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燕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燕子》教学反思1
《燕子妈妈笑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我所讲授的是这节课的第一课时,也就是一节识字课,因此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并且运用这些生字组词,说话。并且熟练地运用到课文中也就是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因此,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编写意图,大胆使用教材,用活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备教材,备学生,查阅资料。新课标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积极地情感因素,激发学生
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教师充满童趣的教学语言和动作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下面具体谈谈我这节课的教法:
1解决问题一: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宝宝的?我采用多种认读生字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认读效果。可以采用提问读、评价读、师范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摘苹果认读、送小燕子卡片认读并组词、夺红旗说话造句等形式来巩固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同时让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办法如:加一加、换一换、猜谜语、顺口溜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去探究问题。
2解决问题二时,我让学生自己先观察汉字宝宝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以及书写时的关键笔画,然后我再总结汉字的构字特点以及书写汉字时的.方法一写二看三对照等。最后教师再范写汉字,学生书空,最后提问学生演板并评价指导等形式来巩固汉字的书写。
3利用生字卡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4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紧密结合。范读、齐读、自读中随文识字,然后缩小语境,最终使学生能够单独认读生字,然后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效果。
面对孩子们积极学习的态度,我更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多发言的孩子,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也来展示自己。在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讲评结合,这也是学校一直以来让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方向,以后还会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这一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烈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这堂课使我内心充满了幸福感。
同时,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比如课堂时间的有效把握,送卡片环节的容量过大等因素。我个人认为,有喜有忧、有精彩闪现、有遗憾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而我们需要的正是真实不做作的课堂。任何人都不可能上出完美的一堂课,都会有缺憾。只要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境界就是一堂好课!这次我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更是受益匪浅。学无止境,我将会更投入地钻研教材,与学生倾心交流,达到教学相长。
《燕子》教学反思2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设计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整个设计突出体现了“用教材教”,学生自主建构、过程经济有效的基本原则,体现教师个性化特色,注重教学创新,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画、话结合,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丽的外形,我先让学生细读课文,再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燕子,让燕子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一边听课文的录音,一边把燕子在纸上画出来,(请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画好以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画的燕子介绍给同学听。最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燕子优美的外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由话到画,再由画到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二、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动态美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碰、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三、运用想象,欣赏燕子的静态美
运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表象,这是感悟课文内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祖国的语言文字魅力无穷,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说画表演等来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意和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文描写的情境——充满情趣的春天,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自己的情感,就对教材产生了亲切感,思维活了,语言丰富了,课堂也就精彩了。何乐而不为呢!
《燕子》教学反思3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 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
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或想象,部分学生对对“正待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燕子》教学反思4
《燕子》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文章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重点写了与春天一同到来的燕子这一美丽形象。教学本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还要让学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
1、注重观察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上课过程中,图文结合,让学生深入感悟燕子的外形美,飞行美,停歇美,以及燕子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2、合适的'情境创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伊始,播放歌曲《小燕子》,让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继续学习。学完全文的内容,课件展示明媚的春光下,燕子快乐飞行的画面,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3、注重朗读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会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勃勃生机。
