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4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本文通过描写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表达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之情。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篇1
苏教版教材主编 张庆老师一直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何谓“简简单单”?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习情趣,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这一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教学时,我化繁为简,仅仅让学生说了四句话,便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以树喻人的写作手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很朴实,但很扎实。
第一句话:“宋庆龄———”
指名读课题后,我问学生,通过预习,你感受到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学生很快地找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一句,看出宋庆龄是伟大的人。接着,我出示“宋庆龄 ”,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练习说话,要求能表现宋庆龄的伟大人格。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时间小手如林:“宋庆龄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宋庆龄在危难时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宋庆龄一生地位崇高,但从不搞特殊化,十分尊重劳动人民”……通过交流,学生互相分享收获,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为深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第二句话:“樟树———”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我让学生圈画出感受深的词句,反复品读,将自己读懂的用“樟树 ”的句式表达出来,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书声琅琅。根据学生的说话内容,我作了概括板书:外形——蓬蓬勃勃;可贵之处——香气永久,虫类惧怕。
第三句话:“宋庆龄和樟树——”
文中将宋庆龄和樟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语句有两处:一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二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前句表达了宋庆龄对樟树的钟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这种情感,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如:每当朝阳初升时,宋庆龄在樟树下踢踢腿,弯弯腰,锻炼锻炼身体;每当夕阳西下时,宋庆龄抚摸着樟树粗壮的枝干,回忆着往昔峥嵘岁月,怀念着孙中山先生;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宋庆龄便和小朋友在樟树下说呀,笑呀,还做游戏,快乐极了……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宋庆龄和樟树是密不可分的。后句从表面上看,是人们爱樟树,但仅止于此吗?我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比较樟树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人格有哪些相似之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略作思考后,打开了话匣:“樟树蓬蓬勃勃,充满活力;宋庆龄在长达70年的战斗生涯中,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樟树具有与众不同的香气,宋庆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宋庆龄的人格魅力永存。”“樟树的香气使虫类惧怕,而宋庆龄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明白了樟树的'象征意义:象征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本文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句话:“小草(荷花、仙人掌等)——”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大多可作为仿写的典范。随课文特点,教师自主安排一些迁移性小练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了以树喻人的写法,但刚刚接触,领悟不深,设计此句话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我让学生思考小草(荷花、仙人掌等)与人(哪类人)之间的相似点,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我班一名同学选择了铁树。在描绘铁树默立一角,以它粗壮的身体净化空气后,他写道:“凝望这铁树,我眼前不由出现了那群在田地里挥动镢头的农民,他们与灯红酒绿的城市极不协调,可哪一个傲慢的城里人能离得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这样的练笔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针对课文进行了知识迁移,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教得“简简单单”,学生定能学得“扎扎实实”!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篇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课文以树喻人,树与人,形成了本文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写樟树,暗线是突显人物的情怀。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樟树,读懂宋庆龄,是本文的难点。
一、从“舍不得”,看可贵之处。
你看这两棵樟树,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叶子:“稠密、绿得发亮”;这两棵樟树“蓬蓬勃勃”——充满了生命力。“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很可贵:“拒虫、香气永久保持”。难怪周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宋庆龄从心底里喜欢这两棵树:蓬蓬勃勃、香气永久。
二、从“瞻仰”,体会相似之处。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是要表达对是宋庆龄尊敬和爱戴。宋庆龄是一个怎么样的女性?人们为什么纷至沓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学生对宋庆龄的了解毕竟是浅显的,文中也没有做详实的介绍,如何让树与人之间架起桥梁呢?教师就得详细地向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 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樟树蓬蓬勃勃——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樟树有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三、从“留影”,感受怀念之情。
