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7 12:08: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鲸》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鲸》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鲸》教学反思(合集15篇)

《鲸》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我教学本课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他们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最后,我根据课后作业题的要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分别画出鲸睡觉,呼吸,进食的样子,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又让他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通过作业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鲸》教学反思2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

  生:我喜欢蓝孔雀。

  生:我喜欢鸭嘴兽。

  生:我喜欢熊猫。

  师:你们愿意以各种动物的身份介绍他们的某一特点,或者以他们的口吻说说他们的心里话。

  学生稍做准备

  生:我是一只东北虎,我的皮毛的颜色虽然没有东南虎的皮毛颜色鲜艳、漂亮,但是我们的全身都是宝。虎皮可以制成高级的皮裘大衣,虎骨可以入药入酒,治疗风湿等疾病。我们能为人类作贡献,我们心里可自豪了。

  生:我是一只大熊猫,在竹子开花,我们面临灭亡的威胁时,人类——我们动物的朋友为我们捐钱,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们转危为安。我代表大熊猫家族中心的感谢人类。

  生:我是一只东北虎,我的家族成员已经少的可怜,我郑重的向人类发出警告:请保护我们,否则在地球上,你们见到的将是东北虎的标本。

  教学环节分析:

  这一教学环节是我在执教语文《鲸》一课在结尾出的`设计。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把思想教育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一个换位表演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关心动物的情感。这一环节有这样几点成功之处:

  1、换位表演,激发兴趣,渗透思想教育。

  学生的年龄是十一、二岁,正是喜欢模仿的年龄,而且他们喜欢各种动物。老师设计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用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拉进了人与动物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热爱动物。

  2、内化语言,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课下搜集各种动物的资料,他们要以各种动物的身份表现出来,就要认真的阅读,积累语言。在课堂上,换位表演,是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再有学生在课堂上还可以互相借鉴,激发灵感,有利于取长补短,学习语言。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表现力较差。

  这一不足,一方面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比较保守,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上比较欠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的年龄越开越大,有些不好意思,放不开手脚。

  2、学生的语言较贫乏。

  学生平时看书较少,语言积累量不够,心中有这种感情,却不知如何表达。分析原因,一时家庭文化氛围不好,再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虽有意识要求学生积累语言,但是检查件都的力量不够。多数学生积累了语言,而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较少,不能使知识很好的迁移,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情景,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并做到课内、外结合,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方法通过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沿江等形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觉得积累名人名言、格言、言语、歇后语等丰富学生的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着运用,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也是一种丰富语言的好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反思,有成功也有不足。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是起点,今天的不足就是明天的成功之处。

《鲸》教学反思3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文章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初读走进文本。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让你知道了哪些鲸的知识?引出:大、重、进化、种类、生活习惯等。

  自读感悟文本。

  对于那么多的关于鲸的知识,你最喜欢那种?试着去读读,学学,找找作者通过哪些方法让我们看得更加明白。学生通过读、划、写学习了自己喜欢的那一块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

  交流学习内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理解说明方法。

  一是用比较法。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在教学时,为了体现这样的写法的妙处,我让学生进行课文原句和不使用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较,从而体会这样的说明方法使读着更加容易理解,生动地感受到作者要描写的事物。

  二是用画图法。作者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为了让学生感悟,请他们画出鲸呼吸的样子,然后加以辨别是须鲸还是齿鲸,还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也体会到这样说明方法的好处。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课文中多出运用了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通过这样的数字,可以让学生很形象、明确地知道了鲸的大小。我就让他们想象:大象见到了鲸会说些什么?有学生说:我以为象很大了,可是与鲸相比,却天差地别。

  但是,在教学说明文中,我还是没有将说明方法有效地让学生加以运用,而这也是单元目标中提出的`。同时,在自主感悟时,学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赖别人将学习成果告诉自己,也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新的体会。

  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

《鲸》教学反思4

  《鲸》是一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鲸的特点及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及说明方法有一些了解,并且对鲸这种动物比较感兴趣。课前我让学生查找了有关的资料及图片,为学习课文作了一些准备。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

  第二课时我基本是让学生以自学和小组学习的形式去展开学习。让学生在自读最感兴趣的段落的基础上,与同学展开讨论,并自己设计汇报的方式,在这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鲸的特点及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各环节的条理也很清楚,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方面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汇报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根据学生的汇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是动态和生成的。我还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的训练。

  觉得做的不够好的是学生读的得还不够,老师激励性语言还不够。在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汇报方式汇报时,没有问一问选同一方面的其他同学有没有其它不同的汇报方式,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会更广,学生的成就感会更强。另外,在课堂设计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细些,比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特点及说明方法),然后归纳学法,再分小组学习,让每一组选一个方面讨论汇报,最后全班参与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鲸》教学反思5

  近日,我带着孩子们开展了早期阅读《小鲸游大海》。孩子们学习的非常认真,也对于这种很少接触的海洋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条小抹香鲸在浅海静静地出生了,可是这位一生下来就能装下5匹马、2头象的“小”家伙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转圈、换气、应付大海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故事便讲述了小抹香跟随妈妈逐渐成长、游向大海的过程……

  小鲸鱼的经历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当鱼弟弟、鱼妹妹看到小抹香都想要逃跑时,孩子们和小抹香一起难过和不解;当小抹香第一次冲出海面喷出美丽的水柱时,孩子们会不由得欢欣鼓舞;当小抹香偷偷地想要离开妈妈独自去冒险,却被海草紧紧缠住时,大家会不由得眉头紧锁……联想到小抹香像极了这群可爱又有些叛逆的孩子们,所以在设计活动的提问时,我一边讲述一边及时地根据孩子们的情绪反映提问,帮助他们进一步体验小抹香的心情和情绪。

  如:小抹香想去和其他小鱼一起玩却遭到拒绝时,我引导孩子们:“如果你是小抹香,被小朋友拒绝了,会觉得怎么样?心里会想些什么?”很多孩子都发言:“有一点不开心”“很难过!”“我有点想哭了……”

  当小抹香遇到困难时,我引导:“看到小抹香被乌贼缠住了,你们觉得妈妈会怎么做呢?”“会马上去救小抹香!”很多孩子异口同声地说。紧接着我揭示下一页画面,咦?鲸鱼妈妈在一边,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疑惑,“妈妈为什么不去帮助孩子呢?”我问,思考了一会儿,有孩子回答:“因为妈妈想看看小抹香自己行不行。”“因为妈妈想叫小抹香自己试一试”“因为妈妈觉得小抹香一定能打败乌贼的”……孩子们仔细思考后,竟然想到了鲸鱼妈妈的用意,我欣慰地笑了,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书中的一段情节:鲸鱼妈妈让小抹香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脱困。勇敢的小抹香似乎也在告诉大家:遇到困难,不害怕、不气馁,相信自己能行!

