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第三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的认识角。这节课也曾听过一些公开课,有过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但大体的也主要是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这三块内容。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这个内容,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呢?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也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
学生对于角究竟有多少认识呢?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曾经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学生觉得在长方体、正方体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可以说对于角的认识他们是比较模糊的,只是直觉中感觉角应该是尖尖的,另外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我觉得角的认识首先应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并在这节课当中发展他的认知水平。由此,我在教学导入的环节,运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化的语言“认认老朋友”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逐个地呈现出来,而后又从学生以及认识的三角形出发,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形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角。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接受角的形象。这样的教学处理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另外正确的角的出示也有利于学生对角的概念的形成。角虽然出现了,但并不代表学生就已经认识了。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了解学生基础的环节“关于角,你听到过或者知道些什么?”,学生究竟有怎样的基础呢?这个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也就是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才是对学生有意义的。
二、依存学生体验,发展学生认知。
数学教学一向来都是以知识和技能为重要目标的,直至到了新的课程标准出台才有了“经历、体验”这样的词语。以往可能在文科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的体验,因为文科更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来理解文章的意蕴,那么在理科中又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字眼呢。我觉得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哪一种教育,其心理机制是一样的,什么东西都必须是来自学生内心的,无论是知识的重点还是难点,无论是他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只有学生自己体会到了这个点的重要性,学生才能真正的重视起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问题。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画角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刚才创造角的时候是怎样画的?因为有了刚才画角的过程,学生纷纷叙说自己的画角的步骤,这个步骤有比较成功的、简便的,也有比较繁杂的,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先画一条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将两条边延长到相交点,这个方法就有很多同学认为过于复杂,都比较喜欢先画点再画边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于画角都有了切身的体验,所以能够认同比较好的画法,所以,我觉得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正确的认识是很有好处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进入体验的概念,要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
这节课,我觉得在比较角的大小的处理上还不够好,学生折角后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比的过程还太短,给学生提供的素材太过于开放,没有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探索的材料,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还不够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角的知识,虽然生活中处处有角,学生并不陌生,但是有些知识学生学起来还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个知识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我在讲的时候组织孩子们用活动角开展了边操作边思考的活动:“怎样才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活动角的两条边的长短始终没变,所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张开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这简单而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教学难点,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1、以一个相关的游戏或活动导入新课,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构成角的概念,可是能够初步辩认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节课,经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本事。
4、教学环节的次序不能颠倒,否则不能到达欲期效果。本节课,按照“摆角、拼角——演角——折角——观察感受角——画角——角名称”的顺序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步步深化,效果较好。
5、课堂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活而不乱”,教师要掌握好“度”,适时“放”、适时“收”,不能一味地“放”。
6、一节课,至少要有一处创新,否则会听之无味。不足:总有一部分学生误将角画成三角形。如果在拼摆的活动中加一项:用四根小棒能够摆出什么图形?三根呢?(三角形)两根呢?(什么也不能摆)教师可指出:这样摆成的图形叫——角。这样,学生的印象可能更深一些,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错误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角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可是让学生说明白什么是角,就不够容易。所以教学中我的设计主要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重要理念。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角。联系实际,让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有关角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我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了让学生收集有关角的信息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在观察教材主题图,找出呈现在各种图形中的.角,然后放飞学生的思维,在班上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角,通过三次找角的过程,学生对角的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同时深深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二、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基本特征,重视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角的涵义的形成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学中我实际了数一数、找一找、摸一摸、认一认、摆一摆等时间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角的表象。通过“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小儿歌,既让学生对角的特征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角有了清晰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在亲自活动中,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我组织学生用活动角开展了边操作边思考的活动:怎样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只和角的两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虽然孩子的语言表达不是很准确,但是其中的意思学生已经知道了。