《燕子》教学反思5
《燕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我具体谈谈本节课的几点收获:
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中年级阅读课的重点是朗读感悟,在学生初读了课文,字词且读正确的`基础上,开始逐段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燕子的外形,作者从羽毛、翅膀、尾巴三方面来写,我抓住了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这几个关键词来朗读文本,学生感悟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朗读十分流利,很快就会背诵了。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在第二自然段中,理解“赶集”一词,我引导学生回顾安阳桥庙会的场景:桥头桥尾,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道路两旁,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便理解了“赶集”的意思。
3、抓关键词,感悟文本。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在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把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比做了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于是我便画了五线谱和音符,帮助孩子们理解,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当然,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第一次听写词语时,有几个孩子错字较多,如“荡漾”、“倦”、“圈”等,经过反复听写,才把字写正确,看来,生字词仍需严格把关,每节课要求人人过关。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有些许收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以后的课堂上精彩不断。新学期,新面貌,让我们以新学期为新的起点,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去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燕子》教学反思6
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观看有关描写春天的文字和录像等。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文;之后,运用朗读加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中优美词句的朗读,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俊俏、聚拢、生机、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等词语,积累优美的'句子。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光的美好,了解燕子样子、性情、飞行等方面的特点。
学习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引导想象,让学习在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光的美好以及勃勃生机。在品读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春天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理解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诗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春的消息》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蝴蝶纷飞是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吗?(学生自由地说说)
播放《小燕子》的课件。可以让学生一起跟唱。
小同学们,春天到了,燕子又要从南方飞回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燕子》这一课,看看春天里的小燕子。
(巩固旧知,迁移新知,通过谈话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在指导读题中,初步体会燕子的形体以及飞行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1.自由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同桌互读,每人一段,让对方提醒字音。
3.集体一起朗读课文。
(学生为主体,自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集体认读和交流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三、播放《燕子》的课件。
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谈谈对小燕子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
1.提醒学生注意体会生字生词的含义。
2.充满感情地朗读,将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五、解决生字生词。
要注意生字和读音。
“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读“fú”,不要错读成“fó”。
生字方面,你要注意以下的字:
“燕”的上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
“演”的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
“漾”的下面是“永”,不要错写成“水”。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表达,把我们再次带进了光彩夺目的春天,真是让人留恋往返。还有作者,对燕子样子的描写,只用了16个字,就把燕子的特点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七、布置作业
1.默写生字。
2.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燕子》教学反思7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感觉第二自然段是个多余的段落,然而仔细地再读一次课文,便会发觉作者的精妙之处:这美丽的春天时,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满了生机。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并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了解最后一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一句的内容恰恰安排在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学的重点便回到了研读3、4自然段上。
回顾一节课,感受有得有失。
觉得遗憾的是自从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参与的面虽然广了,互动的空间虽然大了,课堂涉及的面也宽了,整个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学任务却始终不能按我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到底。于是,我在每节课前,我都要精心地考虑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要安排多少时间才能真正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今天在课前,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因素和设计问题的难度,然后决定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教学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满足班级实际情况的。因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明显感觉到四人小组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习的时间、学生参与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证;我每设计的问题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讨论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过大堂反馈这一环节,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使小组学习走向规范化了。
