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詹天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詹天佑》教学反思1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在我的开场白说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发奋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多种形式的读法。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就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明白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明白、感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明白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资料。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刻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就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正因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资料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资料”没有以明白“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因此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资料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明白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好处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资料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能够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精髓之处,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资料及情感融为一体,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透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取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2
学校举行了30周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之一-------课堂教学比赛,我们中高段执教的是第十二册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以下是我在上课时的两个片断,以及反思。
片断一:在揭示课题,交流学过的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有哪些课文后,我简单作了小结:这些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文章,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具有崇高的品质,那么你了解的詹天佑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大家来汇报一下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我说完后,有二、三名同学举手,我又鼓励了几句,但情况并没有大的改变。后来,我叫了两名同学来汇报。
片断二: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我设计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感到非常(),因为()。”这个填空。当我出示了这个填空,让学生在充分地细读课文第二、三段后,来讨论时,我发现举起的手廖廖无几,这样的讨论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分析: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我都有自己的意图。《课标》中明确规定,第三学段的学生必须初步学会查找资料的办法,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上课前一天的傍晚,我布置了让学生运用各种渠道去寻找詹天佑的资料的任务。设计上述的填空题,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并能在阅读中有所悟,有所得,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本以为这二个环节,都应该是给了学生一个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特别是第二个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也应当是一个高潮。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由此来深刻地体会本文的中心,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上课时,我自己尽可能是激情澎湃,而学生却是平静如水。我想造成这样课堂氛围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备好学生的这一课。虽说上课前,听班主任老师交待过,本班学生不爱发言,但总以为这是六年级学生的通病,在正式课堂上,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启发,情况总会有所转变。于是,就这样轻松上阵了。
反思:要上好一堂课,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学生的课,的确很重要。因为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现状应该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中上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上课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然后把这种了解融入到你的课堂设计中去。如在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中,当举手的学生很少时,你可以抛出你所准备的詹天佑的资料,说前半句,让学生接后半句,或在某一方面,你说一句,让学生来补充。这样愿意说的学生可能就多了。因为课后调查表明,学生的这一步工作,不是没有做,有好多学生确实是找到了不少资料,不知从哪说起,所以不如不说。那么这样的提示显然能起作用。而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的冷淡反应,更是由于教师教学设计上没有体现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铁路工程师,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如电脑工程师之类的人。还有本文所写的事是发生1904年,距今100年前,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学生丝毫没有体验。鉴于这两个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填空时,应当有大量的铺垫。特别是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要对学生有所交代,要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其次,对于朗读渲染的力度不够。在做这个填空之前,已让学生找到詹天佑在修筑这条铁路时遇到的困难,进行朗读体会。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于加强,教师本可以发挥自己的朗读优势,进行朗读上的有效指导。这样让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得以体现,至此,再来完成填空定会觉得轻松,会愿意交流。
《詹天佑》教学反思3
上个星期,教办领导来我校指导课堂教学。他们听了我上的一节课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节课下来,第一个感觉就是上得不太成功。特别是对重点句子的品读做得不够到位。在评课时,刘老师和汪老师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是呀,学生对重点句子理解得不够透彻,关键是老师在指导品读句子这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语言美必须透过句子的理解,重点词语的理解去体现,必须联系上下文,必须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后才能领悟句子的含意,才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句子意思,真正实现对句子的'品读。在发后的教学中,在抓重点句子进行品读这一方面我得多下功夫。
除此之外,教办领导还明确指出了我们老师上的课普遍存在以下缺点:指导学生朗读不到位;学生的语感培养单一;上课的激情把握不够好,不能很好地以师之情牵运生之情;教学设计上提的问题过于碎;学法的渗透没有很好地处理。教办领导还就我们存在的这些缺点帮我们分析并指明向。教办领导认为我们上的课之所以存在这些缺点,关键是教师没有很好很准确地把握教材,对课钻研不够,对课不熟。靳家彦老师说过:“我教一课书必先烂熟于胸,熟读成诵,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试想想,我们老师在上课前期有多少能将课文读熟,对课文进行钻呢?于永正老师也说过:“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读课文。”可见,要很好地钻研教材,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是很关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朗读方面多下功夫,力争做到上课前熟读课文,进行对课文的多次朗读,多点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课堂效率。
《詹天佑》教学反思4
《詹天佑》一文主要通过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反映人物品质,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形象。