四、本节课中的不足。数学课堂的节奏比较快,学生的思维也是比较敏捷的,在备课时我觉得,对学生已经出现的问题已经预设的比较全面,可是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后,我还是觉得有些应接不暇,直接影响的就是教学智慧的发挥。由此感受,扎实备课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详尽,同时也要对所教的学生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因势利导。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课件中形象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引入。
课始,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叮当和大雄,他们的对话:什么是角?由此向学生呈现一幅校园情境图,校园中老爷爷手中的剪刀、老师手中的`三角板、足球门架,操场的四角、钟表等等,让学生有直观上的认识,然后继续观察吸管、水管笼头,剪刀,从中抽象出角,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是角?然后老师在告诉学生准确的定义,这样做把角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同时也为探索新知作准备。
2、加强操作活动。
通过折、剪、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具体感性认识,从而轻松理解并掌握各种特征,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在做角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准备了许多学具:圆片、不规则的纸片,一根毛线、两个纸条和一枚图钉。让学生任选一样或几样来创造角。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知识,去感悟其中的道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
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知识点很抽象,很难讲解清楚。在这一难点的突破上我是这样做的:取了教学上用的圆规,边活动两条边边说角有大有小。也就是先确定角的大小的概念,让生明确什么是角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然后让角一点点的变大,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角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接着让角一点点的变小,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个操作过程形象、直观,取得较好的效果。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正式踏入岗位的第一次被听课,显然暴露了许多的缺点,这是好事,因为这些缺点将时刻提醒着自己更需要不断地去努力才能完全胜任这份工作,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去成长,但是学校可以等待我成长,孩子们却经不起等待。且行且反思,要让自己尽快成长。
低年级的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焕发出天真与活力,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如何组织管理好这帮小鬼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从一开始我一味的对他们板着脸,严肃地对待他们,两个星期下来嗓子都喊哑了,却只是取得了少之甚微的成效。我更应该学会的是如何能够哄骗他们乖乖的便首当其冲,同时老师更应该时刻像孩子一样充满朝气,昂扬向上。
课堂教学上我的语言偏成人话,更是缺乏抑扬顿挫,这便就是没有趣味性、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语言腔调造成课堂上孩子时而走神甚至不听讲。树立儿童观,多用孩子的语言去表达,用语言表达的艺术来吸引孩子配合教学。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就要化身为一个演员。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前更要充分地去备好课、备好学生,认真钻研教案,吃透教学目标才能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教学过程中更要掌控每一个细节,老师不仅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个导演,要掌控整堂课、全班学生。整堂教学也要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教学的主体。
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时,课前分好小组。首先老师要表达清楚明了,一定要让每个孩子明确老师的要求。活动开始后,老师要维持好活动秩序,表扬鼓励表现好的,批评个别调皮的,要让每个孩子都动口动手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又要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师若维持不好秩序,便造成有的同学趁着活动在那里做做小动作,聊天等以至于影响别的小组活动的进行。活动中,教师的巡视更要有目标的巡视,争取通过几次的`溜达能关注到全班学生,更争取能够把自己想要的方法思路以及典型的错误做以示范。最后,老师先对活动的表现进行小结,然后尽量让孩子来边讲述边展示来锻炼孩子的能力。
学校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大舞台,我们没有理由不优秀。夯实每一步地成长,早日呈现出最完美的姿态。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新课标明确指出: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数学知识得到提升。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片断一:
多媒体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生边拍手边唱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是什么歌曲吗?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师:谁来告诉大家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
生:红领巾。
课件出示红领巾实物图。
师: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染成的。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它。
师:(课件闪动红领巾图中的一个角)认识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生:这是角.
师:对,这是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新课程观要求教师和学生对现行教材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以师生互动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周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其呈现生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很难想像那些抽象的、学生所不熟悉的学习材料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课的引入注意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习新知,这样既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片断二:
(课件出示主题图并突出:三角板上的角、剪刀上的角、钟面上的角、足球门框上的角、小朋友们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等)
师: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一些角吗?同组的同学一起去找找,看看哪组的同学找的最多。
(各组的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在找角,有的小组还给角做上标记或号数)
师:哪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发现了哪些角?
生1:我们发现三角板上有角。
生2:我们发现老爷爷剪彩刀上有角。
生3:我们组发现操场上有角,足球门上也有角。
生4:小朋友们做操时伸开的双臂形成了角。
生5:我发现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了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现在,请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
师:哪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2:我们找到了窗户上的角,
生3:电脑上也有角
生4:我们找到桌子上的角和椅子上的角
生5:课本上也有角,
生6:我们组还发现大屏幕上也有角
……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使全体学生“人人受益”,而非少数人参与、多数人陪衬。在此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是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同时也让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发展。
片断三: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实物图
师:这些物品中有角?
指名学生上台指认角。
师:角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就变成了这样.这些图形都是角。
(课件显示各种角)
师:角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
生1:角有尖尖的顶部。
生2:角有两条直直的线。
生3:角有两条平平的线。
生4:角有一个点。
生5:角的样子是那些物体中留下来的。
……
师:为了叫起来方便,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自己喜欢的或好听的名字吗?