  整个活动下来,自己觉得在引导孩子体验故事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方面做得还可以,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在讲述鲸鱼的生活习性中介绍他们喷出的水柱原来是换气产生的特有现象,我看出孩子们还有些不理解,但我又不敢继续解释,一则时间来不及,二则考虑到这样会不会跑题。这样的含糊很可能会使一些孩子有些失望。

  还有在对个别孩子的引导中看到他们讲得偏离故事主题就马上性急地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如:小鲸鱼遇险段落中,我进一步提问:“如果你遇到危险了,想想你的妈妈会怎么做?”有孩子回答:“逃走!”有很多人笑了,我马上正色对全班说:“他的妈妈那么爱他,会这样做吗?所以他的想法正确吗?”孩子们都回答“不对的。”活动后回想觉得这样的群起而攻之的教育方法虽然塄坎上去声势浩大,但对该个别幼儿的.教育可能效果不大。我可以这样做——先问该幼儿:“你妈妈爱你吗?”“爱”他肯定这样回答,“非常爱你的妈妈在自己的孩子遇到会离开吗?这样一来,他肯定会想到妈妈不会离开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这样的反省性教育比全班的声势教育效果区别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的感受是:本绘本中小抹香的经历有趣而惊险,让孩子们体验到小鲸鱼的不同时候的心情,还会让孩子了解到鲸鱼原来是哺乳动物,它们的体积巨大,鲸鱼喷出的水柱原来是换气产生的特有现象。再加上绘本独特的水彩画表现形式,孩子们很喜欢看,所以这是一本很适合大班孩子的读物,所以,我很高兴选择了本绘本故事开展阅读活动,希望以后的活动中自己能考虑得更细致,更全面,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方方面面,从中领悟到更深一层的东西。

《鲸》教学反思6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鲸》这篇课文是一片典型的说明文,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讲课结束后,我有很多感慨,将自己的体会整理出来予以交流。

  一、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快速阅读能力训练”来展开,效果很好。

  教材在第五单元的“导读”中,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阅读能力,在第六单元的“导读”中,又提出“要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中,对阅读说明性文章提出了具

  体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基于此种理念,我的主要教学环节,便是设计了三道由浅入深的思考题,通过这三道题目的探究交流,既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住了《鲸》这篇说明文的说明要点。

  二、对“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这种教法做了积极的探索。

  五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评价能力较差。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适量的巩固性训练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再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

  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是我在听数学课之后经常思考的问题,避免了讲授课和训练课相分离的单调性。

  三、注重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如何营造语文学习软环境,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注重探索的问题。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还尽量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二是板书规范、书写工整。三是师生对话注意得体、注重礼仪。四是在课堂上注重师生的朗读感悟。种种做法,都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的软环境。

  我知道我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度不自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忽略了鼓励性,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鲸》教学反思7

  研修前,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这一概念虽然在我脑海中出现过,也力图在自己的课堂中努力实现,但终究只是美好的愿望,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持,也只是个人摸索,鲸教学片段及反思。研修后,我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生1:进食、呼吸。

  生2:还有睡觉和生长特点。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鲸的生活习性中的一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研究,如,可以画画、可以朗读、可以表演、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把鲸的特点写清楚的,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就开动吧。

  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

  师:我注意到了同学们在小组中合作得都非常好,分工很明确,而且商量时声音很小,没有影响到其他组。我想研究成果一定不错,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第一小组研究的是鲸的呼吸,我们使用画画的方法学习的,请大家看,这是我们小组画的两幅图(展示给大家看)

  师:画得真好,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生3:我们画的是鲸呼吸时的样子。鲸用肺呼吸,隔一定时间必须到海面上呼吸一次。这幅图上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它是须鲸。在看这幅图,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这头鲸是齿鲸。

  师:不仅画得好,讲解得也非常清楚。同学们看(指两幅图的水柱)像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喷泉。

  师:作者也是这么说的,特别生动形象。请问第一小组的同学,你们总结出了说明方法吗?

  生4:作者把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说成公园里的喷泉,用到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教学反思《鲸教学片段及反思》。

  师:嗯,很好,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别的小组成员有补充的吗?

  生5(笑):老师我补充,从他们画的两幅图我就知道,作者还用了比较的方法。

  师:你补充的很好,作者用鲸鱼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加以比较,这样来区分须鲸和齿鲸。哪个小组再来汇报?

  生6:老师我们第三小组学习的是鲸睡觉的一部分。我们也是利用图画。(出示图)大家看,鲸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的浮在海面上。

  师:大家看这些围在一起睡觉的鲸像什么?

  生7: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生8:像漂浮在海面的一个小岛。

  师:鲸鱼这种睡姿是为了什么呢?

  生9:保护自己。

  师:可见鲸鱼非常——

  生(齐):聪明。

  师:真棒,都知道老师在想什么了。

  生10:我们小组学习的是鲸鱼进食的.部分,我们是用表演的方法。

  师:请你们来表演吧。

  生表演:几个同学围住一个同学做撕咬状表演齿鲸吃大鱼和海兽。一个同学表演须鲸吃小鱼的动作。

  师:你们表演得很到位。能说一说用到了那些说明方法吗?

