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0 17:25: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汇编15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从研读教材,到过程设计,再到教学解说,再到今天的课堂实施,历时整整一周。这个过程虽短暂,但研读磨课执教的过程却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从教学思路和理念的提升,到说课上课时教师语言的组织均有收获,记录如下:

  一、紧紧围绕语文要素读开来写开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围绕一个意思写。

  以这样的语文要素为本节课设计的宗旨,我紧紧围绕“读写互动”逐层展开,期间通过“知识留存量”和“头脑风暴”两个小活动推进课堂教学。结合今天的课堂实践,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过程是扎实而有效的。

  其一,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关键词,并借助文中的语句理解词语意思,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其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三次小练笔,为最后的课后练笔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次是在理解了“生物趣”后从“趣”字入手,让孩子们去写写课后练笔中大海龟的活动。孩子们有的说它慢吞吞地爬着,在寻找食物;有的说它在望着海面,仿佛在欣赏天上的星星;有孩子就顺势想起了它可能是在思念家乡,从而想起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孩子们写得趣味盎然。第二次练笔是在学完“鱼儿多”的环节,让孩子对照图片进行阅读,从而发现可以从颜色、形状、活动、觅食等方面进行描写,同时出示课后练笔中的其中两幅与鱼儿有关的图片,让孩子进行创作。从孩子们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完成的。现在再想这个环节中的一些缺憾,那应该是在孩子创作时第一副图要给出颜色、形状、活动等提示填空完成。第二幅图就可以完全放手,实现个性化创作。第三次练笔其实是对关键句的补写上,感觉孩子们在补写时还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完成的孩子较少。如果能在学习时这样指导:“鸟儿多,所以说是鸟的天下。那么海底生物这么有趣,你觉得可以怎么写呢?”相信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孩子扩充一下思路。

  其三,关于语文要素的落实做到了层层递进,从一开始的发现感知,到后面的寻找,再到最后的补写,环环相扣,将课堂上的.这一重难点做到了扎实有效的落实,为后续的课后练笔,甚至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二、学会适当取舍保证学有所获

  今天课堂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当堂写作的任务没有时间落实。课下我一直在思考问题在哪里?勇威说在学习“生物趣”时可以压缩时间,在“珊瑚”的形状仿说时还可以再精炼一些,我深以为然。再次思考整个课堂过程,我其实可以在这些方面节约时间:

  1、开课时不用复习古诗导入,学生只是背诵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没有辅助作用,可以去掉直接导入。

  2、教学“生物趣”时,紧扣关键词品味出“趣”就好。

  3、教学“鱼儿多”时对比排比句式中的四个分句,发现它们描写的角度不同,直接出示图片进行仿写,重点就会更加突出,直指问题中心。

  评课结束后再和组里老师继续深入分析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完成的原因,我们觉得虽没有留给学生当堂写作的时间,但一步步的指导是不能少的,因为只有这样落地生根的指导才能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我自己的课堂把控来看,备课还是不够细致,对于合作读议的内容有预期的设计,但到了真正的课堂上却出现了目标不是很清晰的现象,有时会跟着孩子的回答跑偏,有时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指导太过随意,不能紧盯目标而引导。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一定要做到各个环节,甚至各个细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继续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成者。真正做到为孩子的发展而教学,真正做到为孩子的深入思考而引导,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

  有缺憾的课也应该是美的,它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当然,这个思考的过程也让我对未来的每一堂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带学生进入到西沙群岛优美风光中游览、体会,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在各教学环节中,我也利用了各种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如文中的第四小节,我通过录像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鱼的多。

  二、抓住语言训练的点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如第二小节中我安排了“因为所以。和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为。”句式训练以及其它的语言训练点。

  当然同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想这对于每位上课的老师来说找出缺点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在读这篇课文时,被西沙群岛的美丽所深深地吸引住了,心想孩子们一定会很感兴趣,也曾幻想孩子们因兴奋而激动的表情。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尽人意。暗自思忖,发觉自己在这几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这堂课中的重头戏应该是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你读了这段,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为切入点,学生一般会说“不明白‘……西沙群岛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和因思考而散发出的火花。

