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
一、反思教材处理
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调整,先整体感知“两次战役”和“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再分析“胜负”、“鼎立”的原因。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反思教学设计
1、引入:
以脑筋急转弯“世界上谁跑得最快?”为话题引出曹操,再用曹操诗歌《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抛出问题“曹操壮心是什么,实现了吗”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穿越时空,走进三国”用时15分钟,以我看我听的方式去经历、去讲述、去想象了解基本史实,包括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局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环节“读史明鉴,问道三国”用时15分钟,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解决本课难点:两次著名战役失败、胜利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第三环节“赤壁怀古,评说三国”用时10分钟,将历史故事、历史人的评价、谚语等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达到学科的`整合,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新课结束,以课堂小结的方式结束新课,用时2分钟。小结采用归类法【①种局面②大战役③分天下④个人物⑤个时间】便于学生记忆。最后回到课前引入的问题“曹操统一全国的壮心最终未能实现”结束新课。
三、 反思课堂效果
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引入新课,不但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注重了学科知识综合。尤其是穿越时空前,老师问“今年是何年?”,“20xx年”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非常遗憾,穿越失败!”。当老师再次让问“今年是何年?”,学生回答:公元200年时,老师恭喜学生穿越成功。随即点击,进入伴有图片和音乐的“三国鼎立”画面。在轻松愉悦的话语中,将学生带进历史情境。
其次,课堂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穿越时空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比如有学生谈到:她先来到袁营里,听到了袁绍与许攸的对话,再来到曹营里听到了曹操与许攸的对话,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对话情景再现给大家。学生的参与面较广,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关注。当看到小孟同学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回答上时,教者没有放弃,而是鼓励和帮助她,直到回答对后,才叫其他的同学,这样做虽是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当看到小孟同学微笑坐下的时候,我觉得很值。再者,在第三环节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效果很好。
第三,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能动作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激趣、引导、纠错、激励,为学生的人生服务。教学中,注重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对历史人物客观的评价。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
最后,本课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在对基本史实的引导、讲解时还不够得心应手,这个主要体现在第一环节。二是担心教学时间紧张,对个别问题的引导不够充分,在不得已中,只好自己托盘而出,这个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谈曹操“一胜一败”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时。三是与讲解的同步性不够。最后,客观上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的确很差,表现在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弱,表达能力差。一段简单的文字都无法正确的朗读。一些基本史实如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无法从书中获取,课堂上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无形中影响到教学教学的进度,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更多的思考,为了进度有时不得不见好就收。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2
我现在工作上主要是集中精力把本职工作做透做精,逐步挺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和教学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和,第一,与学生的和,课堂上加强课堂管理,与学生合成合力,达到人和万事兴,这需要很好地个人修养和管理能力,以及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第二,与同事达成合力,平时注意说话要谨慎,不要兴风作浪,做任何时候,说话要自信有力,简洁明了,语调虎啸龙吟,给人以力量和威信。今天我说话时,常不能保持住自控力,没有注意聆听就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话有些多,确实要做到该闭嘴时我现在工作上主要是集中精力把本职工作做透做精,逐步挺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和教学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和,第一,与学生的'和,课堂上加强课堂管理,与学生合成合力,达到人和万事兴,这需要很好地个人修养和管理能力,以及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第二,与同事达成合力,平时注意说话要谨慎,不要兴风作浪,做任何时候,说话要自信有力,简洁明了,语调虎啸龙吟,给人以力量和威信。今天我说话时,常不能保持住自控力,没有注意聆听就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话有些多,确实要做到该闭嘴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3
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它是分析历史事物和评析历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包括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比较法,能认识历史的共同特征,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知识取得进步。
比较常见的历史比较法有:
⑴从时间观念出发,就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阶段)的历史现象作比,或就某一历史事件的各个发展层次作比,也叫纵比。诸如:中国近代的两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和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欧美的三次科技革命等等。
⑵从空间观念出发,就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照,也叫横比。如:中西文化成就,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在侵华上的不同特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特点。
⑶纵横交错的综合比较法即纵向穿线,横向织网,纵横交织,构成一个立体的比较体系和结构。如:在比较中西方差异时,可以从社会阶级组成、政治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对外关系、军事实力、民族关系等各方面进行纵横、交错的多方位的综合比较。
⑷一些概念的比较。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可以和《共同纲领》从地位上与内容上作比较,从中认识两者的区别于内在的一致性。
运用上述比较法时,可根据所需要的内容从宏观或微观,现象或本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但一定要做到线索明确,深入简出,使学生真正理解,而不是为比较而比较,仅仅留于形式。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4
1、集体备课,打破个人思想的局限性,集思广义,充分体现本节课的实效性。
2、备课过程中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因为我明白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资源,但决不是惟一的资源,历史教师和学生就是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因此,我在备课时除了充公利用课文中的材料、图画、动脑筋、小字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以外,还在课前就给学生推荐和提供相关的课外读物。并且努力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互相促进。
明清时期君权强化为什么为其统治埋下了危机?
