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和谐的家园》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谐的家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和谐的家园》教学反思1
《和谐的家园》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中的教学活动内容。设计了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设计新家园两个活动,希望通过教学活动达成如下目标:
(1) 主动收集信息;知道资源开发表现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认识经济与环境必须和谐发展。
(2) 知道一些简单的图例,会用一些简单的图例制作成设计方案,能合理进行设计。
(3) 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一起参与。
(4) 乐于与人合作。
反思这节活动课,我谈谈以下体会:
本课将三维课程目标进一步整合,以突出探究活动过程为线索,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亲历“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归纳——综合设计——表达交流”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科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形成,为师生提供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方法科学的教学活动蓝本。
《和谐的家园》一课中收集资料和项目设计内容,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在对资料进行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感知、体验和领悟,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该课教学活动以一封家书引入问题,过程呈现每个教学活动,都能有效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反映了“任务驱动”的特点。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具体的建设项目设计,体现出能力培养为主的编写思想。该课内容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切人点,在编排上渗透了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精神等内容,引导学生把课堂的学习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以及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也体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编写意图,从而达到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该课文字表述简练,易于理解,呈现形式灵活,图文并茂。由于设计任务比较复杂,教材特意采取呈现“家乡图示”、“图例”和给出“提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以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本课伊始,通过一封家书以及主题人物特殊表情和疑问,形成教学情景。以家书的形式呈现课文内容,新颖亲切,能拉近遥想与现实的距离,容易引发学生进入到问题情景中。吸引学生阅读信件的内容,并对信件中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增强了学习动力。
创设问题情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驱动学生采取探究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要进行有效探究,必须找到探究的“焦点”。如活动一——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设了小龙家乡要开发清水湖旅游区的虚拟情景,安排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真实任务。通过资料分析,聚焦于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利与不利的问题上,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围绕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
可见,创设问题情景能有效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学习上,有利于学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收集证据,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并发展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相关的科学探究技能、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
二、活动1“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让学生在参与形式多样的、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感受并内化。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景和机会,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和实践活动中,能提出问题,能作出解释,能对所作结论加以检验,并且能把自己的看法和意思传达给别人,从而理解科学。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是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基于此,设计了活动一——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发现发展经济有时会与保护环境相矛盾,是优先发展经济,还是优先考虑环境?采取什么方法既能发展经济,又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通过讨论,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将逐步认识资源与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2“设计新家园”:
《和谐的家园》是学生在了解了水与水污染、空气与空气污染、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所以本课是前三课的延伸和拓展。新家园的设计需要考虑自然与人文因素,因此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易于激起学生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激发解决问题的动力。这些因素能让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2“设计新家园”是通过对小龙家乡图示的具体观察和分析,选择确定建设项目的设计位置,如宾馆、加油站等。本活动要求在了解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认识地理环境,了解自然地理位置、建设项目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学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新家园的设计与其他实验、调查等方案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如旅游建设项目设计必须考虑的人文因素更具体,因此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会更高。同时,通过参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设计新家园通过采取呈现“家乡图示”、“图例”和给出“提示”等方式,使设计任务更加具体、明确。其中,“在安排项目的建设位置时,既要考虑游人的方便,也要考虑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宾馆、餐厅、停车场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里主要是水污染,因此设计建设项目的位置时还必须考虑河流的上下游等具体地理情况。
通过让学生完成新家园的设计任务的同时,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资源,但是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在开发资源、利用资源时必须要考虑对未来有什么影响。本课正是关注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对将来的预见能力,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不足之处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唤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是为了学生日后更能适应未来环境的需要。我们只有把这一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才能教育出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社会才能长足发展。
《和谐的家园》教学反思2
《走进社区,共创和谐家园》这一实践活动,践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实践活动。
1、首先活动体现了自主性的原则,课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身边的事,子课题是学生提出来,经过反复协商研究确定的,活动小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自主选择的,活动计划是学生自主制定并修改完成的.,活动过程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包括设计调查问卷,自己预约采访对象,写采访稿、写倡议书等,活动的时间是小组成员自己确定,方式方法也由自己确定,老师只是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们予帮助、鼓励。
