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读体验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巩固延伸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好心办坏事
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感情朗读、对比体验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不足之处:总是讲过之后,才想起要板书,和教学内容严重脱节,这也暴露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可能平时的教学中自己懒散惯了,以至连板书也跟不上了。另外,板书的字迹潦草,也暴露了自己书写粉笔字这一基本功的功底,真有点丢丑的感觉,以后要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2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
其实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并没有理好思路,不是我没有去备课,在上周六时,读着课文,我没有思路,没有找到切入点,尽管我也上网搜索了别人的教学设计,可是觉得并不满意。也不是觉得他们的设计糟糕或者吹捧自己,而是觉得他们的设计并适合自己的教学,或不适合自己的班级。
周日晚上,我再读课文,说来好笑,我的床头就放着自己的教学课本,睡觉前读读,寻找一些灵感。“勤能补拙”,因为有时无法给备课留太多的时间,于是就这样来弥补。
还是理一下头绪吧,即使什么都没有,就带着孩子去读一读课文,说一说感想,只要思从文中来,想从文中来,那么总能吸收语言,感悟文本。
释题入手
《自然之道》,那么先解决课题吧。课始,我说:“孩子们,放眼我们周围,自然界一切变得奇妙。你们有否觉察?”他们说了现在春季的动物、植物的特点。
“是呀,春暖花开,燕子归来,这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学生齐答:之道),那么你们能明白自然之道是什么吗?”
“本来就是这样的。”“必须这样存在的。”“原由的规律。”
他们能意会了,我想在课后再让他们说说还有什么现象也是自然之道,那么他们就会领悟了。
初读置疑
我对孩子们的读书很放心,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他的困难也不在朗读上,最困难的一个也能在我上课前就将课文读熟的。但是这课的字词有些麻烦。解决“拦路虎”,他们也应该没有问题。
有时,我布置:自己将课文读读,想想你在预习中碰到了哪些困难?有什么问题?好了,与同桌一起交流字词。
他们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我到那几个孩子身边去,不过他们的同桌已在提示他们了。
然后,朗读课文,我觉得第一课时先保证读书的时间,不管怎样,只有将书读好,才能进行其他学习。
读完课文,我让孩子们将他们的疑问在小组内解决,还不会的提出,在全班同学中交流。这样,字词方面就比较少,有些也可以在结合课文学习进行理解。
释疑学习
小组学习好了后,我请小组长将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除了几个是一些“豆芽为什么会长出叶子“这样无聊的问题,有两个问题我让学生讨论交流。
问题一:向导知道“自然之道”,为什么要抱起那只幼龟想大海走去?
问题二:向导既然知道这是一只“侦察兵”,为什么不干脆将这只幼龟重新赶回巢穴。这样后面的幼龟就不会出来了。
问题一我在上课之前考虑过,本来就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解决的,主要的是我心里也有底,这样才能引导他们。
孩子们的讨论也比较深入:
看法一:向导是知道这是“自然之道”,但他的同伴们不知道,反过来指责他,为了让他们见识一下这样的.规律,所以就这样顺他们的意思去做了。
师:对呀,他们本来就是来见识幼龟是怎样爬向大海的,现在就让他们看看这中间的挫折吧。
看法二:向导被指责“是见死不救的人”,在面子上觉得过不去,就抱着幼龟朝大海走去了。www.ertong6.com
师:人的面子有时真是害人。
看法三:他们这样自作聪明,就让他们看看这样的后果吧,破坏自然规律就没有好结果。
师:你的想法有总结作用了。
……
最后,我还是根据“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吧,自然之道’”这句话来理解,不过也觉得这样都有道理。
可是针对问题二:我没想过,让他们讨论,他们也觉得是向导考虑不周,要不可以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只能说:我们下课后再想想吧,可能是向导没有我们小孩子聪明。
今天继续上第二课时,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好的方法。学习完了课文,我就拓展12课的《大自然的启示》来学习了一个章节。
后续:这样的课文,我真的还是有些问题,主要是自己备课的不足,可能太粗糙了。这单元是说明性的文章,那天看了二月兰的有关说明文的教学反思,我也仔细琢磨了一回,我的悟性不怎么样,让他山之石也攻不了玉。
不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朋朋救命呀!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3
课堂上,让学生们找文中描写神情和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找到“极不情愿”,这句是写文中的向导在“我和同伴”要求下极不情愿把“侦察兵”幼龟放回海里。我问学生:“为什么是‘极不情愿’呢?”学生说:“因为向导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大批的幼龟被食肉鸟吃掉。”
”为什么向导明知道这样是错的,还要做呢?“我接着问道。(这是备课时预设的环节,旨在让学生讨论向导做法的对错,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对是非的独立判断能力。预设中,学生应该会答到向导是因为不忍,或者不好拒绝游客,所以极不情愿地帮助侦察的幼龟。)
问题提出,有学生举手了:“是因为向导想让文中的‘我和同伴’自己认识到错误。”
听到这里,我有些意外,更有些惊喜。这说明学生在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考虑问题。
我当时给他这个回答一个很高的评价。
我想,课堂最重要的,不是语文词语句子简单的'罗列,而是触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思维的碰撞,有所得,这也许就是我们教师应该寻求的目标。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4
今天,我教学《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我的思绪就像课上学生回答问题一样,漫天飞扬。
我对自己以下两点很满意:
一、走进角色,我是“我”
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
在故事发展到了高潮,幼龟们得到了错误信息,于是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强调了“成群成群”说明好多幼龟;“争先恐后”又说明幼龟的爬行的速度很快;“鱼贯而出”说明幼龟又非常的有秩序。于是,我说:“这么多幼龟争抢着爬向大海,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理解了上述词语之后,再来回答题,学生也是争先恐后、鱼贯而出。
“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
