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狼》教学反思

《狼》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1 09:18: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狼》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狼》教学反思

《狼》教学反思1

  试教过好几次,每次试教后都改了教案,以尽量让其简练通畅,能在35分钟之内呈现并收到较好效果。所幸,比较通畅地上完了,没有拖堂。

  准备教案的时候,我设计了两套教案。一套就是这次上课所使用的,以分析狼作为重点,另一套则是重点分析东郭先生来理清故事及其所呈现的道理。因为觉得后一套我比较难驾驭,似乎处理起来要更复杂些,我自己都觉得很繁琐,而前一套设计我自己的思路更清晰,处理起来也更简单些,我从试教起,就选了后一套设计。

  上下来觉得课堂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孩子积极性蛮高,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一些含有“狼”字的成语,通过学习课文,对狼的凶残、狡猾、卑鄙、忘恩负义、恩将仇报都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积累了这些可以涌来形容狼的词语。在练习说话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语言表达得到了训练。在对狼的语言分析中,学生对如何进行生动的语言描写有了一些体悟,并注意到语言描写的提示语,这对孩子的作文应该是有好处的。通过学习,孩子还明白并记住了一个道理:“绝不能可怜像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讲仁慈。”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提醒他们注意提示语的变化的时候,教师应该把狼在说这句话的外部环境串起来说说,比如,猎人快追上这只狼了,狼慌慌张张地说——然后让孩子把狼说的话读出来,猎人越来越近了,狼很着急,说—— 猎人走了,听不到马蹄声了,狼在口袋里说——东郭先生把狼放了出来,狼伸伸腰,舔舔嘴,说——……此外,这节课可以说成功地把孩子带进了故事,但是,却还没有出得来。孩子还过多地沉在故事中,没有跳出故事来看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精妙手法。学文和写作指导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我还注意到这节课的练习都是口头练习,没有笔头练习,没有很好地手脑结合,训练时也主要以想象说话为主,缺少对语文知识点的落实。而这一切,就差那么一点点,只要老师有这个清楚的意识,稍微提一提就可以了,而我没有清楚地意识和这样的打算,所以就差那么一点点。

  上完了这节课后,我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另一套设计。因为这个故事,如果从东郭先生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再加上它本身很经典,小孩子也喜欢这个故事,所以课后,在一次晚管的时候,我提醒我的同学说,我们上课的时候主要是从狼的形象这方面来分析课文的,其实如果我们从东郭先生来分析课文的话,我们对这个故事还会有很多新的认识。于是我们开始来从东郭先生分析课文。首先,看东郭先生出场的简笔画:毛驴,一大袋子书,走在路上——读书人,而且是饱学之士。然后抓东郭先生的糊涂,学生一共找出了5 处见出东郭先生糊涂的地方,他们很兴奋,很投入,这结果大大超出我的期望。我突然灵光了,知道了如果从东郭先生入手来分析课文应该怎么去上了。而且我隐约感觉到如果这样去上的话,也许课堂会放得更开,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更能符合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我希望再上的时候能尝试第二套教案。

《狼》教学反思2

  这节课我是作为录像课准备的,所以考虑角度很全面,听取了很多老师的意见,最终达到现在的效果,整体看来收效还不错。有以下亮点:

  一、强调学生的自学,适当抽测。老师退出“满堂灌”的角色,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动者。字词读音和节奏划分是学生课下查阅字典自行完成的,随机抽学生做题会让学生紧张起来,怕被老师点名自主学习。翻译时学生能与小组进行合作,当然也必须自己先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圈点勾画题难部分,这样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无疑问时依然以随机抽查的形式对学生的翻译进行考察。这样的不确定提问会让学生的主动性变强,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课本剧代替传统分析文本,形式新颖,深入学生内心。在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环节时,本来可以从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屠夫和狼的语句进行分析,但显然课堂会按部就班,枯燥乏味,于是在众位老师的考虑下,以课本剧的形式代替。提前邀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屠夫、两狼和作者,注重表演者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刻画与文本一般无二,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这样其他同学就能借助他们的肢体语言理解文本中的“惧”“恐”“暴起”“眈眈相向”等词语。这样的形式使得学生感触更深,理解更到位,而且课堂也生动活跃了许多。

