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手做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手做教学反思1
动手做(一)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的第二节课,学生在第一节已经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本节课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它无论从内容的选材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给人全新的体验。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的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爱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引入部分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几幅漂亮的折纸作品,问孩子们喜欢折纸么?今天我们就到纸工乐园去玩一玩!这么多的折纸作品,其中还有一架小飞机,瞧,它飞来了。这时我拿着一架纸飞机演示,提出问题:“如何让这架飞机飞得又高又平稳呢?”孩子们会想到让飞机的两边对称,也就是完全一样。板书“完全一样”。接着我拿一张长方形的纸,演示如何把一张纸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其实在生活中,把一个图形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是非常有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动手做的活动好好研究一下。板书“动手做(一)”。整个引入部分巧妙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重要的,本节课的引入这部分我比较满意。
新授部分我设计了两个大的环节,图形大挑战和创意大比拼。图形大挑战第一个活动是把正方形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孩子们拿两个正方形独自完成,他们想到了两种方法,这时我演示最难的分成两个梯形的方法。但是在上课中我折偏了,分成的两个梯形没有完全重合,这时我马上想到让孩子们尝试一下,能否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有的孩子很快就成功了,然后我提出问题“怎样折才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呢?”用PPT演示,横着折与竖着折折痕的共同点,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这四条线都经过正方形中心点。总结出来只要经过这一点的直线都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教材中对于梯形的方法没有要求,鉴于我们学校的高度,在这里我设计了梯形的这部分,效果很好。图形大挑战第二个活动是把三角形、圆、长方形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要求每个孩子先独立折,再和小组同学交流,最先完成的小组优先汇报。这部分孩子们兴趣浓厚,长方形想出了分成两个小长方形的方法,有了刚才正方形折成梯形的经验,孩子们又想到了把长方形折成两个梯形的方法。把长方形折成两个三角形孩子们没想到,我演示后孩子们都能接受。学生汇报完后,我用PPT总结四种图形的方法,直观简洁明了。
创意大比拼这一环节我首先演示了笑笑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让孩子们猜是由哪一个图形变的,孩子们想到是正方形,然后我让孩子自己演示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接着再拼回正方形。淘气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让孩子们动手拼。淘气和笑笑一起拼出了长方形,两个人合作用四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更多的图形,还有更多的惊喜。孩子们非常兴奋,也很想挑战,两个人一组,尝试更多的图形。教材中只要求两个三角形,这部分我加大了难度,要求用四个三角形拼,孩子们在尝试的时候遇到很大的挑战,经历了很多次失败的尝试,但是经过孩子们的努力,拼出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梯形,很好的达到了目的。我让孩子们把这些图形在黑板上拼出来,给大家展示,但是没有让孩子们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拼的。最好还是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今后我会注意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多表达。创意大比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在一张彩纸上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一副美丽的图画!孩子们兴趣高涨,开动脑筋,进行大胆的设计,在公开课前的试课中,每个班都有几组能完成一副美丽的图画,本节公开课,九个小组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出了精彩的作品,全部都展示在了黑板上。这部分比我预想的还要好!看来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好好的引导,能让孩子们感兴趣,孩子们都能学到很多知识!给我们很多的惊喜!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自主的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活动,充分的发挥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每个学生在有了自己的独特的创意后又去观察、吸收他人的智慧结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也是我第一次公开课尝试活动课,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方面需要自己继续努力!我会继续加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动手做教学反思2
我在设计本课时,按照递进的层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说一说”“猜一猜”“叠一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过程、从设想到实际创作的过程、由个人创作到观赏以及描述他人作品的过程、由拼组平面图形到折叠立体图形的过程,使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过渡,我采用激发兴趣、启发诱导、悬念引领等方式,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
问题:本节课中有些地方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足。如:“拼一拼”这一环节,为了便于展示和欣赏,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16开白纸,并且在教室里拉上线绳,要求学生先拼好一幅图,再粘到白纸上,最后用彩笔装扮好,挂在绳子上。可是在课堂中我发现这“粘——画——挂”的过程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为把拼好的图案粘在白纸上挂起来,使还想拼一拼的学生没有拼图材料了,这等于告诉学生:“你只能创作一幅图”。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还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图案。所以,在课后,我想:如果这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既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动手做教学反思3
片断一:
师:同学们看黑板,说说老师写了些什么?板书:动手做做看
师:你有想问的问题吗?
