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1
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怎么认识方程?学生不认可有文字的、有图形的等式是方程,怎么解决?
1、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天平可以直接解读方程,所以从直观的天平开始
(1)从图中获取信息。
(2)发现等量关系。
(3)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达。(数学表达)
2、方程就是讲故事。
让方程回归生活,在身边找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
举例列方程:生身高145CM 师身高:XCM 师比生高35CM 生:X-145=35 X-35=145 145+35=X 为什么学生喜欢145+35=X的表达?那是因为对算术思想根深蒂固。
对“方程”的整体建议
1、准确把握内容定位,正确理解其价值。
2、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课堂所用。
3、方程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心作好过渡。
让抽象的直观起来,让枯燥的生动起来,把孤立的联系起来!
听了吴老师讲的《认识方程》一课我有很多的收获。方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对于学生将来的初中阶段学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吴老师首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天平的概念,虽然只是一个天平图片和几张水果图片,几个砝码,普普通通的一节数学课却让吴老师演绎地如此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先问针对方程想知道些关于方程的`什么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方程,有的学生可能在书上看到过这句话,知道“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但对于方程真正表示的意义却不知道。吴老师用简易天平和肢体语言表示平衡与不平衡,然后告诉学生每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平。通过放水果的游戏,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与不等式的关系式,然后通过分类,明白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明白了方程的意义。课堂上吴老师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关照课堂上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能跟上集体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活动中,学生快快乐乐、真真实实地构建知识的模型。
总之,通过听、看、感受吴老师的课堂,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以热情的鼓励、殷勤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2
课堂从表演天平开始,姬亚航表演的天平让学生哄堂大笑。马明俊的天平表演的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六个式子,在轻松中从他们的身上写到了黑板上,接下来就是这节课的关键地方了。问:如果让你把这几个式子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孩子们在默默的写着自己的思考,我在教室里巡回的看着他们的精彩。有按是否有字母分成两类的,有按照是否是等式的分成两类的,有这两类都写,但徘徊的,(在他们心中,可能只是有一种分类是正确的)还有些别出心裁的把自己分类后的式子用长方形或圆形圈起来的,这不就是韦恩图的'雏形吗?
在五个学生展示完自己的分类作品之后,我明确了按照是否是等式的分类方法,对另外一种分类也进行了肯定。再问:如果让你把这几个等式再分类的话,你会怎么分?这里已经不需要在思考了,按照是否有字母的标准就水到渠成了,什么是方程也就自然的在学生心目中有了答案:含有字母(未知数)的等式。像学生的这些想法我能在课前预设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只能根据课堂的进程随时调控,而在一节10分钟的微课上,我是讲不出这些东西的。
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在以前就见过方程和从题目中找天平中继续着,特别是从题目中找天平,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题目中的天平,不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等量关系吗?而找等量关系又是许多孩子的难点,在方程的第一节课就给他们这样的印象,用比找等量关系更可爱的找天平让他们去思考,对于他们以后用方程解题无疑开了一个好头。如果说之前的认识方程是在轻松中认识的话,那么找题目中的天平则是在愉快中升华。方程是一种模型,建模的思想不就是找天平的一个过程吗?遗憾的一点是没有在这个环节层层递进,这也是自己课前准备不充分的体现,因为找天平的灵感也是在课堂上萌发的。
反思一点:
课本上的情景写式子环节,6到7个式子已经足够了,多了浪费时间,并且会剥夺学生认识方程这个主线。再次体会了教材的安排是有道理的。
反思二点:
如果非要给这节课打分,我自己打85分,更客观。不过,多少分都无所谓,76分也没有对自己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就盛耿于怀一段时间。100分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明知这样的数据有水份,虽然有些学生也写了原因:您讲课幽默,我们愿意听。上好自己的课才守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最大的受益才是目的。
反思三点:
一节课没有讲过是没有发言权的,讲过了自己的思路也不一定正确。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但不能照搬别人的流程。关键要看执教者的立足点是什么,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听众,是踏踏实实,还是哗众取宠。这些标准才是判断课的好坏的标准。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3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句话中包括两个条件,一个是”含有求知数”一个是“等式”。因此,“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个重要的内涵。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就要围绕着这两处条件,设计教学。
一、创设情境,在实际天平的操作中等到等式,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方程。
为了加深学生对等式的理解和掌握,采用教科书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用天平的平衡找到两边物体质量相等,从而得到等式。为了让我们的设计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直接用我们的粉笔列道具,来称粉笔的重量的过程中得到不等式和等式,含有求知数的等式(方程)。一步一步,让学生从浅到深,一点一点掌握知识,得到要掌握的知识点。从而学会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二、通过比较和断定,从而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断定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从两个条件入手,一是“含有求知数”二是“等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从而学生互相问,这个为什么不是,哪个为什么不是。含有求知数:5Y不是方程,因为不是等式。5+8=13不是方程,因为没有求知数。所以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求知数。
X+Y=Z也是方程,因为含有求知数,并且是等式。Y=5也是方程,因为含有求知数,并且是等式。
三、在观察天平平衡列式过程中建立方程的概念,不仅要了解方程的外在特点,更要理解方程的意义。
从判断等式方程到借助现实的`相等情境写出方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生在把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用符号化抽象成方程时,不仅感受了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体会了方程的本质特征,从而巩固了方程的概念。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4
《认识方程》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
《认识方程》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介于以上认识我对本课进行了一些设计,通过教学感觉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巩固复习,铺垫新知”这一部分通过填空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等式、不等式、代数式”等概念,为后面区分方程和等式做一个铺垫。
1、填空:3.6+2.1○7.7-21.6×5○5×1.638.4×0.2○38.45.9÷0.1○5.9
t与8的和:b除42的商:
2、进行分类,出示名称(等式、不等式、代数式)
二、在认识方程之前就让学生辨认方程,了解学生对方程的认识程度,也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欲望。(你们能判断哪些是方程吗?
