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
一、该课表现突出的几方面
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经过,吕老师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三次打斗中所用的词句不同这一文章特色。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吕老师让学生自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师生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2、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
在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时,吕老师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下一课时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3、重视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引导学生比较“三打”,并没有停留在课文中,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写课文内容更为丰富,使人感到新鲜。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当中,叙述同样内容时要注意:语句要有变化,文章才会更有吸引力。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知识点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也是紧密相连的,只要我们像老师一样时时指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信学生会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二、值得商榷方面
整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参与的学生太少。是否在自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打”进行自由组合,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读、说说、议议,保证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汇报的形式,师生共同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这样教学,或许在具体交流时还可以节约时间,保证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2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我觉得,教这篇课文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
一、三打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三打白骨精》是一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的美文,课文的重点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一打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不可分割。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一打”后,先别急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细读“二打”、“三打”,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棒打的动作,唐僧对孙悟空棒打妖精的态度。关键要抓住白骨精的“变”,有“变”才有“识”,有“识”才有“打”。通过品读,学生对三者的性格特点会了如指掌,深刻地认识到白骨精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坚定不移,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唐僧慈善,有同情心,但却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二、领会反衬对比的作用。
文中反衬对比的手法贯穿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白骨精的“三变”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丧身在孙悟空的棒下,说明了什么?孙悟空的本领更胜一筹。悟空的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正是因为妖精的诡计多端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不能识别妖魔,而且心地善良,因此误解并阻止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但孙悟空不顾师父的误解和惩戒,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唐僧的表现也很好地衬托了悟空的形象。教学中我们要把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3
一、学人物描写
书后第3题,是编者安排的体会动词准确性的训练。课上,我引导学生先学习动作描写,再学习语言描写。
学习动作描写,解决书后习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确定“经典动词”,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加深印象,在自己的写作中努力用好动词。
读“语言描写”的一些句子,学生先动手划一划,然后齐读。我特别让学生数一数,文中有几处语言描写,学生答有11处。不少学生写人物语言时,都喜欢写“某某说”,那这篇文章中是怎么处理的.呢?比较之后,大家发现,有三处写“说”,三处写“道”,还有五处居然没有用“说”也没有用“道”。
我说:你们看,写人物语言要怎么写呢?不同样就行。
二、品人物特点
经典,留给人的,永远是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结合《补充习题》的习题,出示《三打白骨精》的原文,学生一读,很容易理解。我追问:白骨精在师徒四人心中各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学生答得很顺利。在猪八戒心里,这是个秀色可餐的大美女:“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学生在答习题时,写道:“作者把白骨精写得这么美,才会更让人怜爱,尤其是那好色的猪八戒。”虽然很直白,但我觉得说到点上了。在唐僧心里,这是个平凡人家,好心人儿;在沙僧心里,这是个普通之人;而在孙悟空眼里,这就是个妖精,是个阴险狡诈的白骨精。