生1:老师,动手做什么?
生2:让谁动手做?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那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找到^答~`案呢?
生: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师:好,下面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老师提意,小朋友们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组合,你读给他听,他读给你听,读之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一要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二要把生字画出来,想办法记住它。
声:学生高兴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开心地大声朗读着课文。
师:你们的好朋友读的好吗?给大家推荐推荐。
生1: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读得很激动,很开心,让我也很想去读了。
反思:
传统整齐的座位让学生有束缚的感觉,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从小善于发现他人之长,从中受到感染,乐于肯定表扬他人,激发他学好的学习愿望。
片断二
师:相信小朋友们的课文读得很不错,那么是谁动手做什么呢?
生:我知道是伊琳娜她动手做实验的故事。
师:好,下面的时间就找几个问题小博士和几个聪明小博士来解决以下课文的其它问题好吗?(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生1:“奇怪的问题”是指什么呢?
师:哪个聪明小博士来告诉他?
生2:“奇怪的问题”是指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的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师:你们说他说得对吗?
生:对。
师:掌声鼓励。
生1:老师,我还有问题想问一问聪明小博士,伊琳娜回家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呢?
师:嗯,提得很好。
生2:伊琳娜回家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生1: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2:结果水漫出来了。
生1:妈妈为什么不告诉他?
生2:因为妈妈想让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做看。
师:我们继续。
生1: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2:因为她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们。
生1:那郎志万又为什么哈哈大笑?
生2:那是因为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们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生:老师,课文告诉我们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到什么事都要动脑想动手做做看。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不错,和课文中伊琳娜一样,也是自己动脑动手把课文中的疑问都解决了,并且还能悟出道理来,以后,同学们也可以当小老师了。
反思二:
整个环节是以问题小博士、聪明小博士的问答形式来学习课文的,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由同学、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课堂中,教师转变了角色,不只是在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这样比起以往的老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机械性形式,学生感觉轻松多了。学起来也没有很大的压力,连一些胆小的学生也愿意去当聪明小博士。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自主活动始终贯穿于整堂课,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明白了课文中的道理,学完后,学生自然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明白了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方法。
动手做教学反思4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
在学习《动手做做看》时,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教学反思5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
孩子开始说了,有人说:“朗志万是故意提出这个问题的,他很会教孩子。”
“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也可能有错误,我们要动手做做看,看看他说的是不是正确。”“我想到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明说的,这孩子真的是看书看多了,语言的感觉特别敏锐。我把他说的这成语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说说记记。
“我想到了我们上学期学的《酸的`和甜的》,里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没有动手试试看,小猴子才是动手做做看的。”呵,孩子还会联系旧文,联系得真是到位。我表演了发言的泽,说他真会读书,想得真好。小家伙高兴得红了脸蛋。
……
趁热打铁,在孩子的议论中,再让孩子读书。
了解了朗志万,我开始引导孩子说说伊琳娜,你认为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让孩子说出来,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孩子有的说她是个好问的人。有的说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有的说伊琳娜不随便相信科学家,敢和科学家对质。有的说她是个爱动手做做看,善于实践的人。还有的说她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在孩子的议论中还是找课文句子读,一次一次的读课文。
最后全班一起再读读课文,读完了,我拿书上合作伙伴的话问孩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吗?她会对朗志万说什么?”唯说:“她会说,朗志万先生,我懂得了不要都相信科学家的话,要相信自己亲手做的。”彬说:“她会说,谢谢您,朗志万先生。”书说:“她会说我误会了,对不起,朗志万先生。”……听学生这么说,我知道他们都能够理解课文了,可是课文中主要告诉我们了什么?我问孩子说:“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教室里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只小手举起来,“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要动手做做看。”这是课文中的,能够延伸到我们实际的生活吗?终于我们的炜说他看百科全书时好象看到书上有错,就和妈妈一起做做看,验证对吗。“这是说,书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我们有问题一定要多请教别人,动手实验来判断是不是正确的。”玉说到她妈妈,她妈妈教她很多知识,可是有时侯妈妈也会有错误,我们应该找实际来说明。终于听到了,我赶紧接着说是呀,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很会教我们,可是爸爸妈妈说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试着实践来判断。我把话锋一转,“老师也一样,我觉得我虽然教你们,可是也一样会有错误,同学们就经常帮助老师,如果有错误,我们很多同学都曾经帮助过我了。所以,我们小朋友对长辈说的话要学会思考,学会用实践来证明,不要都全部相信。”后面的道理好象深了点,我有灌输之嫌,可是也只能够这样了。最后留有个问题,朗志万到底是哪方面的科学家?让孩子回家查找资料。