  二、语文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朗读,以读促悟。

  而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步带过,没有真正起到读的作用。

  三、心灵的交融才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

  一堂好课离不开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捕捉到激发孩子兴趣的激发点,才能找到牵引孩子进入想象空间的捷径,一潭静水才能被激活。在这节课中自觉没有进入状态,课堂的操作自然略显生硬。这自然让课堂减少了些许活力,也回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在教学中,我旨在体现如下三方面的设计思路:

  一、遵循认知规律,以“教-扶-放”为主线,进行段的教学。

  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而为达到“不教”的目的,课堂上“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是需要我们再三斟酌的问题。根据三年级上册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学情,鉴于三年级孩子初次接触此类文章,我以“教-扶-放”为贯穿全文的学习思路,渗透给学生学习段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该段写的是海水,特点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是老师“教”的过程。学习三、四自然段时,在自学提示的帮助下,孩子们试着自学,体现“扶”。五、六自然段的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尝试,是“放”的过程。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学生学习技能、自主意识得以培养。

  二、依据课文特点,因势利导,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我们积极建构语文学习的知识体系。这篇课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教学中我想充分抓住以上有利因素,做到三个突破:

  1、突破句群语段中句子之间的结构特色和逻辑关系,学习“总—分—总”的段式结构。本课教学中,原本预设要学习“并列、总分总”两种段式结构,但在教学中发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掌握两种段式结构很难,与其每个都蜻蜓点水,不如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一种总分总的段式。

  2、突破句式的修辞特色和表意功能,学习并体会夸张修辞方法的作用。本课的夸张句:“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句子的理解对于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备课之初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学生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水一半,鱼一半。”这时我想到了要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迁移的方法进行理解。举出学生常用的口头语“累死了”让学生知道夸张句的含义并不是字面意思,然后再让孩子知道“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也是一个夸张句,从而突破难点。

  3、突破句式的表达技巧,进行句式的迁移训练。比如练习句式“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三、读中感悟,悟中促读,注重积累。

  课文文质兼美,书声琅琅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悟景美,悟趣味。之后,再用声情并茂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所得,这样的读进来,再读出去的轮回,学生有了不少的收获。朗读之后,选取了一段,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孩子背诵下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上几点,是我课堂的美好设计及备课中的一些心得,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4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课文专题为“壮丽的祖国山河”。课文主旨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和本文特点,我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精心设计导语。

  本文是写景课文,我就把导语的风格定为“风景游览”,引领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激发欣喜、赞赏之情。(映示“中国地图”)在距海南岛东南约180海里处,有一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像颗颗明珠洒落在三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那就是神秘而美丽的西沙群岛。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游览——(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关注语言段式。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第4自然段先总写鱼成群结队穿来穿去,显得很多,再连用四个“有的”及比喻的手法分述鱼的.各种形态,突出“好看极了”,最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鱼多得数不清:“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样的段式构思缜密精巧,是学生写作的极好范例,教学时,我们应重点关注,才能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课文的意境中去。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

  (映示第4自然段内容)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鱼很多呢?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映示海底世界鱼儿畅游的视频,配上悦耳欢快的乐曲,将学生一下子带入鱼的乐园。

  让学生边观察边仿说: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在学生仿说以后,我们可以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句式:“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提问:“在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吗?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学生感悟到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来体现西沙群岛“富饶”这一特点后,追问:“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示某个地方某样东西很多么?”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注重“以读悟情”,努力强化文章的感情色彩。

  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所以,首先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诵,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个地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配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们在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围中去学习和体会,更加深了对西沙群岛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着学生们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口去读,用自己的脑去想,给了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同时,还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对知识的领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和不到之处,如我因怕时间不够,给学生思考和朗读的时间不充分,还有教完后,觉得没有联系第四自然段的段式结构及时安排一个小练笔也是一个遗憾,今后还有待改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对西沙群岛优美风景和丰富物产的介绍,表达了自己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文章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方位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由于本文语句优美,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想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但由于对文章处理的不够用心,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对课堂的调控未能得心应手,以致今天的课堂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细细思量,把所有问题归纳为一下两个方面:

  一、自身条件

  (1)书写不够规范。教师自己的书写,其实就是最直观的课堂教学资源。小学生都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老师当堂书写,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对小学生是最好的示范,而且是最真实、最亲切的示范。可作为语文老师,我的字真的对不起学生,今天从板书的第一个字“岛”开始到最后完成歪歪扭扭的板书,学生们便开始议论纷纷,对我的字很不满意。记得曾读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当堂书写,而且写的字形规范、间架匀称、富有神采,给小学生以美感,那么他们就会非常倾慕敬佩老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对写字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我今天从一开始便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致,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书写将是今后最重要的的任务!