2、这次活动实现了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干,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涨,觉得这样的实践活动有意义,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还将活动扩展、延伸,充分利用好社区的宣传栏,通过手抄报、调查问卷、宣传标语、漫画等形式向社区居民进行大力宣传,提醒大家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共创和谐家园,得到了社区领导、居民的一致好评。
3、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向社会,这样既可以让社会了解学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社区,服务社区,增强了责任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舞台,展示了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也增进了学校、社区之间的密切联系。
4、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才能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们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如:观察、采访、调查、统计、拍照等,还有设计、制作、展示、竞赛、交流等等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这些学习方式,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转变了学生以往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构的获得为直接目的地学习方式。
5、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要求我们老师也要做生活得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
《和谐的家园》教学反思3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六年级上册第14课《和谐的家园》是《保护环境》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以小龙家乡开发旅游区为例进行研究,提出建设与环境的问题。在进行旅游区开发有利与不利的分析、新家园设计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要在使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课集中体现活动1。在任务驱动页中呈现了一个情景:波波收到家乡堂弟小龙的来信,告诉他家乡准备开发旅游区,但他担心这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可能会给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由此引出活动1“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分析。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山村开发后所带来的好处和对环境的影响,并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会问。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和谐的家园》一课,先从课题上质疑,你认为和谐的家园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波波遇到了什么难题?设置情景,从问题入手,学习课文。经课前准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提出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看法和了解。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接着设计了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的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的频率,绝不能高形式而丢掉本质内涵。
3、总领全课的质疑
最后向学生出示了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一些失败的安利以及一些合理开发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并交流,质疑在旅游资源开发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进而拓展到当自己在旅游区游览时如何做个文明的游客,让学生知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意识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的保护需要大家一起参与。
古人曾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首先就是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科学老师,应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全新的视觉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和谐的家园》教学反思4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教材中,是编者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科学观念,又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更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
《和谐的家园》是《保护环境》单元中的最后一课,设计了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设计新家园两个活动。
活动二“设计新家园”是通过对小龙家乡图示的具体观察和分析,选择确定建设项目的设计位置,如宾馆、加油站等。本活动要求在了解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认识地理环境,了解自然地理位置、建设项目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学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活动二“设计新家园”的教学中,我体会较深的是:
1、教材处理较好,教学目标定位准
本节课是《活动二“设计新家园”》第二课时,围绕“把旅游区的建设项目在这幅画上合理地进行安排,要考虑尽量不要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开展活动,把问题研究得深入和透彻,往深层次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的同时,进行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准。如:上课时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和讨论开发旅游的利弊,认识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改善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有利”与“不利”的因素,初步形成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2、教学理念新,注重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整节课比较实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求花样。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来探究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教学内容和学习形式的有机整合,教学效果好。如:老师根据要求对学生进行了与本课设计的有关知识的铺垫。视频展示了“开发生态旅游区注意事项、地理小知识、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示意图”。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体验度,这个活动就不会是空话,学生在进行活动时就不会盲目地设计。学生也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资源,保护自然。在活动中设立一些奖项,在课后进行颁奖,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3、教学流程清晰,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整节课,老师围绕“把旅游区的建设项目在这幅画上合理地进行安排,要考虑尽量不要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开展活动,从情景导入、设计新家园、评奖动等环节中 ,老师都是把“设计新家园”建立在一个“环境保护系统”中来探究,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不为活动而活动,真正做到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为科学教育埋下思维的种子。
4、注意学以致用,受到环保教育
利用新课所学的‘设计新家园’例子,让学生一步一步意识到认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懂得保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的道理。
从教学效果看,本节课不仅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培养,使他们可以站在较高的高度综合考虑人与自然关系的关系,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我想这是我们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和谐的家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色彩的和谐教学反思04-08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反思04-11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11-17
《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教学反思简短10-01
经典教学反思04-21
教学的反思12-08
教学反思03-25
教学的反思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