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1
也许是因为我很喜欢大草原,一直都很向往大草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在设计这课教学时比较投入,花了比较多的心思去备课,设计教案,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课堂上我首先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想象美丽的大草原的景色和生活。在听觉的刺激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带进课文学习。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挂图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草原的特点,使学生切实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学习野草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抓住“满眼绿色”想到草很多,我问:“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草原的广阔。而在教“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这句话时,我让学生站起来,用手比一比,想象一下,草原上的`草到底有多高,在里面捉迷藏是不是很有趣。指导学生读出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难点。学生通过读句子了解了湖水的清透干净,湖水很多,但并没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教学反思《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于是,我引导学生想象那清亮的湖水还能映出什么呢?学生们说:“映出了圆圆的蒙古包”、“映出了青青的野草”、“映出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静下心来慢慢回顾这一堂课,感觉到整堂课很成功,课堂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充满着探究的意境,尤其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我让学生先找到描写人和动物动作的词,并问孩子们,你们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接着,我再让学生全体起立,在一曲《赛马》中让学生都跟这感受草原上骑马的快乐,然后一边背诵第四自然段一边把人和动物的动作表演出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本位”。在充分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后,我问学生:“我们即将要离开草原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学生说到:“我想用《敕勒歌》这首诗表达我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我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我想用照相机把这美丽的景色照下来。”……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道出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真挚感受,这样的方法让他们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是美丽、广阔的,更是充满生机的。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文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得比较到位。但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这让我对我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陷入了思考,比如:我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感受草原的广阔时,我问:“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很多学生都回答看到了野花、牧民、百灵鸟等,并没有感觉到草原的广阔,之后,我只有再启发学生,那你们在草原上跑着,看到了草原的边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无边无际。现在再来回顾这一教学环节,我觉得,我是不是换一种方式来启发学生更好。
当然,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作为老师并不能事先一一预设好,一切都要以学生为本,但我真的很期待有机会的话再给学生们上这一堂课,通过课堂来验证我的想法。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我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做桥梁作用的过渡段,认识过渡段的作用,这一步做得很成功.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2
《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描写了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草原上欢腾的场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我国草原的热爱,同时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描写草原特点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
通过听王老师的课使我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草原的美丽不仅仅表现在它的广阔,还体现在其自然景观的无雕琢,蓝天白云,大大小小清亮的湖水,湖水中闪烁的太阳的七彩光芒,绿色草原上盛开的各色野花,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在这部分的描写中由远及近,层层展示了草原的广阔美丽。其次,草原上欢腾的场面是由动物无拘无束的活动,牧民们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构成的。课文中描写的动物从天上飞的到地上跑的,进行着各自的活动互不干扰,小牧民神气活现的歌唱着自己美好的生活。草原从静态的广阔美丽到动态的欢腾,展现了生动的生活气息。
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使我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在教学中,我按照王老师的思路,在我们班上了一节。 但是我又加入了更多的相关资料充实课文的内容,如:课题“锡林郭勒”的意思;内蒙古的地图;草原上各种湖水、野花、动物活动的图片等,我把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提供给学生,作为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依据,并在学习野草时复习学习过的古诗《草》,在体会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时介绍蒙古族的民情生活,这些资料的融入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草原、对牧民的生活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由于有了这些资料的铺垫,学生在编写歌词时变得轻松、自如,不觉得没话可写。
结尾和小牧民一起歌唱,在歌声中结束教学,使学生觉得意犹未尽。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充满了新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体现,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这样几个例子:在总结草原广阔美丽时,毕云瀚说:草原是美丽的,有一碧千里的野草,有清亮的湖水,有各种各样的野花,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3
这次小百花课我选择的是《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在课的设计、试教的过程中非常感谢师傅和同事们帮助和指导,课后,我对本课的反思如下:
本节课的合理、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
1、课的设计思路清晰流畅,紧紧围绕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两个特点展开教学。
2、把思考的表达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朗读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和欢腾,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某处景物,找到哪些词语能够表现出草原的欢腾景象,提升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教师的评价语言富有激励性,能够具体地指出学生的优点,用鼓励的语言指正学生缺点,让学生得到肯定,比如“你读出了你对话多的喜爱之情,咬字清楚、朗读有感情且流畅”“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等等,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能够得到肯定,激发学习兴趣。