在讨论“人以慈悲为怀”的理解时,学生也能从正反两面看待问题。看来,真理越辩越明,人情冷暖,孩子们是最敏感的。
三、讲西游故事
课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西游小故事,课上抽签决定人选,上台讲故事。
两轮之中,第一轮的朱林星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她做了准备,讲的是“猴王出世”这个故事,细节部分也讲得清清楚楚。每当学生讲完一个故事,我请其他学生补充他(她)没有讲到的细节,目的有二:一是培养他们注意倾听的习惯;二是集思广益,让西游故事在学生的脑中更清晰。
还别说,学生们挺爱听故事的,虽然台上的同学讲得不够好,但台下的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语文课,他们才爱上吧!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4
根据《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目标清单,第一节课完成第1、2、3、4、5目标:1、自学字词;2、读通课文;3、了解背景;4、概括内容;5、品味形象。
第1、2、3三个目标可以作为预习目标,已经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上只需检查。我让已经读通课文的同学举手,还有几位同学没举手。我让这几位站起来读一读,他们还比较诚实,于是帮助他们读通。还别说,叶青同学平时性格内向,但她读起课文来还挺自然的,我表扬了她。
对于第4个目标,我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然后简练地概括。我采用最低起点练习法,让基础不好的杨璟同学先说,指导她一句一句地说,帮她修改。等杨璟说完了,再请其他同学说,大家都能说清楚了。
第5个目标是本节课的重点目标。这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归纳出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白骨精等形象的特点,并找出自己的理由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儿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词语与句子相互印证,建立人物形象。比如学生说孙悟空疾恶如仇,那什么叫“疾恶如仇”呢?读一读文中的句子,哦,明白了:“劈脸一棒”是疾恶如仇,“当头就是一棒”是疾恶如仇,“一棒打死了妖精”是疾恶如仇。
因为第六自然段是矛盾冲突激化的一段,所以学生们交流最集中的也是这一段。学生读着课文,道出了悟空的'机智——以退为进,让唐僧退下他头上的金箍,看出了唐僧的是非不分、菩萨心肠、刀子嘴豆腐心。
这时,有学生根据这一段最后一句,得出了结论,说孙悟空为了让唐僧原谅他,就讨好唐僧,扶唐僧上马。针对这一“生成”,我这样点拨:如果换作你,有人惩罚了你,刚刚重责了你,你会怎么样?更何况是齐天大圣呢?其实此时他还有一种更好的去处——生答:回花果山当他的美猴王,过逍遥自在的的日子。我说,对呀!他何必低声下气讨好唐僧呢?其实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像这样的情况不少,但是悟空都是这样做的。你有没有新的体会呢?生再读课文,懂得了孙悟空对唐僧的忠心耿耿。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5
本文根据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关章节改写而成。课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学生对这课文的内容较熟悉,也很感兴趣,这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三打”打斗中所用的`词句不同这一特色。让学生自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在此基础上感受白骨精的“三变”。再师生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分析人物的特点。
当学生在“三变”“三打”的交流中,在对语言的品味分析中感受了白骨精和孙悟空的特点后,学生凭借原有经验和本课所学,通过发现“三打”与“三变”的关系,对“反衬”写法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在研读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比如对“美貌”“八旬老妇人”“劈脸打来”“当头一棒”“抡起一棒”等比较分析,再比如对“闪”“夺”等词的准确理解,对发现名著的语言魅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6
教学本课,指导学生领会反衬对比的作用。文中反衬对比的手法贯穿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白骨精的“三变”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丧身在孙悟空的棒下,说明了什么?孙悟空的'本领更胜一筹。悟空的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正是因为妖精的诡计多端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不能识别妖魔,而且心地善良,因此误解并阻止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但孙悟空不顾师父的误解和惩戒,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唐僧的表现也很好地衬托了悟空的形象。教学中我们要把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7
《三打白骨精》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课题,在读中引发质疑:为什么三打白骨精,不是一打或五打、六打?孙悟空武功高强,神通广大,为何不“一打”结束?接着抓住课题理清课文脉络,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强调语言简洁,要有概括性。然后进行课文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在学习时,我还让学生抓住打斗中的一些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8
《三打白骨精》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在导入本课的学习时,用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了《西游记》主题曲,六小龄童评《西游记》,《西游记》简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整堂课都情绪高涨。