  三、以微课的形式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深化主题,新颖独特。在上课之前忽略作者的介绍,而在课文最后一段作者对狼表明了讽刺的态度入手,将作者的生平及他的写作背景一一展现,配以悲苦的音乐,使得学生深切体会蒲松龄的悲苦人生和写作《聊斋志异》的意图。自然而然引出文本的'主题,联系现实又对学生有教育意义。

  当然,除了以上我比较满意的部分,授课结束后细思,发现整体的教学设计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朗读配乐不适合播放。在教学设计时朗读安排了一首背景音乐,但在授课过程中太投入忘记播放音乐。后来课堂生成后细思,觉得去掉音乐更完美。很多老师习惯配乐朗读,但《狼》这篇课文不在于抒情,跟多在于它的故事性很强,不适合配乐。而无论是老师的范读还是学生的自读,更能读出故事的味道,波澜起伏的感觉。

  二、言语表达不够连贯。语文老师基本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要强,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词语之间不免有停顿,语速较慢,这一点在后面的教学中要改正。

  以上就是我这次录课的反思,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不足。我将引以为戒,力争更完美的课堂,也会不断听取其他老师给出的建议。

《狼》教学反思3

  《狼和小羊》这篇课文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借口,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披上去吃小羊。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内容浅显易懂,充满趣味性,学生十分喜欢学习。

  在课堂上,我围绕狼的三次“找碴儿”展开教学,先让学生用直线划出狼的话,用曲线划出小羊的话,接着一段一段地来学习。在学习第一次找碴儿时,我先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关注狼说的话,注意一下标点符号,第一句用的是感叹号,第二句是问号,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话应该怎么读,试着读一读。学生自然而然能从标点符号中体会出狼凶狠的语气了。在理解完小羊说的话后,问狼没事找事儿,小羊是什么反应?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学生立刻就找出“温和”一词了,然后让女同学温和地读读小羊的话。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对对话朗读的方法已有所了解。接着,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次找碴儿,让学生在学习时要关注标点符号来朗读狼和小羊的对话,体会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学生对于朗读狼和小羊的对话十分感兴趣,读得相当投入,积极性很高,尤其读到“气冲冲”、“是不是”等词时,学生能读出狼找碴儿的凶狠。指导学生读小羊的话时,也能读出小羊可怜、温和的语气。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尤其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另外,学生们对的结尾很感兴趣,到底狼有没有把小羊吃掉让学生们猜测不已,我让他们各抒己见,说说可能会发生什么,但由于时间关系,没喊到几个学生回答,我想他们在续编故事方面应该会很有想法的。为了弥补课上的不足,我后来在自习课上给了他们些时间让他们讨论了番,说说结果可能会怎样,学生还是十分乐于说的,讨论也很积极。课虽上完了,但这节课也给我了一些启迪:

  一、图文结合,初步感知“善恶”

  在教学课文时,要善用课文插图,充分利用书本上的有效资源,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让他们说说狼和小羊不同的神情,学生一看就能感受到狼十分凶恶,小羊很温顺。再让他们细细观察,狼和小羊的外形特点,学生不难观察到狼长得就很凶相,小羊是很温和、可爱的。接着导入课文,让学生想想狼坏在哪里,带着疑惑自学课文。由图引文,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的能力,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

  二、朗读为主,真切感悟“善恶”

  在学习中,我让学生结合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记住朗读的技巧,感受狼的`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和善良,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十分感兴趣,我请了好几组,引领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在反复的情景表演朗读中让学生假装自己就是狼或小羊,深切感受狼和小羊不同的本质。

  学习这篇课文内容并不难,但我在教的同时想要让学生明白做人的原则,做一个懂善恶,明是非,善良、有用的人。尽管课文所教内容有限,但希望通过点滴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乐观向上的生活与学习。

《狼》教学反思4

  1、分段听赏

  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

  么事?

