中间插入队列。可能我组织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疏漏我自己没有发现,请各位评委给予指正。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1

  《花灯会》是中班建构式教材上中班第二学期的一个复习活动。目标是

  1:目测数群,复习7以内的数量。

  2.注意倾听活动要求,并按要求操作。具体要求是通过按特征分类复习用7以内数字表示数量。

  围绕目标教师设计了看花灯、数花灯大环节,分层目标是

  1.能说出“几个谁用数字几来表示”;

  2.看标记数数并记录。操作材料中的教具是以图片形式出现的。其中是三个男孩,4个女孩;五个手上拿灯笼,六个拿烟花。幼儿操作材料是一张各种花灯的图片。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反思和调整。

  数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幼儿在数、逻辑、空间等概念的能力,这是数学活动无可厚非的重点。但是,孩子在活动中怎样才能更高效、更迅速地获得这些能力,这与幼儿的品质养成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如:不会倾听、不会表达、不会自主思维、遇到困难容易退缩、解决问题思维不开阔、集中注意力时间较慢、思维灵活度差等等,就会大大影响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学习质量,导致活动低效、低质。

  1、确立隐性的`品质目标

  数学活动固然要获得一些相关的数学概念,但是思维品质的获得是更为重要的。如在本次活动第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把数数活动的目标落实在幼儿灵活的思维能力的养成上,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帮助幼儿知道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使思维更加灵活;又如在第二环节中可尝试记录,用不同的标志来概括对数量匹配的认知,提高思维的概括能力;而第三环节操作活动则更应帮助幼儿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隐性目标的达成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获得知识。

  2、解决幼儿的分层培养:

  幼儿的发展是个性化的,这一问题在幼儿数概念、逻辑思维发展上尤为突出,突出表现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幼儿完成作品的快慢极不一致,有的幼儿在2-3分钟内就能完成相关的任务,而有的幼儿则需要几倍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完成,有时甚至会产生“帮别人完成、抄别人的答案、”等等一系列现象发生。此时教师必须要关注不同能力幼儿的分层培养,可以给能力强的幼儿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基础上给予更高的任务目标;可以给速度较慢但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幼儿以独立安静的思考空间;更可以给能力弱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的幼儿单独建组进行培养。细致、灵活、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进一步解决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各取所需、各得所长。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2

  一、 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的时间。

  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易于理解容易于接受,就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一节课,我运用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的时间。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指定内容,让学生“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透在其中。然后让学生由数画上的物体的数量到数身边的实物的数量,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数一数”的学习动中,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尤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培养,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不断获得成功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在上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地进行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由老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用心地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画面中的学生在校园里看见老师时是怎么做的?”猜一猜“他们这时会说些什么?碰见同学时他们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来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数数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3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加强,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幼儿会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与同伴教师的互动。由于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他们喜欢用数字相互留下电话号码,喜欢用很多常见的字来相互留下地址,加强相互间的交往。这时,对数字概念的理解都还都处于零碎状态的幼儿,那些知识碎片就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疑问,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们俩不是住在同一个家里了么?”。

  为了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以门牌号码为切入口,将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了《楼房与号码》这一数学活动,揭示数字和住址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正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2、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材料:纸盒做的楼房材料人手一份,门牌插卡(用不同颜色区别层与间的数字)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写有具体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图像若干,彩色胶带卷(用于标示楼房位置)。

  环境:多媒体、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桌椅、地垫人手一块。

  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1、(师幼交流)徐老师第一次来东阳,发现我们东阳真是个美丽的地方,马路又宽又干净,不仅大街上都是高楼大厦,而且住宅小区建设得特别漂亮。请你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

  2、这是XX住宅小区,我们一起去参观。(播放多媒体,直观感受小区一栋一栋的住宅)

  3、这栋楼我们来数数有几层?(镜头到一个单元)让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单元。这是一楼,(镜头到一个门牌)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对面一间门牌号是多少吗?(在幼儿有答案后出现对面的门牌号)它楼上呢?(同法)

  4、(镜头到小区人来人往的大门口)看来这个小区里住着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楼房才够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工人叔叔造楼房好吗?

  二、尝试操作梳理幼儿对门牌知识

  1、造楼房

  我们造楼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纸板,(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这里有造3、4、5层楼房的材料,喜欢造4层楼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些,喜欢3层或者5层的可以选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个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楼房后套在你现在坐的椅子背后,把楼房正面展示给大家。

  2、编门牌

  楼房都有门牌。请你把造好的楼房按照一定的规律编上门牌。

  1)幼儿尝试自主编号。

  2)请你说说是怎么编号的。

  3)讨论:门牌号上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等,

  4)请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门牌编对了吗?没有编对的调整过来。

  三、探究学习认识住宅地址

  (幸福小区)小区落成了,大家为小区的落成放个三响炮表示庆祝吧。“啪!”(集体击掌三下)

  1、探究楼号。XX小区里有几栋楼房?请小朋友来编号。

  2、探究单元号。观察第一栋楼房和第二栋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栋短,第二栋长……)第一栋楼房有三个单元,第二栋楼房有1、2、3,4、5五个单元。让我们从左往右数一数。教师逐一指各栋楼房,说说各栋楼房都有几个单元。

  3、探究栋、单元、层、间的关系。红红要住进这个幸福小区了,她拿到了她家的钥匙,钥匙上有她家的地址(出示及钥匙地址卡片2—3—301),你看得懂吗?你知道他家的地址是XX小区第几栋楼?第几单元?哪一间吗?