4、课外拓展能够和课文的写作手法相统一起来,尝试运用“过渡段”写一写校园的特点,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5、过渡语衔接流畅,使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自然清晰。
上完课后,我对本课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由于时间安排不得当,在讲第二段时时间有些长,导致将“欢腾”这一特点时,时间不足,朗读较少,再找哪些词语体现草原欢腾时过于仓促,给学生的回答机会也少了,没有将透彻,感受不够深刻。
2、在讲解“过渡段”的含义和作用时,没有讲太透彻,由于是初次接触,应该再将详细一些。
3、在拓展写作之前,应该给一篇简短的运用“过渡段”写作手法的范文,领着学生再分析一下,感受怎样运用,然后在写之前再多找几个学生说说香怎样写,然后再动笔,效果会更好。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4
《锡林郭勒大草原》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广阔,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草原图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每每读到此文,我都会被草原的美景深深吸引,怎样让我的学生也产生这样的感受呢?为此,我精心备课,设计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着我的这些从未见过草原的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感悟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一步步走进这沃野千里,绿草茵茵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
目前我执教的班级是我从一年级带起来的,在教学中,我一直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近三年的指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画批能力,这对于语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上课伊始,我通过舒缓优美的音乐导入课文,问大家:我们要想在课堂上亲身感受草原的美景,就要认认真真地读书,品味文中的语言,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们纷纷举手,“可边读边想象”,“可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的方法是结合上下文”……“一会儿,你们就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一定会看到草原的美景。”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学生通过默读画批,初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在交流感受时,孩子们抓住“清亮、一洼洼”感受湖水的清透、通过“开满”“各种各样”“清香”等词感受野花的多、美、香,一个学生说:“草原不仅美丽,还是香香的大草原。”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加深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感悟。
二,放飞想像,感受美景。
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还不够,若要亲身感受草原的景色就要披文入境、发挥想像。在学习野草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抓住“满眼绿色”想到草很多,我问“假如此时你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昵?”学生说“野草很多,很多,到处都是绿绿的青草,真漂亮!我又继续引发学生想像那绿绿的青草一直铺向远方,都铺到了哪里?学生答:“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很远很远的地方,望不到边”。此时,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说“那青青的野草一直铺向远方,仿佛与蓝蓝的天空连在了一起,多辽远啊!”这张图片及教师的语言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此时再让学生朗读则读出了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难点,我用两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谈有什么不同感受:
1、草滩上嵌着清亮的湖水。
2、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学生体会到了第二个句子不仅写出了湖水清透干净,还写出了湖水很多,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于是,我请大家轻轻把眼睛闭上,我来描述:“此时,你正漫步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太阳的光芒映照在湖水里,湖面闪烁着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等多种色彩,湖水闪闪发光,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那清亮的湖水还能映出什么呢?”学生们说:“映出了圆圆的蒙古包。”我及时给予肯定,“你说得真生动,让我们想到了蒙古包的样子,真好,谁还能这样说。”“映出了青青的野草。”“映出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我又让他们将想像的画面用下面的句式说出来“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映出了(),映出了(),还映出了()。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在充分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后,我问学生:“欣赏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景色,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说到:“草原的景色那么美,小牧民怎能不骄傲,不自豪呢?”“小牧民的家乡实在太美了,我如果生长在那里,也会向小牧民一样高兴自豪,尽情歌唱自己家乡的美景。”……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道出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真挚感受,这样的方法让他们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是美丽、广阔的,更是充满生机的。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5
《锡林郭勒大草原》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广阔,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草原图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每每读到此文,我都会被草原的美景深深吸引,怎样让我的学生也产生这样的感受呢?为此,我精心备课,设计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着我的这些从未见过草原的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感悟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一步步走进这沃野千里,绿草茵茵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展示色彩艳丽的图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教学开始我播放草原色彩艳丽的图画,草原上各种湖水、野花、动物活动的图片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带着这种感觉来从文字上来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使学生眼中有图,心中有话,并能激发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体会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时介绍蒙古族的民情生活,这些资料的融入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草原、对牧民的生活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由于有了这些资料的铺垫,学生很快理解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能说出有哪些动物在活动,对草原的喜爱不言而喻。结尾和小牧民一起歌唱,在歌声结束教学,使学生觉得意犹未尽。
二﹑抓住重点词,句来进行品读。
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充满了新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体现。学生自读自悟,介绍大草原的美丽、广阔、欢腾,品味其中的重点词句。孩子们抓住“清亮、一洼洼”感受湖水的清透;通过“开满”“各种各样”“清香”等词感受野花的多、美、香。抓住“一直”“铺向”来理解草原的广阔。
三﹑放飞想像,感受美景。
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还不够,若要亲身感受草原的景色就要披文入境、发挥想像。在学习野草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抓住“满眼绿色”想到草很多,我问“假如此时你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昵?”学生说“野草很多,很多,到处都是绿绿的'青草,真漂亮!我又继续引发学生想像那绿绿的青草一直铺向远方,都铺到了哪里?学生答:“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很远很远的地方,望不到边”。