在精读课文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例如白骨精“三变三骗”,孙悟空“三识三打”和唐僧“三责”,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刻画中领悟到人物的特点,领悟到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独到之处。遗憾的是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复述故事的情节。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9
一、生成的美丽
白骨精的三变是故事的起因,在感悟这一人物形象时,我力图通过原著中对”村姑”和“老公公”的描述,引导学生感悟村姑的“美”和老公公的“善”,更进一层挖掘出美的背后是心灵的丑。善的背后是心灵的恶。而对于老婆婆的形象感悟,我则换用对比的手法,扣住一个“闪”字展开教学,从而学生产生外表“可怜”,实则“可恨”。读完“三变”,白骨精的反面形象就显露无遗了。学生评价的词语很丰富,有阴险,狡诈,贪婪,蛇蝎心肠,诡计多端等。我顺势引导:那么在这三变中,白骨精分别是的是哪些计策呢?我当时预设的答案其实只有三个:美人计,离间计和连环计。谁知,学生生成的`答案却大大超越我的预设,而且十分在理。如:化作一缕轻烟,那是金蝉脱壳之计;扮作哭啼寻女的老妇,那是苦肉计;迫使唐僧念紧箍咒和逐回花果山,那是借刀杀人之计。学生的答案让课堂变得更美丽,更有生趣,同是也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
二、媒体的“推波助澜”
经验告诉我,课堂行到第30分钟左右,是学生的思维出现疲惫的时刻,如何让学生跳过这一“盲区”,将认真听课进行到底?我根据教材内容,插播“圣僧恨逐美猴王”的视频,直观、熟悉的西游记电视片段牢牢地吸引了学生,唐僧的迂腐,糊涂,不分青红皂白,孙悟空的冤屈,痛苦,但有情有义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视频播放结束,每个学生的心中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或者是对唐僧的埋怨,批评,或者是对悟空的同情,安慰。此时此刻,安排学生写话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果然,学生都能静心写,表达自己的心声。我想这得感谢媒体的“推波助澜”。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0
教学《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我出示句子“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我让学生读读句子,揣摩揣摩从悟空的“笑”中体会到的是什么。
一会儿,学生a说,她觉得这个“笑”是孙悟空在嘲笑妖精,是对妖精的蔑视。我让她把自己的感悟读进去,她果然读出了一种“讥讽”的味道。我再次鼓励学生认真体会“笑”字的意味。学生b说,她从中感受到了孙悟空的一份自信和乐观,因为悟空觉得自己有把握打败妖精。我让她把自己的感悟读进去,她果然读出了一种“自信”的味道。
我问:“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学生c说:“我觉得这种笑是在掩饰对妖精的恨,好麻痹善恶不分的唐僧,也在麻痹得意洋洋的妖精。”我说:“那么说,这种“笑”其实是悟空的一种应对敌人的计策。你们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悟空?”学生懂了悟空的“笑里藏刀”“绵里藏针”,自然就看到了悟空的“足智多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的思维是不可小看的!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活力课堂要解放孩子的思维,要在课堂上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课堂才能收获惊喜。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1
《三打白骨精》通过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这个故事本身内容比较浅显,我以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了自学:1、文中师徒四人各自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你对哪些关键词语印象深刻?想想它们的妙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边交流边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关键词句存在的重要性,有了这些词语,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览无遗,也让学生明白了写作中关键词语的重要性。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用心聆听它们的感受,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知识快乐双丰收。
文中的三打白骨精,我只讲了一打,后面的在归纳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了自学,以《好书伴我成长》上的表格作为自学的任务进行填空,为学生的自学作了引领。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2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本来设计的教学是非常完整的,但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往往不可能那样完美地完成。难怪有人说,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你所想到的,这是不可能的。是的,我在课堂上考虑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研读,考虑了朗读的指导,考虑了句子中重点词语的解析,考虑了随文解析人物的性格,考虑了拔优练习的训练,考虑了分层作业,甚至考虑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也许是考虑太多的缘故,所以在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时就占用了不少的时间,这些时间足够我可以往下进行的教学任务。
上完课,我在沉思:如果我在课堂上仅仅匆匆地完成教学环节,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不是更深入呢?对人物的性格把握会不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了解得更深入呢?是不是能照顾到期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呢?
