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8 18:04: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汇编15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最终是学以致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

  一、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

  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

  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同学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沛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同学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协助同学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同学眼前。同学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沛利用挂图,安排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同学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示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战略:

  1、偏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同学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同学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考虑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偏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同学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测,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身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偏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同学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同学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发明的乐园。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4

  《黄山奇石》这一课主要讲的是在文明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本篇课文总共有六个自然段,从黄山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到介绍每一块奇石,分别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唯一不同的是,每段的写法各不相同。比如说,有的先介绍名字,再说形状,有的却不一样,这样就避免的重复。黄山奇石不仅有趣,作者也写的很有趣,作者将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这篇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会更喜爱黄山奇石,也一定会更欣赏黄山奇石了。

  在教授本篇课文时,我先用了几张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认识黄山风景区,并且揭示课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接着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读完之后观察书中的插图,看一看,这些插图都是文中所描写的`那些猴子的景色,并适时的询问作者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在讲授课文之后,我会让孩子画出来自己认为好的优美词句,并且适时的给他们说一下那几个词语很好。学生们都很乐意去观察文中的石头,除此之外,结合和课后练习题,让孩子自己在扩充几个,看看还有那些你认为的石头呢?并且适时的让学生进行交流,在课文当中圈出奇石的名字,课文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石头,并且让学生观察,这些奇石都有什么特点呢?很简单,这些奇石的名字都很有趣,而且许多名字都跟动物有关,很多名字都跟“仙”有关。

  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进行再次朗读,进行情感的升华,举行一个小型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当小导游,介绍一下这些奇石的名字,巩固学生对本篇课文的认识。在课文结束之后,进行田字格生字的生字的学习,有些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难写,因此让学生多进行观察,之后在进行描红。学生们在回味无穷中结束了本课,我自己也有满满的成就感。继续努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近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四自然段,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处理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6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本以为学生说的除了“奇怪”、“特别”以外,没有其他不同的感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语文学习,最终是学以致用。在原先的'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想让琅琅的书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仔细一想琅琅书声给学生留下什么?40分钟学生学到了什么?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学习和两组不同奇石环节中,增加“看图联想,写‘奇’”这一环节,想不到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7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材将文本安排在第一组课文中,而这组课文虽以秋天为线索,但又不局限于秋景。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 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 都通句子,美读全文 。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美文写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 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跳出课文教课文,因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俗话说编筐编篓难收口,课文结尾处让孩子们学做导游,带领游客欣赏景色秀丽的黄山,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本课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眼、嘴、脑、手的参与,收到一箭几雕的目的。在二年级尝试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将识字、写字教学作为重点指导,是否稳妥?还有待与其他老师商榷。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8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同学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沛运用了图片,使同学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协助同学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同学眼前。同学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沛利用挂图,安排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同学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示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战略

  1、偏重思维的深度训练:在同学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同学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考虑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偏重思维的发散训练: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同学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测,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身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偏重思维的广度训练: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同学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同学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

  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同学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发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一、让同学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明性问题情境中,同学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示为同学独立地、发明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同学的“选择性”,激发同学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同学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同学的喜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喜好进行学习,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汇报自身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中,同学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扮演等形式来表达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发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注意同学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同学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同学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和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同学,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同学,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同学,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同学“想读”的目的。

  三、给同学充分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去考虑、进行交流讨论以和表达自身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同学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和把自身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同学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同学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对同学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同学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同学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同学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同学,讲同学不懂的,教同学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小朋友!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考虑留给小朋友。假如我们给小朋友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9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山石的神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是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并能把黄山石介绍给更多的人。学习本课时,配图的三个自然段,我准备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画“金鸡叫天都”。最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黄山风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的风景没有形象的认识。因此,上课伊始,我用黄山优美的图片、“四绝”的神奇把学生带入黄山,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突出重点,品赏奇石。

  课文中介绍了七块黄山奇石,其中详细介绍了四块,三块配图。在学完第一段后,我引导学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你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几块怪石?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知道“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详细。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猴子观海”,通过看图、做动作等理解“猴子观海”的有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课后,我听了张莉老师的课,我觉得如果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一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可以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滚的云海”的美丽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原来它是看得着迷了!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四、教学内容:

  课本第7-10页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六、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让我们乘着快乐号列车一起游览一番美丽的黄山吧!