  (生回答……)

  2、 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3、 完整听赏。(一位学生旁白)

  4、 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5、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

  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

  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

  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反思:

  这是一堂音乐的综合课,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角色的形象、连环画创作等),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参加演奏会--寻找乐器的主人--主人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主题音乐,循环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愉悦中得到羙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而且还增加了与姐妹艺术的综合、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是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富有鲜明的改革色彩。我们在付诸实施推广中,既要大胆实践,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狼》教学反思5

  今天在讲完了《会摇尾巴的狼》一课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喜欢老山羊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我喜欢老山羊,因为老山羊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我也喜欢老山羊,因为老山羊很聪明,很会思考问题,他有很好的眼力,能识破狼的诡计,当老山羊听到狼说自己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的时候,老山羊看了狼几眼,他看的目的是看他到底是不是狗。”“我也喜欢老山羊,因为老山羊在狼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就拖着硬尾巴摇了几下。扑扑扑,把陷阱里的土都扫了起来的时候,老山羊盯着狼的硬尾巴,认出了凶恶的狼。在认出了凶恶的狼的时候老山羊没有声张,还经过了仔细的思考,老山羊想:狼专门吃羊,吃鸡,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决不会!说明老山羊非常善于思考问题”。

  在问完这样的'问题后,我又问学生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喜欢狼吗?在我的思维定势中,没有学生会喜欢这只狼,因为狼太狡猾,也太虚伪了。但学生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把手举了起来,并且说出了自己喜欢狼的理由。有一名学生说:“我很喜欢狼,是因为他特别聪明。”“老师,我也特别喜欢狼,因为狼都可以做点子公司的总经理了,他的点子真多”“我喜欢狼是因为他的注意很多”“我喜欢狼是因为狼非常会坚持,在一次没有成功的情况下赶快想出了第二个计策,第二次没有成功又想出了第三个,所以我特别喜欢的是狼。”这不由使我想到了在六年级的一次听课《将相和》中的一幕,老师也是在教学结束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喜欢将相和中的哪个人物?学生的回答是廉颇、蔺相如还有就是赵王没有人喜欢秦王,没有学生喜欢秦王。

  我想:换今天的孩子,一定会喜欢秦王的个性,喜欢秦王最大的势力的。这可能也就是未来教育的走向。我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张扬个性的时代。

《狼》教学反思6

  音乐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欣赏活动中,是人类精神礼貌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也是完成音乐艺术第三度创造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昨日的一节欣赏课中,我和学生一齐欣赏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全曲长27分钟,这么长的一个曲子要在短短四十分课堂中完成,显然是很困难的。所以我根据实际状况,把乐曲根据片断剪辑了几个短小的音乐片断,配上简单的动画形式,让学生始终持续愉悦的情绪,在兴趣激昂的状况下不知不觉的`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并掌握乐器的音色特点。我采用讲故事的手法,用情境导入,把各环节简单扼要的纳入到故事中去。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的不同人物,重点让学生区分出不同音色的特点。透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乐器在节奏、音色、旋律、速度及不同的音区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并能概括出各主角的形态和性格:彼得——性格勇敢、聪明、机智;小鸟——活泼、机灵;鸭子——行动摇摆、反应迟钝;猫——动作灵活、行动敏捷;爷爷——言语唠叨、行动迟缓、做事严谨;狼——性格贪婪、凶残、阴险、恐怖。

  在这堂课的教案中我准备了听、说、讲、演、创作等几个环节,但实际课堂中,我没有让学生出来表演一下,也许是时间的关系,我怕时间不够,所以本来设计好的请学生到前面把猫、小鸟、狼、爷爷等主角的表演跳过了,之后想想很是遗憾,其实简单的表演更能增加学生对乐器音色的掌握,了解每样乐器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这是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另外还要让学生说一下,假如把表演主角的乐器换其他的乐器来演奏,会有什么效果呢?这能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进行想象,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和创新意识。