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而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5
本节课教材上约略讲了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并提到了宋元两位科学家的成就。总体而言内容比较简单明了,如果让学生单纯学习知识的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少,可以采用我们的老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并结合练习题很轻松的.就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由于四大发明是我们古代引以为荣的东西,所以就想给学生多讲点,因此细究的话,其涉及的内容相当宽泛,包含了很多非历史知识的运用,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涉及四大发明必然需要同学们有比较广泛的历史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此又是另一重难度。
由于本课容量激增,又因要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显得仓促甚至是省略。给学生补充了以下的历史资料:中国古代著名的四项科技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见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四大发明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后,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为了衔接各教学环节,本课选取了一些历史场景进行了导入、过渡。总体较顺利,却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拓宽了本课历史维度,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会跟不上。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讲完这三大发明之后,基本上只剩2-3分钟的时间了。故为本课小结,及总结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巨大影响时显得不够深入具体,同学们可能还不能完全西方世界如此重视四大发明的原因。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调整内容,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使知识的传达更加富有层次性,可能效果会好些。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6
一、授课中,为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识,我特意找来《国宝档案之歩辇图》的视频影片,因为里面的内容涉及到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以及吐蕃特使禄东赞求亲的故事。在播放视频之前,我特意设置了4个问题,让学生去具体体会唐蕃之间的往来和关系,结果应该是令人满意的。但从中我也发现一点问题:如果能对视频能做好精确的片段选择和截取就更好了,对于电脑技术上的东西,看来我还是要加强。
二、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换来了和谐友好的民族关系,这也组成了唐初盛世局面。我感觉这个内容我虽然讲到了,但在讲解过程中总觉得过渡得不够顺畅和精准。看来内容之间的`过渡衔接真的是需要一定教学功力的,这方面也有待不断的学习、总结和反思。
三、这次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面引入时间长了点,导致在讲授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时非常赶,还有点尾巴没讲玩。现在想想,这部分内容因为是阅读自学部分,所以也可以见机行事,让学生课下自己总结归纳,下节课上课的时候用两三分钟的时间一起完成,这样这节课就显得既完整有从容。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7
有一群孩子在麦田里自由自在的奔跑、游戏,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呢,就站在那该死的悬崖边,哪个孩子往悬崖边跑来,就把他抓住,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每次读到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这段话,我都在想作为教师就要做课堂的守望者,走出死板呆滞满堂灌的教育,拒绝戕害少年自由心灵的“混帐悬崖”,为孩子们守望一方可以自由发展的麦田。
------
“反思”之反思: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的边界就是行为的边界。
给学生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没有最大的`空间,只有相对大的空间。教育的边界在哪里?在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需求,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更加高尚的人。
教育首先就是保全学生的生命,我们是听到过有跳楼的学生的,这就是教育的警钟,教育的边界。课改必须改,早一点改,早一点救一批学生。
教育一定要告诉学生,你必须不做什么。这个底线在哪里?这个底线就是生命的底线、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
教师“为孩子们守望一方可以自由发展的麦田”,“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拥抱世界,我心飞扬”。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8
“大运河的开通”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条件、概况和作用。
为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教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取道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读导入框中有关“隋炀帝专看琼花”的传说,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为下面讨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做准备。
2、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引导学生看书找到“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由“已知”引出“新知”(从新的情境和角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3、采用数字教学法,总结大运河为“一心、两点、四段、五河”;采用绘图法,让学生画大运河的简图并标注要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动手能力。
4、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9
经过六周的历史课堂教学,逐步发现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兴趣是第一老师,感兴趣的学生不论是对历史知识的听说读写都会变得效率相当高,学习起来轻松愉悦,当堂就能迅速掌握课本上的大体内容。必须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进一步提高这些学生学习历史和能力和潜能。对于那些学习历史有困难的学生,必须帮助他们找到和参悟出学习历史的方法和途径:
1、首先让这部分学生知道上课时提高课堂效率是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2、在注意力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力和搜索能力的训练;
3、然后进行记忆力的训练,在这方面,魏书生同志做的非常的出色,他利用一分钟记忆训练法,在一次次重复训练中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让后进生逐步提高了信心,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0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如何理性的认识了解日本,就需要老师的指引。以下是关于《日本》一节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刚刚将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学完,便有同学能够将老师刚才讲的完整的复述。
在这项知识的学习上,学生掌握较好。本来并不是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却能够被学生很快掌握。这就提醒我,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多种感官并用,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法宝和最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
二、提到日本,不少同学是恨的咬牙切齿。
也因此,在讲到日本多火山地震时,很多同学甚至鼓掌欢呼。当然,同学们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并不能赞同或者支持。学习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了解,借鉴日本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发展加力。不管是以前的战争也好,还是现代的中日冲突,真正破坏中日感情的是一小部分右翼分子,日本人民是好的。正因为我们痛恨日本军国主义视生命如虫蚁,那我们更不能象他们一样。
三、地图的应用。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图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断一个学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对地图的'运用和分析。
