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0 14:44: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汇总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汇总1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在教学本课时,强调自渎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尽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以学定教

  教学本课的时候,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渎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结局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本课所描绘的画面很美,课文的语言文字也而后内美。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点语文,在次基础上还通过说话、写话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在运用中积累语言。从而,使学会僧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总是,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堂上。我们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问题往往是“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无须思考或懒于思考。课堂上的阅读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对课文进行感悟,他们所读懂的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在课堂结束时,老师问还有没有问题时,自然没有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们从小种下探索的种子。记得在讲《海豚》一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海豚吃什么呢?怎样分辨公母呢?”我愣了一下,心想: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又一想:不能扼杀孩子爱提问题的天性。于是,我说:“你所想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以后专门探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不局限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抛弃“这不是语文要解决的问题”的观念,打破学科分解,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所提的问题不一定当堂澄清,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教学改进方面的提高,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程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有时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时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有时让学生质疑,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些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我常常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自信起来。

  二期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我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使他们学习更加投入,思维更加活跃;对能力差的学生,我更注意给予一定的关心与鼓励,为他们前进加油,给他们前进以动力和信心。

  本学期我虽然针对自己的教学中的弱点,努力地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但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课文,它生动地讲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的情景,描绘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下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将大体意思表达出来,能结合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因此,课伊始,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提问:“小朋友,天高云淡,雁过留声,美丽的秋天到了,在这金风送爽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啊?”学生们各有各的说法,也勾起了学生的'美好回忆,都向往着想出去游玩。

  接着,我在朗读上作了示范,让学生听我读课文,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并且有几个学生还跟着我一起轻轻地读,见此情景,我便乘热打铁,要想像老师这样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读水平,那就让老师先来考考你们的预习情况,孩子们兴趣很浓,纷纷举手,他们基本都能正确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有几个还能在识字的基础上,对这些词中难懂的进行了解释,加上我给予的评价,其他的孩子对他们更是佩服不已,没花多少功夫,字词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看来,教师的引领,语言的激励,榜样的示范,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不仅兴趣足,而且也学得快。

  这篇课文的还一特点就是图文结合,形象生动。低年级的孩子,尤其是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打滚儿、逮蚂蚱熟悉不过,因此,我一边结合课文插图,一边和孩子们聊聊自己成长的生活经验,个别的孩子还进行了语言的描述,以及动作的表演,使孩子们仿佛已经来到了野外,在尽情地玩耍,从而体会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另外通过“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把课文引入生活中,让孩子们学以致用,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书面表达,从而为写话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金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主人公彼得弗雷特跟随众多淘金者到萨文河畔淘金未果,在即将离开时发现土地肥沃,适宜种花,就留下来辛勤地种花,通过种花、卖花,彼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教学中,我抓住彼得淘金失败和种花成功致富两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在进行第二环节的教学时,我紧紧扣住“若有所悟”和“全部精力”来进行。彼得的“若有所悟”是根据眼前所看的那“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判断出土地肥沃,适宜种花,联想到人们买花装扮客厅,联想到成功……为了学生能感受到“若有所悟”,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学生们能说出草长得好、多,还有学生说草长得生机勃勃。理解了这里,即时让学生说一说彼得看着这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想到了哪些。学生不仅能说出书上的内容,还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来说。这一处联想不仅解决了“若有所悟”,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此时彼得越想越激动的心情,说一说,读一读,深入体会彼得对成功充满希望的心情。对于“全部精力的理解,三年级学生我没有多大把握,我做了几手准备:直接从这个词语入手,让学生来说一说想到了什么,课堂上有些冷场;我就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生从图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围绕勤劳来说;接着我就出示准备好的几个有关彼得辛勤劳作的填空,让学生说一说,再补充些自己还想到彼得做了些什么。多做的两手准备都派上了用场,效果还算可以。“全部精力”理解完后,紧接着就让学生进行第2小节和第4、5小节的对比阅读,想一想为什么淘金就失败了,而种花却取得了成功,让彼得获得了财富。可能是这个问题的指向不够明晰,学生没能抓住关键问题来回答,一开始有两个同学还抓住勤劳致富来谈,我就追问:这两次彼得都很勤劳,而结果却不一样啊!学生才回归到思考彼得淘金失败和种花成功的原因上来。