生1:角的点是尖尖的,叫尖点。
生2:我认为角的点在尖尖的顶部叫顶点。
生3:对,课本也叫做顶点。
生4:角的线是直直的,给它起个名字叫直线。
生5:平平的、直直的、滑滑的两条线叫做滑线。
生6:老师,我觉得他们应该叫做边。
师:刚才同学们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好多好多的名字,那么它们到底叫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课件显示:顶点、边)
现实世界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在这环节能让学生给角的各部分起名字,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过在这环节教学中也有个人反思的地方,比如当学生回答“角的样子是那些物体留下来的”时,如果能及时捉住有用信息,用孩子的话去引导“生活中能没有角吗?”这样就更能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观点,并及时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导学生,调控整个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平不断飞跃,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上完这堂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一一探究-一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三角尺、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利用身体的一部分,手臂和肘关节的张开变化,直观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又用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延长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让学生观察有没有变化,引导学生得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又把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张开,学生一眼看出角变大了。这巧炒的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我先示范画角,然后让学生说角的特点画角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学生都画得很好,并且总结儿歌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掌握画角的方法。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老师说的多,应让学生多去发现,总结;课堂评价语言单一,激励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好多不足之处。自己觉得最有进步的地方就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上,一节课讲完了习题,以前总是讲不完自己准备的内容。最大的不足是,自己对本节的一个环节——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设计的不合理,通过修改,最后把重要的`东西丢掉了。以后还需要注意,有的教学内容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就舍去。
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1在导入时,说发现什么平面图形之前还是要加入让学生们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东西这一环节,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折角之前需要有一个做活动角的过程,而且要求边长长度一样。然后让同桌进行小组合作:变大变小、一样大等。接下来可以加入折角。这样目的很明确,让学生真正明白角的大小是与什么有关的。
3为了体现合作探究,不能怕时间不够,而放弃学生自己先尝试画角的过程。
4学习卡用途不大,以后书上的习题直接在书上做,还有画角可以在练习本上做。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材是按照“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再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最后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这个思路分层次编排的,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关于这节课,我也听很多老师上过。如何上好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课前,我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上网搜索了关于这节课的一些优秀教学设计,观看了一些教学视频。并参照教学指导用书,把本节课的教材从头到尾看了几遍,翻看了以前关于这节课的听课记录,从中吸取经验。针对本节课,我的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让学生观察例图,找出物品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出角的个数不同。从“角”导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看到角这个字,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牛角,墙角…这也是教参中提醒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角和作为数学概念的角。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角,找出共同的特征,引导说出尖尖的,直直的,抽象出图形。接着,通过摸一摸、画一画、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再通过找一找、辨一辨,使学生在比较、判断中进一步丰富对角的几本特征的认识和体验,学会辨别一个图形是不是角的方法。通过数角,发现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三、动手操作,巩固认识。
在做角、比角的活动中,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学会直观和重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无关。最后通过折角的活动,强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角的大小的认识和体验,体会比角的方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我通过让孩子们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
通过和路校长讨论后我发现有以下不足:
1、认识角只把角单独画出来说了,没有把角放在封闭的图形中,导致孩子们单独的一个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放在封闭的图形中,就不能很快地找出角了。
2、没有让同学们在封闭图形中,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描角。让同学们认识角之后,在这些封闭图形中描一描、画一画。不但可以让同学们快速的找到角。还可以很快的找到角的顶点和边加深对角的认识。
3、角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学生认识直角并不难,但是画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并不容易,还需要学生加强练习。
学过之后应该让同学们知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并且会用手画出是哪四个直角,知道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教学是教与学相长的过程。教学之路满满。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积累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现行的教本就是最好的参考书。”“当书本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删改,选取最适合本地区的孩子的资源进行教学。”
这是我去年参加省优质课堂观摩活动时,一位参与人教版编写的教授说的话。这两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因为它告诉我:要相信书本而不能迷信书本;要善用教科书而不能盲从教材;要用一颗科学的、研究的心去教我们的书,这样才是对我们的教科书最大的尊重,对教研最大的尊重。
本学期,我们学校数学科组对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内容进行研究,打磨精品课。该开展研究,老师们就嚷开了:精品课是什么概念?我们这样一间小学校,基层中的基层,也能搞精品课,我没有本事,你去搞吧。”我问:“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搞?”“我们的基础不好,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我们对电脑不够精;还有,我们想不来这么多花俏的课件,人家的课件都美死了,都不用书本的内容,我们要是用书本的内容,输定了!”
老师们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是的`,比赛嘛,“先进”两个字在任何时候都吃得开。我们只是一间基层学校,要开展精品课程,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放弃不是我们的作风,获不获奖,一点关系都没有,关键是我们要研究,要进步,要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市里的教研重头戏,一定要践行!