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主要围绕课后两个问题进行设计,将重难点前置,取得了比较哈偶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有成功,也有很多不足。
成功之处:
1、落实到位。这节课我通过听写导入,一方面能够检查学生字词的巩固,另一方面为学生复述主要内容做铺垫,让学生利用黑板中的几个词语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重难点前置,这篇文章中,让学生理解居庸关、八达岭隧道的不同方法和人字形线路是难,理解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重点,我将这两个重难点放在了前面。通过ppt、flash、学生动手尝试等方法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从中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接下来,抛出问题:默读课文4——6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一位爱国工程师,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学生理解和讨论起来就比较有方向和目标了。
此外,结合文章进行板书也比较好,这样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当然,也有血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爱国和杰出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分割。可以将“默读课文4——6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一位爱国工程师”这个问题改成“默读课文4——6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人字形线路可以深入。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妙在两方面,意识人字形线路减缓坡度,二是有两个火车头。需要用想象的方法或者画画的方法将这两个要点揭示出,效果就更好了。
3、板书需扩充。在学生理解詹天佑的人物品质时,要将学生交流出的'詹天佑品质的一些词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在发言时想出更多的类似的词语。
《詹天佑》教学反思5
今天,我们结束了《詹天佑》一文的学习。回味自己的课堂,有欣喜,也有遗憾。
欣喜:
一、读书方法的渗透
说句实话,学生虽然是六年级了,读书、思考、批注的习惯还没有养成。今天,在课堂上我再一次进行了指导,多数孩子有了觉醒。例如:在学习“勘测线路”的段落时,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的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们全班交流:当学生读到“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时,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一丝不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我相机引导学生谈谈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很快学生就能找到“经常”一词,这样学生也就学会了抓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能灵活运用了,如在交流詹天佑接受京张铁路的背景时,来昕就很快找到了“阻挠”“要挟”感受到帝国主义的嚣张以及对我们中国的欺辱。
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必须要教给他们方法。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所以在课堂上习得方法后,学生就会读书了。
二、动手操作的快乐
这篇课文中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詹天佑杰出才能的表现,让学生在画画、演演的过程中体会会更深刻。“开凿隧道”我们采用的画示意图的方法,先让学生个人画,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课文句子的提示来画出示意图。有的孩子画的不够规范,接下来我们上板画,集体订正,学生的印象深了。这还不够,我又播放了“开凿隧道”的动画,学生可开了眼界,个个叽叽喳喳,眉飞色舞的。我不失时机地问:“孩子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詹天佑很有智慧!”“詹天佑敢于创新,非常灵活。”
在交流“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在书中的插图演示,然后再找学生到黑板演示,播放动画,课堂再一次活跃起来。
平时,学生太缺少这些新鲜事了,今天的画、演、动画,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资料的及时运用
合理引用资料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有三处资料都很震撼,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
第一处是体会了詹天佑是怎么想的句子后,“詹天佑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配乐出示了:“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读到这样动容的文字,学生被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决心以及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了。第二处是出示了当时帝国主义攫取中国铁路修筑权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到詹天佑修筑天路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啊!第三处在结尾,出示了詹天佑为中国奉献一生的资料,接着配乐练笔:站在詹天佑的塑像前,你想说些什么?此时是情动辞发,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生化,举几个例子:
您用您满腔的爱国情怀,时刻为祖国争光,分忧!您将您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国家的铁路事业,您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许桐)
詹天佑爷爷,您好!您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您不顾自己的身体,积劳成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您最真实的写照。您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孙明洁)
您太伟大了,在重重困难面前,您坚毅执著,勇往直前。您对中国的铁路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我们一定向您学习,勤奋学习,掌握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邵明宇)
遗憾:
下课时间到了,我仓促的和学生交流了这篇课文的写法,很多学生都没来不及思考,我就出示了整理好的课件,认真的学生是记在了读书笔记上!其实,课文的写作方法应该由学生来归纳光概括,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詹天佑》教学反思6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出和谐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思维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库,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协作学习”,通过人机交互学习和认知材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历“学习——总结——交流”这一过程,进行了知识的再建构,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课前查找詹天佑的资料,课上感悟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干,面对互联网上和教师提供的网页课件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进行搜集、浏览、筛选和分析利用,从而提取有效信息,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三、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教学结构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状况,建立了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大量资料制作的专题性页,丰富充实了课文内容,使学生自主探究成为可能。因此,专题性站犹如一桌桌丰盛的精神大餐,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多元营养,它改变了固定、封闭、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变化、开放、多样的现代教学模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何在信息技术这条快车道上前行,我愿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探索,共同收获。
《詹天佑》教学反思7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 “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充。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教学“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教学反思8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修建的铁路干线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有三点值得回味。
第一点是理解詹天佑面临的艰难社会环境。如何让学生了解这一点呢?通过拓展资料,学生知道了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尤其是科技能力处于世界落后状况。通过阅读第二段和第三段几个重点句子,学生了解到当时帝国主义的猖狂和对中国人能力的鄙视。
