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3 15:21: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集合15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两天的备课,短暂而又漫长,从课本外闯进课本内,再从课本里走出来,这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一种凤凰涅磐的超越感。然后,课堂究竟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更何况面对的是自己很不熟悉的50张小面孔呢?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对孩子们来说,一个陌生的老师让他们既新奇又有些胆怯,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卞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这次赛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曲折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被水彩笔弄脏了,伤心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整幅画变得更加漂亮了。

  识字部分,我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记忆生字。同时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巩固识字。学生整体掌握还不错。

  在本文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线索,而爸爸富有哲理的话点明了整篇课文的主题,“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这也是本文的难点。很多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但是不能联系实际,不能举出相似的实际的生活例子。于是,我设计通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小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让他们明白坏事有时候也可能是好事,引导学生要乐观面对一些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说一说自己周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加深他们对爸爸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这篇课文讲述的道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不仅是为了加深理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亦是如此,不仅要学会,更要会用。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

  以前开课,总喜欢“挑”,挑语言优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觉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觉唯有如此,心里才塌实。现在开课呢,也不自觉地“挑”,但挑的标准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学进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点自我折磨的嫌疑。确实,挑了《玲玲的画》一课,回想这一路的备课历程,真是犹如炼狱。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试教、修改后,最终将目光聚焦于生字词语,通过动作演示、换词理解等手段活化语言,抓住关键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再现情景,在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目标定位准,使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抓住“端详、糟”等重点词语,分三步落实。首先是初读层面,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初步接触字义,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细读感悟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练写字词,留足时间让孩子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目标定位的准确,使这节课朝着语文的方向前进着。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叭”字与“趴”相比较教学,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声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动作。又对本课中表示声音的另一个词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了解,很多表示声音的词有口子旁。父亲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通过再造情景想象说话,体验玲玲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其中反复强调爸爸的话。整节课,书声琅琅。最后,通过记者采访,转述语言,获得人文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 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努力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4

  《玲玲的画》这一堂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修改了画,并且使画看上去更好了。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优点,但不足的地方更多。

  优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普通话标准、语言富有情感、教姿教态自然等,这些都是之前在学校就已经打好的基础,并不是我能够一直啃下去的“老本”。

  比起这屈指可数的优点,更多的是不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

  在教学时,我太多过于注重教学的进度,一直往前面走,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学生是不是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有没有跟上我的思路,有没有跟着我从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跟着我思考,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走神、发呆。

  二、不会组织学生,课堂的纪律不好

  虽然有老师告诉我说,纪律好了很多,但还是不够,我不会组织学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不知道怎么把他们放飞的思想收拢,心思收回到课堂,课上有一个说拟声词的环节,学生们说出了很多,课堂一下就活跃了,之后我就收不回来了,只能干巴巴的喊口令,强制收回来一小部分,有些孩子的精神还是处于这个环节,只是没有讲出来,这样一来,课堂的听课率自然很低。

  三、不会发现课堂闪光点,联系实际不足

  课后评课时,廖老师和张主任说课堂上课件上面出现错误,我立马能够改正,而不是说老师课后再改,做得很好,但是没有抓住这一个闪光点,继续点明课文的道理——坏事变好事。经过两位老师的指点,我才恍然大悟,是啊,还可以这么处理的'。

  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应该要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少说,没有用的不说,学生不理解的不说。这一课我说的太多,很少让学生自己说,甚至于联系实际时,都没有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匆匆结束。

  四、朗读不够,板书不严谨

  平时学生的朗读拖音现象严重,老师读得好,不知道怎么让孩子们学习。周丽老师给了我建议:平时朗读一拖音就停,多放一放朗读的音频,给课文打拍子,有节奏就会好很多,朗读之后老师的评价语也要到位,指明读的哪里好,其他孩子就会模仿。板书不严谨,不足,无法看出课文的过程,字迹不工整,需要多多练习。

  今后,要培养学生们听、说、读、写得到能力;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在每一堂课中间练习自己组织学生,吸引注意,收回学生思维的能力、经验,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生为本,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但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6

  现代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合理运用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帮助学生求知、悟情、启智;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用多媒体串连各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整个课堂给人浑然一体感觉。这是这堂课中感到最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后要常用媒体串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读书方法。我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读来进行的。同时,我还努力从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发现坏事变好事的窃门。

