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性的认识。本节课正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认识分数的意义,重点在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探究意义,掌握规律,完善分数知识体系。这节课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
1、在活动中探究,这是个开放的过程,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在操作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2、在参与中构建,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与核心之所在。分数的意义应该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学生有了操作活动,有了对具体分数的认识,更有了单位“1”的概念,那么对于分数的意义则完全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只要说得有理,说得恰当,不必纠缠于标准的定义。
不足之处:
1、关于单位“1”的建立过于生硬,没能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引得过多,问得太碎,学生毕竟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应该发挥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对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以及“一个整体”这些概念学生都已知道,教师只要点到即可,不必过多解释,而且要始终结合操作活动顺其自然地引出来,这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2、对于分数意义的揭示也比较牵强附会,我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操作手中学具,表示出一些分数,然后展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在此基础上揭示单位“1”的概念。之后,却抛开这些具体事物表示的分数,另外写几个分数,让学生在没有具体形象依托的情况说个别分数的意义,这样就直接拔高到了一个抽象的层次,紧接着分别抽象分子、分母的意义,最后完成整个分数意义的构建,这样做看似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但是却违背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建构主义”理念,概念的建立应该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因此,我的这套做法还是停留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步步引导,学生亦步亦趋,学生的回答即是教师想要的结果,机械而死板,毫无生气,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创新空间。
3、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特别是教师不能重复学生的发言,这是数学课堂之大忌,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就要求明确严谨,如果语言太繁琐,则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模糊不清。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片段:
从教室里找不同的分数。
生1:教室里有63个同学,我们男生有34个,是总人数的34/63。
师:那女生呢?
生2:女生有29人,是总人数的29/63。
生3:我看到了1/2,有前后2块黑板,前面这一块黑板就是总数的1/2,后面一块也是总数的1/2。
生4:教室里一共有25块窗户玻璃,南边有6块,就是总数的6/15。
师:还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生5:把15块窗户玻璃平均分成5份,3块玻璃是1份,6块玻璃是2份,可以用分数2/5表示。
……
揭示单位“1”的概念
反思: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要经历三个不同的认知水平。第一,直观形象水平。第二,形象抽象水平。第三,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时,学生的认知基本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就要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到形象抽象水平和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上去。
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去找教室中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用分数表示各种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感到分数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把握分数的'概念,建立数感。当学生“看到的都是分数”时,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本身的敏感性得到了增强。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讲授新知
1、教师出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这是把什么做为单位“1”,仿照这个例子,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
2、教师出示:把一米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这是把谁看作单位“1”,依照这个例子,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单位“1”可以是一个计量单位。
3、教师出示: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只熊猫的三分之一,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仿照这个例子,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单位“1”可以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它们都可以作为“单位‘1’。
自学讨论
1、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引导:“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下来,把你不太理解的地方标上去。”
(学生自学课本)
2、学生汇报:
收获比较多。教师随机板书。
疑问可能在“单位‘1’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引号。
3、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解决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强调:单位“1”跟自然数的“1”含义不一样。自然数的“1”只表示1个。实实在在的一个。而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一个引号,以示区分。
分数的组成
1、请你自学书中的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下来。把你不懂的地方标上去。
(生自学课本,归纳出分数的组成有分子、分母、分数线三部分。分子表示到这们的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
2、同学讨论释疑。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人类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在课前复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来产生疑问进入课堂。所以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体验到分数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来源于生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在表示分数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创造性的学习,培养乐创新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上,我把一些问题引导出来,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学习。并且,在课上,我走下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及时为他们解决难题。
从总体上讲,这堂课还算成功,但是,在教学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可能对于这抽象的现象不是很能接受,因此,有些学生还摸不着头脑。如何在以后接手班级时更好的教学好《分数的意义》,还希望大家能给我一点好的意见。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做单位“1”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课堂上,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
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魏书生有这样一句话: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因此我负责给学生提供长方形纸片、苹果、糖等,让学生自己通过“选一选,折一折,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操作,自己得到分数,并说明每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在通过比较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单位“1”。最后对大量具体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概括,得出分数概念。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
心理学表明:良好的、愉悦的环境能激发人积极向上。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信息多向交流,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使他们兴趣盎然,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也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上做到“三活”即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二”、“灵活地学数学”。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品课的打造渐进尾声。不知道不觉到了复习课打造阶段。数学科组长顾群老师为了做好带头榜样作用。主动承担了整理和复习(一)的教学任务。此次精品课的打造更是请到了中山市教研室的刘艳老师和李宇涛老师指导,此外还有来自三乡镇平岚小学和载德小学的同仁。
情景引入环节,顾老师以一首优美的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诗中文字的特点,提问:哪个字出现的最多?“春”字共有几个?