  对于文中彼得最后的那一句话,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了,但我感觉到学生理解的程度不一样,有人理解为真金就是劳动创造财富,有人理解为真金就是种花获得的财富,有人理解为真金就是发财致富的'方法……最后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现在你知道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学生都能说上个一二了。下课时,一个听课的老师跟我说,要再点一下题,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金子,这样就完整了。我想也是。其实,我们要学生找的“金子”就是思维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新课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怀着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探索、思考,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两次教学中的反思和点滴想法,坦诚相告,以求得发展,求得进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1、课堂气氛不活,没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课文朗读不够,不到位。

  3、课文复述时,没能紧扣课文,学生发散的东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顺利领会寓意。

  4、学生评价粗浅,老师没有进行引导。

  5、教案设计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很突出。

  6、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重点部分的训练时间不够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课堂气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个较简单的寓言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加以讲述。原以为导入时就让学生简单地讲一下故事,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由于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洪亮,讲述不够生动,所以一开始就营造了课堂的沉闷的气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图画,原意是要求学生图文结合复述课文,希望可以掀起一个高潮的,且这也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动了脑筋的地方,夸张一些的说,是老师苦心策划的一个环节,但学生明显兴趣不大,复述时随意且无内容,说者激昂,听者淡然。少部分学生甚至开起了小差,见此情景,老师也没了激情。

  2、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没能充分把握教材,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在教学中指东指西,盲目教学。尽管老师全场奔命,极力煽情,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是气定神闲,任你风狂雨骤,自是岿然不动。就别谈完成和落实朗读、复述课文,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了。

  3、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4、对学生情况估计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时,我在五幅图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图,原意是想通过学生自行补充的内容,又能达到更深刻地挖掘,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没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边劳动,一边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猎人等一类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硬生生地抛出了自己准备的问题。这次原以为学生又会顺藤摸瓜地回答,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几个孩子都说他的亲人、邻居、朋友都会鼓励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与原先料想的回答整个儿不挨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随意,说明了老师平时没有做过这样有方向性的训练,学生也没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我姑且把它叫作学习过程中导定向的训练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既是平时训练的体现,又是训练效果的检验,更能充分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的艺术。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个纲,七个性。一个纲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面对这些自由程度极强的孩子,老师还是要拿出农人种庄稼的精神来开荒、耕耘的。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这样做的好处,受益的绝不仅仅只是学生。

  5、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以致复述不能顺利进行,寓意的领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和复述课文是重点,生字教学完全可以紧扣课文进行教学。但在这一环中,老师忽略了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做,学生表面上得到了机会,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去想了,有发散的东西了。顺应了现在一再强调的要让学生自由地学习,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老师也可以乐得清闲,这样做不是很好吗?但实际上却背离了课本。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口若悬河、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学生一节课之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可能是课本上的东西知之甚少,课外的东西也淡而忘之。以读为本是近几年来教育界

  呼声很高的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反璞归真的学法。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使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1、有关老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做才能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老师决定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走不对,但学生自由发挥,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似乎也不对。老师和学生谁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这个度如何去把握?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的路子是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是套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是给个问题,然后小脑袋一碰,你们讨论去吧,再找几个人汇报汇报完事?还是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来个大讨论、大辩论?如今开放的教学课型如百家争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到底是套用?还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问题:语文课堂上到底是突出读?还是突出演?是突出让学生去想(即发散思维)?还是重点引导学生去悟(在读中悟)?老师能不能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蔓延?这个度又应该如何去把握?|

  第二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守株待兔》这一课我前后共备课三次,第一次教案突出了老师的主体地位;第二次倒是训练了学生,但目标又不够明确;到第三次时,我将教案重新做了较大的调整,思路变得更清晰,

  重难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了三个:

  1、学会生字和词语。

  2、朗读、用自己的语气有感情地复述课文,领悟寓意。

  3、拓展想象,训练口语交际。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三个目标进行教学,这节课条理清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字教学自然、灵活,学生完成了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第二、以训练为主,训练学生读书,说话。老师所设置的每一次的练习,都结合课文朗读进行。

  第三、学生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离教学目标更近了,避免了盲目性,因而能较自然地带出寓意。

  第四、问题的设置带有层次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第五、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

  二、自我反思

  1、如何开课?如何营造开课的气氛?如何掀起开课的高潮?排球运动中,扣球手在扣杀时要做到短、频、快,老师是不是可以借用并充分运用?