收获最大的还在于几个预设环节出现了比较精彩的表现。
教学片段一:
师:好,现在请大家细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小组学习,完成下面任务:(出示)你觉得作者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注意每个人选择不同的景物进行交流,尽量不要重复。
生自主学习。
生:我觉得“赶集”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因为它写出了春天里花、草、叶争着比美的情景。
生:我有补充,我也觉得这个词写得好,“赶集”是指人们一起上市场的样子,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景象,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花儿正在比谁长得美,一棵棵小草争着向上长的镜头。
师:说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词语用得好的原因,还说到了修辞,你们组的学习效率真高。
生:这一句中的“聚拢”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这些植物生机勃勃的样子。
师:你也有一双慧眼同,读得很仔细。而且运用得也很及时。
生:“吹拂”这个词用得好。因为这个词写出了春天的风很轻、很柔,吹在脸上很舒服,不像冬天的风那样刮在脸上很疼。
生:我认为“洒落”这个词也写出了春风轻、柔的特点。
师:春雨细细的洒落下来,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让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落在脸上痒痒的。
师:你认真阅读了《春》这篇文章,所以才会有这么美的想象。想象阅读要注意积累,还要学会运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用的。
生:“柔”这个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小河边,柳会刚刚长出了嫩嫩的芽儿,她们对着小河在照镜子 ,一阵风吹来,柳枝摆动着长长的枝条儿,仿佛在梳洗自己的辫子。
师:多么丰富的想象!是不是该送给她掌声?在体会词语的时候,加上自己的描述就可以把这种体会说得更生动形象。其实,在这个句子中,还有一个字也写出了柳枝刚发芽的情景。
生:“柔”
生:是“展开”。
生:“鹅黄色”也是的,一般刚长出的新叶子都是这种颜色的。这几天我注意观察了,河旁的柳枝现在就是这种颜色的。
[设计意图:在备课的时候,我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经验。本来我只想把这些词圈画出来,然后让他们讨论一下的,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个环节如果这样处理很不好,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显得很被动,与其这样教学,还不如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再来反馈学习情况更好。
通过课堂实施,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我预设得更好,学生的思维的确不能小看。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对于作者如何写好景物,通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来了解在语文中,用好词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反思:这一教学片段自我感觉很好,学生能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学生的发言不再是简单的“我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而是关注了好在哪儿,能够从修辞、作用等方面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正是我预期的效果。在这段教学中,还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学生说“各色鲜艳”“烂漫无比”这两个词感受到了春天的颜色很多,花儿开得很美。再比如“赶”字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的情景……
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如果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有效性就会落到实处。
教学片段二:
师:读读第3、4自然段,小组内讨论,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出示小组学习的内容)
生:我看到了燕子在飞行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了燕子在休息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燕子在捕食呢。
师出示三幅画面:现在,请你任选一幅画面来说说。
生讨论、交流。
(第一幅画面是燕子由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柳树下的情景;第二幅是燕子横掠过湖面时的情景;第三幅是燕子停息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这三幅画面真实地描写出了燕子给春光增添无穷乐趣的景象。出示这三幅画面旨在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第一幅中主要展现出了燕子飞行速度快,飞行姿态优美的情景。“斜”、“掠”、“横掠过”、“唧”等词主要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速度很快,而且其飞行的姿态也很优美,其实直接读语言文字也是能找到的,但是如果借助画面的话,更加直观、形象。下面两幅画面对于理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也是很有帮助的。第三幅画面中“几痕”、“五线谱”等细节也是很有帮助的。]
生:我喜欢第一幅画面中的小燕子。这幅画面中小燕子飞行的样子很优美。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斜着身子掠过”,让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姿态很优美,而且飞行时也很快。
师:哪个字更能体现燕子飞行速度的快?
生:“掠过”,
师:掠过怎样理解?
生:轻轻地擦过。
师:小燕子飞行时轻轻地擦过水面,那速度真是快。还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小燕子的飞行速度快?
生:“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这句中的“唧”我感觉燕子飞得很快。
师:“唧” 不过是燕子飞行时的叫声,这叫声怎么能感觉到快呢?
生:才叫了一声,就飞过了一条河,让我们,再快也不能飞得那样快啊。
(生笑)
师:是啊,燕子才叫了一声,就由河这边飞到河那边了,这速度是够快的。那么“横掠过”湖面又说明了什么?
生:第一是说明它飞得快,还有写出了它飞行时很美丽。
师:像蜻蜓、燕子等低飞还能说明什么?
生:我知道蜻蜓低飞是在捕捉虫子。
师:是的,燕子和蜻蜓一样,从水面掠过时,就是为了捕捉离水面比较近的飞虫。
生点了点头。
师:注意这个字了吗?“晕”,能不能改成“圆圈”?读读比比。
生自由读,好像若有所悟,但又没人举手。
师:好的,给晕组个词吧。日晕、月晕。谁知道日晕和月晕是什么样子的?(师简单介绍日晕和月晕)
生:哦,我知道了。这小圆晕像月晕和日晕一样美丽,而圆圈只是一圈一圈的。
……
反思:在描写作文时,常常喜欢和孩子们说“细节”这个词,然而什么叫“细节描写”,许多孩子只是模棱两可地明白,每次真正习作时,又不知道什么叫“细节”了。事实上,在我们每一篇课文中都有细节描写。像第3小节中“唧”“掠”“落”“痕”等词就是一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正是能体现燕子的飞行特点和停息特点的。如果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些词进行教学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便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我知道凭借目前班上孩子的能力可能无法达到我预设中的情况,但是在课堂上,我还是找到了精彩的发言。