  生10:“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用了设问的方法,告诉我们鲸鱼吃什么?“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告诉我们虎鲸食量大,很凶猛。还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你们组学得真仔细。哪一组学的是鲸鱼的生长特点。

  生10:我们组,我们用朗读的方法。

  师:请吧。

  生大声朗读。

  师:读得声情并茂,说一说,你们的成果。

  生10:我们组觉得鲸鱼很大,生长得速度很快,而且寿命很长。

  师:说证据。

  生10:作者是用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的。“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作者还告诉我们鲸鱼是胎生的。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知道你们对鲸这种庞大的动物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可是据我所知,鲸鱼家族中的成员数量急剧减少,有的濒临灭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反思:在学习鲸鱼的生活习性时,我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按自己的选择去读书、思考、感悟,获得个人的读书体验,整堂课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有了更多的收获。

  我们班共 33 名学生,分成 6 个小组, 2 组学生选择学习鲸睡觉, 3 组学生选择学习鲸呼吸, 1 组学生选择了学习鲸进食,学生们选择的学习方法惊人的一致,学习鲸鱼睡觉和呼吸的学生都是选择画画的形式,可见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遗憾的是没有小组选择学习鲸的生长特点,可能是选这一段不太好发挥。巡视时,我发现了这一点,和一个小组商量,能不能改变一下自己组的选择,因为如果同学们都选择一样的知识学习,就没有新意了,也不能体现自己小组的能力,所以挑战一下自己,选别人没有选择的,他们都表示同意。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他们的选择大部分会一样,而对于遗留下的他们没有选择的内容该如何处理才更好呢?

《鲸》教学反思8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它不像科学小品,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那样生动有趣,一直以来,讲这一类的说明文,是让我既轻松又头疼的一件事。轻松的是文章结构清晰,想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在课文中都清楚明白地显现了出来;头疼的是科学性如此强的文章,很难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枯燥无味的课堂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煎熬。鉴于此,我想设计一堂不一样的说明文讲授形式。

  简单的简笔画导入,自然明了。对于四五年级的孩子而言,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已经不是难事,所以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们根据自学提示先自学文章,对文章有了整体认知。紧接着关于鲸的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神,而“我也想养一条鱼,一条大鲸鱼”的想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就是权威的象征,现在老师有了这么不可思议的想法,而且还给大家机会去说服她,学习积极性就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于是我看到了后来学生们争先恐后说服我的场面。而学生说服老师的过程也就是掌握文章知识点的过程。当然这一环节,也是考验老师的教育机智和知识容纳量的,对学生找到的理由要有策略的反驳,才能使这一环节一点一点全面展开。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少不了听说读写,我提供给学生各种鲸的资料,使学生获得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完成了写话训练。最后海底世界的视频,唯美的画面,神奇的海洋生物,相信激发他们课后去继续探讨海洋世界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一个讲说明文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欢笑的课堂,辩论的课堂,在热闹中孩子们复述文章的内容,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在这堂课,学生不再只是学生,而是和我一起学习的伙伴。

《鲸》教学反思9

  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在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时,通过让学生看鲸的进化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让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概括,这样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大”时,我将课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同时对于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在教学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并且让故事贯穿在教学中。教学“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肺”字,上下通气,呼吸顺利。这样的形象教学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上第一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有待加强,学生读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就更好。同时,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

《鲸》教学反思10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完成了两项教学任务,一是结合书后练习第一题——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另一个是重点分析第一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经过学生认真的学习归纳,以及我耐心细致的辅导,最终学生均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掌握了提取信息的几种方法,体会到了每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与作用,好处。

  一、注重信息提取方法的归纳

  在借助表格练习提取信息的方法时,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让学生能在稍加思考之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填写鲸在形体、习性各方面的特点之前,先让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进行默读,这样帮助学生扫清了障碍,直击重点内容,少走了弯路。在提取每一段信息时都组织学生归纳所用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每种方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为适合。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学生能够清楚的概括出,有重点句的段落,直接提取;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落,先分层再找重点句或是概括几句话的同一个意思;整个自然段都在写这一个意思,但是没有重点句,需要提炼各句的要点进行概括。

  二、注重对说明方法的深层次理解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让学生自读理解鲸形体大的特点,进行交流;接着引领学生找到描写鲸大的语句,明确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学生通过自读理解交流,能够理解作者运用数字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和假设说明这四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更形象具体的表现了鲸巨大的特点。在学生谈自己感受交流之后,又教学生如何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好各个说明方法。

  三、迁移学法,拓展阅读

  我安排的课后作业是自学拓展阅读书上的《松鼠》一问,归纳松鼠各方面的特点,自己列出表格,完成填写。这是对本课重点内容的复习巩固,也是对提取信息的方法运用的考核,学生在课后都能认真完成此项作业,正确率比较理想。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好的语文阅读的方法,在自己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技能,并且在后面做阅读短文的训练中得以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学生在提取信息,归纳段意主要内容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本次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对于学生当堂生产的问题,没能很好的把握和利用,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掌握的不够好,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

《鲸》教学反思11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我教学本课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第一课时我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没有遇到什么难度,接着进入“精读课文,体会写法”环节。本环节我主要是采取“扶”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本课说明方法运用的精准、多样以及这样写的好处。第二课时的学习,我开始“放”。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即理解、积累、运用语言。为了锻炼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这个环节实际也是一次开放性的口头作文训练,根据学生能力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也可以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一项创造性的复述,更高层次的学生,则能创造性地融入课外知识进行说明。学习4、5自然段我是采取“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合作学习是课标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整个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没有过多牵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

  反思本课教学,虽然没能运作多媒体教学是个遗憾,但是感觉更多的关注文本,没有花哨的刺激,学生反倒学的很扎实。

《鲸》教学反思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而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我们转变教学模式带来了契机,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语文学习。通过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使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能把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丰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在《鲸》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制作了相应的网络课件,把局域网引进课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这一教学理论,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渲染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前,准备好音乐、画面同步的大海图,教学时,我首先让同学们,进入情境。逼真的画面、丰富的资料、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们兴味大增,不时倾吐着自己的真情。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个人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当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鲸的知识的时候,学生无拘无束,充分交流或发表收集到的信息或自己的见解。

  二、利用网络激发读书兴趣

  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这一优势,一改传统的初读方式,,让学生带上耳机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可通过网络请求其他同学的帮助。这样,既避免了其他同学读书带来的不必要的干扰,又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特有的生生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初读的兴趣高了初读的效果。

  三、利用专题站延伸学习

  课文中对于蓝鲸的大是从它的体长、体重、属类、呼吸、睡觉、食物等几个方面,并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其中的说明方法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从学生主体出发,教师课前收集了有关鲸的其他知识,并制作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网页,在教完这一段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鲸的其他知识,并想想网上的.资料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让你感受到蓝鲸的特点的,学生通过查阅,激发起极大的兴趣,对鲸的大有了更深的体会,学到的说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为运用说明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再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