  2、在梳理问题进行点拨时,老师的语言要拿捏到位,明白如话。如果把拓展想象中他的亲人、邻居、朋友纷纷劝他说这个问话设置为:假如你就是他的亲人、邻居、朋友,你会怎样劝他?这样更直接,更有针对性。

  3、学生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回答。对一些很明白的问题,应该当时解决,涉及到课外知识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通过课外查有关资料获得,而对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即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有关问题,则放在学课文当中去解决。

  4、当学生在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该怎么办?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办?放大学生优点,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善用赞扬和鼓励,才能引发学习动机。

  5、在教学的最后两个环节出现失误:一是点明寓意时,老师太苛求学生的寓意尽量靠准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正如《画杨桃》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苏轼也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等于为孩子和老师画地为牢。老师应该如何去把握好这个度?二是拓展想象时,因为已下课,学生半

  天不往老师心中的答案上靠,又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着急,脑子出现瞬间空白,忙不迭地追问学生:他们应该怎样说?似有你今天说不出来,就休想下课的架势。学生早被吓回去了,那里还会有言语?欲速则不达,破坏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倡导自主性,加强实践性,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努力往这方面靠近。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6、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应该充分把握,有备无患,老师也不会自乱阵脚。

  三、解答困惑

  1、突出学生主体应该围绕教学问题来进行。引而不发,助人自助,教师无论是带还是跟,都应该视情况而定。目标中说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怎样学,比让学生学会什么重要。学的过程比获得的结果重要。孔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不是早就教诲我们: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过程中学会了、掌握了方式方法,结果自会水到渠成。

  2、要强化问题意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师声双方均是主体活动者,任何单一的答案都应该得到否定。但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导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不能漫无边际。这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导定向的系统训练。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问题。情感浓烈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和悟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要突出演和想。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简洁、突出重点,而切忌枝蔓太多。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有的放矢。点、线、面都想顾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使得教学效果不突出。

  5、高潮一词的理解是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具体到教学中来,就是要能使学生兴奋,老师兴奋,体现出一堂课中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一部影视作品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的精心策划,导演的精彩拍摄,适度引导,演员的出色表演。同样的道理,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就是一部微型作品,导演是老师,演员是学生。这部作品的好与坏,老师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演员,是一群没有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或者说是一群正在接受训练还不够成熟的演员,高潮的出现绝对要靠老师的引导。一节课的高潮可能出现在四十分钟的每一分钟里。具体的问题是如何引起这个高潮!开课时需要高潮,课中时需要高潮,课尾时仍然需要高潮。讲故事、游戏、表演、唱歌、猜谜……种种种种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这种积极性充满整个课堂,乃至自己的每一个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要给学生永远的新鲜感,而这个新鲜感的保持确实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特别是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

  两课之后的感想:

  任何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蜕变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对我们习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面对冲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是退缩?是无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让这种冲击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一种束缚?通过两课两反思,使我逐渐进入蜕变的过程。终于把读书挤进了课堂,终于向传统教学发起挑战了,终于把训练学生作为重中之重了。第一次上课时,总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展示,结果是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都展示了,却没一样落实了,活活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导致第一节课的失败。第二次上课前,我努力要求自己跳出这个框框,力求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它只给我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至于如何迈步则是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思考,我改进,我努力。虽然仍有缺憾,但我想我至少已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轮廓。如果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教学,我相信我会使雕像更趋完美。

  由此可见:理想的教学设计与教师的课堂实施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会带来困惑,更会带来冲突,但困惑使人奋进,冲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就静候在冷静的思考与沟通之后。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如手:首先,语言奠基,想象基奠。在教学前,我在黑板上抄写了很多名人写得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有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杜甫的“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李白的《横江词》、孟浩然的《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毛泽东的《七绝·观潮》等。在孩子们各种方式的读后,我说:“你们必须明白这些诗句是描述什么的。”他们点了头,我让他们说出来。随机板出——钱塘江潮。生活在海边,对潮涨潮落不陌生。其次,以读贯穿,想象感悟。读始终是语文课堂的主角!

  语文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进取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础后,我就让孩子们去阅读文本,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伟壮观。划出有关句子,朗读交流。孩子们对潮来时的描述异常感兴趣,因为它那么直观,那么生动。让他们读后,就让他们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虽然没去过,虽然不能现场感受,可是能结合词句那么想象一回,也是生动的。我想在孩子们的脑中,至少已经有好多个版本的“钱塘江大潮”了。在很多的读、说,体味、想象后,钱塘江潮水在孩子们的闹中留下深深的印象。这时,我说:“站在观潮台,应对如此的潮水,你想说什么?”将它写下来。孩子们写后(几句话),进行了交流。说的就是感受、感叹、神往……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教学片段】

  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燕子哪方面的特点?