  4、巩固认知。如果请你也来这个新小区住,你希望住在那里,请在新家的阳台上插一枝花,并告诉大家你的新家住在第几栋第几单元几零几?(请幼儿指出具体住处并完整表述地址,并说“我的新家在XX小区XX栋XX单元XX室,欢迎大家到我的新家来玩”。)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分别板书。

  这个小区太漂亮了,徐老师也想把家搬到XX小区来,我喜欢这套房子,你能说说徐老师新家的详细地址吗?(XX小区第4栋第二单元501。)

  四、巩固迁移尝试生活中的运用

  搬新家:小区建好了,很多住户要搬进来了。请你帮助大家一起搬家好吗?请你根据他给的地址帮助他们搬进新家。

  请一幼儿讲解他准备把新住户搬进哪里?为什么是那一家?最前面的XX表示第XX栋,中间的XX表示XX单元,后面的XX表示XX房间。(同伴间可相互交流)

  五、延伸活动:小朋友互相交换家庭住址。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活动制作楼房的时候非常的感兴趣。

  2、在刚开始编排门牌号时少数的小朋友会把楼数和号数弄混。

  3、在最后找地址的时候大多数幼儿都能真确的找到地址。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4

  今天上的《分一分》,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的,但最难得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的。例题中出示的商店物体的摆放图,学生都清楚每一个架子上摆的是什么,但当问他们这些物品是按什么分类的,学生们就不知道了,我只好告诉他们是按用途进行分类的。

  “想想做做”第3题是要求连一连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你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之后再连一连。由于叶子的个数比较多,连线比较多,为了美观还得要求学生不能将线连到一起去。在课上检查他们连线的情况发现每个学生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有的学生能够画的又直又美观,而有的.学生画的很乱。这道题目在进行分类后,将属于同一类的先放在一个盘子里,一个盘子一个盘子地画,这样就不会太乱。

  “想想做做”第4题,有多种分法,但在他们想不出分法时,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图,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地知道另一种分法了。

  在分类教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并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很多孩子的分法让我意想不到。他们除了按性别,按年龄,有的还按发型,按衣着,还有的按面部表情来分。这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亲密性,易于学生接受。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能进行30以内的物群计数,说出总数

  2、体验两个一数计算模式

  3、能友好合作,耐心细致地用新的办法计数。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准备

  活动道具:黑白棋子各1筐,空筐两个(自备)多用插板1个,已插好的29个组块(如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派派麦麦带来了许多围棋子,你知道一筐有多少吗,怎样才能知道呢?(数一数)“派派和麦麦想请你用一种新的方法数出有多少个棋子,这种方法叫两个一数,你们知道两个一数是怎么数的吗?大家会数了吗?”

  2、演示规则 教师:“请小朋友每人去找一个好朋友,两人合作来做数数的游戏。(请一名幼儿配合,边说边演示下面的操作),两人分工,一个数白棋子,一个数黑棋子,一个数白棋子。数之前先在活动单上的'方框先画出你数的是那种棋子,然后开始两个两个数,数完之后在活动单上圈出你的总数,然后两人交换材料再做一次、最后看看两人圈出的总数是否一样。“教师:“这个活动的名字就叫“数的快“。大家会玩了吗?

  3、介绍巩固活动 出示底纸1(排座号):“今天我们可以接着玩“排座号“的游戏,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请幼儿复述规则。

  4、分组操作

  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理解规则,教师重点关注幼儿合作游戏和两个一数的表现,并做个别指导。观察指导教师巡视幼儿的操作,观察幼儿能否友好合作,能否将两个数,选择指导对象,适时提供帮助。

  5、提示换组

  教师:“做完一个活动的小朋友 请你先把材料还原,然后可以去其他组去玩一玩。

  6、交流评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为三点:

  1、能进行30以内的物群计数,说出总数。

  2、体验两个一数计算模式。

  3、能友好合作,耐心细致地用新的办法计数。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操作,兴趣点很高。但是对于两个一起数的方式,很多幼儿还是在这节活动中很难掌握,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在操作活动环节还是会一个一个的点数。通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减少棋子的数量,比如一开始各投放20个黑白棋子,然后通过幼儿的掌握水平,再逐渐增加棋子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