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如何执教本课,我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本节课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二、成功之处
1、课上,通过有效、激趣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精美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课文结束后,我又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本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总体来看,没有把握好时间。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这次处理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仅仅是认读了,有些词语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3.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可以
看出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4.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充分质疑,再根他们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他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的教学要多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同时保证学生课下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做到时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这学期,我依据教学进度在11月份上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
上课伊始,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学生通过自读质疑、读中释疑、角色体验等方法体会到青蛙和小鸟当时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的心情。这时,我提出本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他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聪明的小朋友,那到底是谁弄错了?”当学生与自己的学习伙伴展开讨论后,集体交流开始了。活泼的黄怡敏第一个站起来说道:“我认为小鸟说得对,当青蛙问小鸟从哪里飞来的时候,小鸟告诉它是从很远的地方飞来的,说明天真的很大。”机灵的金泽泽接着说:“我也认为小鸟说得对,但我的理由和黄怡敏有点不同。我认为是从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的地方可以看出天很大。”胖乎乎的李旭豪早已等不及了,他一边起立一边回答:“我觉的两个地方都能说明天很大,无边无际,小鸟说的对。”沉着的陈曙晖用她那悦耳动听的普通话回答:“我同意黄怡敏和金泽泽的看法,但我还要补充一点。从小鸟飞那么远,飞一百多里地,口渴了也很能看出天很大,否则小鸟怎么会那么口渴呢。”……看着孩子们精彩的交流,我是听的心花怒放。当我正准备顺势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一只小手举了起来,原来是我们班最懒惰的“不做作业大王”陈斌斌。难道他还有自己的见解?带着一丝疑惑,我示意他起身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话的声音比平时还要小,但“我认为青蛙是对的”这八个字却让全班的每一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大家都瞬间寂静下来,同时也睁大一双双眼睛,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视线从陈斌斌的身上移向了我。此时,我看到陈斌斌那一张娃娃脸上有着难以名状的神情。对于课堂上的这类向好学生发言一般倒,质疑学困生的回答的情况,我遇到了很多次。可是学困生敢于发表与好生截然相反的回答,还真是头一次。但我坚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我只说了一句话:“其他同学同意这样的看法吗?”班上那些和我默契相投的孩子,便争相发言,替我“解围”。我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笑着告诉他:“请说说你的理由,好吗?”这个男孩振振有词地说道:“这只青蛙也没弄错,因为它一直生活在井里,它看到的天就是只有那么大,它确实说了它看到的天只有这么大,它也没说错啊。”他一边还用身边的作业本子,卷成筒状朝着窗口望,一边说:“你们自己试试看,天不是也变成这么大了吗?”听完这样的理由,我首先表扬了陈斌斌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请他先保留自己的看法,等读懂后面的重点段以后我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因为有这样的阅读动力,让师生更加投入。学生借助有关学习过的资料(一叶障目)突破了教学难点,懂得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做见多识广的人。这时,我请陈斌斌再来谈一谈他对文中这只青蛙的看法。小男孩情真意切地说道:“我的想法转变了,是青蛙错了。因为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东西少,它的见识就少,所以才会觉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话音刚落,整个教室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摸摸他的头,看着他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为我们班级有这样敢于质疑的勇敢学困生而感到到高兴。
上述教学片段,不由得引起我深入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有力,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来分析,我觉得《坐井观天》这次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理念:
第一、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对自己的阅读总是会有一定的目的,或是凭个人的爱好,或是各自的经验对读物进行选择性阅读,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尽管可能解读的不是很正确,这就要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机智来引导学生了。上述教学案例中陈斌斌对文本中青蛙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以教师或其他学生的理解去代替陈斌斌的理解,那必将抹杀孩子的阅读个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的同时,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多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第二、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
所谓“阅读反思”,是对阅读之后所理解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是分清在阅读过程中,哪些体验与探究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效思维,哪些是无效思维。文本是死的东西,它只有在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批判后,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具有生命;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由于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和全面。上述案例中陈斌斌刚开始判断青蛙的看法时显然就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候,我告诉他在读懂后面的重点段以后咱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这样的做法,其目的是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潜心阅读,能深人思考阅读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读懂重点段落以后,陈斌斌那情真意切的表达就是最好的见证。
第三、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学生有权利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张扬个性的空间。而老师我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正因为有这样合理的师生定位,包括陈斌斌在内的所有学生才能拥有自主阅读的时空,才能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产生个性化感悟,才能有效地展开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才能切实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阅读质量。而上述教学案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无法预约的亮点,正是源于师生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课内容不多,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对话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还是花了些心思的。课后各位老师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此一并谢过。
下面,谈谈我课后结合老师们的建议所做出的反思:
一,将表扬贯彻具体
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我安排了让几名学生带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表演的环节。也许是要面对全体同学和后面听课的老师吧,学生的表现似乎有一点怯场,而同样紧张的我,在学生读完之后,忘记给他们更多的表扬及肯定。其实李新民在读"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的时候,还是很有感情的。这点经过刘老师的指正,我在接下来的第二节课,特别对他提出了表扬。看来,表扬也是一门很有艺术的学问。
二,让闪光点亮出来
文校长听完课后对我说:"为什么你不把续编故事的环节提出来呢这应该是你整堂课的'一个亮点呢!"其实,我本来设计了这个环节,但是因为在用"一……就……"造句环节耽误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变得比较紧张。经验不足,再加上设计的问题,使我放弃了这个续编故事的闪光点改而写字。也许心里还受了那句话的影响:"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应该要包含写字部分"。课后想来,放弃续编故事确实是我的一个重大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设计的优化!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道理。