我自己回家找一下,我才知道伊琳娜原来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同样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朗志万,是个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很要好的朋友。明天不知道孩子能够查出来吗?这个故事对于伊琳娜来说,妈妈和朗志万对事的态度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影响。
晚上自己细想,我这堂课上是不是话多了,让孩子读的时间不够。问题是就那四个大问题,分在课堂的不同时间,可是沉浸下来让孩子读,品的余地不够?这么说过去,如果孩子没有倾听,真的只是走过场罢了。因此不管是什么时候,倾听是很重要的,倾听是学会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动手做教学反思6
“有趣的七巧板”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教材第44页的教学内容。该节课的重点是学会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组各种图形,发展学生的创新、想象、动手操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本节的追求。为此,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生动、主动、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交流的机会以及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引导他们在活动中,饶有趣味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让他们在动手中培养发散思维,初步形成创新意识,为自己班级设计班标这个实践流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本次多次设计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精神,让学生共同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集体的力量。【动手做(三)教学反思3篇】动手做(三)教学反思3篇。
动手做教学反思7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现有20人,男生9人女生11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教学内容分析:
“底和高”是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计图纸
(媒体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王师傅想利用它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大家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1:是不是可以把这块木板锯开,然后拼起来?
师:可以的,但锯的次数应尽可能少一些,最好只锯一次。想一想,应从哪里锯开呢?
出示活动要求:
①拿出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仔细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
②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学生思考、设计,然后小组交流。)
动手做教学反思8
在本节课讲授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经历高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高。
我采用了“单刀直入”直接出示本课主题:用这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先引导学生理解“做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的意思,在学生领会是浪费木料最少,或是一点不浪费木料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锯开后,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试一试,然后再集体汇报方法,最后引出高。让学生经历了高的产生过程,对高有比较深刻的感知。
2、知识迁移,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学生有了平行四边形高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以及梯形的高和底。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画高时,仍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做图工具不规范,用钢笔做图,线条画得歪歪斜斜的,说明没用三角尺,是随心画的;有的画的'不是垂线,虽然打了直角符号,但却不是直角,说明画垂线的方法忘了;有的找点错了,即高和底不对应,说明高的概念还很模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仔细反思,我觉得自己出现有以下失误。
1、虽然学生对三角板很熟悉了,但对三角板的直角及直角边的认识一部分学生还不是很清晰,导致该用直角边时,不知如何使用,上课前应该让学生充分熟悉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直角边。
2、没有想到学生有这么长时间没有画过垂线了,可能会遗忘了画垂线的方法,课前没有进行画垂线的复习,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现有知识。
3、在画高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的概念,它们分别该怎样画,逐个让学生明白画法,而不应该以优生情况来代替全班同学,更不应该贪多,为求完成教学任务而将节奏加快。
动手做教学反思9
动手做
1.如何寓教于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司空见惯的玩具中发现、探索新的知识,从而使得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活而不乱,是我在上课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给七巧板——这个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朋友“说话”的机会,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使得他们重新认识七巧板,发现七巧板与所学图形的`关系,并通过独立思考及与人合作,完成各种图形的拼、摆,教师只是在其中起了协调、引导的作用。当学生个人的拼、摆活动无法独立完成时,他们自然会主动去与人合作,自然能体会到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从而自动放弃或改掉封闭、固执、不善合作等性格上的弱点。
2.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关注学生的发展。新的学科理念是: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本节课中学生对于七巧板组成的叙述、问题的解答、各自想法的交流、说故事拼图形,以及对于个人或小组作品意义的阐述讲解等等,都是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已经完全突破了数学学科的范畴。