  为此,我安排了六个“读”的环节:

  ①自读,感知文本。

  ②选读,读出兴趣。

  ③跟读,读出节奏。

  ④练读,读出方法。

  ⑤分角色读,读出体会。

  ⑥齐读,读出语气。正因为读的充分,读的透彻,文中的难点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亮点之处,必有失误之所。思考许久,觉得最大失误就是:注重了学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以致于,忘记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归纳性描述对学生的学习作一番回顾,把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道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7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

  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

  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8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眼睛相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语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受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9

  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以为课堂中的亮点。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周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我们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让学生在读中悟。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最后拓展部分,让学生说的不够多,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

  掩卷深思,这次赛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抓住一切向名师、优秀的教师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从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课文,不仅是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其实对我们成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他通过玲玲妙笔生花的画画过程,来告诉我们其实事情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还是有解决的方法,还是能够把他变好的。他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但是由于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案不够熟悉,以至于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教学不够扎实,知识点没有落实。

  1、在进行“玲”字的教学时,字音没有落实。“玲玲”应该读轻声,后鼻音,也没有进行指导,只是一读而过,不够扎实。在进行“玲”字的拓展时,“领、零、铃、岭……”等字是以字的形式出现,而不是词的形式,这对学生来说印象不够深刻。在进行积累读的时候也出现了字音读不准的情况。如果说此时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对学生的印象应该比较深刻,也有利于学生对形近字的积累。

  2、在进行词语检查时,对难读字音及多音字落实不够到位。我的词句检查是分两步走的,第一部是词语。但在ppt出示词语时,我给生字全部注上了拼音,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已经没有必要,只需要将重点字音予以指导标注即可,但我只是一带而过,并未重点指出。比如说“催促”两个都是平舌音,学生在读的时候已经出现问题,但我并没有领着全班将其落实,只是稍加纠正,这是不够的。其次是对多音字“脏”的教学,也不够落实,还是PPT的问题,没有以词语的形式出现。而形近字“叭”和“趴”进行比较教学时没有将他们的意思与偏旁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学不够到位,学生印象不够深刻,知识点难以掌握。

  二、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1、指导第一小节朗读时,叫了几个学生读,但这几个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将玲玲满意的心情读出来。而我并没有进行示范或指正,只是草草带过,可以说指导不到位。如果在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情况教师进行一下范读,突出重音,学生再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有效果,而不是走过场。语文学习最忌走过场,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教学。

  2、除了第一小节朗读指导不到位外,对第四小节、第八小结的朗读指导都是有所欠缺,不够到位的。第四小节因为玲玲的着急、伤心“哇地哭了起来”这种伤心、着急的`心情学生没能很好地读出来。第八小节中“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中玲玲失而复得的高兴心情都没能指导到位。其实知道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我着急将课文上下去,不肯花时间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为上课而上课,还是没有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这是新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也不例外。只有真正脱离了教案,做到位学生而上课才能真正地上好课。只有做到认真、扎实才会有进步。不光是我会进步,学生也同样会进步。

  三、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准确,评价语不够恰当。

  1、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不到位。朗读不好,不好在哪里没有明确点出来,这样的评价是不利于学生朗读的进步,也会造成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比如说在进行第四小节的朗读评价时,一个学生读得并不好,没有将玲玲伤心着急的心情读出来,我只是说:“你读得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这样的点评是不负责任的,不错不错在哪里,如果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又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2、同样如此,在最后的总结,讲故事的环节,我的点评也同样不到。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时,语言不够简洁,出现了读课文的情况。我对他的评价是“讲得不够简洁,能不能再简短点”。但是什么地方应该简短,什么地方说得太多了没有明确指出,这对下一个学生的概括没能起到任何帮助。所以下一个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时,仍然犯了跟第一个学生一样的错误,概括不简洁。这就是我的点评不到位、不准确造成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辨别能力、自我感知能力还不强,所以需要老师的点播。如果教师的点播不准确到位,是不利于学生的改进的。