“伙伴们,趁着现在安全,快爬向大海呀!”
“快,机不可失,是不可再来”
“哈哈……”虽然一阵哄笑,但我心里却很欣慰,我觉得学生们已经走进了角色,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幼龟的那种急于寻找安全的行动场面。
“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在这一段教学时,我抓住了这段的情感基调,追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办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异口同声道:“愚蠢。”此时,“他们心情怎样?”
生:伤心、悲伤、自责……
“他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语言?”
生:“天啊,看我们干了一件多糊涂的事儿。”
“哎,我们帮了倒忙!”
“哎!在至今日,何必当初!”
我觉得学生已经深深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充分体会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进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读中体会,悟中想象
教学第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
生:“我看到作者和同伴们忙碌着救幼龟。”
“我看到他们一个个气喘吁吁的,也顾不上休息。”
“我看到蓝蓝的天空上有好多食肉鸟疯狂的啄食;沙滩上遍地爬满了小幼龟,他们无奈的等待着命运的挑战;还有忙碌的人……”
“我看到满地的残骸。”
“我看到沙滩上一片狼藉。”
……
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仍在思索,思绪依旧飞扬,能上一节让学生明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幻想,走进每一个故事,把自己变成其中的.主人公,这是我的追求,是我的努力方向
遗憾:
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
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5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几个朋友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上,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但是出于“我们”没有听从向导的劝告,“好心”帮助了一只幼龟,结果却给成千上万只幼龟带来了灾难,使不少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的习性,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那么,如何上好这篇课文呢?下面我就围绕《自然之道》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及不足之处。
通过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之后,我觉得:
作为第一篇精读课文——《自然之道》:通过一个简单、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好心办坏事,不难理解,但是透过故事的表面去挖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却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关键问题,这正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自然之道”、“自然规律”,这是一自然道理,如何更好地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通过语文的`方式、运用更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顺其自然突破这一重难点,在课堂伊始,我就从“道”字的不同词语解释进行铺垫引导,接下来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主要问题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蠢事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如此一来,学生兴趣大增,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了解故事。
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抓住他们感兴趣的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尤其是一些关键字词,边读边悟,边模仿边讨论:这样傻不傻?这样合理吗?当他们的内心及情感都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顺其自然地理解了违背规律就会做蠢事的道理。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然后为了能凸显主题,我的阅读链接是两个经典小故事《揠苗助长》、《被喂饱的熊是死熊》,如此一来,联系文本让学生发现几个小故事的相似之处,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同学们热烈讨论交流之后,老师再细语点拨,重难点轻而易举就给突破了。
一堂课下来,我深切的感受到,课堂的主人永远是学生,他们是课堂实效性的主宰者,走进孩子们心灵,引导他们用心真实地去感受,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不二法门。
课堂永远不会完美,有了反思才会有进步,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遗憾之处,如:语速稍快,留给孩子的思考时间不够充分,就找同学回答问题或者自圆其说,势必会导致部分中下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另外,疏于对部分学生的课堂管理,观看录像之后发现几个贪玩好动的学生课堂专注度不够,要加强课堂调控。这样人人参与、积极互动的课堂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6
《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每次总是在教学过程完成后,才发现自身的不足。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的合理与否,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环节的突破,是否采用了具体、有效的方法、策略等等。现将执教这一课后的不足之处总结一下:
1.在教自然之道这课时,采取了以演促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走进角色。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抓住“突然”“啄”“拉”来评议嘲鸫的`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想: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学生兴高彩烈的表演,如情入境的感悟。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而是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画面。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跳跃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课后一位老师提出了这个环节是否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作用,仔细一想确实如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而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抓住描写小海龟动作的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作者在写作上的特点。但是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太大的关系,还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以后每上一节课前,我都要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了这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课的时候就能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难点的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课。
2.关于质疑,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本学期语文研究的重点。在本节课上,也设计一个质疑的环节,也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懂的地方。但是,我在课堂上并没有做出适时、恰当的指导,而是按照自己的预设教案继续进行,使这个环节失去了它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自己对教材理解的不够深入,做不到收放自如,所以不敢放手给学生,也就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得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3.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相当困乏,激励不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这节课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像这样的缺点还有很多。仔细审视一下,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平时明白的道理,但往往是明于心而未能成于行。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7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是一篇叙事性哲理故事。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从事件中感悟其道理就是一件不易的事。
教学时从课题所涉及的自然之物是什么来入手,课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一自然之物的?学生在自读中能找到九句描写幼龟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细读这九句话,思考:从这九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形体特点,繁殖规律,活动方式。)在形体特点中感受幼儿龟的弱小,在繁殖规律中感受幼龟的庞大家族;在活动中感受幼儿龟的谨慎;在结局中感受生存的'恶劣,引发质疑。这些都是海龟的自然之象。
在感悟“自然之道”一课中,先从我们此次科考的目的入手,观察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发现幼龟——抱龟入海——群鸟食龟——抢救群龟”),内心的感受变化(紧张——震惊——悲叹),层层剥笋般地解读质问,制造教学冲突。学生在探寻地过程中感悟了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8
学完这节课,我深感缺失较多。反思教学,感触涌上心头,有三点:
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本次课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还是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
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我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
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有一点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在练字方面以前写得很差的学生今天表现很好,写得字超过以往的任何字,可见课堂上教师的写字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9
在校的“两同与两不同”(同一年级上同一课,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法)研究课中我上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续,讲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成为食的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在多次研文本参考许多相关的教学设计后,我决定上第一课时,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欲出又止、踌躇、极不情愿、争先恐后、气喘吁吁等词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方法。
4、通过句子的对比指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及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上课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整合导入
1、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字理识字区分形近字:幼幻,啄逐
2、指导书写啄。
3、检查词认读与理解情况(相机表演理解:气喘吁吁)
三、初读课文
每人读一句比赛读全文,要求:读音准,不添字,不漏字,声音响。
四、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快速地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抓住旅客、向导的不同表现,学习“救龟”段