《狼》教学反思7

  这一篇简短又简单的文言文,我用了三个课时才把它上完,但是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对课堂的参与度而言,却是出奇的好。深思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一些技巧,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1.文学常识介绍。2.学生自学本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把不明白的字词自行解决;3.学生提问和教师检测。学生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提问,会的学生来回答。如果都理解了,教师勾划重点字词,学生回答。

  第二课时。1.学生写点评(余)。教师以第一段为例进行点评,学生逐段写点评,教师巡视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段落的分析。2.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倾听并且记录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内容。学生发言时,教师适时的鼓励并夸奖学生,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很多往日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纷纷举起手。此环节让老师看到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具备了基本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但是不够准确和深刻,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拾阶而上,尝到了学习文言文的甜头,也初步知道了从哪些角度去分析课文。所以整堂课下来都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第三课时。1.将“啊”字加入到课文中(余)。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有各种答案,只要讲出道理就可以,不过教师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听完会觉得很有道理。2.找出本文的关键字。学生一眼便看出是“黠”,让学生说说狼的黠是怎样一步一步体现的,相对应的就是屠户的智。3.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自学课文,并且课堂氛围很好,充满着正能量,所以这一课上的很顺心,很开心。究其原因,是因为1.抓住文体特征——文言小说。对于此类作品,首先需要学生掌握文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角度来分析课文。2.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运用一些小技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有意思,而且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对语文的学习会更有信心。3.了解学情。在第一课时,学生提问不解词语时,有位学生问:“倾刻”和“久之”都是一会儿的意思,能不能调换位置?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很有意思。于是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和节奏舒缓等角度来分析,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学生“随意”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所以了解学情,倾听学生发言很是关键。

《狼》教学反思8

  兔子和狼之间的互动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个主题,特别是随着《小兔乖乖》等表演游戏的开展以后,兔子和狼的形象在孩子中可谓是深入人心。因此,今天(10月21日)上午在我们班开展了《兔子和狼》的音乐游戏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我设定了三个目标:

  1、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边唱边做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

  2、体验和享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3、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从活动的目标上来看,活动目标基本上能够达到,但是活动目标一的达成情况不够理想,因为我发现部分孩子不能够边唱边做游戏,如果唱歌就忘了要做动作,做动作的就忘了唱歌。因此在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多加训练。

  由于在活动之前有让孩子初步的学习过这首歌曲,因此孩子对于旋律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我发现孩子除了对于歌曲的演唱上还是不能够完整的唱出来之外,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1、教师首先以创设一个故事来引入活动,孩子们的兴趣比较大,很快的就融入到活动中;

  2、由于班上有开展过《小兔乖乖》的表演游戏,因此孩子们对于老师创设的环境比较能够适应,导致整个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这一点是比较好的,老师能够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入,不仅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活动内容。

  3、在让幼儿自由为创编相应的兔子和狼的动作时,孩子们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老师的动作来做,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所改善,但是还是不够理想;

  4、在分角色扮演的时候,可以分组让孩子来进行,而不是一味的女孩子扮演兔子,男孩子扮演狼的形式来进行。

  5、由于班级活动场地的局限,老师在尝试了一遍以后,便将活动拉到了操场上。虽然这样给予了孩子比较大的空间,但是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在这一个环节上可以放在活动延伸来进行会更好一点。

《狼》教学反思9

  《小兔和狼》是一节小班音乐游戏课,这节课的整体效果比较好,小朋友们的参与度很高,能积极进行游戏,有极大的兴趣。在上完这节课之后,各位老师们对我这节课进行了评价,我也对自己上的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一些好的方面与不好的方面。

  这节课的优点有:

  第一,流程清晰,用小兔子手偶导入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之后播放音乐,能使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第二,对幼儿回答的评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具体因为什么受到了表扬。

  第三,在进行游戏之前,先对规则进行了讲解,所以在进行游戏时大部分幼儿表现的都很好,能遵守游戏规则。

  这节课的不足有:

  第一,歌词中最后一句是“狼来了”,针对这句歌词,没有让幼儿进行发散,而是直接告诉了幼儿在听到这句歌词之后要直接躲在椅子后面。更好的方法是,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问,让幼儿自己来回答小兔子在遇到狼时会怎么办。

  第二,对于一些问题的提问,没有很精练,有些幼儿会回答不上来,我也没有对幼儿进行很好的.引导,导致上课时有些紧张尴尬。这种情况,可以请一些比较优秀的、机灵的孩子上来做个示范,这样可以打开孩子的思维。

  第三,在上课的时候,我不太自信,总是害怕自己讲不好,忘记流程,全程没有放开。往后,上的课多了,经验也多了,这种情况就会好很多。

  每上一节课,都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才能够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

《狼》教学反思10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疑问是课堂中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课堂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同时要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对提出的问题来多分析、寻找它的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国标本第三册《狼和小羊》一课,学生围绕文章的结尾:说着,向小羊身上扑去……提出了共同的疑问:小羊到底有没有被狼吃掉?学生展开讨论,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小羊被狼吃掉了。另一种是小羊没有被狼吃掉。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思考:如果小羊没有被狼吃掉,那么怎么会如此的?孩子们热情高涨,马上议论开了:旁边正好有一位猎人,是他救了小羊。这时,正好有只狮子,狮子是很喜欢保护小动物的,它救了小羊……是的,我马上肯定他们的想象很棒,同时又指出:这些其实是同一种思维方向:英雄救了弱者。那么有没有不同的呢?学生一下子静下来了,沉默了。突然,几只小手冒了出来。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我有不同的方法,这时,正好又来了一只狼,它看见了小羊,也很想吃小羊。于是,两只狼开始了争斗,小羊趁此机会偷偷地溜走了。话刚说完,全班顿时响起了掌声。是呀!多好呀!这又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向:恶人相斗,弱者生还。孩子得到了肯定,更兴奋了!还有吗?我想趁热打铁。过了一会,又有人发言了。此时教室里是更静了:正在狼扑向小羊时,小羊看见旁边有块大石头,急中生智,转身跳到大石头上,又迅速跳到大石头的背后。狼情急之下,没看清大石头,一头撞在了大石头上,死了,小羊得救了!多么精彩的想象啊!小羊在危急情况下,自己救了自己。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本站)地址:

  每一个孩子拥有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们的课堂就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园地,课堂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狼》教学反思11

  《彼得与狼》是五年级下册音乐课本中的一节课,在这一节课中,我让学生欣赏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在上这一课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了几个问题:首先,这首乐曲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如何能透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感悟真善美的主题;其次,这首乐曲篇幅较大,全曲连音乐带解说总共27分钟,如何让学生能够愿意并自主地进行欣赏;再次,交响音乐欣赏在小学阶段这是第一次,如何能把“交响”这一形式带入学生的音乐世界,让他们接受并喜爱;最后,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如何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有选择的对待通俗音乐,并维持对艺术音乐的热情。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条“听——说——演——想”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旨在调动学生的多方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欣赏氛围,让他们愉悦的接受艺术音乐。首先从分乐器音色的听辨不同的形象,然后到完整欣赏,这种用交响乐讲述的故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在听完后,我又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重新构建”,展开丰富的想象,主动进行审美再创造,把故事的结尾重新编排并表演,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有的模仿狼,有的模仿猎人,有的模仿彼特,有的模仿小鸟、猫、鸭子等等,每组学生都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与强烈的表现,栩栩如生的把编排的故事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表演出来,虽然有的组在表演中有些凌乱,但不难看出他们的过程是快乐的,学生由“心动”到“行动”,动作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有的组还邀请我也参加他们的演出,我很乐意加入了他们的活动,让我也体验到了师生互动的快乐。在这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开发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开心快乐地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与学生一起‘玩’,教师成为了他们的朋友,课堂成为了学习的乐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从听到说,从编再到演,全身心参与了音乐学习,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各种音乐潜能,使整个音乐课堂生动活泼,最终使学生觉得学习音乐是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狼》教学反思12