3.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教材上简单的模仿拼图:鱼、蜡烛、小船,设计为“出题拼图”,因为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太熟悉了,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拼出来。结果正是如此,学生所拼出的图形比教材上所列出的还要形象、生动,并且种类很多。在最后的自由拼图活动中,学生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各种各样的设计令人惊叹。于是,这节课便像学生想像的翅膀,无限地伸展……
动手做教学反思10
本课主要是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可以利用的材料(如纸杯,也可以随取替代品),进行组合、穿插、连接,进行立体制作和练习。了解“物可以致用”的设计思路,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课本中巧妙使用了ppt教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为教学活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1、用ppt老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比如图片,可以调动同学们的视觉因素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同时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引发动手创作的欲望,为上好这一课打好基础,做好前期的'准备。
2、老师结合ppt运用多种方法直观展示龙的制作与连接,解决本课难点重点。课本中主要介绍和展示纸杯制作的龙,讲解了三种基本的连接方法,并在显著位置突出了难点之一的龙头,以帮助同学们理解龙头的结构和制作的特点。又用分解图的方式,集中介绍了最简单的一种连接方法和起伏的变化的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制作相应,从两个环节上突破难点:其一是利用剪、刻、折、粘贴的方法来制作龙头、龙尾。其二是利用穿插、捆扎等方法,把多个纸杯连接成可以活动的龙身。要简洁明了,充满动感,体现可操作性,且能配合主体乐曲循环播放,达到陶情激趣的效果。
教学中运用了ppt提高了效率,丰富了课堂生活,还是很值得肯定的。而且,我相信任何有职业道德的老师,肯定是不会因为ppt的运用而产生偷懒思想,反而是更会努力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尽量丰富自己的课堂生活。
动手做教学反思11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新课《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告诉小朋友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放进一条金鱼却不会。伊琳娜动手一做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朗志万告诉她――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要用心听,用心想,懂得动手实践的道理,并感受到动手做的乐趣,明白动手做的意义,唤起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我主要从“用心品读,读中感悟”这方面来进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再三反思 , 觉得有以下的收获:
一、设计过程 , 尽量简洁
从阅读教学现状来说,存在两多两少两忽视,即读书 , 感悟少,提问,分析多;学生自主发现少,教师牵引求同多;忽视兴趣 , 态度 , 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发现读书方法。怎样扭转现状,创建孩子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 我觉得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学环节尽量简洁化。环节简单了,就避免了多余的繁琐的分析,取而代之是孩子自主的阅读实践。在自主感悟中,孩子才有机会,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倾听,观察,阅读去了解学习内容,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及倾听来自他人的声音,来自思想的声音。自主学习,也意味着让孩子直面精美的短文,就意味着多与作者交流美好的事物,多感悟作者美好的品质。
二、 用心品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并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与文中主人一起苦恼、一起快乐。如在伊琳娜发现朗志万的'话错了时,读出她生气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我先让学生体会伊琳娜受骗后的感受,再说说读这句话时应用什么语气。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很快就从读中体会到了伊琳娜生气的心情,并感受到了伊琳娜敢于向科学家提出错误的勇气。最后理解朗志万说的那段话,这样,学生不会脱离文本,能牢牢地把握住整篇课文来思考问题了。
正是有了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才让学生紧紧地围绕着文本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升华了情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让课堂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在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问学生一些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像我所预设的那样回答,我在引导他们时,显得有所牵强,课堂上还没能实现收放自如。 我将在 以后还要加强随机应变的能力,多听课,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力争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更趋完美。
动手做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再问孩子们:“这是为什么?”目的是想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回去也做这个实验,看看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什么东西,水不会漫出来。学生对于这项作业非常兴趣,他们写出来的日记特别有意思,不信,你瞧:
有趣的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小试验.我准备了四杯水,还有盐,糖,味精,大米四种材料.我把四个杯子都装满了水,然后把四种材料分别投到四个水杯里.只见糖宝宝大部分都沉到了水里,还有一些赖在水面上不肯走,杯里的水溢了出来.味精宝宝很优雅地全部沉到了杯底去了,水还是溢了出来.大米宝宝有些沉到水底,有些也待在水面上不肯下去.可能是大米宝宝太胖了,杯里的水溢出了许多.盐宝宝也迅速地沉到水底,过了一会儿,水面上还结了一层白白的,像霜一样的东西.但奇怪的是,这一次杯里的水没有溢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盐的分子比水分子小,盐分子钻到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水没有溢出来.
