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热门】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是什么》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却描写的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文章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出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请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我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是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
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2
《我是什么》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3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从而拓展学生知识,丰富课堂教学。
一、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抓重点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1、投映画面,突出重点。
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第三自然段我先用课件出示各种水的图片,从平静的湖水到汹涌海涛,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水。他们说了很多,宁静、美丽、平静、清澈见底,活泼、调皮、活跃,奔腾不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然后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样的水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对比画面,加深理解。
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暴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淹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了不便,冲毁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害。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教学目标。
三、收集信息,延伸课外。
讲解课文第四段,从整体把握,引导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让水给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人们植树造林,建三峡大坝来防洪、发电、航运,既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也培养了其收集和处理信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4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要求:
1. 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维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具准备:
CAI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悬念激趣,导入新课。
1. 大家知道我是谁吗?请你介绍一下你是谁。有一位小朋友不知道自身是谁。你们能帮助猜一猜吗?
2.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猜“我”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三、学习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需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需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5. 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 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四、扩展练习。
课件出示三项作业,你想做哪一个就做哪一个。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 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方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板书设计:
19 我是什么
形态汽云雨雹子雪
水状态静动
性格温和暴躁
《我是什么》说课稿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出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和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局部: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维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沛地展示才干,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胜利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沛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身,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身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身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沛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需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需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5
12月17日早上,是我们第一协作区的语文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靳丽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拟人化的科普文章——《我是什么》,听完后感受颇深。
首先,这节课采用了“以文带文”的主题阅读课堂模式。上课伊始,老师出示了儿童诗《风》让学生读,并且进行限时记忆。而这正是我们学校本学期要求的课前积累,限时记忆,学生的思维潜力其实是无限的,借助填空的形式,学生进行速记,高效率,效果好。而且,《风》与本课的主题息息相关——同为自然现象。符合“一主两翼”教学的特点,但同时,回顾我自己的教学,也在进行课前积累的尝试,但积累的内容也仅限于词语(反义词、ABB词组等)——因为这对于考试来讲,很实用,对于我自己的备课来讲,很省力。但今天看来,我似乎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积累,不单单是打基础,也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我显然太懒了,以后的课堂上,我将尝试课前积累与课堂有机结合,知识的积累与阅读的积累穿插进行,使课前积累有实效性。
其次,这节课的最后,以文带文带出了《一滴水的旅行》,又一次重温了水的变化,同时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学生在课堂读文,先从文中圈,再填短文下面的填空。但很显然,一开始教师语言的指向性不够明确,不少学生只圈文中词语或者只填下面填空。当然,这是很好解决的,教师语言精准些就好。但由此,我想到刘俊祥老师的一节课,是以文带文与读写联动的结合课。以前看小说时,书中写,武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大约是没有课型的限制,随课而型。抛开课型的限制,刘俊祥老师的.课上,交给学生最多的是方法——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总结、提炼的方法……靳老师的课上也教给学生了自学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法……我自己呢?总怕学生不会,总认为学生听不懂(其实是怕自己讲不懂),种种借口,造就了我课堂上屡屡的填鸭式,屡屡的死记硬背式——此时想来,让人汗颜啊!
最后,说说板书吧!自从有了班班通,似乎对这东西有很强的依赖性,下载资源,修改,真是好用。但这节课上,教师清晰简明的板书,不但梳理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知道了水的几种形态,还清楚了水是如何变化成这几种形态的。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有利于理解、归纳课文。在今后的课堂上,这也是我要学习的。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是这节课设计上的出发点,而“主题阅读”教学法是这节课的工具,以读dai讲是这节课的亮点,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还很多,但路要一步步的走,再慢,只要一直行走在学习路上,总会进步的,不是吗?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6
12月21日,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共创人民满意学校”的活动。这个活动在我们学校是首次举行,当校领导在众多积极报名者中选定我后,我的心就开始忐忑不安。这次讲课,不光要面对老师,更要面对我的家长朋友们,我深知我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还不到火候,还急需提高更有待锻炼,想到将面对那么多优秀的教师,将要面对那么多热情的家长,我压力很大。又想到领导既然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我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住呢?想到这里,我卸下压力,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准备阶段。我选定好课文《我是什么》,开始认真钻研教材,上网查看了优秀案例,之后静下心来,认真地写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与其他老师共同交流后又改动了两次,并做了相关课件。开讲前两天,牛老师在百忙之中又抽出时间看了我的教学设计,牛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之后,我又对教案做了一定的改动,做好了上课前的充分准备。
说实话上课时我并不紧张,可能是课堂上学生求学、愿学、爱学的热情比平时高出了很多,所以也带动了我的热情,缓释了我的紧张。但是我却带着遗憾结课,回顾整节课有得也所有失。