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数学,提出一些用除法做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说出其意义。这样是引入,将语文和数学联合起来,使得数学课堂也诗意化,更富有情趣,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给出的知识点是凌乱的,无序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制作了对应的贴纸,将学生答道的`知识点随意的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将这些杂乱的知识点整理归纳。这个环节设计的较好,学生通过整理能将知识系统化。集思广益,通过汇报整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当学生知识点清洗后,老师给出了一些基础练习。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复习课看似知识对于知识点的回顾与罗列,但是要做到行之有效,也必须要在课前做好设计,挑选好精心练习题。顾老师的课在各个方面都做得较好,是我们科组老师学习的典范。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本节课教学步骤主要分为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整个过程的展开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主次恰当。特别是教学策略明确,具体体现在:
其一,对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学会的材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讨论、尝试、自测、总结来完成。即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反馈,主动总结的办法来提高学生从课本获得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其二,对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材料,如“分数的意义”则采用抓住其关键要素,采取启发诱导等方式。如,理解分数意义中的平均分采用的是一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在观察理解中调控,在操作理解中调控,在识别理解中调控,最后通过小结来完成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又如,正确认识分数意义的单位“1”则采取又一种方式,即先认识单位“1”可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一个计量单位;再认识单位“1”可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然后进行变式、举例、总结。
与此同时又紧扣反馈调控,使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另外对新知认知过程的设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上了《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以后,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注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孕伏
在单位1的引入部分,由1到“1”,对于学生来说,那是最熟悉不过了。一支笔,一个人,一把椅子,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除了一个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还有什么也可以用1来表示呢?需要超越和突破,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不难。很多支粉笔装成的一盒粉笔,很多个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也可以用1来表示。既然 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3个苹果能看做1吗?6个、9个呢?都能看做1。但是一旦把3个看做单位1,通常这时的6个苹果就不再看 做1了,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6个里面有2个这样的单位,9个苹果里有3个这样的单位。引出单位1,有几个“1”就用几来表示。这时的“1”就成了一个计量单位。为什么叫单位“1”呢?对于学生来说,建构就水到渠成。因为有了前面单位“1”的建构,第三环节,整数、分数、单位1的沟通,就显得轻松流畅,容易理解了。
二、体现概念的建构与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环节建构分数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从一个个具体感性的单位1中,理解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具体意义,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的单位1,只要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取出的份数也相同,就可以用相同的分数表示,即不管把什么看做单 位1,都能找到指定的的分数,进而逐步概括、内化为抽象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在下面的设计中,又创设了相同的单位1,相同的阴影部分,却是用了不同的分数来表示情境,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个分数的表示,不仅要关注单位1是什么,还要关注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分,表示其中的几分。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强化学生对分数、单位“1”的认识。
又如在学生做桃子题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提问:“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分数,单位“1”不同,每份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三、概念的概括,要让学生有所凭借
为突出这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我设计了各种情境,提供的感性材料也是大量的。概念的概括呼之欲出,但在引导学生概括概念的环节,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后来与组内老师交流后,才明白上面环节几个分数意义的概括引导得很好,但是黑板上什么也没留下,课件像放电影一样都过去了,最后学生概括起来,没有凭借,所以老师只好自己概括。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显得不够,教师讲得就多了。如果前面概括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意义时,板书留下下面这些意义:
四分之三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3份。
三分之一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1份。
五分之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2份。
观察这些分数的意义,它们共同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概括就有了依据,有了凭借,就有话可说了。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理解书本的知识。因此,上课刚开始我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小棒通过“分一分”去创造分数,而后在“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最后在“想一想”中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精炼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分母、分子的含义,最后在练习环节又设计了在猴子分桃、猜一猜老师口袋里有几粒糖等游戏中找分数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回归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最后,通过读课本上的定义使学生明确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认识应为这部分的教学重点,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进行得不够充分,在下节课时应进一步加强。
巩固练习:在练习设计上还是体现“数学源与生活,回归生活”这一理念,毕竟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因此我设计了“找生活中的分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生活与数学联系。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也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进而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很自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出一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让学生经历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感悟,促使其主动参与建构。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上课开始我由《西游记》中大家感兴趣的人物孙悟空和八戒引出简单的分数,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了。后面练习部分我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数学也是很快乐的。
当然,本节课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所以整节课我的节奏可能稍快一些、给学生发言、展示的机会不够充分总结的部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取长补短,在教学上实现创新。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20xx年10月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成果展示交流会好课纷呈,而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这节课,我突然感悟到:尽管我的课与张老师的课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应该有能力让我今后的课“效”起来。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完善。
一、认真研读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记得张老师在介绍自己备课的过程时说过,为了这节课,他翻阅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材,认真琢磨了这个内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材。再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教案是提前抄好的,教参在上课前一天翻一翻、看一看,最多了解了解本单元、本册的内容。除非要上教研课或比赛课了,才急急忙忙借一些其他年级的教材看一看。这样的准备,能上出精彩的课吗?就在听完张老师的课之后几天,教研室陈老师要我组织秀峰区五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内容由我定。于是,我认认真真的翻阅了本册教参,发现课标版“简易方程”与以前的大纲版有较大出入,而且,教参详细的介绍了教材内容改动的原因、教学时应采取什么方法、重难点知识怎样处理等等,同时,我又查看了大纲版教材对于这个内容的安排,我猛然间觉得自己对“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教学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我也更深的明白了一句俗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真谛。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