  在课文学习结束进行“介绍熟悉事物的特征这一练笔。课前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制作成网页,并带领学生熟悉这些事物,练笔时,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查找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以唤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了解和回忆,结果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网页,获取到丰富的资源信息。学生们兴致高涨,不断地交流着自己的搜寻结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种事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认真选择自己喜爱的写作对象开始练笔,由于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少小组学生的习作写得相当详细生动。教师因势利导,当堂交流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从《鲸》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文教学利用校园网和局域网所提供的多媒体环境,以创造性思维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提高为目标,再加上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指导学生将零星的知识点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达到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境界。

《鲸》教学反思13

  《鲸》一文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写作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表现了动物界的神奇与伟大。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并适时向学生渗透科学素养。既然是语文课堂,教学时就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道来,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我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接着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训练,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文章共鸣。

  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面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研究学问的。就拿最后让学生交流小练笔来说,孩子们的兴奋劲可谓是乐不思蜀。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教学,要让学生更自由、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而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后进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鲸》教学反思14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课文的特征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这一课的第一课时重点放在检查课前独学及学习第一自然段上。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让学生既了解鲸的特点,又能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催化剂的作用,既可渲染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更主要的是沟通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图

  文互补,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开课,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鲸,如下图:然后播放视频《壮美的鲸》,学生看到翻腾的、跳跃的鲸,无不震撼和惊讶,既产生了学习本文的欲望,又产生了了解鲸的冲动,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非常清晰的图片,如下图:将大象与鲸、与人作比较,给学生以直观印象,使学生掌握了鲸很大的特点。

  二、重视情感情景的创设。

  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本节课中,我始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空间,让他们对子之间或是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尤其是在弄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和“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介绍鲸的?”这两个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整个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没有过多牵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两点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失妥当。

  这节课,学生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应该还有一个朗读展示与分享,要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鲸的大,但是学生只是匆匆读完了一遍就下课了,以至于后面的盘点收获和检测反馈也没法完成。我反复思考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导学引领的第一题“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如果放在独学环节进行,上课时只是检测一下,那么这个时间腾出来就可以解决盘点收获和课后检测反馈的问题了。

  二、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本节课中,如果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表演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交流,那么就可以更加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学课文鲸的教学反思4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现将教后反思如下:

  (一)反馈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鲸,更要通过课前去收集相关材料,才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也体现了大语文观教学,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课前我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地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紧扣训练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是为学生会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了生字词,了解了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提出中心问题:作者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是怎样介绍的?勾画出相关词句。最后在学生独立读文思考、勾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充实自己的想法。

  (三)展示自我,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学习写法。

  在这一课时,重点就是学生的展示和拓展提升。刚开始上课就先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这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各介绍了鲸的一个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所以我分配各组展示的任务时,按每个组展示一个自然段的内容,由组内选好的汇报员来讲解,其他组员或其他同学都可以补充。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和自学,以及小组交流。所以,对段落的分析讲解非常透彻。特别是对重点词句抓的很准确。比如,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学生除了感知到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还能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教师对重点也进行了强调,学生讲解的积极性高,听的同学也认真补充纠错,整个课堂属于学生,而老师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和强调、引导的作用。没想到的是,这种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学、讲的方式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拓展提示的环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对这节课的学习。比如:谈收获,读喜欢的句段,以鲸的自述介绍某类鲸的特点等。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可以说学生们是百分百地投入在学习的课堂中。课后的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虽然,这节课受到了市、县教研领导的高度评价,但是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上,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对自己的表现有更好地把握。

《鲸》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训练,再说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所以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对比读,有感情的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把此方法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运用。

  2.合作探究讨论法。新课标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用谐的问题来设计文章悬念,采用同桌、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落实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力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和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老师知道同学们可爱听故事了,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今天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九课,回忆这篇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鲸?(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形态、进化、种类、习性)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作者究竟怎样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呢?

  1、我们来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动笔画出描写鲸的体形特点的语句。

  2、汇报所画语句,并说说体会到鲸的体形哪些特点?(大、重)(重点指导鲸与象的比较,为学生提供数据:普通的象重六吨,相当于一百个成人体重。让学生算算它们的倍数关系,从而深切体会鲸的巨大。体现学科整合)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鲸的体形巨大呢?(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研究作者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假设)

  4.老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让读者很清楚,所以,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四、学习2-----7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种类

  进食(吃什么、怎样吃)

  呼吸(用什么呼吸)

  ( )鲸

  ( )鲸

  共同点

  学生知道了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你能画一画它们呼吸时喷出来的水柱吗?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试着想象并补充句子。

  出示: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像( )。

  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像( )。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回顾内容,读写结合。

  1.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2.课文中多次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表达特点,并仿说一句话。

  四、延伸扩展,提高保护鲸的意识。

  1. 除了课文介绍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 阅读资料袋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谈谈感受。

  五 总结升华。

  鲸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可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它们正在日益减少。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大家可以采用本课学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鲸的自述》,既向人们介绍鲸,又呼吁人们保护鲸,可以吗?老师代表鲸家族谢谢你们。

  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鲸的'大:大、重、长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

  鲸的进化过程 (列数字)

  鲸的种类 :须鲸 齿鲸 (分类别)

  9. 鲸 吃食 (列数字)

  鲸的生活习性 : 呼吸 (打比方)

  睡觉

  生长 (打比方)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本文虽是说明文,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又不乏生动形象,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可以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所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朗读和学习第一段,因为课文的说明方法在这段里体现最明显。我先让学生自己找,自己读,自己体会。学生从不同的句子中体会到鲸的大和重,也读懂了作者的说明方法。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这个环节,我看到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三种说明方法了。我把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对课文的说明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我采取以下的方法:1、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课文围绕着“鲸”讲了哪些方面?2、指导学生在了解鲸的体形时,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的?3、让学生谈谈用了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4、方法灵活。在理解鲸的体重时,我采用对比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鲸的体型庞大和超重。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帮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所以效果较好,但也存在着不足: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而我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所以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显得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

《《鲸》教学反思(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鲸》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鲸教学反思04-07