一得:课堂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学生的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能力都有所锻炼和提高。课堂上我设计了猜谜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先让学生复习生字词语。通过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让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机会,尽可能地调动了每个孩子的表现欲。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低年级训练的重点,也是为中高年级打基础,所以,这节课我安排和学生共同学习“冲”。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之后来说说“怎样写就能又正确又漂亮”,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全班交流,指出了在占格、笔画、结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我范写主讲两点水的写法,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练习,并展示了一部分学生的生字进行评议,学生从中发现了不足之处,又再度练习,提高了写字质量。
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多样,朗读层层提高。在读第一段“我会变。”时,刚开始学生读得比较平常,之后当学生了解了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启发学生“孩子们,你会变吗?”学生无奈地摇头说“不会”,我又说“水宝宝就会变,那它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回答说“很骄傲、很了不起……”我又启发“现在你就是水宝宝了,你能把它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各个跃跃欲试,读得有滋有味,傲气十足。在第二段中体会“落、打、飘”的不同用法时,我先让学生找雨、雪、雹子下来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练读,之后采取“采访”的形式去和学生对话。“雪宝宝,你是怎么下来的?你为什么不打下来呢?”被采访的“雪孩子”说:“因为我比较轻,所以我就轻轻地飘下来了。”之后又采访了好几个学生,我听出了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用法后,再次让学生展示“既然三个宝宝下来的方式不同,那读起来该不同了,该怎样读呢?”我从学生练习之后的展示读中听出了他们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也从中学会的正确使用词语。
二得: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他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我给足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猜出谜语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这四个谜底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出“云、雨、雪、雹子都是自然现象,都和水有关”,我觉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表现得真好。可见,孩子们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我们担心孩子说不来,就积极地自己帮孩子们下了结论,剥夺了孩子们思考的空间,其实,只要给足孩子思考的空间,他们一样会表现得很优秀。
三得:评价及时、多元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学生读完词语后,我及时评价“发音标准,声音宏亮”。“普通话真标准,可以上新闻联播了。”在展示学生书写时,我利用展台将写得好的学生的生字打出,对于写的好的来说是值得骄傲的,对于没有展示的学生更是一个促进,他们为了也能被展示写得更好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字的热情和质量。在学生讲解完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及时赞扬“你的讲解真清晰,可以到博物馆当讲解员了。”当学生读出雪花飘的语气后,我近似陶醉地感慨“我感觉到了,你真是飘飘而下的小精灵。”评价及时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他的优秀所在,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成功,从而去创造更多的成功。
四得:给每个学生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在这节课上我尽量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我先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给多数学生以发言的机会。所以,这节课上平时不举手的孩子也都积极地表现自己。
课堂活动虽在顺利中进行,可我还是拖延了时间,没有完成预计的学习内容。仔细分析觉得自己有好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失一、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问题——容量太大。一节课要认读词语、写字,还要讲读课文,在读词语和写字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多。在讲读第一段时应该直接进入课文,猜谜和看谜底思考讲解花了一定时间,导致只学了课文的一、二段。我想我在设计教学环节上还必须好好下功夫,深钻课本,认真学习整理重难点,再根据主次备课,安排好时间。
失二、没有抓词语训练。在区别“漂浮”“飘浮”之后,我让学生练习说话,因为看到时间有限,我没有让学生多说,只是一个学生口头造句。低年级也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并会正确运用词语。本身低年级就是训练说话的黄金阶段,抓住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而我做得很仓促,根本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口语训练的好机会。
失三、个人语文基本功还有待好好提高。低年级写字很重要,教师的范写也起相当大的作用。而我的书写却不够规范漂亮。对于这一点,我自知一定要好好练习,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失四、评价语言相对单调、机械。对于学生每次的发言或朗读,我的评价相对而言比较单调,缺乏教学艺术。有些评价语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多学习。
失五、语文味道不太浓,朗读相对较少。备课时我认识到这虽是科学类的课文,但还应把朗读感受放在第一位。但真正在课堂上,讲解的显得还是较多,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多读来感受水的变化,通过多读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这说明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理念还没有把握好,还需多学习。
一课下来,感觉真是不够理想。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想因为有遗憾,才会反思,才会发现,才会进步,才会一直追求完美。所以,我会一直努力!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习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课我试图通过指导观看图画、动作演示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注重用言语描述、图片欣赏、生活体验让学生有感受地朗读。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体会地去感悟朗读的技巧,比如在指导朗读“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这一句时,我先带着学生欣赏美丽的云图,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的三幅云图:白云、乌云、彩云,学生自己感受到云的变化,云的美。我又把云儿说成是爱漂亮的小姑娘,让他们把云儿想像成爱漂亮的小姑娘,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那种美,那种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读这一句时应有的感情。
本节课在理解课文时,我始终以“水这位魔术师”来引导学生读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水的不同变化,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动作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并根据板书及时总结,梳理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读懂了我是什么。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加透彻。
不足之处:写字指导仓促,个别学生对生字掌握不是特别熟练。自习课上需要进一步指导,以便学生彻底掌握,不留教学死角。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9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科普文章,但它的描写形式很有童趣。是一篇既有知识的掌握,又有美的感受的一篇好文章。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理解又要抓住朗读训练,让学生了解神奇的自然现象,同时又能有感受到自然的美。
这节课的设计源于聆听了崔峦教授的课标解读讲座以及几节“以读代讲”展示课,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给我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收获颇多,感触也很深。回来后,总想把其中精彩的部分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再结合生本,于是就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课我试图通过指导观看图画、动作演示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注重用言语描述、图片欣赏、生活体验让学生有感受地朗读。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体会地去感悟朗读的技巧,比如在指导朗读“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这一句时,我先带着学生欣赏美丽的云图,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的三幅云图:白云、乌云、彩云,学生自己感受到云的变化,云的美。我又把云儿说成是爱漂亮的小姑娘,让他们把云儿想像成爱漂亮的小姑娘,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那种美,那种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读这一句时应有的感情。