  (2)语言拖沓,不简练干脆。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词语,能让听众心旷神怡,到位的'总结、及时的评价,也会让学生们振奋无比。而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的语言实在匮乏,对于学生的评价只能是“你真棒”、“嗯,不错”、“你真厉害” “真不错,你真聪明!”等一些单一的句子,使得一节课上得干巴巴的,毫无生趣。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我还特别喜欢用“如何”“好不好”“怎么样”等一些看似民主实际上毫无用处的语句,使得自己在课堂上很是被动!正像金老师等几位老师说的,我那啰嗦的话语就像催眠术,孩子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更让他们对我的课堂失去兴致,甚至是偷偷跑去和“周公”玩耍。最重要的是语言的拖沓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完整呈现!由此可见,一堂课的成败,与教师的语言有着的极大的关联。可是,怎样才能将自己的课堂语言丰富起来呢?我觉得接下来首先要改掉自己语言拖沓、啰嗦、匮乏的毛病,这就需要平时多去学习积累,如揣摩名师的教案实录和课堂录像,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以求不断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

  (3)教态不够自然大方。在今天的课堂上,这也是我比较欠缺的地方,特别是手势。正向有位老师说的,我总喜欢将手交叉放在前面,给人过于拘谨的感觉,很像一位老大妈。这是我一直没有在意的地方,也许是学生时代演讲时留下的习惯,仔细想想,富有感染力的手势的确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一个手势就是一个无声的命令,而富有感染力的手势,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另外,课前准备也不够充分。如当学生讲出珊瑚、海面、海岛等地方的时候,我却因为事先没有将板贴按顺序放置好,导致未能及时将其贴于黑板上,实在是很不应该。

  二、教学设计

  (1)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如上课开始时出示有关“海防前哨”的图片的时候还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这句话中给刚才的图片找个名字吗?”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到底是给谁找名字,而我已经急于出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让孩子们去给图片找名字,以至很多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

  (2)生字教学没有体现层次和梯度。在设计生字词教学环节时,我为图方便随便从网上借用了这部分课件,却没有及时发现所出示的词语和教案有所不同,而且没有拼音,更没有系统的分类。如:几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栖息”、“海参”没有出示,“参”字作为多音字也没有说明,而类似“风景优美”这样学生已经在《黄山奇石》,《日月潭》等出现过的词语却归于其中。听了金老师的指导我才深刻明白,字词教学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章可循的。比如这课的生字,在教学时可以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分类归纳。

  (3)课前图片呈现过多。在初读伊始,我找了很多优美的图片打算以此吸引孩子们注意力,而运用于课堂才发现,这些美丽的图片并无法为我所用,反而使我原本平淡的课堂更加苍白!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作为课件中的图片,应该做到删繁就简,达到随图识文的目的,应该让每张图片都发挥最大的用处,为文所用,做到不可取代。

  (4)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a、从上课的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就只顾着自己讲,一切都显得那么突兀,以至于孩子们被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带领孩子潜入水底,打算讲解第三第四自然段时,孩子们还没有弄清楚“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在哪几自然段,我就已经安排任务让他们去读读海底美丽的小动物了。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在悄悄低估:“读哪里啊?”b、再如讲解四种小动物时,没有抓住语言特色:就像比喻,它是本课运用的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时我没有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美丽的珊瑚各种各样,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没有抓住重点词语“绽开的”“分枝的”这些特点,没有在语句训练中让孩子们得到提升,反而以“有的像……有的像……”这种简单的句式降低了学生对语句训练的难度。c、指导朗读时没有抓住关键词,如在指导大龙虾威武气势的时候,没有抓住“划过来,划过去”这组形象的词语让孩子们去体会“威武”的气势。

  (5)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却以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贯穿始终,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总之,对于这堂课,我觉得自己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虽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自以为这不仅仅是一堂有问题的课,更是一堂是失败的课。而失败的原因除了心理紧张放不开以外,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时太过荒废,才有了今天无法驾驭课堂、漏洞百出的丑态。今后,我一定要不断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我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也将会是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相信在金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慢慢的积累,我的课堂也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