第二点是学习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是如何勘测线路的。在课堂上,学生抓住描写詹天佑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句子,仔细朗读,认真领会,体会到了詹天佑的决心和严谨负责的.工作精神。
第三点是学习詹天佑如何开凿隧道和如何设计“人”字形铁路的。学习如何开凿隧道时,学生先把句子朗读明白了,再自己在纸上画出来,通过图文结合,学生领会到这种设计的精妙。学习如何设计“人”字形铁路时,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这段视频的动画效果生动演示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体会到了詹天佑的智慧。
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体会到在语文课堂上,在传承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方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詹天佑》教学反思9
《詹天佑》一文后,深有感触。以下是我在上课时的反思。
要上好一堂课,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学生的课,的确很重要。因为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现状应该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我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人”字形线路。因为这一节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文章的难点,这一部份内容学生很难理解的。它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理解了这一节的容,才会真正理解“杰出”这个词的意义,才会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个明确的认识。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了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法,加深了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从无疑到有疑的'过程,如何使学生有疑最终达到无疑,方法是让学生深入地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发现疑问,而疑难的解决还是*引导学生读书。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并提出问题,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我在引导学生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的创新精神这一环节时做得较好。学生通过读书、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有了较深感悟,从而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需要这种精神,使学生得到了启发,对学生起到了导行的作用。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10
与原教案相比,我认为修改后的小学课文《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从线性设计到框架设计
原教案设计基本上是一种线性设计,按4、5、6三个自然段依次学习,在教学内容、各环节的教学安排上有明确的规定,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它导致课堂教学的刻板化,不便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开发,组织形态较为封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修改后的教案,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有设计,无规定”的框架设计,教案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学习与思维活动的空间,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调整教学的顺序与结构,使教学更具开放性和弹性。
“框架设计”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学生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惊人之举”,此时,最能够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驾驭能力。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的教师往往能“将计就计”引发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生长点,“择其善而扬之”。
2、从一般认知教学到情知互促教学
我的普通话标准、流畅,朗诵又是我的强项。原教案我在情感的铺设上还不够到位。在修改后的教案设计中,则明显地体现出我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设计的导语与过渡语富于情感性、激励性,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在充分的语言渲染中创设出更能激发学生情感和学习热情的情境。如:末尾的写话,以月夜下,一条铁轨笔直地伸向远方为画面,配以凄婉的世界名曲《神秘花园》,此时教师饱含深情的话语响起:“詹天佑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奉献了30多年,几乎没有一天离开过铁路,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享年仅59岁。临终前,他还在说着这样一句话:‘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浮沉,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同学们,这些如血脉一般遍布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轨凝聚着詹天佑毕生的心血,它们默默无语,却又执着地向我们表达着什么……此刻,凝视着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视着他深邃的眼眸,你觉得他似乎在对你说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在这种情感的宣扬中,学生的写出的话语便有了一定的深度与力度。与离开这种情境产生的效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历经情与知的多次交融,促使学生情与理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能在特定的氛围中有效地获得知识,从而使情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过程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3、从关注“教”的设计到关注学生“学”的原认知经验
修改后的教案,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这样询问学生:“请大家考虑一下,以你们的经验,怎样学习4、5、6这三个自然段效果最好?”这个设计,在原教案中是没有的。再如课末写话,原教案这样设计:“同学们,这些如血脉一般遍布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轨凝聚着詹天佑毕生的心血,凝聚着他深沉的爱国之情。它们默默无语,却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同学们,请拿出你的笔,将它无言的沉默化为有声的语言。”经过对学生学情的认真思考,我认为他们在原知识基础上难以达到这样的深度,因此,修改为“此刻,凝视着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视着他深邃的眼眸,你觉得他似乎在对你说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詹天佑的距离,更贴近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实现教师的期待目标。
学习主题构建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出,在原教案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被重视,只注重了形式上带给人的唯美感受。但修改后的教案,吸收了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体现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这个环节的改进使我深刻意识到,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
通过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我能感受到的教学理念的变化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想,“与时俱进,努力求真”,我想,这正是教改赋予我们的真正意义。
《詹天佑》教学反思11
第二组课文主要的训练点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个训练点是从四年级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就行思考的.。如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教会学生可以运用以下方法:一,抓,抓关键词,解释词语本义。先采用近反义词、拆词法等方式理解词语本义。二,问,针对关键词语进行提问;三,联系,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这样的一个环节其实是一个由表及里理解词句的过程。如:《詹天佑》一课,通读课文后,我们知道,本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文章开篇点题,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按照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
1.抓:抓住关键词“杰出”“爱国”进行理解。杰出指有出众的才能成就。
2.问:“杰出”体现在哪里?“爱国”体现在哪里?