在加强朗读训练时,我还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个性化阅读。例如在教学水变成雨、雹子和雪一段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动作词“落、打、飘”,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但是课堂上也暴露出很多不足。例如感知课文环节中,还是感觉到老师牵引的地方有点多,没有放手,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的感悟有时候是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拉出来的,而不是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还有就是缺乏语言的锺炼。同样的意思,表达方法不一样,孩子们理解得深度就不一样。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者提问时语言应该既要精炼又得适合语文阅读课的本质。课堂上,有些地方我在语言组织上不够注意。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0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一、教学效果:
文章的主线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态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从变“云”开始,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从“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抓重点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学生们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时语调要重点;读“雪”“飘下来”时语调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时语调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二、成功之处:
对比画面,加深理解。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的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暴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淹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来不便,冲毁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害。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形式还应再多一些,例如,男女生读,小组读,开小火车读,同桌读等等。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巩固生字教学,为词语教学和理解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改进措施:
教师的语速还应再慢一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相对比高年级的学生要来得慢一些,教师的语速过快会影响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本堂课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去说去想,发挥他们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1
《我是什么》以问题导入,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通过反复思考总结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主要考虑到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一、略读课文,说出对“我”的第一印象
我们班的学生有的说是魔术师,有的说是水等等。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
我激发学生思考:我究竟是什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魔法。这样设计导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朗读
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有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和课本上的词语是联系不起来的,所以我们要用图片和词语联系起来,使同学们自然而然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最重要的是落实,多写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2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0课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不足之处:
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3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0课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 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板书设计独特新颖。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不但用贴图展示了水的六种变化后形态,还用四个字卡展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总之,作为一名教研人员长期与教师对话,能够有这么珍贵的与学生近距离的课堂接触,将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难能可贵,一节课下来,我为之感到收获颇丰之余,体会到教学研究任重道远!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4
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整堂课,我能够围绕语文课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了解自然常识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语文的味道。比如,抓住关键字、重点词的理解,品读,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展开想象。让学生感悟不同地方的水的不同状态,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了语感。把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另外,通过这节课,我充分感受到学生饱满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得当,学生是可以发挥出极大的潜力的'。
但我也觉得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朗读的形式还不够多,对学生课堂上的发言,有的还未能及时作出评价,还有问题的提出不够精炼。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篇幅较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来指导朗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
由于是第二课时,复习词语导入,上节课已经认识了自然界中的魔术师。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
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接着问看后的感觉,读出美感。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进行动作演示,学生能直观地体会这三个动作的轻重从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在过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学生好奇,我还会变出什么?借助多媒体引起学生注意学下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我采取范读的形式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通过表演形式理解朗读,活跃课堂。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
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我”,男生读暴躁的“我”,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顺势积累反义词。课文中反复出现“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朗读课文有一定的收效: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了课文内容。精心的`课文设计,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整堂课下来没有完全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这是一堂不够理想的汇报课,却让我从中受益很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语言,还要有丰富的表情与学生融合。
通过绘声绘色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丰富,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堂结束时也接受了组里老师的意见,平时多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吸取经验,将教学落到实处。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加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6-19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2-06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1-06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6-11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3-19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3-24
(优)《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7-09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精品】07-09
【推荐】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7-08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优选)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