  最近,我执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感受很深。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

  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组图片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

  正是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这一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我紧接着提出要求:“这么好的地方,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大家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课文中,孩子们开始兴趣高昂地读起课文来,有的同学读完一遍,还情不自禁地读第二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以及那些没见过甚至是没听兑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全国小语理事会理事长崔峦强调:“一定要把课文读对、读通、读顺、读好。”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因此在这次教学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听读、初读、速读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做到将课文读对;在熟读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在精读、理解的过程中,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朗读内容指导学生将课文读好。在这样有目的、有层次地阅读指导中,学生逐步学会了读。

  当然,我的这次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没有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整。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情况把握的不准,导致这一课时的个别环节用时较长,特别是请两个人单独读写鱼儿的段落,太浪费时间了。

  其次,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还应继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潜心搞好教学研究,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7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课文条理清楚,表达方法鲜明,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我主要对执教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进行反思总结:

  一、领悟布局谋篇的表达方法

  ⒈领悟课文“总起—分述—总结”的记叙特点。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⒉领悟作者表达方法上的构段方法。

  ①第二自然段为“因果段式”,也即“因果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先讲结果,后讲原因,即一、二和三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小段,一般分为两层,一层写原因,一层写结果,概括段意时一般应抓结果部分。

  ②第三自然段为“并列果段式”,也即“并列结构段”作者用三句话分别描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每句话都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海中生物,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共同表达一种意思,这种构段关系叫“并列式结构”。

  ③第四自然段为“‘总→分→总’段式”,也即“‘总→分→总’结构段”。 这一自然段介绍海底的鱼,先总述鱼“成群结队” 突出鱼多,再分别叙述各种鱼的样子;最后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④第五自然段构段方式同第三自然段。

  ⑤第六自然段为“‘总→分’段式”,也即“总→分’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几句话的'顺序是:“鸟的天下” →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 →鸟多[树多必然鸟多] →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多] →鸟粪多。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的“鸟的天下”。

  ⒊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二、领悟生动准确的表达方法

  ⒈修辞方法的形象贴切。①比喻,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②拟人,如:“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③夸张:“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关键词语的准确运用。如: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再如:第四自然段主要抓住了鱼的种类多、数量多、形态美等特点来写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多得数不清;数量大:成群结队、一半是鱼;形态美:不满色彩条纹、头上长簇红缨、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眼睛圆溜溜、身上长满刺儿、像皮球一样圆。

  总之,本课执教时,能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充分运用好《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例,让学生习得写作地方法,并让学生运用到《语文园地六》习作练习中去,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8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用词非常优美,生动,鲜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说明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及物产的丰富,学习优美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以朗读和学生理解为主,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海面美丽的风光和海底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直观看到西沙群岛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感叹美的同时,引出海水为何五光十色的原因。然后出示海底海洋生物的图片,根据学生喜好,逐个讲解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的美及多,请全班女同学带着愉悦的心情读出珊瑚的美,男同学展示大龙虾的勇猛,威武,全班一起做懒洋洋的海参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西沙群岛丰富的物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领读,学生自渎,个别读,同位互相读,男女生结合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仅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让大家感觉自己仿佛身处西沙群岛那么美的地方,引出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延伸出为什么喜爱,拓展出自己的感叹之情,增加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都是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着学生自己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给学生自由感受与发挥的空间。

  在讲课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误。

  第一、在设计鱼和渔的区别时,感觉没有讲透彻,讲明白,只是让学生看了解释,然后找学生填了空,没有及时把学生的反馈再加以解释,使学生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理解。讲完区别后,没有把查字典的好习惯告诉同学,希望同学以后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词,可以先查字典解决,自己当个小老师。

  第二、领读设计比较少,领读时激情不够,声音不够洪亮,语调抑扬顿挫不明显,无法引起全体同学的共鸣。

  第三、在讲第四段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时,应该找出比较好的句子大家一起齐读,让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积累好句。

  第四、板书前没有很好的预设,致使板书有些拥挤,不够美观,而且字体有些小。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9