3.联系: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杰出体现在他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爱国体现在他临危受命,不畏困难,坚决完成任务。
这样的方法,条理清晰,学生运用起来比较方便。后来在理解詹天佑的语言时,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抓住“精密”“一点儿”进行理解。
《詹天佑》教学反思12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同学们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学生们的背诵情况。不错, 多数同学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最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谁知,他站起来后,竟说了一句:“袁老师,请您给大家背一段喜欢的段落,好吗?” 他一说出口,我就满脸地不高兴,心想:你这个袁野,胆子真够大的,是老师检查你背诵,怎么向老师叫起板来?
正要对他发火,质问他到底准备了没有,可又一想:这个同学由于经常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过多的批评。现在的他,对老师的批评,虽口上答应,但却落实不到行动上,就象一个人身上的虱子多了,反而不觉得痒了。做老师的要不拿出个榜样来,他还真谁都不服。
于是我不再板着面孔,而是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袁野同学提的问题很好。到现在为止咱们班还有两个人没有背诵,一个是袁野,一个是老师。下面,由老师先背诵一段,再由袁野背诵。”
班里出奇地静下来,看来,不单是袁野,其他同学也都希望欣赏一下老师的背诵。毕竟这样的事在学生面前还是第一次。平时习惯了检查同学们,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受同学们检查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想着这些,连我这个当老师的都觉得不安起来。不过,很快我便定下神来,有声有色地背了一段文章。
刚一背完,袁野便带头鼓起掌来。我听到下边有同学说道:“没想到老师背得这么美。”接着有人说道:“袁野,轮到你背了。”袁野慢慢地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还没背过呢。”
他一说完,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同学们更是七嘴八舌,都说:“你欺骗了老师,是个不诚实的'孩子。”
看到大家群起而攻之,我的心倒软了下来,我想:“我不能再批评他了,否则,他会消沉下去的,应该给他解围。”想到这里,心里便有了主意。我对同学们说道:“同学们请静下来,俗话说得好,人在有难时,应帮他一把,会让他产生无穷的力量,渡过难关的。帮助别人,就等于快乐自己吗!老师想和袁野约定一件事:明天上课时,老师背诵整篇课文,让袁野自选一段最喜欢的背,好不好?”大家听了一致赞同,袁野也赶紧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上课,袁野便主动提出先让他背诵,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便背了起来。哎!背完一段了,他怎么还再往下背,还真有股倔强脾气,大概想和老师一比高低。正想着,他一下子停下来。原来他已经把课文背了一大部分了,还真神了。于是我带头给他鼓起掌来,表扬他背书很用功夫。表扬的同时,我看到袁野的脸上露出了很少见到的笑容。
接下来我把课文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唉!这一次,竟没有同学给我鼓掌。倒是看见除了袁野外,都举起了手,我以为学生们要给我提毛病呢!便让课代表发言。课代表站起来说道:“老师,你都要求自己背诵了整篇课文,我们也要求自己背诵了整篇课文。早自习在你未来之前,我们同桌之间就互相检查了一下,让我们也在课堂上亮亮相吧!”你瞧,一个个还真和老师较上了劲。
时间有限,不能一一背了。于是我提议由袁野起头,让全班一起来背诵。我也加入到了背书的行列中来。学生们看到老师跟他们一起背起书来,背书的劲头就更足了。
事后,我想:老师的模范作用可真大。在学生面前,老师应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应俯下身子来和学生一道学习,而不是板着脸孔当圣人。学生和老师都是一样的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第一个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施于人,己要先欲。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起一个真实可学的榜样,学生的学习劲头才会更足。
真应该感谢袁野同学给我提出的问题,它让我清醒地认识到: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为人之师,责任更加重大。
真心希望学生们能给我提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问题,让我们共同解决,让我们师生能够共同快乐地成长!