这个实验真有趣,让我增长了知识.
一次有趣的实验
城关小学 二年三班 方浩宇
今天,老师叫我们回家做一个关于将什么东西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水不会溢出来的实验。
我听了以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片树叶、一块木头、一粒小石子、一枚硬币。
首先,我把一粒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一下子溢了出来。接着,我把一枚硬币放进杯子里,可惜,也失败了。紧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将一块木头放进水里,结果,又失败了。这时,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感到很失望。
当我看到还剩下一片树叶还没试,这可是最后的一次机会,我把树叶放进水里,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咚咚直跳。我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水没溢出来,这下成功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动手做教学反思13
还是纠结着语文课怎么教的问题?今天教《动手做做看》一课,文中有个实验——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瓶子里,看看水是否漫出。相信很多老师都在课堂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必定激情澎湃,课堂必定生气勃勃。记得以前上《乌鸦喝水》的时候,我做过乌鸦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课堂气氛和学生兴趣的高涨时很容易得到的,可是我想,如果同学们能想象得到实验的过程,如果这不是学习理解的难点,我们未必要在语文课堂上动手做实验,何不把时间腾出来做语文的正事——多读词句,多训练语言。
因此,根据课文用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特点,我在课堂上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带领学生学文,以为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基本能提出学文的关键问题:伊琳娜为什么先生气,后来又高兴地笑了?朗志万是真的“哄骗”小朋友们吗?围绕问题小组合作解决,在边解决问题中边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应该说,学生能真正自主学习,动脑思考,没有被老师牵着走,自然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动手做教学反思14
本课我讲的是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我会写”九个生字,并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的道理。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四个问题:(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2)科学家郎志万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3)小朋友对他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反应?(4)伊琳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因为课后让学生预习了课文,课堂上,我采用教师范读课文的`形式,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在课文中找出以上四个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同时,穿插学习了生字,这样有机地把课文与生字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思维较差,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明白:科学家的话,也都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的道理,我紧紧抓住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设置了三个小实验。实验一: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石块,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石块,观察水位有何变化?实验二: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木块,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木块,观察水位有何变化?实验三: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条金鱼,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金鱼,观察水位又有何变化?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我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漏看了任何一个步骤。
通过实验,学生明白了动手做做看的道理,同时,对课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金鱼太小,实验效果不及前两个实验效果明显,其次,学生没能亲手做做这个实验。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知识容量较大,没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朗读课文。
在有限的40分钟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完成,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以后,我会更加注重这方面,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动手做教学反思15
《大家动手做条龙》是人美版美术教材初一年级上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我力主让学生成为能动的主体,尊重他们的想法,塑造他们的自我。我希望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索,如在制作前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制作中探究方法,在展示中阐述目的,虽然是在我的带领下探索和总结,但是也让学生成为探索和总结的主要实施者,进而在以后让探索和总结成为思维习惯。虽然过程很困难,但这不能成为永远的阻力,这是生命的一个必然的.过程。
在课堂上以四个大的环节:
(1)龙的知识与民俗、龙的造型特点及其立体构成的概念;
(2)课堂实践;
(3)展示与评价;
(4)启迪与升华,
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从生活入手,渐渐过渡到美术,使学生的思维渐渐靠近本学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的思路,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总结与归纳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他们的语言来得到规律性的信息,根据他们的回答做总结欣赏,充分体现在现代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辅助与支撑的原则,在动手操作中检验学生读图看图的能力,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的空间和情境,使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和创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明白龙是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事物,
作为中国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把了解、学习、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身处社会变革中,应该留守一块温暖而博大的心灵家园,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无论走在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都要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为中华巨龙画龙点睛!
【动手做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动手做教学反思04-05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03-26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04-01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07-30
动手做教学反思15篇04-05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5篇03-29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5篇)03-30
《鲸》教学反思鲸鱼教学反思08-04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