  课件杜老师所讲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地方。杜老师在回顾了课文的内容之后直奔主题,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在第四自然段,教学重点十分突出。在教学描写鱼种类多的句子后,便进行了读写结合的训练,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凭空想象,而是通过出示图片以及描写鱼特点的词语,让学生有了感性认知以后再动笔写。这样更有利用学生接受、掌握本课所学的写法。

  在教学中,杜老师也注重了朗读的训练。尤其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老师请一位女同学来读描写贝壳的句子,孩子虽然读下来了但是感情不到位。这时,杜老师进行了范读。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模仿,这个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之后,老师有安排了分角色读,女生声音细腻轻柔读出了贝壳的特点;男生声音淳朴厚实读出了海龟的有趣。

  在评课中,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第五段教学中,老师重点讲了并列关系的语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在我的意识中认为这样的教学内容应该放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应该就针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研读、学习、仿写。许老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问题。许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两个回合是可以相容的,这样更有利于老师的操作。

  回来后我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我更深刻的感悟到语文教学不像教文言文那样把词义、句义、段义、篇义教明白就行了。那只是起点和基础。语文教学必须进入隐藏在语义学层面的词义、句义、段义、篇义之后的“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听话人的解释与交流,以及权力、接触、情感、交谈方式等中。此次活动使我收获颇丰,我会将我的所得用到以后的语文教学中。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

  (一)《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第三部分:理念先行。

  要学习这样文字优美的阅读课文,要把握以下的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引导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在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 录像,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

  第四部分:了解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阅读速度较快,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字能力和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得到加强。但是,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尽管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特别是小榄的学生,平时对大海也难得一见 ,因此对课文中描写的景物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1

  在上课时,确实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环节很重视,希望能做到环环紧扣,因此努力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我的设计,跟紧我的课堂节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牵得过多,使得课堂有点紧。

  例一:在教学“海参”时,我为了让学生能认识海参,就让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但是海参的样子在我看来不是很美,为了不破坏课堂的教学氛围,于是马上就说了一句:海参虽然模样不起眼,却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呢。以激发学生对它的喜爱。但这句话可能是太自我,说不定学生不讨厌呢?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先说,如果学生不喜欢,再由教师介绍,这样比较好。

  例二:在教学“蠕动”时,当老师问:有哪些动物也是蠕动的?学生说到了“海龟”,这时,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海龟”可不是蠕动的。没有深入地问这位学生为什么想到了海龟,说不定他没有十分明白意思,而我也没能令他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例三:在学习第三种海底鱼: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学生一读把“像”给读丢了,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别丢像,再读一次。”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生成资源。用上“像”其实是作者运用比喻,把鱼的样子写得生动了,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我这时大可以运用这个教学生成,让学生来比较比较为什么要用上“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2

  20xx年度我参加了国培,在上周学校举行的微课大赛中,我展示了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下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带学生进入到西沙群岛优美风光中游览、体会,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各教学环节中,我也利用了各种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如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我通过录像的形式让学生体会珊瑚的`各种各样。

  二、抓住语言训练的点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如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学生观察了各种各样的珊瑚后,用“有的像……有的像……”句式训练比喻句。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想这对于每位上课的老师来说找出缺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这堂课中的重头戏应该是描写鱼的这一自然段。我在安排的时候以“读了这段,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鱼多?”为切入点,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又怕学生不明白“西沙群岛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告诉学生这是夸张。还有学生对题目富饶一词的理解,应该通过联系课文内容来让学生理解。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和因思考而散发出的火花。

  二)语文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朗读,以读促悟。而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步带过,没有真正起到读的作用。

  三)心灵的交融才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一堂好课离不开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捕捉到激发孩子兴趣的激发点,才能找到牵引孩子进入想象空间的捷径,一潭静水才能被激活。在这节课中自觉没有进入状态,前后文内容的衔接不够自然。这让课堂减少了些许活力,也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3

  过去一周孩子们学习的课文,都是关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内容。通过对单元导读的了解,这一单元主要有两个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知道什么是关键句和它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二、习作要尝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它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课文里的用词非常优美,生动,鲜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的顺序来说明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及物产的丰富,学习优美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课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在备课时,我把重点都放在了讲解课文本身,而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孩子们写作能力的培养,比如课后题最后一题:挑一张最感兴趣的照片来介绍西沙群岛。此处应该留一个小练笔来考验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语言输出能力,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及时布置,也就没有给他们一个自由感受与发挥的空间。在讲完课文之后,为了孩子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我给他们播放了许多西沙群岛的照片,引起他们的`一阵惊叹,如果适时引入课后题,用文字描述这些图片,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感而发。