《鲸》教学反思06-14

鲸教学反思06-29

《鲸》教学反思鲸鱼教学反思08-04

语文《鲸》教学反思03-30

《鲸》教学反思(优)07-11

《鲸》教学反思(热门)07-05

(荐)鲸教学反思07-10

《鲸》教学反思(14篇)03-28

《鲸》教学反思 15篇03-28

《鲸》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鲸》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鲸》教学反思(合集15篇)

《鲸》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我教学本课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他们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最后,我根据课后作业题的要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分别画出鲸睡觉,呼吸,进食的样子,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又让他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通过作业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鲸》教学反思2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

  生:我喜欢蓝孔雀。

  生:我喜欢鸭嘴兽。

  生:我喜欢熊猫。

  师:你们愿意以各种动物的身份介绍他们的某一特点,或者以他们的口吻说说他们的心里话。

  学生稍做准备

  生:我是一只东北虎,我的皮毛的颜色虽然没有东南虎的皮毛颜色鲜艳、漂亮,但是我们的全身都是宝。虎皮可以制成高级的皮裘大衣,虎骨可以入药入酒,治疗风湿等疾病。我们能为人类作贡献,我们心里可自豪了。

  生:我是一只大熊猫,在竹子开花,我们面临灭亡的威胁时,人类——我们动物的朋友为我们捐钱,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们转危为安。我代表大熊猫家族中心的感谢人类。

  生:我是一只东北虎,我的家族成员已经少的可怜,我郑重的向人类发出警告:请保护我们,否则在地球上,你们见到的将是东北虎的标本。

  教学环节分析:

  这一教学环节是我在执教语文《鲸》一课在结尾出的`设计。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把思想教育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一个换位表演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关心动物的情感。这一环节有这样几点成功之处:

  1、换位表演,激发兴趣,渗透思想教育。

  学生的年龄是十一、二岁,正是喜欢模仿的年龄,而且他们喜欢各种动物。老师设计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用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拉进了人与动物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热爱动物。

  2、内化语言,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课下搜集各种动物的资料,他们要以各种动物的身份表现出来,就要认真的阅读,积累语言。在课堂上,换位表演,是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再有学生在课堂上还可以互相借鉴,激发灵感,有利于取长补短,学习语言。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表现力较差。

  这一不足,一方面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比较保守,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上比较欠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的年龄越开越大,有些不好意思,放不开手脚。

  2、学生的语言较贫乏。

  学生平时看书较少,语言积累量不够,心中有这种感情,却不知如何表达。分析原因,一时家庭文化氛围不好,再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虽有意识要求学生积累语言,但是检查件都的力量不够。多数学生积累了语言,而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较少,不能使知识很好的迁移,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情景,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并做到课内、外结合,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方法通过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沿江等形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觉得积累名人名言、格言、言语、歇后语等丰富学生的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着运用,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也是一种丰富语言的好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反思,有成功也有不足。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是起点,今天的不足就是明天的成功之处。

《鲸》教学反思3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文章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初读走进文本。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让你知道了哪些鲸的知识?引出:大、重、进化、种类、生活习惯等。

  自读感悟文本。

  对于那么多的关于鲸的知识,你最喜欢那种?试着去读读,学学,找找作者通过哪些方法让我们看得更加明白。学生通过读、划、写学习了自己喜欢的那一块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

  交流学习内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理解说明方法。

  一是用比较法。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在教学时,为了体现这样的写法的妙处,我让学生进行课文原句和不使用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较,从而体会这样的说明方法使读着更加容易理解,生动地感受到作者要描写的事物。

  二是用画图法。作者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为了让学生感悟,请他们画出鲸呼吸的样子,然后加以辨别是须鲸还是齿鲸,还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也体会到这样说明方法的好处。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课文中多出运用了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通过这样的数字,可以让学生很形象、明确地知道了鲸的大小。我就让他们想象:大象见到了鲸会说些什么?有学生说:我以为象很大了,可是与鲸相比,却天差地别。

  但是,在教学说明文中,我还是没有将说明方法有效地让学生加以运用,而这也是单元目标中提出的`。同时,在自主感悟时,学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赖别人将学习成果告诉自己,也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新的体会。

  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

《鲸》教学反思4

  《鲸》是一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鲸的特点及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及说明方法有一些了解,并且对鲸这种动物比较感兴趣。课前我让学生查找了有关的资料及图片,为学习课文作了一些准备。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

  第二课时我基本是让学生以自学和小组学习的形式去展开学习。让学生在自读最感兴趣的段落的基础上,与同学展开讨论,并自己设计汇报的方式,在这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鲸的特点及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各环节的条理也很清楚,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方面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汇报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根据学生的汇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是动态和生成的。我还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的训练。

  觉得做的不够好的是学生读的得还不够,老师激励性语言还不够。在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汇报方式汇报时,没有问一问选同一方面的其他同学有没有其它不同的汇报方式,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会更广,学生的成就感会更强。另外,在课堂设计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细些,比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特点及说明方法),然后归纳学法,再分小组学习,让每一组选一个方面讨论汇报,最后全班参与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鲸》教学反思5

  近日,我带着孩子们开展了早期阅读《小鲸游大海》。孩子们学习的非常认真,也对于这种很少接触的海洋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条小抹香鲸在浅海静静地出生了,可是这位一生下来就能装下5匹马、2头象的“小”家伙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转圈、换气、应付大海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故事便讲述了小抹香跟随妈妈逐渐成长、游向大海的过程……

  小鲸鱼的经历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当鱼弟弟、鱼妹妹看到小抹香都想要逃跑时,孩子们和小抹香一起难过和不解;当小抹香第一次冲出海面喷出美丽的水柱时,孩子们会不由得欢欣鼓舞;当小抹香偷偷地想要离开妈妈独自去冒险,却被海草紧紧缠住时,大家会不由得眉头紧锁……联想到小抹香像极了这群可爱又有些叛逆的孩子们,所以在设计活动的提问时,我一边讲述一边及时地根据孩子们的情绪反映提问,帮助他们进一步体验小抹香的心情和情绪。

  如:小抹香想去和其他小鱼一起玩却遭到拒绝时,我引导孩子们:“如果你是小抹香,被小朋友拒绝了,会觉得怎么样?心里会想些什么?”很多孩子都发言:“有一点不开心”“很难过!”“我有点想哭了……”

  当小抹香遇到困难时,我引导:“看到小抹香被乌贼缠住了,你们觉得妈妈会怎么做呢?”“会马上去救小抹香!”很多孩子异口同声地说。紧接着我揭示下一页画面,咦?鲸鱼妈妈在一边,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疑惑,“妈妈为什么不去帮助孩子呢?”我问,思考了一会儿,有孩子回答:“因为妈妈想看看小抹香自己行不行。”“因为妈妈想叫小抹香自己试一试”“因为妈妈觉得小抹香一定能打败乌贼的”……孩子们仔细思考后,竟然想到了鲸鱼妈妈的用意,我欣慰地笑了,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书中的一段情节:鲸鱼妈妈让小抹香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脱困。勇敢的小抹香似乎也在告诉大家:遇到困难,不害怕、不气馁,相信自己能行!