  2、在上车之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秀丽,主峰光明顶,最高点是莲花峰。那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

  3、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图黄山的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2)读后标出自然段。(3)让生字朋友回家去。

  3、 谁想跟生字交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语。

  3、这一课一共讲了几处景点?分段接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这里有个“尤其”谁能换个词?(特别、尤为注意)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自己先练习练习吧!(自读)谁能大声的、自信的.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2、过渡:这么多景点,我们先游览哪里呢?(学生自己选择景点学习)板书:猴子观海“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不会的同学自己读一下第三自然段。看图从哪里看出“猴子观海”很神奇?(复述猴子观海的动作)这句话都用了一些什么词?(表示动作的词:抱、蹲、望)板书关键词语谁能抓住这几个词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指名读、生生比赛读,师生比赛读。

  3、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仙人指路”吧!板书:仙人指路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游览这部分景点呢?(自读、小组读、表演读、同位接读)如果你是这位仙人你会对我们这些小游客说点什么呢?生1:欢迎你到黄山来。生2:前面还有个更美的景点呢!……

  4、顺着仙人的指引,下一站我们去哪里呢?板书:金鸡叫天都让我们看看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自读)谁有问题?(什么叫天都?)多美呀!谁来读读?(指名读)换一种方式读读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5、还有哪里我们没有去看?板书:仙桃石自己读,体会仙桃石神奇在哪里,并说给同位听听。(指导朗读:好像、飞、大、落)那么大个的桃子从天上飞下来,正好落在石盘里多神奇!谁能读得更神奇一些?

  6、 课文里还提到了这几块奇石。出示第五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学习?(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四、小组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第 二 课 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优美的朗读再次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

  2、背诵竞赛: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背诵相应段落。

  二、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儿歌,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学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字。

  3、学生描红,临写。

  4、 组词练习,小组内开展组词竞赛,看谁组的词最多。

  四、想想说说。

  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画一画。

  五、 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语。2、朗读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背诵。

  六、 相关练习。

  见《素质教育新学案》第6页的游乐园。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神奇 美丽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这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文字浅显易懂,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课文。

  孩子们浮想联翩,也许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不尽人意的,但却是丰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学知识的运用,又有突破常规的创见,创造的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孩子们边想边表演,乐在其中。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更带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1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想象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学生的诵读。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第三,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2

  《黄山奇山》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板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板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在本案例中,我是站在新课标理念的高度精心设计的,具体体现在:

  1、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学生自学“仙桃石”,进行交流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形状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议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3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

  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再学习“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等章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我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对文中略写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景物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具体步骤是: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2、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

  3、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就这样经过多次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由此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创新精神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4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黄山风景区的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课文用亲切、自然、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岩石的特点,再配以插图,生动的再现了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细心朗读,寻找著名的黄山奇石。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抓住重点,从优美的文字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

  本课的素质目标是学会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从作品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近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珠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感受作品,激趣破题,创设情境

  引用神话故事进入,“黄山上有这样一块奇石,远远望去,那奇石好像传说中的天狗,你知道这‘天狗’是怎么来的吗?二郎神扬戟有一只非常勇猛的哮天犬,它整天跟着主人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有一次它把玉皇大地送给二郎神的一面镜子打碎了,这可闯下了大祸,因此被罚下天宫,来到这里,每天晚上,它就会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回想起在天上的那些日子,它多想重新回到二郎神的身边啊!‘天狗望月’由此而得名。”接着板题,《黄山奇石》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作品内容,设问:听完录音,你知道了什么?(有好几个学生举手,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二郎神的狗就是“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我知道了‘天狗望月’是怎么来的。)文中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我并暗暗惊叹,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一自然段,共两句话,让学生自读,设问: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这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句交代出黄山的地理位置,这一段概括介绍黄山的秀丽景色,写出怪石的有趣)。

  1:学生自读2——5自然段,设置朗读方式。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在处理中,我就是这么做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我在教学中的确实是按以上的教学思路去做的,学生也读了,而且反复读,我出示了一道课内阅读题,效果很不好,班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稍差的学生是摸头不知脑,我非常不明白,虽然我把握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但在理解上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03-25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05-22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06-25

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03-30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热]07-25

《黄山奇石》优秀教学反思04-03

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03-30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篇)03-30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篇03-26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篇(荐)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