此时,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说“那青青的野草一直铺向远方,仿佛与蓝蓝的天空连在了一起,多辽远啊!”这张图片及教师的语言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此时再让学生朗读则读出了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难点,我用两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谈有什么不同感受:
1、草滩上嵌着清亮的湖水。
2、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学生体会到了第二个句子不仅写出了湖水清透干净,还写出了湖水很多,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于是,我请大家轻轻把眼睛闭上,我来描述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当然,课堂教学是难以完美的,本教学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需要改进:
1.教师语言的感染力不够,导致有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
2.在介绍欢腾的草原这一节,没有更深的理解“欢腾”的世界。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6
当然,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作为老师并不能事先一一预设好,一切都要以学生为本,但我真的很期待有机会的话再给学生们上这一堂课,通过课堂来验证我的想法。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我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做桥梁作用的过渡段,认识过渡段的作用,这一步做得很成功.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二: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写景短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色,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场景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草原的`特点,使学生切实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交流感受时,孩子们抓住“满”、“一直铺向”、“没过”等词感受野草的广阔与茂盛;抓住“清亮、一洼洼、映出”感受湖水的清透;通过“开满”、“各种各样”、“清香”等词感受野花的多、美、香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加深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图象,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二、放飞想像,感受美景。
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还不够,若要亲身感受草原的景色就要披文入境、发挥想像。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我引导学生想象“那清亮的湖水还能映出什么呢?学生们有的说:“映出了圆圆的蒙古包。”有的说:“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影子”还有的说:“映出了牛羊喝水的倒影……”等。于是,我又让他们将想像的画面用下面的句式说出来“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映出了( ),映出( ),还映出了(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运用音乐、动画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两次使用音乐,第一次在导入时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并配了一段体现草原美景的动画短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一下就将同学们带进了学习的氛围。第二次在结尾时,我又一次以蒋大为演唱的这首歌结束了这次“草原之旅”。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对自身课堂教学素质的反思: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文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得比较到位,但在一些教学环节的时间上还不能合理分配,比如:在感悟第二段时,用的时间太长,分析的过于细致,以至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朗读的太少。另外,在教学细节上还不够精益求精,尤其是教学语言,如:导入语、过渡语、
总结语,在备课中没有重视,而恰恰是这些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功就是用语言创设学习的场景、氛围,自己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多锻炼。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7
《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描写了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草原上欢腾的场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我国草原的热爱,同时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描写草原特点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
通过教学这一课使我对阅读课文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阅读课文教学的每一课目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使我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在教学中,我加入了更多的相关资料充实课文的内容,如:课题“锡林郭勒”的意思;内蒙古的地图;草原上各种湖水、野花、动物活动的图片等,我把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提供给学生,作为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依据,在体会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时介绍蒙古族的.民情生活,这些资料的融入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草原、对牧民的生活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作为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教育契机,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比如教学时,就应抓住以情感人的特点,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情感培育。同时,借助有效的电教手段,展现文章表现的意境,并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展开想象,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亲近自然,对自然产生喜爱之情并对破坏自然的行为自觉加以抵制。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有所提高,在段的教学和训练学生表达方面还有欠缺,教学细节上还不够精益求精,尤其是教学语言,如:导入语、过渡语、总结语,在备课中没有重视,而恰恰是这些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功就是用语言创设学习的场景、氛围,第一次试讲后组内老师就提出了我在语言上的问题,不精、不准、不美,辞不达意,我也深感由于在备课中没有好好设计使自己的话多、乱,在第二次的备课中我把自己的课堂语言都写了下来,效果果然就不一样了。我觉得这看似不起眼的一两句话却反应出了一个语文教师语文素养和教学基本功,自己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多锻炼。
在今后日常教学中,我认为对各种可以用于教育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加以挖掘、利用,并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渗透进课堂,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04-03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04-03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7篇04-03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6篇04-03
大草原作文07-13
描写大草原的作文07-14
大草原之旅作文07-10
写大草原的作文07-17
大草原作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