  在讲课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误。比如在讲第四段关于西沙群岛的鱼的内容时,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地向我们说明了西沙群岛的鱼的外形,此处我应该带领学生齐读本段,再按照本段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朗读中积累佳句,在仿写中提升写作水平。

  改进措施:

  1、认真研读单元主题,把主题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当中去

  2、课前把握好每一环节所需的时间

  3、课上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还学生们一个鲜活的课堂。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她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文本语言优美,流畅。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首尾照应,条理清晰,是很好的教学范例。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设计学案时,我就本照着这个思路,想立足于思,于活,力求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讨论理解课文时,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贯穿始终,让师生在与文本,在生生,在师生的对话中,碰撞摩擦,逐渐开出智慧之花,最终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导入之后,我就让学生展示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和图片,这不单单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宽知识面,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到了利用网络学习的甜头。培养了网络学习的能力。

  识字的环节,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联系上下文,辨析字音、字义。并要求组词,联句,体现了中低年级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明白了字词句的学习方法,课堂的语文味浓厚。让单调的识字环节,变得富有灵动性,充满美感。

  本课的学案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读的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小组推荐读,比赛读,单独读,挑战读,配乐范读等,学生在读后,给予了及时的点评,这里点评者,主要是学生,老师负责纠正学生在点评时个别不当的词句,以及点评不到的地方的补充。读的好的给小组加分,点评精彩的也给小组加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孩子们读的太好了,我一次次被他们充满激情的精彩朗读感动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精彩花絮不断出现。

  经过反复诵读,学生基本把握了课文内容,此时,我提出了第三个重要的学习目标:读了课文,你对西沙群岛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此时提出这个问题,已是水到渠成,学生很快地回答道:美丽、富饶。我及时的表扬他们,并指出,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本文的中心句,请小组合作讨论:围绕这个中心句,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你最欣赏哪些段落?为什么?问题一出来,小组讨论再次掀起高潮。在展示回答的过程中,答案逐渐被完善,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

  最后,我让学生模仿本文,围绕中心句,“公园里的花真美啊“写一段话。从学生那洋溢着会心的微笑的脸上,我知道,他们掌握了这种方法。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

  公园里的花可真美啊!你看那花,各种颜色都有,黄色月季花像小太阳。红色的玫瑰像害羞的小姑娘。白色的茶花像花仙子。还有一大片紫色的小花挤在一起,像天上掉下的一片紫色的云!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

  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我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段落的写法。特别是描写鱼的一段,结构、句式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典范。我在预设这节课时,针对三年级孩子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去思考:

  第一,突出“美”字。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是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景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第一、二课时的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情境美之中学习语言美,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了生字、新词,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突出“练”字。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重视语言的.积累”,我又设计了第三课时,重点是积累语段和仿课文写片段,目的是通过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拓展,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学到方法,让他们在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材,也能够自己去发展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写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二和第六自然段进行教学。

  (1)第二自然段围绕“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写了海水的颜色和形成原因,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中心句,随后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也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

  (3)引导学生围绕“春天真美啊!”进行说话,说说如何将这句话写具体,写清楚。孩子们纷纷围绕春天的花、草、树等进行叙述,将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我们感受春天的美丽。在仿写时,学生顺着我的提示说到:“春天真美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春姑娘给小树换上了绿色的春装,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其实我已经感动孩子的智慧,但如果我再进一步追问除了植物的变化,从动物、人的活动等方面去引导,我想孩子的回答会更精彩,遗憾的是我没有走这非常必要的“进一步”,没能让孩子的智慧深入迸发。

  静下心来想,如果我在教学设计时,预设课堂的容量不要那么大,重点只体验学习课文的第二段和第六段,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会更加到位,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其次,对课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够细致,引导不够到位,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彻。再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贫乏,以后应该加强学习,丰富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们宁可去追求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6-11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2-07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3-27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精选4篇)05-03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精选5篇)05-19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精选3篇)10-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4-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4-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6篇07-0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通用3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