上课时前三年环节都很好,到了第四个环节,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出现了从末出现过的问题:一位学生在概括时差点把课文都复述完了。班上了孩子们都听得不耐心了,看着她没完没了地说我可真差急啊,很想打断她让她坐下,但这个孩子平时就不敢回答问题当着这么多的老师的面让她坐下,一来打击她自信心,其它的孩子也会下课后取笑她的。于是,我一直等到她说完坐下。看看时间已经没有办法按计划授课了,有了问题就得解决问题,这是我上课的一惯作风,于是我引导学生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更好并临时加上了理请课文条理的环节:
1、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
2、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3、观察板书总结出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的最基本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这样一来孩子们很快地简短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连那个女孩也再次勇敢地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这一前一后的对比中,体会到了将段意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觉得我的课上得很扎实,学生是真正的有收获。我原来是多么的遗憾这节的容量太少,没能好好地展现阅读指导使课堂的目标显得太简单。但看到孩子们学习的进步,听到老师们的认可,我认真地审视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发现自己加入的环节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将最后一个环节取舍让更多的学生有时间领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本次教学让我深深地领会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应该贪多求深,正如今天沈大安老师说的:“教学目标要适度,宁少勿多,宁低勿高,每天进步一点点。”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1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篇课文,所以拿在手上多读了几遍。当我读第二遍时,我的内心就被文本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所震动。今天,在课堂上边教,我的思绪边飞。这篇课文不仅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还应懂爱,会爱。人往往因为爱,但不懂方法而造成被爱所伤害,甚至毁灭。
这是一个令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因为小海龟离巢进入大海正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少的知识。但是,透过故事的表面去挖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却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自然之道”、“自然规律”,这是一种以成人化的辩证思维来诠释的自然道理,如何更好地使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通过语文的方式、运用更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的。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上课开始和学生交流:“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树木春天发芽,秋天落叶;人白天工作学习,晚上休息......”来理解这就是自然规律。让学生讨论“人们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自然规律来生活将会怎样?”来理解违反自然规律将会给人们带来什么不良影响。通过讨论,为了解海龟的自然规律做下铺垫。
二、抓重点词句,体会文本内容。抓住“争先恐后”“稍不留心”来了解幼龟的生存受到食肉鸟的威胁,从而理解出巢前侦察情况是幼龟生存的自然规律。让生讨论:外面安全,幼龟们将怎么做?外
面不安全,幼龟们又怎么做?在学生理解了幼龟的生存规律后,也就明白了同伴们的做法是违反了幼龟生存的自然规律。
三、抓人物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交流同伴们爱不爱海龟?从哪些语句看出?他们希望海龟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但结果怎样?通过讨论,让生明白:爱要懂得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2
三月十日,我在本班教室上了一节组内公开课:人教版第八册第九课《自然之道》。反思教学,存在不少缺失:
第一、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不够。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积极的活动犹如连接语言和思维的桥梁,为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是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就缺少生机和活力。这堂课没有完全动起来的学生占五分之三,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
第二、朗读显得单薄。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教师应运用情景渲染,示范朗读和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等手段,促使学生领悟课文情感,生成内在语,激发朗读兴趣,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读得不充分,不能透彻理解文本内容,使教学显得不厚重。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
第三、把握课堂不够灵活。刚上课不久,有一个学生提出质疑:向导明知把幼龟的侦察兵放入大海会使众多幼龟受到伤害,为什么不把它再放回龟巢呢?这个问题我只从表象向学生解答,因为刚刚学习文章,只待学习后学生有了较深的理解,再揭示其含义。因时间紧迫,学后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向学生揭示深意,虽然这堂课的目标可能是完成了,大部分同学也对于最后感悟的结论自己可以体会到,但总觉得学生学习不够深刻。
第四、对“蠢事”的探究还不够深入。上课开始,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教学中想让学生明白“蠢”不只是该不该救的问题,还有怎么救的问题。要么不救,要么选择正确的方式救。不救,绿龟会有自己的自保方式,我们遵守这个“自然之道”,它们或许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食肉鸟也自能按弱肉强食的原则觅食;如果救,也得要看清情况,了解清楚规则,顺应“自然之道”,选择正确的方法。我们不是不能改变事实,而是要依照规则改变。虽然课堂上,多数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也只是点到为止。教学没有很好地带领学生系统地去探讨,去争辩。对“愚不可及的蠢事”认识不深入。