课下,我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或者想其它办法解决,二年级的学生是有能力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课上,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小组读课文,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最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寓意,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让学生懂得目关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在我校本次教研月活动中,我选择的是新教材西师版第三册教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教导主任和老师的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为我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由于在分角色朗读训练的时候,我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够做出不一样的小鸟飞的动作,能读出小鸟和青蛙的不同角色的语气特点。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有待提高。我们是否可以在孩子们自学练读前,老师先和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全班评价后再让孩子深入研读。老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想想怎样读才读得更好?这样,既可以给面上孩子们模范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
我组织孩子们三人一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老师可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才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3.读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班上的孩子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是,一旦同学读错的时候,他们便会情不自禁的争先恐后的指出。这样就使的读的同学没有勇气读完,课堂秩序也会因此很乱。所以,我们要在平时阅读的时候多加训练:让生学会倾听,让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大胆的发言从而让生明白这也是在尊重其他同学。,最后,让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养成听,说的好的行为习惯,。
4.提出正确的价值体验。
比如说:本节课就是要让孩子在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中明白一个道理:不要做目光短浅,狭隘的人。教学时,我担心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的孩子,要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抽象出来,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引以为戒是很困难的。即使把抽象的道理告诉他们又能让他们知道什么呢?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让孩子们通过自读,自评,自悟。从而感悟其中的道理。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导致这节课没有形成统一的,正确的价值观。
5.在学习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尤其是课堂应变能力。这非一日之功。
本课中,我在教学生字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但是孩子们的回答是:都很简单,我们都会。其实,这个时候就是考验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叫说简单的同学到黑板上写写。当然,我也深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刻留意,反思。以期有大的进步。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许多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努力把握每一节课,让学生真正学会感悟、学习,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失败也美丽。我将以失败为起点,奋起直追,让自己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
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图片,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没有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没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没有很好的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本课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书上第二幅图,问生:图上有哪两种动物?根据学生的回答设置悬念,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13课《坐井观天》。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从多角度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它们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样,培养了学生创新质疑的能力。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学习,讨论交流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记忆字形的方法很多:计部件、去部件、换部件、数比画、先计部件再数笔画、比较法……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学生表达能力很强,句子说得很好,积极性也很高,例如:长江沿岸景色秀丽,真让人流连往返。我在上学的路上口渴了,想找点水喝。有一只可爱的小鸟落在我家的井沿上……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在让学生说说无边无际的( )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说说小鸟也许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鸟也许飞过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看上去自己有点忙乱,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最后要感谢郑慧老师和祝红艳老师的点评,这对于我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也感谢学校给我锻炼的平台。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用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这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主要是读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寓意,第二课是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范读完课文后,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没想到孩子们读得很通顺,就连班上平时读书磕磕绊绊的小孙也能读流利,文中生字也被圈划了,并且标注了拼音,于是,进入分角色读文环节,这篇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小鸟和青蛙争论的地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写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孩子们先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读文,然后在班上读,比比谁读得有感情,比如第二次对话中,青蛙说:“朋友,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要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回答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朗读时应读出小鸟的见多识广。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笑了,说:“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抓住“笑”字体会青蛙的自高自大,不听小鸟的'劝告,小鸟的回答应读出耐心的语气。这三次对话是课文的重点,读好了对话,也就读懂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寓意。
在练习了分角色读文后,我顺势把课文泡泡语中的问题抛给孩子们: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有的孩子说:青蛙会看到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对不起。谢谢你,让我跳出井口看到了真正的天空。孩子们理解了文本,读熟了课文,于是,我就问:谁能课文背诵下来?没想到,居然有好几个已经会背了,而且滚瓜烂熟。
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愿意分角色读课文,愿意读寓言故事。还有一点是,课文预习充分了,课堂学习效果会倍增,超额完成学习目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一百多里”“无边无际”、“大话”、“笑”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图片引导,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通过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
(三)不足
在反问句的教学中,提问不是很精准,只是说把问好换为句号。学生不太明确怎么去完成,完成的情况不是很好。所以,还需要多加练习。个人缺乏课堂上的教学机智,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关注课堂实效。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寓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本课设计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读”作为感悟理解“对话”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趣。在朗读技巧的运用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化朗读处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什么这样贴呢?(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
二、释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
三、朗读感悟
1、老师引读:
青蛙问小鸟── 小鸟回答说──
青蛙说── 小鸟说──
青蛙笑着说── 小鸟也笑了,说──
2、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
3、同桌分角色读。
4、指名分角色读。
5、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读课文后,填空:
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7、讨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集体交流。
四、戴头饰表演故事
五、揭示寓意
1、交流心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结束语:
小朋友,《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短小幽默。让人读后能明白一个个道理。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请大家课下找几则寓言故事来读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扩词训练
课件出示生字:
沿 际 信
1、学生齐读,指名读。
2、谁能用“沿、际、信”这三个字分别来说几个词?
