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图形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图形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图形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本案例中我个人认为设计比较精彩之处在于,先后借助同一个学习材料(卡片)来两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剪卡片上的图形,通过剪来感知周长。这样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能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第二个活动是测量所剪下的图形的周长。这个活动开放度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方法的空间。这两个活动恰恰都是通过卡片为载体,利用同一卡片为主线,把整节课有机地串联起来,在尊重教材、利用教材的同时又整和了教材,使课的结构上前后呼应,体现合理性、整体性。
课中还是留下遗憾:由于在时间上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控,导致学生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不够充分,学生汇报测量方法时也没有在展台上演示自己的具体测量方法,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不规则图形(如树叶)的测量方法在操作上不够科学、规范、严谨。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教学艺术,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资料包
(一) 教学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比赛吗?见过昆虫比赛吗?昆虫王国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运动会图片演示、昆虫比赛图片演示)
师解说:现在,两个小选手点点和圆圆马上就要比赛了,这个瘦的是点点,这是圆圆。它们的比赛规则是:谁能最先沿树叶(两片形状不同的树叶)的边线爬完一周,谁就获胜。大家可以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比赛马上开始。请运动员各就各位,预备——开始!
师:同学们,谁是冠军?
生齐答:点点!
师:是点点吗?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发现了什么请举手。
生:这样不公平,两片树叶不一样大。
师:奥。还有发现别的的吗?两片树叶不一样大,两个选手跑的路程不一样长。
师:比赛的路程不一样长,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师:好,现在我们请两位参赛选手把他们跑的路线画出来,我们共同看一下。(演示两只小瓢虫用红线描出各自跑的路线,即树叶的一周。)
师:有的同学感觉不一样长。但这只是我们的观察,到底是不是一样长呢,你们有没有办法知道?
生:量。
师:下面大家就动手量一量。
教学资源
数学小故事-计算出地球的周长的人
20xx多年前,有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以下就是这个数学家的小故事。
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近),夏日正午的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应该没有影子。但是,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所造成。从地球是圆球和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从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其中的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和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近。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和智慧。
资料链接
欧拉放羊的`故事
欧拉一面放羊,一面读书。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
小学《图形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2
在和学生共同探讨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开始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开始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很投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接连不断的举起来了。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8+4+8+4=24(厘米)!”
“8+4+8+4=24(厘米)!”......
师:“谁有更好的方法?
师:“汇报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就得到了它的周长。”几乎每个同学都如是说。
那么能不能利用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用其他算式来表示。有些同学反映很快。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提问:谁知道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就是什么?
逆向思维较好的同学或看看观察说出是周长的一半。
老师在对照图来解释。同时告诉孩子长加宽就是一组邻边。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比较以上几个算式,你认为哪个最简单。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四条边相加的`和,但最后一种比较简单。
反思:以往的教学,都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他们死记公式是背离新课改要求的。也许让学生先记公式再学计算周长,就学习成绩而言可能会高点,可是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对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牢固掌握,既然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今天他们自己总结出最好记、最好用的计算方法,正方形周长公式就顺其自然了。
小学《图形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3
如何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更好的记忆公式
一、重视培养空间观念,真正理解面积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对他们进行空间观念的启蒙教育要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为基点,但是这种感性认识又必须向理性认识升华,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周长的教学:找边线,使学生具体能看到“周”;围图形,初步感知周长;描边线、量长度,再抽象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概括出围成的每条边的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面积的教学: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课桌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剪一剪,用剪刀剪两块大小不等的纸,感知平面图形有大有小,概括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周长和面积比较教学:
(1)用手势表示周长和面积;用手势来表示它和周长有关,还是和面积有关?
①爸爸每天早晨绕着公园跑2圈。
②老师请同学把黑板擦干净。
③妈妈给一副画加上木制边框。
④爸爸准备在新房子的客厅里铺上地板。
(2)画一个长方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这样对比练习之后,学生发现:原来面积指的是表面的大小。周长指的是几条边的长度和。
二、充分利用实际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通过自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新课程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认真用好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例1”让学生在摆的基础上发现“铺满几个小长方形就有几平方厘米”,不要急于联系到公式。这一层次的要求比较简单,学生不摆也可以,可以直接出示几个摆好的图形让学生说说面积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例2”优化摆法,让在学生继续铺的过程中发现只要摆一行一列。让学生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方块铺两个图形: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一个面积是24厘米。学生会发现要铺满第二个图形12个不够,可能有学生想到同桌合作,也可能有学生想到只铺一行一列。通过比较发现简单的铺法。“试一试”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铺法“每排摆几个,摆几排”;添加一个环节,“想象铺法”。给与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想象每排摆几个,摆几排。再给与一个长和宽的长度是比较大的数,学生自然想到不要再铺了,直接用“长×宽”。得到面积公式后再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长×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在前面铺一铺、说一说、想象的基础上已经充分感觉到了长方形的长就是每排的个数,长方形的宽就是排数,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总个数。同样道理,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来源也是如此。
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清楚的发现面积计算的表现铺的方块的总个数,而以前学的周长计算的是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不会搞错公式,也不用死记公式了。
三、注重发展几何直观,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几何直观这一概念是xx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更要培养学生应用几何直观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在教学时就已经让学生实际找例子,感觉过。但是一旦运用时,有些学生不知道相联系。会出现这样的填空:一张课桌的面积是30分米。所以我把教学的关键定为:强化实践操作,注重估测,发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画一画,学生在纸板上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剪下来;看一看,再用手比划出它面积的大小;估一估,从学生已建立的表象出发,让学生估计指甲、橡皮、小图形等的面积;说一说,让学生总结平方厘米这一面积单位能度量哪些物体的面积?估一估,在学完三个面积单位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身边的物体,估测其面积,然后用手中的硬纸板进行实际测量,通过测量结果对估测的结果进行调整,使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与估测练习,一些学生对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有了清晰地区分。在运用单位时也能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合适的单位。 心理学研究证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几何材料的操作,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不管是学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算还是面积单位,都要注重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表象,在比较中发现本质的区别。
小学《图形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第一课《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描一描摸一摸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探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参与活动过程,学会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图形家族的几个人一直在争吵不停,三角形说:我的这条边最长,我的周长长。长方形不服气的说:我有4条边,比你多一条,我的周长最长了。梯形更不服输,说:我的这条边也很长,而且我也有四条边,周长应该我最长。他们在争吵什么?