  3、点评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太普通,这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仍需锻炼。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通过这些反思能对自己有所帮助,在以后在教学中尽量不出现相同的错误,慢慢进步,上出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他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地方:①体会玲玲和爸爸的情感变化,指导朗读对话部分。②品味、思索爸爸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孩子自己体会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读,自主地读,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为此,我安排了五个“读”的环节:

  ①自由读,初步感知内容。

  ②细读,体会人物心情。

  ③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④教师与学生互读,教师的朗读起到示范的作用。

  ⑤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曾经试想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但是由于孩子们生活经历不够丰富,生活中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事遇到的.并不多,感触不深,举例会有一定困难。鉴于此,将这一环节改成交流收集的有关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文中所蕴涵的哲理孩子们就很容易体会到了。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本节课安排了互帮互助读课文,让孩子们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分小组合作表演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又给胆小的学生创造了小群体发言的机会,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3

  《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识字率达99.8℅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通过质疑为归纳主要内容搭建平台

  出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在学生识记生字,通读课文后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教给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归纳起文章内容就容易多了。

  收获之五: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4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大部节学生在第一课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字词

  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我针对学生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人物心理描写: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玲玲三幅画的句子体会玲玲的心情。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在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此刻玲玲的心情。课堂上自我感觉这部分落得很实,学生真正明白玲玲的心理变化,效果很好。

  二、抓朗读,读中指导感情。

  上课开始,我直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采用开火车朗读课文,因为这课内容简单,没有难读的句子,所以直接检查朗读,节省时间训练说话。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时,我就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如“爸爸催玲玲睡觉的句子,爸爸对玲玲说话的句子”。我都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读错字,我也及时纠正,如“叭----趴”学生把这两个字读错,立即板书在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只是当时处理时教师没有落实,今后注意。

  三、抓说话训练,为写话奠定基础。

  本节课我在多处进行说话训练。如在体会“端详”这个词语时,课堂上我随机叫学生说一句话,虽然学生在造句时有点难度,但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能说造几个句子,只要坚持学生在准确用词上就会有进步。

  当学生体会玲玲把弄脏的画画了一只小花狗,此刻高兴的心情时,我设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补充句子,训练学生想象空间,训练说话。

  学生了解了爸爸和玲玲的为人时,我又设计了你此刻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训练说话,进行教育。只要能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相信学生在训练中说话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写话能力也能提高。由于时间没有安排好,因此没有进行写的训练,以后要把写的内容安排在课内。

  四、抓拓展。

  本节课课堂容量很大,理解完课文,又指导四个生字,我还进行了拓展,虽然拓展安排时间有点紧,但我已经开始进行尝试,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相信今后我会不断改进,合理安排时间。

  虽然本节课按计划完成任务,但有些地方落得不实,教师的话过多,时常重复学生的话,教学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我本着以读为主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带学生走进文本。

  1、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就把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在课件上这样学生就知道从什么地方去说、该怎么去说,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玲玲从中明白的道理。找出来后自己读、汇报读、比赛读。用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3、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找坏事是什么好事又是什么?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通过对坏事和好事的理解,来进一步的感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4、再次读这个道理时,学生对这句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就能读出一定的哲理意味。在老师总结时,有两个字正好是本文的生字,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还得以识字为主,所以我在板书“脑筋”俩字时,做了一下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学习了生字一举两得。

  5、下面就该通过读对话走入人物,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从文中找出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先汇报玲玲的话,通过指导“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和“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来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我先是指名读,在学生读时相机指导,齐读时我加了一些提示语,比如说第一句我就说“玲玲高兴地说”有了提示语的铺垫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好了这句话。第二句话时,我就很伤心的说,“玲玲的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说”学生立刻就进入的角色。读爸爸的话时,我对学生读进行点评,你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爸爸,你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爸爸,从中体会到爸爸的启发对玲玲的成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的爸爸的话从中又更深一步的体会到文中的道理。最后再来整体感知课文,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小组与小组比赛读、大组与大组比赛读。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激起学生想把这个故事讲下来的欲望。从而达到学为用的目的。

  最后拓展延伸环节。我从文中又拓展到课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坏事变好事的的事?学生说了很多自己的一些生活小事。说的很好。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4-10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4-02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6-14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5-23