“痕”字的教学也是有难度的,在学生赏读这一句后,我问了一句:能不能把这个字改成“根”?孩子们争着说不能,因为几根电线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而“痕”是“痕迹”,痕迹是看不太清楚的,电线那么高,燕子是停在高高的电线上的,当然不是“根”,而是用“痕”了。
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用词造句如此精妙传神,是值得教师反复咀嚼,学生反复品味的。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未到这样的境,帮需要教师正确地引领。
《燕子》教学反思8
《燕子》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形象地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以及春天的美丽。教学的时候我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优美的词句。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描写春天的美景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欣赏春天“蒙蒙的细雨”、“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赶集似的聚拢”,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顺便积累这些优美的词句。在讲解生字的时候,我注意分析字形。例如“燕”字,我在课件的左边放了一张张开翅膀向上飞的燕子的图片,课件的右边放了“燕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部分是燕子的脑袋,中间的”口“字是燕子的身体,”北“字是燕子的翅膀,下面的四点底是燕子的尾巴。对照着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
在理解一些用得好的字词的时候,我有些太着急了,总觉得帮助学生分析了一个,学生就能依葫芦画瓢,照着这种思路分析下去。个别聪明的同学能做到,大部分同学还是不能理解。这个题型以后要多讲解。
《燕子》教学反思9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述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教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理解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所以“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仅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进取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忙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述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或想象,部分学生对对“正待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根本不理解,所以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燕子》教学反思10
面对这样一篇美文,讲什么?需要讲的东西很多,燕子的美丽,燕子的轻盈,燕子的勤劳……
本文语言精美,琅琅上口,课文突出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在讲授这课时,我着重加强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读中感,读中悟,读中品,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内容有时不是靠讲而能讲出来的,必须由学生进入情景,全身心地投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出字的内涵,真实感受到文字所蕴含的美,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用自己的真情和语言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备课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描写燕子的相关语句,先放手让学生自独自悟,在交流中提高对语句的理解把握,在互读中去品文字的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感受小燕子的'美,犹如将学生身临其境,油然激起了学生对小燕子的赞美之情,学生出于自己的激情,拥堵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学完后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仿写,学生想到小燕子是春天的音符,天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那如何抓住外形特征描写动物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要描写动物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尝试给它来个速写,给它画个像,如有特别之处要画得夸张一些,这样就找准了细致描写的点。比如描写猫头鹰时,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耳孔很大,周围排列着很多细毛,好像一对竖起的猫耳朵。
其次,要分清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抓住几点突出的特征,就能清楚而鲜明地把所要描写的动物画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燕子》教学反思11
我在执教的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燕子妈妈笑了》第二课时时,在课堂上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燕子妈妈笑了》一课讲的是燕子妈妈让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观察茄子和冬瓜的区别,小燕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每次观察都有自己的新发现。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通过观察,了解两种不同事物的不同,我由此加入了拓展练习,果园里,什么躺着,什么挂着。到此整个课堂教学都进行的相当的流畅。学生都能说出果园里的水果哪些是躺着的,哪些是挂着的。但有一位孩子说榴莲是躺着的,因为我不知道榴莲是躺着的还是挂着的,我的头一下子都蒙了,脑子一片空白,所以就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另外,我在教学中太过紧张,导致我设计的说话练习全部没有在课堂中呈现,比如说:孩子们还能高高兴兴的做什么,你们能子地干什么?这几个说话练习全部没有做。还有在课堂中我的应变能力还很欠缺,比如说:我设计的看图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应该在学完第4自然段之后进行,我在学完第五自然段才想起来这个环节,其实在这里也可以对比两幅图,调动学生兴趣,但是我却没有想到,忽略了这个环节。《燕子妈妈笑了》这节课我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课堂中学生学得主动、快乐,课堂中的许多游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比较满意:读好课文是课文学习的关键,怎样读好课文?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读好课文,强调以读为本
1、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
课堂上学生的读书过程,是学生和文本交流,感悟语言,从感悟中掌握语言的过程。感悟必须以充分的读为前提,读得不充分,就很难有所感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这充分的读,表现为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读有所导。如:开课伊始,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读课文吗?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在课文生字学习之后,“你们能把课文通顺吗?”