地图的应用非常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图。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有图幅较小的挂图,所以在图的应用上我们更多的使用课本上的插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自然有所折扣。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今天,初中教学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的尝试,特别是我校的教法改革。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健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特别是我校今年进行的教改。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③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④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都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在下课以后,学生都还在争论课堂上的问题,并且纷纷向我反映最喜欢上历史课,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让学生自我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在以后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问题,事实上是我们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开拓,没有认识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疑于使学生在成长中先行失败!现在的教改真是及时雨,把我的苦恼化解了。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2
原本以为《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是选学课,我没有必要讲,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况且这一课比较枯燥,也比较简单。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才发现并非我所想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历史剧表演的尝试,让师生亲身感受体验了历史,对历史的陌生感与距离感缩小了,以往枯燥的历史学习也变得轻松多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了,师生关系更融洽。同时,在创作历史剧的过程当中,师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老师适当指导,学生充分发挥,甚至为了设计一个时间,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最终决定以公元前110年作为剧本的背景时间,这样才能将书本中导言中的材料与第一目治理黄河的材料联系起来等。通过这一活动,对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较大的促进。
第二,视频资料的恰当使用,为课堂增色不少。在查阅视频资料中,我在无意间找到一种以FLASH形式出现的教学视频,该FLASH《汉武大帝》,比较适合学生口味,同时,这个动画开始的三个画面中的文字“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对汉武帝的一生,可以说做了充分概括,对学生认识汉武帝这个人物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服装与场景,比如匈奴、马车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朝人的生活及汉武帝的事迹。说实在以前根本没有关注过此种形式的教学视频,甚至有时还嗤之以鼻,以为纯属小儿科的,可是通过实践,此类视频倒是挺能提高孩子们的关注度,何乐而不为呢?
讲农业的发展环节中,我运用了大量的有关农业发展的农具图片、耕作图片,也进行了讲解,有一张图片中的耧车立马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立即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开始讨论这个耧车为何“长三只脚呢?”最终,还是“回答问题专业户们”道出了心声:三只脚的耧车可以同时播种三行,同时耧车又翻松泥土把种子全部覆盖上了。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3
本课利用学案教学,这种模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对课堂上的一些重难点问题有所思考,使学生对历史的线索更加清晰,特别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综合归纳能力,达标检测有利于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教学方法是好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从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时,作为起始课,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历史朝代歌,通过提问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2、这节课利用导学案教学,通过运用大运河资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不足之处:
1、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时间不够用,而且有些影响重 点的突出。
2、上了两节课都感到课堂练习达标时间不够充分,巩固不到位。
3、学生在发言方面,不愿举手,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4、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对第一课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好。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4
本周七年级进行了一次单元检测,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且班之间差别也很大,令人深思。平时个别班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够好,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果,今后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另外学生从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一些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牢固,并且不能灵活应用,如22大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否是历史的倒退,结果大多数学生只看到了一方面,政权分立,战争频繁,而另一方面,在这个时期,局部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民族融合加强,民族融合成为这个时期的另一重要特征,因而得出结论这一时期不是历史的倒退。所以应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马上进入复习阶段,今后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分析的问题教师决不代劳。复习要有专题,找出各个知识“板块”各部分的.联系。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不应只局限于识记,而要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要让学生学会理清历史线索,这对学生识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理清历史线索更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
回想一年来的教学工作,看到那些高低不一的分数,还有孩子们考后不同的神情,我想了很多。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义,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要爱学困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好切入口,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与老师亲近,愿意与老师交流。要提高历史成绩,
1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加见识。
4、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可以布置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此题较为灵活,应多让学生见之,熟悉题型增强能力。
5、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03-26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05-30
历史的教学反思03-31
历史教学反思03-09
历史的教学反思07-23
历史教学反思05-18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12-05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通用)07-05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05-24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