【荐】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6-14

(精)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7-06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精品)07-10

【热】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6-14

【推荐】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6-15

(必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2-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集合15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两天的备课,短暂而又漫长,从课本外闯进课本内,再从课本里走出来,这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一种凤凰涅磐的超越感。然后,课堂究竟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更何况面对的是自己很不熟悉的50张小面孔呢?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对孩子们来说,一个陌生的老师让他们既新奇又有些胆怯,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卞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这次赛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曲折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被水彩笔弄脏了,伤心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整幅画变得更加漂亮了。

  识字部分,我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记忆生字。同时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巩固识字。学生整体掌握还不错。

  在本文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线索,而爸爸富有哲理的话点明了整篇课文的主题,“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这也是本文的难点。很多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但是不能联系实际,不能举出相似的实际的生活例子。于是,我设计通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小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让他们明白坏事有时候也可能是好事,引导学生要乐观面对一些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说一说自己周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加深他们对爸爸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这篇课文讲述的道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不仅是为了加深理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亦是如此,不仅要学会,更要会用。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

  以前开课,总喜欢“挑”,挑语言优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觉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觉唯有如此,心里才塌实。现在开课呢,也不自觉地“挑”,但挑的标准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学进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点自我折磨的嫌疑。确实,挑了《玲玲的画》一课,回想这一路的备课历程,真是犹如炼狱。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试教、修改后,最终将目光聚焦于生字词语,通过动作演示、换词理解等手段活化语言,抓住关键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再现情景,在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目标定位准,使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抓住“端详、糟”等重点词语,分三步落实。首先是初读层面,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初步接触字义,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细读感悟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练写字词,留足时间让孩子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目标定位的准确,使这节课朝着语文的方向前进着。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叭”字与“趴”相比较教学,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声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动作。又对本课中表示声音的另一个词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了解,很多表示声音的词有口子旁。父亲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通过再造情景想象说话,体验玲玲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其中反复强调爸爸的话。整节课,书声琅琅。最后,通过记者采访,转述语言,获得人文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 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努力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4

  《玲玲的画》这一堂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修改了画,并且使画看上去更好了。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优点,但不足的地方更多。

  优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普通话标准、语言富有情感、教姿教态自然等,这些都是之前在学校就已经打好的基础,并不是我能够一直啃下去的“老本”。

  比起这屈指可数的优点,更多的是不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

  在教学时,我太多过于注重教学的进度,一直往前面走,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学生是不是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有没有跟上我的思路,有没有跟着我从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跟着我思考,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走神、发呆。

  二、不会组织学生,课堂的纪律不好

  虽然有老师告诉我说,纪律好了很多,但还是不够,我不会组织学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不知道怎么把他们放飞的思想收拢,心思收回到课堂,课上有一个说拟声词的环节,学生们说出了很多,课堂一下就活跃了,之后我就收不回来了,只能干巴巴的喊口令,强制收回来一小部分,有些孩子的精神还是处于这个环节,只是没有讲出来,这样一来,课堂的听课率自然很低。

  三、不会发现课堂闪光点,联系实际不足

  课后评课时,廖老师和张主任说课堂上课件上面出现错误,我立马能够改正,而不是说老师课后再改,做得很好,但是没有抓住这一个闪光点,继续点明课文的道理——坏事变好事。经过两位老师的指点,我才恍然大悟,是啊,还可以这么处理的'。

  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应该要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少说,没有用的不说,学生不理解的不说。这一课我说的太多,很少让学生自己说,甚至于联系实际时,都没有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匆匆结束。

  四、朗读不够,板书不严谨

  平时学生的朗读拖音现象严重,老师读得好,不知道怎么让孩子们学习。周丽老师给了我建议:平时朗读一拖音就停,多放一放朗读的音频,给课文打拍子,有节奏就会好很多,朗读之后老师的评价语也要到位,指明读的哪里好,其他孩子就会模仿。板书不严谨,不足,无法看出课文的过程,字迹不工整,需要多多练习。

  今后,要培养学生们听、说、读、写得到能力;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在每一堂课中间练习自己组织学生,吸引注意,收回学生思维的能力、经验,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生为本,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但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6