3、学生自由读组的词。
三、指导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1、指名读。
2、学生观察每个字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里先描红,再临写。
5、小组内评议。
四、读读抄抄
课件出示:
小鸟 青蛙 朋友 坐井观天
看见 井沿 抬头 无边无际
1、齐读,指名读。
2、学生在书上抄写词语。
五、拓展练习
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一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寓意。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寓意。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并理解它们说的话。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基础。(2)体验情境,感悟朗读。设计
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并通过读对话,做实验,看动画,述情景,说感悟,并且创造性表演了《坐井观天》,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出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阅读知识,劝导青蛙;还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教学《坐井观天》这堂课后,我有几点体会:
一、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
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二、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原意是讽刺青蛙的眼光狭小,固执已见。但本课教学中,由于有了后两个问题的讨论,就丰富了学习主题,提升了本课的教学价值。如第一个问题“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立场和主观状态。它引导学生来揣摩青蛙的内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是否跳出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而第二个问题“青蛙有没有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潜移默化的启蒙。它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角色的思想。正如我们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样。
三、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富有创造性的。
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即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那些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本课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在导入新课时,让孩子们齐读课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课题。有的孩子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提出是谁坐井观天;有的提出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交代清楚,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
我认为课堂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这是必要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上到哪儿算哪儿。我觉得我的课堂有点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忽略了教学的灵活性。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比如拓展的,“想想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我作为作业布置,如果让孩子们接着说,想象小鸟和青蛙的第四次对话,课堂一定更精彩!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漏掉了一个较重要的词“井沿”,其实我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对话发生的场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话,让文章通过三个词连成一个整体,不会让人有断章的感觉,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坐井观天》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怎样在他们已有的认知上燃气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得这节课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价值,我进行了深入思考。
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引入课题,学生充满好奇。在一步步闯关识字中,激发起了学生独立识字的意愿。之后为了培养他们朗读文章的语感,我在范读中以配乐形式朗读课文,赋予了文章一种美感,学生们听着听着对这个故事更加喜爱。为了使得朗读训练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更制作了头饰,让学生来前面表演课本剧,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学生们更喜欢朗读了。而这一遍遍的朗读正是为学生自主感悟,总结文章寓意做以铺垫。在讨论中学生自发总结出寓言故事的寓意,而后面的`续编更富于一定挑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堂小主人的角色定位。拓展选择的几则寓言是学生都十分熟悉的,在已有知识中学生尝试感悟寓言的特点,非常贴切学生认知经验与规律。
本课中,我无时无刻不再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常说阅读是一项工程,只有行于当下,来日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总结中我以“走入书海,扬帆起航”为总结,望以此小故事,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激发起他们读书的愿望。当然,本节课中也有些许遗憾,我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坐井观天》是一篇短小且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一个简短的故事表达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堂课我以板画“井和天”导入,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从而引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效果较好,在板书中体现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如“井沿”无边无际等等,在讲解三次对话时,先帮助学生找到第一次对话,让学生明白“对话”的含义,再提示学生第二次对话,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到第三次对话,从而体现帮扶放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人物的特点,从语气方面加以指导,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当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些什么,学生非常的感兴趣,积极的发言,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通过这一环节,寓意渐渐清晰,学生也就更容易地说出了本节课的寓意了。
作为刚入职一年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有许多的不足,在听了各位老师的评课之后,我受益匪浅,反思自己的这堂课,总结出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善的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应先创设出情境,尽量让学生自己多读,在读中去感悟角色的'性格和语气,尽量少加生硬的指导,可以多范读,体现出轻重缓急,让学生去揣摩去模仿,如果再让学生加上手势、动作等朗读的效果会更好。如青蛙问小鸟:“你从哪来啊?”就可以从青蛙所处的情境出发,青蛙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也不经常见到外面的事物,创设这样的情情境之后,学生就会知道要用用好奇的语气来问了。而小鸟因为飞得很高很远就应该有一种神气的语气。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因此而更浓厚。
二、识字环节要作为重点,运用实物来认识“井沿”效果很好,要把这些运用到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另外识字之后如果扩展一下会更好。如“无边无际”就可以展示广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然后再造句。这样字词的意思学生就都能掌握了。
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以正面为主,评价要及时,而且不能只用同样一种词汇,要换不同的评价语多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一条主线:整体把握——三次对话——寓意——扩展,以朗读和识字为重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识字教学要扎实,课堂中的提题要准确细致,朗读指导要到位,这些都是我的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通过本次的听课、评课,我感觉自己对怎样突破语文教学重点了解的更多了,我会把他们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14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7-05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2-0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2-08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3-2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30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1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12-29
语文《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03-2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