  整个活动下来,自己觉得在引导孩子体验故事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方面做得还可以,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在讲述鲸鱼的生活习性中介绍他们喷出的水柱原来是换气产生的特有现象,我看出孩子们还有些不理解,但我又不敢继续解释,一则时间来不及,二则考虑到这样会不会跑题。这样的含糊很可能会使一些孩子有些失望。

  还有在对个别孩子的引导中看到他们讲得偏离故事主题就马上性急地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如:小鲸鱼遇险段落中,我进一步提问:“如果你遇到危险了,想想你的妈妈会怎么做?”有孩子回答:“逃走!”有很多人笑了,我马上正色对全班说:“他的妈妈那么爱他,会这样做吗?所以他的想法正确吗?”孩子们都回答“不对的。”活动后回想觉得这样的群起而攻之的教育方法虽然塄坎上去声势浩大,但对该个别幼儿的.教育可能效果不大。我可以这样做——先问该幼儿:“你妈妈爱你吗?”“爱”他肯定这样回答,“非常爱你的妈妈在自己的孩子遇到会离开吗?这样一来,他肯定会想到妈妈不会离开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这样的反省性教育比全班的声势教育效果区别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的感受是:本绘本中小抹香的经历有趣而惊险,让孩子们体验到小鲸鱼的不同时候的心情,还会让孩子了解到鲸鱼原来是哺乳动物,它们的体积巨大,鲸鱼喷出的水柱原来是换气产生的特有现象。再加上绘本独特的水彩画表现形式,孩子们很喜欢看,所以这是一本很适合大班孩子的读物,所以,我很高兴选择了本绘本故事开展阅读活动,希望以后的活动中自己能考虑得更细致,更全面,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方方面面,从中领悟到更深一层的东西。

《鲸》教学反思6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鲸》这篇课文是一片典型的说明文,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讲课结束后,我有很多感慨,将自己的体会整理出来予以交流。

  一、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快速阅读能力训练”来展开,效果很好。

  教材在第五单元的“导读”中,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阅读能力,在第六单元的“导读”中,又提出“要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中,对阅读说明性文章提出了具

  体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基于此种理念,我的主要教学环节,便是设计了三道由浅入深的思考题,通过这三道题目的探究交流,既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住了《鲸》这篇说明文的说明要点。

  二、对“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这种教法做了积极的探索。

  五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评价能力较差。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适量的巩固性训练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再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

  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是我在听数学课之后经常思考的问题,避免了讲授课和训练课相分离的单调性。

  三、注重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如何营造语文学习软环境,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注重探索的问题。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还尽量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二是板书规范、书写工整。三是师生对话注意得体、注重礼仪。四是在课堂上注重师生的朗读感悟。种种做法,都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的软环境。

  我知道我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度不自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忽略了鼓励性,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鲸》教学反思7

  研修前,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这一概念虽然在我脑海中出现过,也力图在自己的课堂中努力实现,但终究只是美好的愿望,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持,也只是个人摸索,鲸教学片段及反思。研修后,我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生1:进食、呼吸。

  生2:还有睡觉和生长特点。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鲸的生活习性中的一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研究,如,可以画画、可以朗读、可以表演、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把鲸的特点写清楚的,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就开动吧。

  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

  师:我注意到了同学们在小组中合作得都非常好,分工很明确,而且商量时声音很小,没有影响到其他组。我想研究成果一定不错,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第一小组研究的是鲸的呼吸,我们使用画画的方法学习的,请大家看,这是我们小组画的两幅图(展示给大家看)

  师:画得真好,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生3:我们画的是鲸呼吸时的样子。鲸用肺呼吸,隔一定时间必须到海面上呼吸一次。这幅图上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它是须鲸。在看这幅图,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这头鲸是齿鲸。

  师:不仅画得好,讲解得也非常清楚。同学们看(指两幅图的水柱)像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喷泉。

  师:作者也是这么说的,特别生动形象。请问第一小组的同学,你们总结出了说明方法吗?

  生4:作者把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说成公园里的喷泉,用到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教学反思《鲸教学片段及反思》。

  师:嗯,很好,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别的小组成员有补充的吗?

  生5(笑):老师我补充,从他们画的两幅图我就知道,作者还用了比较的方法。

  师:你补充的很好,作者用鲸鱼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加以比较,这样来区分须鲸和齿鲸。哪个小组再来汇报?

  生6:老师我们第三小组学习的是鲸睡觉的一部分。我们也是利用图画。(出示图)大家看,鲸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的浮在海面上。

  师:大家看这些围在一起睡觉的鲸像什么?

  生7: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生8:像漂浮在海面的一个小岛。

  师:鲸鱼这种睡姿是为了什么呢?

  生9:保护自己。

  师:可见鲸鱼非常——

  生(齐):聪明。

  师:真棒,都知道老师在想什么了。

  生10:我们小组学习的是鲸鱼进食的.部分,我们是用表演的方法。

  师:请你们来表演吧。

  生表演:几个同学围住一个同学做撕咬状表演齿鲸吃大鱼和海兽。一个同学表演须鲸吃小鱼的动作。

  师:你们表演得很到位。能说一说用到了那些说明方法吗?