《分数的意义》一课,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美丽的童话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数学活动,但从张老师的课堂却发现,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走。是什么吸引了学生?自然、大方、自信、和蔼的教师,使学生思维敏捷,畅所欲言,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教学效果自然不一般。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我也在努力的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朋友、学习的指路人,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但这个“度”把握得不到位。有时学生疯过头了,自己要想法控制;有时学生爱理不理,又要连哄带骗。自己没能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想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面对学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地方向。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张老师的课非常流畅,让听课的老师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而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问题的能力,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又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着不同个性的学生,就决定了它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我们课前无法预设的资源,张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也是他无法预料的,但我觉得张老师抓住了每一个偶发性的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解决真正的问题。而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教材是灵活运用生成资源的基础。这也是我要花大力气学习和练习的方向。
总而言之,张老师的课让我明白:有实效性的课堂,是对学生负责的课堂,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课堂,是学生快乐成长的课堂,是老师应该给学生的课堂。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百分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真切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为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势,我收集了营养快线、哈百利、思慕分析其果汁含量来决定买哪种产品,收集了啤酒、干红葡萄酒、汾酒的`酒精度,根据个人需要来决定什么酒,不仅增长了生活常识,也能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运用学生收集到的百分数的例子来表达百分数的意义,充分体会百分数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学生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有些拘谨,使课堂气氛不是那么浓郁。这也需要在进后的教学中训练,使课堂充满思维活跃的因素。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熟知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百分数的生活价值。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以独到的教学风格,感染学生。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课堂适时的评价,小组合作探究,激活了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成了一个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广阔空间。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在学生在初步学习了百分数意义后,举行了一个生活信息发布会,让学生展示课前所收集的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并且让学生自己说说资料中的百分数的意义。这样,如果说课前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只停留在书写形式上,那么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就使得学生对于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百分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涂方格的游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你猜我猜大家猜”的游戏使学生动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创设一些环节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已借助直观、操作,初步认识了分数(真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成功之处:
1.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单位1概念的建立。在教学中,我从自然数1引入,让学生举出可以表示什么,学生有的说可以表示1棵数,1朵花,1只兔子,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等。在这其中就包含了两种含义,一种是1可以表示数量是1的物体,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样学生对于单位1的概念就能比较轻松过渡过来。
2.运用类比推理,使学生明晰分数的意义。在教学中,通过一个苹果、四个苹果、六个苹果到一堆苹果,通过学生分一分,得到不同的分数,使学生从一个苹果就知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通过类推得出分数的意义。
不足之处:
1.对于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的辨析,个别学生还存在表示的问题。
2.对于分数的表述个别同学有些模糊。
再教设计:
注重学生易混点的辨析,进一步巩固强化分数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掌握如下两个内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意义上的区别。对学生而言,百分数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百分数,但不理解百分数意义。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设计了教学。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我大量的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孩子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结合生活素材谈谈每个百分数的意义,进而总结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认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进而理解概括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排除分数与百分数意义非本质上的区别,掌握本质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多种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发言,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
3.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在进行百分数数据的分析比较中了解我国的国情,增强环保的意识以及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等。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颇多,学习兴趣盎然。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学生搜集的百分数没有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只是在上课初让学生说说你搜集了什么百分数?是从哪里搜集到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学生对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是最感兴趣的,在了解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手中的百分数的意义并进行交流,我想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却没有抓住这一点,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个材料。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课前让学生开展找身边的分数活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采来的“果子”也是丰富多彩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扩大“果子效益”。当然开放策略也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的的开放,课时给学生提供交流与探讨的机会和场所。学生便会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活动。如在学生学会百分号的写法时,我让学生试着写10个百分号,当大部分学生还未写完,就突然袭击让学生停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写的百分号的个数说一句有关百分数的话。
生1:我写了四个百分号,
生2:我写的`百分号的个数占了老师规定 的个数的百分之五十。你们猜猜我写了几个?
生3:我写了7/10。生4:我110%,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既掌握了百分号的写法和意义,又启迪了思维。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10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12-27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25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03-2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09-25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3篇)04-25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3篇)05-07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4篇)05-04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04-16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