① 6+x=14② 3×42=126③ 60 +23 ﹥ 70④ 8+x
学生有争议没有关系,带着疑问学习新知。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让我们一起去找答案吧!”)
三、列方程最困难的就是找出等量关系式,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等量关系,在教学三个例题中我都按照一个步骤去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1)先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2)用字母表示未知数。(3)列出方程
四、注意了细节的引导。例如未知数不要单独放一边;未知数最好放在左边,便于计算;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在新课中一一解决,学生掌握较好。
当然一节课总有不足的地方,这节课也不例外。比如方程的概念的出示就比较死板,其实当学生说到哪里我就应该顺势逐步完善概念,不一定非要在预定的时候出现,应该更灵活一些。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5
本节课,我是尝试了前置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中创造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有机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练习设计上不仅安排了归纳性的练习,也安排了对比的练习及综合性的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有意义延伸和拓展,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注重提供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尝试,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留给我三点困惑。
第一,概念引入时,教材中设计了三个问题情境,运用天平平衡寻找等量关系,利用盘秤来寻找等量关系,利用一壶水倒成两热水瓶多200毫升,找出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没有出现不等式。而我在教学中,出现了等式。因为我觉得不等式是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其次不等式的`引入能从另一个角度来体会等式的含义。可是不等式,是否会干扰等式的理解,占用学习等式的时间等等,对于不等式,有没有必要引入,该引入多少,这是我第一个拿捏不准的。
第二,北师大的教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等量关系的态度很隐晦,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只言传不意会。而方程的教学核心就是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某种意义上,从这节课,就得把关系堂堂正正地说出来,而且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何实现有隐晦到明白的这个转变,如何把以前欠下的从这节课开始慢慢补上?
第三,对于习惯于算术思维的学生,太喜欢写175-21=X这样的方程了,究其原因,是受了算术思维的干扰,不能将一个抽象的、假设的、虚构出来的、用字母表示放进运算过程中,把一个未知的当成已知的,来建立相等关系,来进行推理,求出假设的未知数。这样的方程如何进行引导?这是我难以把握的。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是尝试了前置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中创造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有机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练习设计上不仅安排了归纳性的练习,也安排了对比的练习及综合性的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有意义延伸和拓展,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注重提供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尝试,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留给我三点困惑。
第一,概念引入时,教材中设计了三个问题情境,运用天平平衡寻找等量关系,利用盘秤来寻找等量关系,利用一壶水倒成两热水瓶多200毫升,找出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没有出现不等式。而我在教学中,出现了等式。因为我觉得不等式是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其次不等式的引入能从另一个角度来体会等式的含义。可是不等式,是否会干扰等式的理解,占用学习等式的时间等等,对于不等式,有没有必要引入,该引入多少,这是我第一个拿捏不准的。
第二,北师大的教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等量关系的态度很隐晦,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只言传不意会。而方程的.教学核心就是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某种意义上,从这节课,就得把关系堂堂正正地说出来,而且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何实现有隐晦到明白的这个转变,如何把以前欠下的从这节课开始慢慢补上?
第三,对于习惯于算术思维的学生,太喜欢写175-21=X这样的方程了,究其原因,是受了算术思维的干扰,不能将一个抽象的、假设的、虚构出来的、用字母表示放进运算过程中,把一个未知的当成已知的,来建立相等关系,来进行推理,求出假设的未知数。这样的方程如何进行引导?这是我难以把握的。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简易方程》数学教学反思01-06
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03-28
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6篇)04-14
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6篇04-12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认识钟表》数学教学反思01-04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1-20
《圆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3-24
数学《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