我跟老师们说:“课件再美,也就是完成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只是教学手段的载体。如果书本原有的材料已经足够我们完成教学,我们就把最简单的事情最好,那就是成功!我们追求不来精美,我们就追求朴素美!黄爱华老师拿着一根粉笔就能上出让人叫绝的好课,我们只要在这过程中努力了,进步了,就达到我们的要求了!”我把上面这两句话跟老师们说,大家仿佛有所感悟,就开始研究了。
于是,我们就开始动手。上什么课我们早就确定了,这跟我们学校的校验已经我们学校的课题生相符合的,就上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
研究中,我们发现:书本的主题图生动有趣,知识面丰富,切合学生生活,完全符合我们的学情,足够我们顺利进行教学的,就没有必要再标新立异,我们好好利用教科书。把它用好,上好。
考虑到要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发展,而不是“做”一个漂亮的课。用这样的程序:备课——说课——集体备课——试教——修改——试教——修改——定型这几个步骤来进行。
彭老师设计的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
学生对于角究竟有多少认识呢?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曾经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学生觉得在长方体、正方体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可以说对于角的认识他们是比较模糊的,只是直觉中感觉角应该是尖尖的,另外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角的认识首先应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自己指指身边的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将学生指的在黑板上画出,当发现老师画的和自己说得不符合时,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体系发生了矛盾,在矛盾中感知原来自己所说的只是角的顶点,角还需要有两条边,并规范了摸角的方法。
二、重视操作活动,提供适当的材料,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通过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具体感性认识,从而轻松理解并掌握各种特征,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概念的获得或者空间观念的建立,要能够让学生自我建构,不能够就概念而概念。老师设计了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这样几个环节来激发学生探索和建构的兴趣。找,就是找到角在生活中的原型,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各种各样的角,丰富学生对于角的感性认识,实践证明,学生的感性经验越丰富那么形成认知就越容易,感性经验越多,学生的认识就越完整。看,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来人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角,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区分出各种各样的角是有相同点的,通过相同点的寻找概括出角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从而概括出角的特点,和角的各部分名称,在这些步骤中,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充分的运用感知觉,饶有趣味的自我建构了角的概念,这个概念虽然可能还不够完整,但是在孩子们的心里,应该是一种非常清晰的几何图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本堂课我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最后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整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操作贯穿始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和图形的大小概念有些模糊,有些同学还是没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句话,应该借助两个角的比较来使学生加深印象。折角时,有些学生对于角的概念模糊,有几个学生把弧形的也当作角,所以不会折角,在折角之前,应该让学生认识角,并把判断是否是角的环节放在前面部分。再是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还不能正确描述怎样的是一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我们坊内老师对任教班级的前测,发现学生基本上对于角都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他们的认识偏向生活化,比如他们知道我们身边的物体存在角,如书桌、课本、门、国旗、红领巾等有角,然让其指出角在哪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指向角的顶点处,由此可见对角的定义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尤其是角的辨识。
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也充满了激情与冲劲,希望能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然实际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运用了课件与实物投影,但效果仍是不错的,尤其是课件中角的动画演示,形象而生动,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
在课程的设计上,我们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辨认、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去丰富知识,掌握角的定义与特点,并指导角的'特性。
我认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因为课的内容较多,也更侧重于实际操作,导致动笔练习内容比较少。再则,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稍显贫乏,使得课程的呈现稍有不足。但坊内老师的反响倒是不错,认为在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上抓住了关键,也让学生建立了对角的认识,形成了表象。
希望能在之后的教学中运用更多的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教学完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我有了一些想法。在二年级下册的8个单元知识的难易排列中,我原本是把角的认识排在后面的。但真正教完后感觉到,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些易错点和重难点。
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认识其他图形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还认识了线段。学生先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并且在学习这些图形中已经对角有了一些感受。所以在教学第一课时《认识角》时,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顺利,学生能够正确的说出角的'特征,在实物、简单的图形中找到角。课后练习的情况也还可以,说明学生在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时较为简单,并能正确识别角。
因为前一课时较为轻松,所以在认识直角、钝角、锐角时我没想到学生会出现许多问题。教材安排的先认识直角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绝大部分学生对直角都有着特别的感知,因为前面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直角组成的。再通过和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学生在认识钝角、锐角的基础上同时也了解了它们和直角的关系。这里,教材的意图是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为在“比直角大”“比直角小”这个层次上,既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强化了对直角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我好教学生如何判断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划。而在真正写作业时,问题就出现了:1。少部分学生不能找准三角板上的直角。2。不能正确使用三角板来判断角的大小。3。部分学生不能自觉使用三角板来判断角。
经过两次练习后,我发现这几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1。对直角的直观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当角的摆放发生变化时,就不能很快的辨别出来。2。上课教学比较角时,不够细致,部分孩子可能不能完全学会方法。3。学习习惯不到位,老师的要求有了,但是检查还不够严谨。针对这几个问题,在接下来的练习课中,我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化,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有质量的进行练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5-10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3-27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30
【必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05
(优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05
【热】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07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选)07-07
(推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10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3-27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