  生: 这一段写的是燕子飞行时的情景。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生: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师:“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斜”字不但可看出燕子飞行时的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生:“掠过”是轻轻地擦过。

  师: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生:可看出燕子飞行时的轻快。

  生:“一转眼”,燕子便从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飞得快极了。

  师: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

  生:能换成“碰”或“撞”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

  生:“碰”、“撞”不能显示出动作的轻快了。

  师:好,这就叫读书!这就读出味道来了!

  ……

  【教学反思】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并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今天上午进行青年教师展示课比赛。我是一号授课老师。我授课的内容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第二篇课文《掌声》。

  本次比赛以无声授课的形式进行。通过比赛,展现了我的能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因身体残疾而内心忧郁、自卑的小孩子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不得不上台讲故事。她本以为会被无情的`嘲笑,想不到同学们给了他鼓励和掌声。从此她变得开朗自信,以微笑面对生活。

  教学要突破的知识点有:

  一、学会默读课文,感知文意。做到不指读,不出声。

  二、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感受到英子前后的变化。

  三、练习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本次无声授课,我设计了掌字的教学。通过文章的题目来认生字,把生字放到课题中学习。通过老师的配乐朗读,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词语,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感受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最后作业布置中进行课文复述的练习,把英子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同时进行情感迁移拓展,生活中不仅掌声可以鼓励帮助人,早上的一句问候,上下楼梯的礼让都是最美的行为。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更要把爱和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做文明的接班人。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要注意表情和态势语,说话要自信有力,情绪饱满。同时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评语多样化,充分展示到位。把握好课堂上的台风。在内容设计上太多,流程进行的太快,没有铺展讲开。区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重视生字教学,增加识字方法和识字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课文的开头有这样段话明确指出这篇课文的设置目的:希望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自觉地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即使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帮助他人完全解决问题,也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因此,本人将这个思想教育作为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希望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帮助他人的精神有一种敬佩和赞同,并且能促使理解深刻的学生在今后能指导他们自己的行为。同时,在二年级阶段的学习中,生字教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基于这样的思考,本人希望这次的课能够在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上,体现新课程的新要求、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

  本堂课在教学程序和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力争能使学生始终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始终爱读、爱说、爱想象,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由此,本人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采取轻松的、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在问题的设计上也从童趣的角度切入。比如:在对果树和泉水对话的想象上,本人问:“泉水,你想对梨树说什么?”,“苹果树,你想读泉水说什么?”等,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他们就是果树、就是泉水。由此扩展到对“泉水还会经过,哪里帮助谁?”的想象说话时,学生自然而然的进行了合理的想象,说得合情合理。另外,在认读新词语的时候,本人和学生件实行了一场竞赛:比比谁读得好。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非常踊跃。这样,本人从学生的角度运用了童趣的语言,和学生亲切地交流,成功地实现了让学生愿意读,愿意想的目的。

  新课程对学生的通过学习掌握学习能力的'要求非常地重视,强调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要求课堂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从课堂走向生活”,一小见大。所以在在第一课时,主要是从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侧重在语言文字训练上,而将训练学生能力这个方面放在第二课时。对于学生来说,在第一课时,他们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第二课时本人的安排是要学生对这则故事编一个小小的课本剧,加深他们对课文的要义的理解,对无私帮助他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希望通过表演能使他们在无形中背会课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之后,插入课外的一篇文章,同样是童话的形式,但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了帮助人的崇高精神,又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词句。最后,将课文中所要体现的精神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要求学生能给自己的同桌写一句话,说说他曾经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好事,并对他加以表扬。

  当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朗读时对教学方法的处理还不到位,显得呆板,重复,“朗读要体现层次”这个原则还没有做好。即使和过去比已经有所进步,但仍要不懈地努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快地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景。

  1、通过《春晓》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了解“矢”的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世人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一(1)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课件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为此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1、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上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播放《春晓》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教师在范读的同时演示课件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得连贯。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重音,读出韵脚。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重点理解“晓”“眠”“觉”“啼”“闻”等词的意思。

  (2)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诗意。玩寻找最佳搭档的游戏。提供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寻找诗句来搭配。

  同时告诉学生,古诗语句由于字数的严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和题目补充出来。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的意思。

  4、拓展延伸

  春天里处处有美景(提供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只要同学细心观察,就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美的景色。

  5、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全方位发展,我还布置了如下作业:

  给古诗配幅图画,把诗中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分享这美丽的景色。

  把古诗变成描写春天的小短文,读给同学听,比比看谁写的好。

  把《春晓》写成书法作品,在板报中展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一节汉语拼音的总复习课的第一课时,对于拼音的复习我共安排了两个课时。在刚学完课文的前提下,对于拼音我估计很多学生都已经是又陌生又熟悉,这时学生最易厌烦、随意,上拼音复习课很担心他们懂了的没兴趣,根本不听,怕不懂的复习课上得快,还是跟不上。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拼音情趣盎然地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我把整节复习课的内容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游戏故事串编在一起,让他们喜爱的动画主角喜羊羊们进入教学内容,以动画人物的角色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拼音王国由此展开,学生果然兴趣大增,小眼睛发亮。

  这节课我的主要复习内容为三方面。

  第一:声母;

  第二:韵母;

  第三:整体认读音节。

  整节课我完成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虽然有些细节没有做到位。其中有些细节也是临时做了改动,如:本来在拼读复韵母的音节的时候是全班一起拼读,但是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被课件吸引住,所以我临时换成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对了并奖励卡片的方式,很快的'转移了他们得注意力,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拼音是识字的入门券,没有拼音识字将会变得困难,今天的复习课,我都是以基础的为主,中间加入形近字母的比较,和音节的拼读。这些都是拼音的基础。以基础为基础,再往上就会事半功倍。

  另外,我觉得今天另外一个让我觉得获感动的是,自己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这是一种欣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时间分配不合理,对于较为简单的声母,我用的时间较多,而且很多都是反反复复在做,做的都是无意义的。比如说连续读了很多遍的声母表。

  其次,对于韵母的教学还存在着教学问题,比如说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的。而自己是将音节理解成声母、介母、韵母组成,导致学生对于音节的组成有了错误的认识。另外一点就是对于yan的教学。

  最后,对于自己的课堂掌控和提问的语言还需学习和仔细斟琢。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我相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自己的成长中。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语文素养要从小学生抓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一、导入新课方式多样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能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地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否则,学生容易分心,人在课堂,心不知道早已跑到哪里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努力就自然会大打折扣,自然谈不上有什么课堂效率,所以课堂导人就显得格外重要。

  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对学生学科兴趣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导人新课的方法不可千课一面,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媒体导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如讲《桂林山水》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风景,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如画风景中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从而在生动、直观的形象中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从而很好地设置了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故事导入由浅入深,寓庄于谐。如再讲《司马光砸缸》时,我说道: “在宋代,有一个小孩勇救掉到水缸里的玩伴的故事广为流传,大家知道是哪个故事吗?故事的主人公又是哪个人呢? ”

  有的学生说出了故事的名字和主人公。接着,我让熟悉这个故事的学生讲述该故事,讲述故事的学生讲得生动形象,听故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昧。学生讲完后,我说: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原版故事,看看司马光是如何靠自己的智慧来营救掉到水缸里的伙伴的。”

  谜语导入,曲径通幽,趣味横生。谜语导入,饶有兴味,平添了一种情趣。

  此外,讨论导入法,创设条件,引导发现;成语导入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当然,导人新课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削弱教学内容的渗透。

  二、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立足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发展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应该做到解放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起点。每节课我都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们有兴致去探索更多、更新、更深的`奥妙无穷的语文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为一切学生服务,所以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无论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天分如何,他们悟性的高低,他们生活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等等,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好语文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和提高。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提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习资源,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在阅读中经常会在文章中遇到自己不会读的文字,这就需要通过求教于老师、同学或借助于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的技能,是学生在课堂上和独力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能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

  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在同时进行思维。 当然,对小学生的阅凄能力不可要求过高。可以把品读、赏读、美读作为读书的一个目标,通过播放一些录音、视频,让学生领略阅读带来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教师要从音调、高低、快慢、轻重等诸多因素加于指导,让学生热爱、学会阅读。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小学生增强课外阅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一部分学生走向了“非课本不读”的功利阅读极端。这部分学生对与课本无关的读物不感兴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就很难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四、增强教师自身素养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就要走终身学习的发展之路,不断充电。

  充电内容的首要一点是要更新观念,要学习掌握语文教学领域最新出现的学术动态,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动向,以便及时调整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多阅读各种语文学科领域的优秀书籍。陶行知先生说: “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

  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在敬业、爱生,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谨笃学,勤奋工作,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水平。教师的人生价值就体现在把青少年培养成材上。看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一个成材,教师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感到人生的价值。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我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两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便于掌握和运用,俺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具体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小结、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2)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24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14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7-08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7-08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反思04-0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5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5

小学语文《太阳》教学反思01-14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1-13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反思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