生:谁的周长长?
师:同学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生:愿意。
师:有一个问题我们也要先弄明白?(板书: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个问题,再来帮助它们解决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1、描一描,说一说,感知树叶的周长
⑴描一描
师:课外大家收集了一些飘落的树叶,想不想把这美丽的形状画在纸上,那我们就来描一描把它的形状画出来。要求:在本上用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
(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⑵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生:我是从这一点开始描,然后沿着边一直描,到这一点结束。
师:你是从起点开始又回到了起点。谁也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
生:我是从树叶的尖这一点开始,沿着边描,又到这点结束。
……
师:看来,大家都是从起点出发,沿图形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一周。(板书:一周)
⑶树叶的周长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描的快,有的同学还没有描完呢?
生1:边不一样长。
生2:一周的长度不一样。(板书:长度)
师:其实,树叶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做树叶的周长。
⑷做裁判
师:请你来做小裁判,看一看,小蚂蚁贝贝、豆豆、乐乐谁爬过的长度是它们所爬树叶的周长呢?
生:乐乐。
师:为什么不选豆豆呢?
生:豆豆不是沿着边线爬的。
师:贝贝呢?
生:贝贝沿着边线爬没有回到起点,不到一周。
师:看来,只有小蚂蚁乐乐是由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乐乐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2、感知周长的概念
⑴说周长
师:树叶有周长,图形有周长吗?比如说: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那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梯形的周长呢?
生:梯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梯形的周长。
⑵总结
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图形的周长,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自己把它读两遍停下来。
⑶辨一辨
师:老师画了一些简笔画,请你来看一看,哪个图形所有线条的长度正好是图形的周长?
(出示小兔子)
生:是。
师:汽车
生:不是,周长不包括车轮里边的线。
师:蘑菇
生:不是,蘑菇没有封口,线条的长度不到一周。
生:其它的图形都是封闭的,这个蘑菇不封闭。
师:非常感谢这几位小老师,他告诉我们原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啊。
3、量一量,理解周长的意义
⑴量一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并理解了什么是周长,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图形家族的几位朋友解决问题吧。谁的周长长?怎么解决呢?
生:量一量。
师:每个同学面前有一个图形,请你想办法量一量,算一算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测量)
⑵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怎么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1:我的是长方形,我测量了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生2:我的也是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我只测量了相邻的两条边,分别乘2在相加,周长也是--。
生3:我的是三角形,我测量了3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周长是-
……
⑶小结
师:刚才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是先测量了图形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⑷解决问题
师:这几个图形谁的周长长,答案已经揭晓了,谁呢?
生:三角形。
师:它们听了同学们的评判后,心服口服,还为大家鼓掌呢。
(三)联系实际,应用周长
1.找一找、摸一摸
师:树叶有周长,图形有周长,还有什么物体的面有周长?你能从身边找一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生1:黑板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
生2:窗户一周的长度就是窗户面的周长。
生3:镜框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镜框面的周长。
……
师:请同学们拿起课本摸一摸封面的边线,感受一下封面的'周长。
(生摸)
师:再请同学们摸一摸桌面的边线,感受一下桌面的周长。
(生摸)
师:摸完坐直。
2.量、估腰围
师: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还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你们知道测量的方法吗?
师:测量腰围时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可以贴着里面的衣服来围皮尺,从0刻度开始,沿着腰围一周,皮尺要围得平平的不能打卷,还要松紧适当,看0刻度和哪个刻度重合,老师的腰围是xCM。
生:65CM。
师:请你也估计一下你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⑴师:这有两根铁丝,谁长?
生:一样长。
师:用这两根铁丝围成两个三角形,(师围)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生:一样。
师:为什么?
生:因为原来的两根铁丝一样长,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也一样。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⑵师:这里有两根铁丝围成的图形,(P453(1))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学生独立思考)
师:利用你小组内的图形卡片,小组同学动脑筋想一想它们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哪一组来说一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生1:我们组认为不一样。因为它们的形状都不一样。
生2:我们组认为一样。因为把这两条边向外移,就和另一个一样了。
师:其他同学认为谁的想法对呢?现在,都同意第二位同学的想法了,看来,认为不一样的同学也认同他的想法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演示教具)
师: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两个图形不一样,周长有可能一样。
师:你总结的真好。
(五)课堂小结
师:连这道题都没有难住大家,看来同学们的本领真的很大,谁愿意跟老师同学们说一说,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增长了哪些本领。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周长。
生2:我知道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生3:我知道了图形不一样,周长有可能一样。
(六)布置作业
师:就用你今天学习的周长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作业是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为12厘米的图形(每格边长1厘米)看哪个小画家最能画。
【小学《图形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图形的周长教学反思04-15
图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2篇04-16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04-15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04-10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4-08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19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5篇04-16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5篇)04-16
《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