  课文是篇寓言,叙述了一支狼掉进陷阱里,它想用欺骗的手段让老山羊救它,老山羊识破了狼的伪装,让猎人来收拾它。寓言细致地刻画了狼和老山羊的神态、心理,并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于有寓言故事,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都了解故事中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课文内容,从而真正理解故事揭示得的道理?结合本次责任杯教学比赛的要求,尽量从他人的课堂亮点中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对本堂课作了如下的构思。

  1、 在学生愿有时识字学词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抓住“虱”字,通过字形分析书空,掌握了这个字的结构和笔顺,并用滚动复习的方法,巩固了"陷阱"等字,效果较好。

  2、 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陷阱”用观察图片法;“赌咒”用换词法;“驯良”用拆字组词法;“收拾”用练习上下文法,再加上学生课前的.预习,学生对本课新词的词语,大都掌握较好。

  3、 以读为主是本课基本的教学策略;本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上着力;因为课文的结构基本以狼和老山羊的对话展开情节的。狼前后一共说了五次话,表面看,狼的五次话不难理解,但细读,含义不一样;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清读懂,我首先让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然后出示狼的五次对话细读,了解狼前面的话是假话,中间的话是漂亮话,后面的话是威胁的话;接着让学生有品味地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即: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设计了这样有层次的朗读,学生能入境入情,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4、 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并穿插句式的教学。在读好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质疑:“狼为什么要这样说?”、“狼和狗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从狼装作狗上你读懂了什么?”,随即便出示“不但……而且……”“只要……就……”的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然后在讨论、说话中引出课文包含的道理。

  纵观整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总觉得课堂少了些什么,细细分析,还是欠缺在发散点多了些,着重要解决的问题不够明确,依然是过去上课中的老毛病。另外,课堂的延伸和内容的拓展没能很好地结合进去,就课本而课本,所以整堂课显得比较局限。这些,都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正的。

《狼》教学反思13

  今天《狼》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这堂课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我觉得文言文教学最需要的就是朗读与熟读来体现它独有的美感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反复的'读。

  对于本课我是从读切入,通过读文本来走进文本。整堂课的环节设计,依据学生的认知做了安排。通过“四步”引导学生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第一步读准,能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正音,断句。第二步读通,依据注解同桌互译,翻译文本,达到理清文意;第三步读懂,读出形象,狼的特点,屠户的形象;第四步读主旨,对文意深入理解,读懂主旨。通过四步读打通文本,这堂课能按照教学设计很好完成,教学目标最终也达成。

  反思这堂课的不足,整堂课的设计完全是一种传统教学的模式,缺少创新,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仅仅是围绕问题,范围内的探究活动,没有很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度思考探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文言基础弱,对学生独立性不放心,唯恐掌握不到位,没有很好的放手,没有很好的按照课标要求去做。自然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学习的能力。

  通过这一课的讲解,我认识到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五方会谈”,就像王崧舟老师所说,“五方”主要指文本、作者、教师、学生、编者、缺一不可能的教学内容。多去专研作者、专研教材、专研学生、专研编者等。争取有自己的创新课。

《狼》教学反思14

  《狼》一课,是一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效益”呢?

  为此,我深钻教材,绞尽脑汁,大胆进行创新,把原本两课时完成的内容改为一课时。两课时的内容一课时完成,这种“狼吞虎咽”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合宜的,终将导致学生“消化不良”。我冥思苦想,突然灵机一动:新课改不是要求师生互动吗?对,把一部分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完成,有了这个“指示灯”,我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头换面”。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资料,结合课文注释,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义,理清文章结构脉络。最后再把学生通过小组作探究、质疑问难的方式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留给老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原本应15分钟左右才能决的问题只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轻松解决了,学生仅仅遗留下两个问题。我又用设疑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想想自己第一次讲授文言文教学时,真是深有感触,给学生逐字逐句的翻译,我讲的大汗淋漓,学生的是一塌糊涂。现在我才明白,这种老师代替学生学得教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幸亏我领悟的还不算晚。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解读杀狼情节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联系本段后面的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想一想:如果这两只狼在一起商量如何进攻屠户,他们会“说”什么呢?我的问题一呈现,平时幽默风趣的周云现便迫不及待的说:“哥们,你在前面迷惑他,我在后帮你搞定”哥们,多亲切,多富有情趣呀,我大吃一惊,接着就是一个平时作文写得不错的女孩站了起来,她情真意切的说道:孩子他爸,我在前面诱惑他,你从后面打洞,到时我们的孩子就能美餐一顿了。把两只狼想象成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我为之震撼,一个富有同情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的女孩在我脑海中定格了。