其实,再次仔细地研读我的第一份备课,要想在一课时内定完成“三变”、“三打”和“三责”有点儿难度。看来,我及时地调整既为了赢得了充分研读文本的时间,也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铺设了平台。
所谓的备课,并不只是对教材的解读,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解读,对学情的解读。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上更需重视的。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3
古人在写作中,喜欢用到三,孩子们发现我们这篇文章中也有很多“三”。
比如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次拦。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的浅显易懂,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者,帮助孩子们理清条理。文章“三打”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可能有这个概念,但不一定明确,因此进行了指导。后来在进行教学中发现其实文章内容浅显,但是里面有许多文字值得推敲,孩子们的能说会道,但是只是基于对故事的了解,并没有静下心来阅读文字,从中获得体验。我想语文教学,目的不光是为了了解情节,而是品味语言。因此最后又借用了十分钟让孩子们静心品读文字。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4
《三打白骨精》通过讲述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反映出了孙悟空的善于识破诡计、机智勇敢和坚定不移的斗争品质,虽然孙悟空的个性是鲜明的,特点是多元的,但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中的体现又是各有侧重的。“一打”中主要是通过对孙悟空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对白骨精诡计多端的渲染,对唐僧人妖不分的刻画,从正面、从反面、从侧面综合地反映出了孙悟空的善于识破诡计和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而“二打”、“三打”则是立足“一打”的起点,更加突出地展现了孙悟空“坚定不移”的品质,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起点,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欲“情”故纵,意思就是要唤起学生对学文的浓浓情趣,对孙悟空情真意切的感受,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较宽泛甚至是较为放任的空间。新课标指出要尊重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语文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一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悟空的善于识破敌人诡计和机智勇敢的?”通过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统领全文的教学。首先是通过初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悟空的特点,尽管此时学生所感受到的只是零碎的,并不系统的,但却是他们发自肺腑的,接着通过让学生了解“一打”的经过加深学生对悟空的机智勇敢的认识,继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动画片断的欣赏,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深入地感悟悟空的特点,最后再通过全段的朗读。回归整体,唤起学生对悟空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我也通过课前谈话中让学生放声投入地唱,揭题前夸张逼真地演,初读后无所顾忌地说,学文时各种形式地读,来给学生营造一个激情燃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了解情、体会情、感悟情、表达情……”的过程中度过激情燃烧的`40分钟,也展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无穷的魅力。
(2)“读”来“读”往。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意思就是如此。我个人觉得咱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等同于标准化生产基地,咱们的孩子不应该成为标准化生产的产物,朗读指导也无需标准化,一刀切。因此,课堂中我就竭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个体的、群体的、集体的、分男女的等等,使课堂上实现“读”来“读”往,尤其是通过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的朗读训练,来提高读书的“含金量”。
二、教学实施:“课”随主“变”
顾名思义课堂实施要随着课堂的主人也就是学生学习情况及起点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所关注的,所必须做到的。针对学生对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情节已了然于胸,就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直奔主题让学生谈读后感,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潜心入文本,去品读语言文字、去感悟人物特点。课堂中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充分尝试的空间,学文时也能根据学生发言随机组织教学,使课堂上学生真的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而教师呢,则是难得糊涂、袖手旁观,只在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教学效果:“语”味无穷
新课标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还语文教学以本色,我们的语文课程应该“语”。今天的课上,我就力图充分地利用听、说、读、写等各种形式综合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通过看动画,想像还原、表演、比较等各种手段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反复对话,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语文基础,使语文不只是文本的语文,更是生活的语文。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5
教学片段:
……
师:白骨精第一次变作美貌的村姑,第二次变作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可惜都被他逃之夭夭,还害的孙悟空——
生:被迫背上了“无故伤人性命”的.罪名。
生:还别唐僧斥责“无心向善,有意作恶”。
生:他还遭到师傅的惩罚,被折磨得“头痛难忍,连忙哀告”。
师:第三次,白骨精又变作——
生:白发老公公。
师:这一次,悟空是怎么对付白骨精的?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悟空有没有仓促动手的?
生:他吸取前两次的教训,不莽撞。
生:他知道如果这次再让白骨精逃走,后果不堪设想。
师:悟空是怎么做的?请你们朗读相关词句,并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读懂什么?
生:“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中的“藏”字,写出了孙悟空考虑问题很细心,白骨精看到我的金箍棒,一定会有戒心,时时刻刻提防我,随时都做好逃跑的准备。
生:孙悟空还等你心唐僧看到金箍棒,以为他又要行凶,便会横加阻拦。所以,江金箍棒“藏在身边”,不让师父看到。
……
后记:
《语文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上教学片段显示,我是通过三条途径来贯彻课标,实现预设教学目标的:一、充分信任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时空,促使他们干预死牢、乐于求异、善于表达。二、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表: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悟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02-09
幼儿园大班三打白骨精教案01-09
《三打白骨精》读书心得07-07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02-08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02-01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03-26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经典)09-11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01-30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