  现代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合理运用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帮助学生求知、悟情、启智;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用多媒体串连各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整个课堂给人浑然一体感觉。这是这堂课中感到最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后要常用媒体串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读书方法。我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读来进行的。同时,我还努力从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发现坏事变好事的窃门。

  为此,我安排了六个“读”的环节:

  ①自读,感知文本。

  ②选读,读出兴趣。

  ③跟读,读出节奏。

  ④练读,读出方法。

  ⑤分角色读,读出体会。

  ⑥齐读,读出语气。正因为读的充分,读的透彻,文中的难点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亮点之处,必有失误之所。思考许久,觉得最大失误就是:注重了学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以致于,忘记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归纳性描述对学生的学习作一番回顾,把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道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7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

  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

  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8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眼睛相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语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受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9

  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以为课堂中的亮点。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周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我们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让学生在读中悟。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最后拓展部分,让学生说的不够多,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

  掩卷深思,这次赛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抓住一切向名师、优秀的教师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从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课文,不仅是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其实对我们成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他通过玲玲妙笔生花的画画过程,来告诉我们其实事情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还是有解决的方法,还是能够把他变好的。他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但是由于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案不够熟悉,以至于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教学不够扎实,知识点没有落实。

  1、在进行“玲”字的教学时,字音没有落实。“玲玲”应该读轻声,后鼻音,也没有进行指导,只是一读而过,不够扎实。在进行“玲”字的拓展时,“领、零、铃、岭……”等字是以字的形式出现,而不是词的形式,这对学生来说印象不够深刻。在进行积累读的时候也出现了字音读不准的情况。如果说此时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对学生的印象应该比较深刻,也有利于学生对形近字的积累。

  2、在进行词语检查时,对难读字音及多音字落实不够到位。我的词句检查是分两步走的,第一部是词语。但在ppt出示词语时,我给生字全部注上了拼音,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已经没有必要,只需要将重点字音予以指导标注即可,但我只是一带而过,并未重点指出。比如说“催促”两个都是平舌音,学生在读的时候已经出现问题,但我并没有领着全班将其落实,只是稍加纠正,这是不够的。其次是对多音字“脏”的教学,也不够落实,还是PPT的问题,没有以词语的形式出现。而形近字“叭”和“趴”进行比较教学时没有将他们的意思与偏旁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学不够到位,学生印象不够深刻,知识点难以掌握。

  二、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1、指导第一小节朗读时,叫了几个学生读,但这几个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将玲玲满意的心情读出来。而我并没有进行示范或指正,只是草草带过,可以说指导不到位。如果在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情况教师进行一下范读,突出重音,学生再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有效果,而不是走过场。语文学习最忌走过场,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教学。

  2、除了第一小节朗读指导不到位外,对第四小节、第八小结的朗读指导都是有所欠缺,不够到位的。第四小节因为玲玲的着急、伤心“哇地哭了起来”这种伤心、着急的`心情学生没能很好地读出来。第八小节中“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中玲玲失而复得的高兴心情都没能指导到位。其实知道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我着急将课文上下去,不肯花时间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为上课而上课,还是没有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这是新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也不例外。只有真正脱离了教案,做到位学生而上课才能真正地上好课。只有做到认真、扎实才会有进步。不光是我会进步,学生也同样会进步。

  三、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准确,评价语不够恰当。

  1、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不到位。朗读不好,不好在哪里没有明确点出来,这样的评价是不利于学生朗读的进步,也会造成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比如说在进行第四小节的朗读评价时,一个学生读得并不好,没有将玲玲伤心着急的心情读出来,我只是说:“你读得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这样的点评是不负责任的,不错不错在哪里,如果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又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2、同样如此,在最后的总结,讲故事的环节,我的点评也同样不到。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时,语言不够简洁,出现了读课文的情况。我对他的评价是“讲得不够简洁,能不能再简短点”。但是什么地方应该简短,什么地方说得太多了没有明确指出,这对下一个学生的概括没能起到任何帮助。所以下一个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时,仍然犯了跟第一个学生一样的错误,概括不简洁。这就是我的点评不到位、不准确造成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辨别能力、自我感知能力还不强,所以需要老师的点播。如果教师的点播不准确到位,是不利于学生的改进的。