从教这么多年,我越来越体会到: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里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课的时候就能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难点地进行教学了。课堂上,学生兴奋,老师激情,这样的上课真的是件乐事。
今作如此诊断,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3
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制定一个合适的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每上一节课前,我都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了这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课。我教《自然之道》前,把感悟“自然之道”,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定为了基本学习目标之一。在具体目标实施上,我是这样做的:
1、上课开始,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
2、向导极不情愿的抓起那只……我就抓“极不情愿”解读向导为主线,引导学生辨析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冲突时应该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
3、“蠢”不只是该不该救的.问题,还有怎么救的问题。要么不救,要么选择正确的方式救。不救,绿龟会有自己的自保方式,我们遵守这个“自然之道”,它们或许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食肉鸟也自能按弱肉强食的原则觅食;如果救,也得要看清情况,了解清楚规则,顺应“自然之道”,选择正确的方法。我们不是不能改变事实,而是要依照规则改变。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课的时候就能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难点的进行教学了。课堂上,学生兴奋,老师激情,这样的上课真的是件乐事。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4
《自然之道》。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使同学们感受到: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如,引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紧张”、“焦急”,师提问:此刻“我们”为什么会紧张、会焦急呢?
对“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朝鸫突然飞来,他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回沙滩去”一句,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感知:“我们”之所以紧张和焦急,是因为我们为幼龟的安危担忧,说明“我们”有保护动物的善心等等。
联系对比理解感悟。如,眼前发生的惨剧让大家感到很“震惊”。是怎样的惨剧呢?为什么作者不用“吃惊”而用“震惊”呢?教师适时让学生认真看课文插图,追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换位思考理解感悟。如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时,可以采取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情感。
不足之处。一是学生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二是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5
《自然之道》是一篇说明文,课文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好心办坏事。这是一个令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因为小海龟离巢进入大海正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少的知识。但是,透过故事的表面去挖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却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自然之道”、“自然规律”,这是一种以成人化的辩证思维来诠释的自然道理,如何更好地使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通过语文的方式、运用更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
今天是冯雪同学讲的《自然之道》的第一课时,现将其反思如下:
优点:
1.以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出课题,新颖、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对生字词的讲解,精细、入微、全面、到位,使学生对于这课的字词有了一个基本的掌握。
3.在鼓励和表扬学生方面做得很好,让学生对于学习、对于自己有了相当大的信心。
4.微笑授课,有亲和力。
不足:
1.在学习生字词时,建议学生互读,纠正错误读音,这样在互动中学习,效果更好,映像更深刻。
2.板书没有写课题,与字词混在一起,有些混乱。
3.对学生的回答反馈较少较单一,只简单的.给予“好”、“很好”之类的评价语,学生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自我反思、促进学习。并且,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做的较少。
4.小事故:课前未发《同步学习》。
5.忽视几位学生的关门行为,影响课堂秩序。
6.让学生做《同步学习》的时间过长,建议放在课后学生自主完成更好。
希望以后注意这些细节,完美地展示课堂教学。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08-12
《自然之道》语文教学反思03-21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精选3篇)10-18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精选21篇)01-11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5篇)04-08
《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08-08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精选3篇)04-23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通用3篇)05-17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通用3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