  我以为学生很容易受本篇课文寓意的影响,认为狼就是阴险、奸诈、恶毒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为了避学生免这一片面、甚至是偏激的看法,我在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方面下了大量的功夫,课前搜集、查询、整理有关狼的资料,为使学生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卓有成效,我故意创设了思想认知矛盾的情景,通过讨论,解决思想认知冲突,解决学生发自内心的思想需求,从而形成自觉意识。看到学生恍然大悟,看到学生能从不从角度分析问题、客观的看待问题,我心里的一点担忧便荡然无存。

  我认为在讲授本课中最不满意之处在于解读完文章主旨后设计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整体结构倾向上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学生不假思索的异口同声道:写人。学生整体得了这样的答案,显然是出乎我的意料,“仔细揣摩课文…….”我稍加提醒和点拨,终于两个学生站在了问题的对立面。我在这两个学生陈述问题的基础上再加一点拨,其他学生才塞顿开。我原本以为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会热情高涨,会争论的脸红脖子粗,会掀起“万丈狂澜……”。没想到学生会这样断然下结论,而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给予指正,再如同学能大胆的陈述观点,我更应该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我却忽视了这关键的一点。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果,教师要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提供一个平台,通过“我朗读,我探究,我创造”等环节来锻炼学生的朗读、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还要善于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发挥想象,学生的智能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施展。不断创设认知的情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狼》教学反思15

  《狼》我是作为录像评优课来准备的,所以在4月10号接到学校通知,便已着手准备。

  第一步当然是研究文本。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有了初步认识,那就是:1、这是一场较量,形式紧迫,扣人心弦;2、屠户的心理活动是非常丰富的,让人感同身受。但是“本文究竟好在哪呢?”“蒲松龄为何把这件事记录于书呢?”“有什么深意吗?”“教材选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选进教材?”解决了这些问题,才算读透了文本。

  我又仔细研读了教参。教参对本文主旨的解读,倾向于本文并无深意,只是故事奇异,这与我的理解是一致的.。蒲松龄作此文,盖因狼之奇异:与人一样的心机。

  接下来我又找出《聊斋志异》,找出《<狼>三则》。慢慢品读几遍,我突然明白了教材的编者为什么三则单选这一则了:这一则最长!换句话说,这则故事写得情节最曲折、最丰富、最生动。

  而情节曲折、故事离奇正是《聊斋志异》的一大成就(另外就是蒲松龄对人物的刻画是无比的惟妙惟肖),而《聊斋志异》的成就却是在文言小说极度衰微之时蒲用文言这一高度精炼的语言所达到的。鲁迅说它“以传奇法而以志怪”,其中就包含着对它情节曲折的高度评价。

  至此,这篇小说的特质我基本已经把握,那就是:内容奇异(狼狡诈似人),情节曲折,文笔简练。

  紧接着第二步,我采取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活动让学生能够把握好这篇小说的特质呢?

  我曾经查找过一些名家讲《狼》的实录,但跟自己的思路不一样,我再次阅读文本。领悟到可以用朗读来贯穿教学,情节的曲折问什么非要说呢?朗读也是可以体味到。事实证明,这样的设想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狼》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狼的教学反思07-26

语文狼教学反思03-29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03-21

《狼和鹿》教学反思03-20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07-26

《小兔和狼》教学反思06-14

狼和鹿教学反思08-30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03-24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