  3、点评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太普通,这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仍需锻炼。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通过这些反思能对自己有所帮助,在以后在教学中尽量不出现相同的错误,慢慢进步,上出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他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地方:①体会玲玲和爸爸的情感变化,指导朗读对话部分。②品味、思索爸爸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孩子自己体会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读,自主地读,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为此,我安排了五个“读”的环节:

  ①自由读,初步感知内容。

  ②细读,体会人物心情。

  ③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④教师与学生互读,教师的朗读起到示范的作用。

  ⑤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曾经试想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但是由于孩子们生活经历不够丰富,生活中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事遇到的.并不多,感触不深,举例会有一定困难。鉴于此,将这一环节改成交流收集的有关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文中所蕴涵的哲理孩子们就很容易体会到了。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本节课安排了互帮互助读课文,让孩子们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分小组合作表演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又给胆小的学生创造了小群体发言的机会,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3

  《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识字率达99.8℅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通过质疑为归纳主要内容搭建平台

  出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在学生识记生字,通读课文后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教给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归纳起文章内容就容易多了。

  收获之五: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4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大部节学生在第一课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字词

  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我针对学生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人物心理描写: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玲玲三幅画的句子体会玲玲的心情。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在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此刻玲玲的心情。课堂上自我感觉这部分落得很实,学生真正明白玲玲的心理变化,效果很好。

  二、抓朗读,读中指导感情。

  上课开始,我直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采用开火车朗读课文,因为这课内容简单,没有难读的句子,所以直接检查朗读,节省时间训练说话。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时,我就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如“爸爸催玲玲睡觉的句子,爸爸对玲玲说话的句子”。我都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读错字,我也及时纠正,如“叭----趴”学生把这两个字读错,立即板书在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只是当时处理时教师没有落实,今后注意。

  三、抓说话训练,为写话奠定基础。

  本节课我在多处进行说话训练。如在体会“端详”这个词语时,课堂上我随机叫学生说一句话,虽然学生在造句时有点难度,但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能说造几个句子,只要坚持学生在准确用词上就会有进步。

  当学生体会玲玲把弄脏的画画了一只小花狗,此刻高兴的心情时,我设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补充句子,训练学生想象空间,训练说话。

  学生了解了爸爸和玲玲的为人时,我又设计了你此刻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训练说话,进行教育。只要能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相信学生在训练中说话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写话能力也能提高。由于时间没有安排好,因此没有进行写的训练,以后要把写的内容安排在课内。

  四、抓拓展。

  本节课课堂容量很大,理解完课文,又指导四个生字,我还进行了拓展,虽然拓展安排时间有点紧,但我已经开始进行尝试,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相信今后我会不断改进,合理安排时间。

  虽然本节课按计划完成任务,但有些地方落得不实,教师的话过多,时常重复学生的话,教学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我本着以读为主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带学生走进文本。

  1、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就把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在课件上这样学生就知道从什么地方去说、该怎么去说,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玲玲从中明白的道理。找出来后自己读、汇报读、比赛读。用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3、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找坏事是什么好事又是什么?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通过对坏事和好事的理解,来进一步的感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4、再次读这个道理时,学生对这句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就能读出一定的哲理意味。在老师总结时,有两个字正好是本文的生字,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还得以识字为主,所以我在板书“脑筋”俩字时,做了一下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学习了生字一举两得。

  5、下面就该通过读对话走入人物,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从文中找出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先汇报玲玲的话,通过指导“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和“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来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我先是指名读,在学生读时相机指导,齐读时我加了一些提示语,比如说第一句我就说“玲玲高兴地说”有了提示语的铺垫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好了这句话。第二句话时,我就很伤心的说,“玲玲的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说”学生立刻就进入的角色。读爸爸的话时,我对学生读进行点评,你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爸爸,你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爸爸,从中体会到爸爸的启发对玲玲的成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的爸爸的话从中又更深一步的体会到文中的道理。最后再来整体感知课文,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小组与小组比赛读、大组与大组比赛读。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激起学生想把这个故事讲下来的欲望。从而达到学为用的目的。

  最后拓展延伸环节。我从文中又拓展到课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坏事变好事的的事?学生说了很多自己的一些生活小事。说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