如今宋庆龄已经离我们而去,我们看到的'只是伟人生活过的故居,还有她舍不得离开的两棵樟树。“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也总爱在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这句话是点睛之笔,由叙写樟树到睹物思人,文章的结构由此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给我们的感受是:树即是人,人即是树,她的精神品质将四季长青。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就是因为宋庆龄就像樟树一样,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尚品格和坚毅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和怀念。 只有架起“树”与“人”之间的桥梁,学生才真正读懂樟树,读懂宋庆龄,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篇3
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主题介绍
本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二、上课过程情况进行反思
1、通过学情调查,学生提出了预习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要在樟树前留影?课堂紧紧围绕这个主要问题,解决问题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导学时抓住樟树的外形特点、可贵之处以及人与树的关系展开分析。对这个重点问题,进行了两次小组讨论,给足了学生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体会。外形特点从“蓬蓬勃勃”入手,抓住“枝干”、“树叶”、“四季常青”等三个方面,让学生从“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来体会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并对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樟树的可贵之处是在它枝枯叶落,做成家具之后,依然能保持香味并且驱虫,这是其他树木所没有的可贵之处。从品读樟树的可贵,进而启发“树与人”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对宋庆龄的了解毕竟是浅显的,文中也没有做详实的介绍,如何让树与人之间架起桥梁呢?于是就详细地向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展示、合作交流,学生就能够逐步理解“故居樟树故居主人”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宋庆龄同志的高尚人格。通过对宋庆龄这个人物的渗透感悟之后再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那是因为樟树有着和宋庆龄一样的品质,和樟树合影就如同和宋庆龄合影一样。学生在这种多读多悟的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2、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1)没有充分考虑到有部分学生不能收集到宋庆龄的资料,学生对宋庆龄还是没有真正的了解,在这样理解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导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真正的理解。
(2)课堂充满活力不够、师生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往,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教师多重角色的转变,课堂上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3)学生展示方式单一,展示过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加强。如板演应该增加等。展示过程中,有些学生还显得放不开,畏畏缩缩的,信心不够。另外展示姿态、语言等也有待加强规范。
(4)学生对课文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指导上还远远不够。小组讨论探究问题时,师生各做什么,还不够明确,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明确。
(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话。这里可提供话题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等,这一点做得不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篇4
一、了解主人公,了解学生底细
宋庆龄 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面对这样的一位伟大女性,因为已经远离孩子们的生活时代,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走进宋庆龄,为此我找了许多有关的`故事,让学生课前进行拓展阅读。如:
《守信用的小庆龄》:宋庆龄自小就是一个有礼貌,讲诚信的好孩子。
《我不能忘掉祖国》:在海外求学的宋庆龄时时不忘祖国,让我们记住故事中她的话:“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宋庆龄机智脱险》:作为一个革命家,宋庆龄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风云变幻的时刻,她也曾面对枪林弹雨,她也曾经历生与死的考验,靠着智慧和勇敢,她坚强地走在追求和平、追求进步的路上。
《一身正气救陈庚》:宋庆龄一身浩然正气,勇敢无畏地与反动势力斗争,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重。
《宋庆龄与两个孩子》:宋庆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有一颗善良、充满爱的心。
二、课堂抓三条线
(一)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二)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始终贯穿文中的朗读情怀
*(三)这是一棵 _________________的樟树?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且香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最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正是因为宋庆龄奶奶有着这样高贵的品质,所以人们才这样热爱她,虽然她已经离去。但她的精神永存,就如樟树香气永存.
为什么人们瞻仰宋庆龄故居时,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作纪念?
这两棵樟树长得蓬蓬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有着永久保持的香气,这两棵樟树陪着宋庆龄度过了许多岁月,在人们眼中,它们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而是宋庆龄的化身,是宋庆龄高贵品质的像征。所以人们在这树前留影,就如同在宋庆龄身边留影。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09-04
苏教版四年级《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07-22
爸爸的故居作文08-17
樟树说明文07-19
《鲸》教学反思鲸鱼教学反思08-04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11-1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6-01
给宋庆龄奶奶的一封信08-27
教学的反思09-22
《》教学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