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根据我的预设教案上的,我认为这节课上的较成功的原因在于:
第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合作学习中自己主动去思考。在整节课中,教师点拨、总结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其余的时间都有学生来参与,所有问题都在学生主动思考、酝酿中解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要将问题设计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从学过的《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美女蛇的`长妈妈引导给我买《山海经》的阿长,学生感到自然、轻松。问题的设置:从假如阿长是你的保姆,你讨厌她的哪些方面?紧接着提出从我讨厌她的事例及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可推测出阿长什么样的学识及地位?最后提出:如此没有文化的一个人,连书也分不清,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买到书之后她是怎样的心理?这些问题的设置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想象的空间。如在提问中;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觉得有话说,有意思。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力说无限的,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讨厌阿长的地方就是作者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阿长学识,地位的研讨正是揭示了她为何有这些令人讨厌的原因。
这节课给我的影响比较深,它将给我以后的教学启迪,让我不断反思,提高,完善自己课堂教学。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2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必须及时更新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下面我就结合我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谈谈我对前面教学片断的看法。
我认为要上好新课标下的一堂语课,首先要摆正学生、教师二者之间位置,使二者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任何越俎代庖的行为都会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
1、摆正学生的位置。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体验,努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有获得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思想感受情,感受的深刻,理解的透彻,才真正能读懂文本。
2、摆正教师的位置。在新课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其政”首先是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和谐的阅读气氛。其次是协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制定阅读策略等。再次是交流,对于学生的疑惑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切记不可以自己的讲析代替学生的阅读。
为此,在前文的教学片断中,我极力办演好自己的角色,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去直接面对文本。如片断开始部分,普通的阿长却让鲁迅先生感念一生,阿长买来的就是一部书,却让儿时的鲁迅如此欣喜感受动,两个矛盾情境的设置就是为引导学生去透过表面探究出人物和事件的底蕴。再如,片断中两处想象的设计,似有添足之嫌,却形象地使学生感悟出了长妈妈的热心和爱心。
其次,对文本的把握要有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对文本的处理要选好突破口,对关键问题的设置要能统摄全局,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而不要把整个文本分解的支离破碎。如片断中,文中鲁迅得到《山海经》时为什么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感受?这一问题就将后面的三个问题统摄在了一起,使片断眉目清楚。思路清晰。当然,问题的设计还应注意层次、梯度。
第三,在片断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储备和人生体验,使学生不断地走进文本,贴近人物,贴近作者,以使学生与人物、作者在精神上融合在一起。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3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文章回忆了作者小时候与保姆阿长相处的几件事,再现了一位一生很不幸又热往幸福的农村妇女,特别描述了令作者终生难忘的是:大字不识的阿长竟然为他买来了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经》,当时给了作者极大的震动,以至于多年后写这篇文章来感激和怀念这位连名字都不甚清楚的保姆。
以前学习这篇课文时,总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提一个问题,学生讨论解答一个问题,却不知下一步往哪儿走,完全唯老师“马首是瞻”,因而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今年我尝试用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带着导学案中的问题独立预习,然后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展示,慢慢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导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问题设计。问题不宜太细致,注重整体把握;问题不要太多,要抓住重点;问题不易太难,以免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必须对课文要有清晰的认识,能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对这篇文章,在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后,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预习题:
1、阿长是谁?《山海经》是什么书?阿长与《山海经》之间有什么故事?
2、文中回忆了作者与阿长相处的几件事?重点写了什么事?
3、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找出有关词句)
4、你觉得阿长是个怎样的人?你喜欢她吗?作者是嫌恶阿长还是怀念、感激阿长?
5、本文用什么手法表现阿长?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这五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三、四这三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分别从事件、情感、和人物形象几方面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第五个问题是写作上的探究,可使学生借鉴这种写法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带着问题去预习,学生学习语文有了目标,读起来更专注,而不会盲目;小组内更讨论激烈,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课堂;学生不再是旁观者、听众,而是课堂的主体。许多学生尝试自己去探究问题,找出答案,因而学习语文有了成就感愿意去展示,和大家分享自己探究的成果。教师也不用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走进学生,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还可以了解学生的'疑难,便于针对性的解答。
正因如此,在小组讨论后的课堂交流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问题的答案不是教师讲出来,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可能有些地方不完善,但却是他们独立解决的。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就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当然,由于初次尝试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难免还有一些不足,如课堂讨论如何更能集中学生的热情,如何使讨论更节约时间等等,而这正是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03-15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01-2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10篇03-31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精选3篇)10-15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05-08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05-07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模板05-14
《阿德的梦》教学反思05-26
阿德的梦的教学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