《詹天佑》教学反思13
《詹天佑》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用“当我读到________,我感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进行回答。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课教学我的重点是:
1、生字、新词。
2、重点语句的理解。
3、背诵4、5、6自然段。
《詹天佑》教学反思14
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我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我首先让孩子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在孩子读课文时我把生字板书在了黑板上,先指名学生读生字,然后正音、齐读、组词、指导书写。扫清了文字障碍后,我又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读他们自己画的词语。所以在分段朗读课文时,只读了两段。这一课时我只从夯实基础入手,回归语文本真。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先学好语言文字,用好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才能读出语感、体会情感。这一节我们上地很轻松,孩子们在我时而幽默时而紧张引领下整堂笑声不断,愉快从容的学习着,交流着……
今天下午第一节我又上了第二课时。雪后天晴,阳光显得格外明媚。沐浴久违的阳光,心里格外舒畅。预备铃一响,我就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刚走到门口,心里就被教室里的喧闹声填满了。开学初,纪律部就制定了在班内讲话要轻声细语,不要打扰到别人。看来这个习惯到现在都没养成,想到这,我心里的怒火顿时升腾,扩散……
处理完班级事务我们就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整节课我都上得得心应手,融会贯通。我没有按事先的设计,没有依附教参和案例。我被学生带着,他们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就像一个听话的服务员时刻准备着被召唤。我再也找不到从英语到语文刚转变时的无所适从。我终于能加入自己的元素,不管这种元素现在能不能被接受,对我而言就是一种进步。自从读了于永正老师和窦桂梅老师教学实录,真是受益匪浅。首先,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长着一双比别人善于发现的眼睛,有着比别人执着的梦想。其次,他们带文没有分离的感觉。不管上一节课带了多少篇文章,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整合取舍。今天这节课,我终于找到了这种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感觉,因为我找到一个作为切入点的契机,让起点同步读本与课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不知道是学生犯困还是我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总觉得孩子的状态不佳,天天小手如林,今天却星星点点。孩子的激情没有被点燃,结果是老师激情满怀,学生却萎靡不振。思其原因:1.学生课文读的不熟,没有详细了解课文内容,所以跟不上步。2.课前我批评了孩子,孩子没有进入状态。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不假,每一节课堂,我们都应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批评也要抓住教育时机。
《詹天佑》教学反思15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课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建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并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才干。
这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原则设计教案,实施教学。
一、抓重点段,以困难为背景,感悟人物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首先走进文章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进行与文本对话,做简单的批注,并把批注写到黑板上。这一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
二、抓重点词句,以想象设情景丰厚人物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描写人物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以及“经常”“总是”一些关键词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进行朗读。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对人物的认识逐渐丰厚了起来。
三、抓开凿隧道、设计线路的方法,以图解文字赞叹人物
文章5、6自然段讲的是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方法,以及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内容。
隧道的开凿方法,学生读书后通过画简单的.示意图就能明白无须多讲。
但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又能够体现出詹天佑超群的智慧。所以教师就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体会詹天佑的智慧超群。当学生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又由引导者变成了参与者向学生提问“既然工作面多,就可以缩短工期,为什么不多开凿几口直井,这样岂不更快?”从而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体会人物卓越的智慧。
最能体现詹天优质杰出才干的就是“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这一段学生在读文后画图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教师就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人字形线路在当时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能设计出来,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到叫“创新”教师随即追问“这种创新仅凭聪明和智慧就能想出来吗?”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了詹天佑的杰出,一种赞叹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突现以人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教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读读、写写、说说、画画、演演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詹天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詹天佑》教学反思02-03
詹天佑教学反思01-07
《詹天佑》教学反思10-06
詹天佑教学反思11-21
课文《詹天佑》教学反思01-12
《詹天佑》教学反思(精选3篇)01-02
詹天佑教学反思(精选3篇)12-20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12-23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04-02
《詹天佑》语文教学反思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