  生10:“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用了设问的方法,告诉我们鲸鱼吃什么?“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告诉我们虎鲸食量大,很凶猛。还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你们组学得真仔细。哪一组学的是鲸鱼的生长特点。

  生10:我们组,我们用朗读的方法。

  师:请吧。

  生大声朗读。

  师:读得声情并茂,说一说,你们的成果。

  生10:我们组觉得鲸鱼很大,生长得速度很快,而且寿命很长。

  师:说证据。

  生10:作者是用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的。“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作者还告诉我们鲸鱼是胎生的。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知道你们对鲸这种庞大的动物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可是据我所知,鲸鱼家族中的成员数量急剧减少,有的濒临灭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反思:在学习鲸鱼的生活习性时,我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按自己的选择去读书、思考、感悟,获得个人的读书体验,整堂课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有了更多的收获。

  我们班共 33 名学生,分成 6 个小组, 2 组学生选择学习鲸睡觉, 3 组学生选择学习鲸呼吸, 1 组学生选择了学习鲸进食,学生们选择的学习方法惊人的一致,学习鲸鱼睡觉和呼吸的学生都是选择画画的形式,可见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遗憾的是没有小组选择学习鲸的生长特点,可能是选这一段不太好发挥。巡视时,我发现了这一点,和一个小组商量,能不能改变一下自己组的选择,因为如果同学们都选择一样的知识学习,就没有新意了,也不能体现自己小组的能力,所以挑战一下自己,选别人没有选择的,他们都表示同意。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他们的选择大部分会一样,而对于遗留下的他们没有选择的内容该如何处理才更好呢?

《鲸》教学反思8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它不像科学小品,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那样生动有趣,一直以来,讲这一类的说明文,是让我既轻松又头疼的一件事。轻松的是文章结构清晰,想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在课文中都清楚明白地显现了出来;头疼的是科学性如此强的文章,很难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枯燥无味的课堂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煎熬。鉴于此,我想设计一堂不一样的说明文讲授形式。

  简单的简笔画导入,自然明了。对于四五年级的孩子而言,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已经不是难事,所以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们根据自学提示先自学文章,对文章有了整体认知。紧接着关于鲸的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神,而“我也想养一条鱼,一条大鲸鱼”的想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就是权威的象征,现在老师有了这么不可思议的想法,而且还给大家机会去说服她,学习积极性就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于是我看到了后来学生们争先恐后说服我的场面。而学生说服老师的过程也就是掌握文章知识点的过程。当然这一环节,也是考验老师的教育机智和知识容纳量的,对学生找到的理由要有策略的反驳,才能使这一环节一点一点全面展开。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少不了听说读写,我提供给学生各种鲸的资料,使学生获得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完成了写话训练。最后海底世界的视频,唯美的画面,神奇的海洋生物,相信激发他们课后去继续探讨海洋世界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一个讲说明文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欢笑的课堂,辩论的课堂,在热闹中孩子们复述文章的内容,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在这堂课,学生不再只是学生,而是和我一起学习的伙伴。

《鲸》教学反思9

  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在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时,通过让学生看鲸的进化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让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概括,这样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大”时,我将课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同时对于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在教学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并且让故事贯穿在教学中。教学“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肺”字,上下通气,呼吸顺利。这样的形象教学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上第一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有待加强,学生读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就更好。同时,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

《鲸》教学反思10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完成了两项教学任务,一是结合书后练习第一题——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另一个是重点分析第一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经过学生认真的学习归纳,以及我耐心细致的辅导,最终学生均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掌握了提取信息的几种方法,体会到了每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与作用,好处。

  一、注重信息提取方法的归纳

  在借助表格练习提取信息的方法时,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让学生能在稍加思考之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填写鲸在形体、习性各方面的特点之前,先让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进行默读,这样帮助学生扫清了障碍,直击重点内容,少走了弯路。在提取每一段信息时都组织学生归纳所用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每种方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为适合。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学生能够清楚的概括出,有重点句的段落,直接提取;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落,先分层再找重点句或是概括几句话的同一个意思;整个自然段都在写这一个意思,但是没有重点句,需要提炼各句的要点进行概括。

  二、注重对说明方法的深层次理解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让学生自读理解鲸形体大的特点,进行交流;接着引领学生找到描写鲸大的语句,明确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学生通过自读理解交流,能够理解作者运用数字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和假设说明这四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更形象具体的表现了鲸巨大的特点。在学生谈自己感受交流之后,又教学生如何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好各个说明方法。

  三、迁移学法,拓展阅读

  我安排的课后作业是自学拓展阅读书上的《松鼠》一问,归纳松鼠各方面的特点,自己列出表格,完成填写。这是对本课重点内容的复习巩固,也是对提取信息的方法运用的考核,学生在课后都能认真完成此项作业,正确率比较理想。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好的语文阅读的方法,在自己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技能,并且在后面做阅读短文的训练中得以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学生在提取信息,归纳段意主要内容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本次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对于学生当堂生产的问题,没能很好的把握和利用,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掌握的不够好,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

《鲸》教学反思11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我教学本课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第一课时我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没有遇到什么难度,接着进入“精读课文,体会写法”环节。本环节我主要是采取“扶”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本课说明方法运用的精准、多样以及这样写的好处。第二课时的学习,我开始“放”。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即理解、积累、运用语言。为了锻炼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这个环节实际也是一次开放性的口头作文训练,根据学生能力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也可以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一项创造性的复述,更高层次的学生,则能创造性地融入课外知识进行说明。学习4、5自然段我是采取“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合作学习是课标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整个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没有过多牵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

  反思本课教学,虽然没能运作多媒体教学是个遗憾,但是感觉更多的关注文本,没有花哨的刺激,学生反倒学的很扎实。

《鲸》教学反思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而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我们转变教学模式带来了契机,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语文学习。通过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使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能把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丰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在《鲸》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制作了相应的网络课件,把局域网引进课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这一教学理论,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渲染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前,准备好音乐、画面同步的大海图,教学时,我首先让同学们,进入情境。逼真的画面、丰富的资料、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们兴味大增,不时倾吐着自己的真情。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个人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当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鲸的知识的时候,学生无拘无束,充分交流或发表收集到的信息或自己的见解。

  二、利用网络激发读书兴趣

  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这一优势,一改传统的初读方式,,让学生带上耳机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可通过网络请求其他同学的帮助。这样,既避免了其他同学读书带来的不必要的干扰,又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特有的生生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初读的兴趣高了初读的效果。

  三、利用专题站延伸学习

  课文中对于蓝鲸的大是从它的体长、体重、属类、呼吸、睡觉、食物等几个方面,并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其中的说明方法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从学生主体出发,教师课前收集了有关鲸的其他知识,并制作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网页,在教完这一段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鲸的其他知识,并想想网上的.资料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让你感受到蓝鲸的特点的,学生通过查阅,激发起极大的兴趣,对鲸的大有了更深的体会,学到的说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为运用说明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再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

  在课文学习结束进行“介绍熟悉事物的特征这一练笔。课前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制作成网页,并带领学生熟悉这些事物,练笔时,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查找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以唤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了解和回忆,结果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网页,获取到丰富的资源信息。学生们兴致高涨,不断地交流着自己的搜寻结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种事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认真选择自己喜爱的写作对象开始练笔,由于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少小组学生的习作写得相当详细生动。教师因势利导,当堂交流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从《鲸》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文教学利用校园网和局域网所提供的多媒体环境,以创造性思维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提高为目标,再加上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指导学生将零星的知识点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达到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境界。

《鲸》教学反思13

  《鲸》一文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写作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表现了动物界的神奇与伟大。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并适时向学生渗透科学素养。既然是语文课堂,教学时就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道来,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我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接着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训练,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文章共鸣。

  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面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研究学问的。就拿最后让学生交流小练笔来说,孩子们的兴奋劲可谓是乐不思蜀。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教学,要让学生更自由、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而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后进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鲸》教学反思14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课文的特征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这一课的第一课时重点放在检查课前独学及学习第一自然段上。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让学生既了解鲸的特点,又能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催化剂的作用,既可渲染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更主要的是沟通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图

  文互补,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开课,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鲸,如下图:然后播放视频《壮美的鲸》,学生看到翻腾的、跳跃的鲸,无不震撼和惊讶,既产生了学习本文的欲望,又产生了了解鲸的冲动,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非常清晰的图片,如下图:将大象与鲸、与人作比较,给学生以直观印象,使学生掌握了鲸很大的特点。

  二、重视情感情景的创设。

  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本节课中,我始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空间,让他们对子之间或是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尤其是在弄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和“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介绍鲸的?”这两个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整个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没有过多牵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两点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失妥当。

  这节课,学生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应该还有一个朗读展示与分享,要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鲸的大,但是学生只是匆匆读完了一遍就下课了,以至于后面的盘点收获和检测反馈也没法完成。我反复思考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导学引领的第一题“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如果放在独学环节进行,上课时只是检测一下,那么这个时间腾出来就可以解决盘点收获和课后检测反馈的问题了。

  二、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本节课中,如果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表演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交流,那么就可以更加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学课文鲸的教学反思4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现将教后反思如下:

  (一)反馈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鲸,更要通过课前去收集相关材料,才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也体现了大语文观教学,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课前我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地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紧扣训练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是为学生会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了生字词,了解了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提出中心问题:作者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是怎样介绍的?勾画出相关词句。最后在学生独立读文思考、勾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充实自己的想法。

  (三)展示自我,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学习写法。

  在这一课时,重点就是学生的展示和拓展提升。刚开始上课就先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这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各介绍了鲸的一个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所以我分配各组展示的任务时,按每个组展示一个自然段的内容,由组内选好的汇报员来讲解,其他组员或其他同学都可以补充。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和自学,以及小组交流。所以,对段落的分析讲解非常透彻。特别是对重点词句抓的很准确。比如,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学生除了感知到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还能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教师对重点也进行了强调,学生讲解的积极性高,听的同学也认真补充纠错,整个课堂属于学生,而老师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和强调、引导的作用。没想到的是,这种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学、讲的方式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拓展提示的环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对这节课的学习。比如:谈收获,读喜欢的句段,以鲸的自述介绍某类鲸的特点等。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可以说学生们是百分百地投入在学习的课堂中。课后的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虽然,这节课受到了市、县教研领导的高度评价,但是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上,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对自己的表现有更好地把握。

《鲸》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训练,再说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所以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对比读,有感情的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把此方法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运用。

  2.合作探究讨论法。新课标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用谐的问题来设计文章悬念,采用同桌、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落实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力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和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老师知道同学们可爱听故事了,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今天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九课,回忆这篇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鲸?(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形态、进化、种类、习性)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作者究竟怎样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呢?

  1、我们来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动笔画出描写鲸的体形特点的语句。

  2、汇报所画语句,并说说体会到鲸的体形哪些特点?(大、重)(重点指导鲸与象的比较,为学生提供数据:普通的象重六吨,相当于一百个成人体重。让学生算算它们的倍数关系,从而深切体会鲸的巨大。体现学科整合)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鲸的体形巨大呢?(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研究作者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假设)

  4.老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让读者很清楚,所以,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四、学习2-----7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种类

  进食(吃什么、怎样吃)

  呼吸(用什么呼吸)

  ( )鲸

  ( )鲸

  共同点

  学生知道了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你能画一画它们呼吸时喷出来的水柱吗?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试着想象并补充句子。

  出示: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像( )。

  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像( )。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回顾内容,读写结合。

  1.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2.课文中多次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表达特点,并仿说一句话。

  四、延伸扩展,提高保护鲸的意识。

  1. 除了课文介绍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 阅读资料袋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谈谈感受。

  五 总结升华。

  鲸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可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它们正在日益减少。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大家可以采用本课学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鲸的自述》,既向人们介绍鲸,又呼吁人们保护鲸,可以吗?老师代表鲸家族谢谢你们。

  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鲸的'大:大、重、长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

  鲸的进化过程 (列数字)

  鲸的种类 :须鲸 齿鲸 (分类别)

  9. 鲸 吃食 (列数字)

  鲸的生活习性 : 呼吸 (打比方)

  睡觉

  生长 (打比方)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本文虽是说明文,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又不乏生动形象,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可以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所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朗读和学习第一段,因为课文的说明方法在这段里体现最明显。我先让学生自己找,自己读,自己体会。学生从不同的句子中体会到鲸的大和重,也读懂了作者的说明方法。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这个环节,我看到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三种说明方法了。我把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对课文的说明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我采取以下的方法:1、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课文围绕着“鲸”讲了哪些方面?2、指导学生在了解鲸的体形时,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的?3、让学生谈谈用了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4、方法灵活。在理解鲸的体重时,我采用对比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鲸的体型庞大和超重。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帮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所以效果较好,但也存在着不足: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而我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所以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显得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