而后,“一共去了几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到相关语句,感受故事和人物情感的变化,由此在进入熟读环节。
2、引导学生读出书中人物的感受
学生与文本交流,读文品句的情感体验会因人而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说读书的感受,往往是别人说什么,其他人就跟着说什么。如何凸现学生读书中情感体验的个性化、多元化,老师引导尤为重要。如:当小燕子第一次发现冬瓜和茄子不同时,它的心情怎样?第二次呢?第三次呢?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名读,评读,范读、师引读、师生合作读,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二、重视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或者请教同学;然后再由词到字,去拼音认字等方式。这样就使学生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识字,做到字不离词,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熟记生字。
三、巧用多媒体
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导课、识字、比较观察冬瓜和茄子的异同以及燕子和妈妈的对话等,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这节课发现自身“牵”的成分较浓,学生自主的空间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多加注意。
《燕子》教学反思12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1、品味燕子的动态美。
朗读是中年级最经常最重要的学习形式。同时抓重点词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
“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
“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为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深刻理解,我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斜”、“掠过”的切身体会,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那么“沾”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碰、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2、运用想象,欣赏燕子的静态美
运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表象,这是感悟课文内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
《燕子》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燕子南飞》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教学目标,是知道哪些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具有迁徙、洄游、迁移的生活习性,为什么动物会有这样的生活习性。本课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教学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充分放手,给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重难点是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及生物是如何与外境相适应的。
通过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对人类和动植物过冬的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是预习,学生肯定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与困惑,这样,学生会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探讨,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这样学生既收获了知识,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将康德心理品质。
通过收集整理资料,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不同形式的汇报,激发了学生的各方面潜能。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学到的知识,远比老师的直接讲授更重要,但也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的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接触的事物少,可利用的资源比如网络资源等很少,致使学生的知识层面比较低。另外,本课虽然注意到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在某些细节上我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燕子》教学反思14
度过了欢闹的新年,迎着春风,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初春的气温并不很高,天气乍暖还寒。孩子们用求知的热情,融化了三春的积雪,满怀希望的来到课堂,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燃烧了我对教育的梦想。
春天,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一对对小燕子,伴随着优美的歌声,矫捷的飞翔于长满淡淡绿叶的柳条之间。孩子们看着《小燕子》的儿歌视频,渐渐引入本学期的第一课《燕子》。
《燕子》一课是郑振铎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课文篇幅短小,却将燕子写得十分逼真、传神。机敏、灵活的小燕子,给北国的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气与灵性,让春天显得更加美丽、绚烂。整篇课文字字传神,无不表达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对绚烂春天的热爱与憧憬。
文章开头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寥寥几笔就给同学们勾勒出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让同学们从颜色、外形、重量等方面感受到,小燕子的小巧、可爱。
接着,课文又通过一个自然段的篇幅,描写了小燕子飞行时的特点。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组内分工读文,孩子们进一步的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通过自主提问、交流,孩子们大部分将矛头指向“掠”,和“沾”这两个字,古诗文讲究一字传神,那么现代文亦如此。于是,我借机引导同学们抓住这两个字,掀起大讨论,看看这样两个字用的好在哪?可不可以换成别的字来代替,比如把“掠”换成“划”字。经过一阵激烈的组内交流,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觉得“掠”字能更加恰当的表现出小燕子的轻巧灵活,而“划”则力道大一些,在情感上更重一些,不能表现燕子轻的特点,而且“掠过”轻轻的,迅速的'擦肩而过。所以“掠”字用的更准确、更恰当。“沾”字,通常是因为接触而被东西附着上面,燕子的尾巴沾一下水面,迅速而轻快的飞走,时间极短,所以燕子只能是轻轻沾,加入沾的时间久了,燕子也许会掉进水里……。听着同学们认真而细致的分析,我内心是无比的高兴的,也是无比的骄傲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地渗透习了写作教学的内容。因为这一单元《语文园地》的作文内容就是写写家乡的景色。《燕子》一文在描写燕子飞行的特点时,采用了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同样在描写家乡景色也可以采用多种的观察顺序,于是我向同学们介绍了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从前到后,从后到前,先中间后两边等等不同的观察顺序,为孩子们在写作本单元的作文练习奠定基础。
整篇课文,作者把春天美景与燕子联系起来,燕子因春色而雀跃飞翔,春色因燕子而灵动、活泼,燕子与春色构成了一个悦动,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和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快乐!
《燕子》教学反思15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性质的新定位,指向语言的功能,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那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从理解型的课堂转到表达型,从阅读本位转到写作本位,我们要学会敏感、准确地发现、挖掘语用点,创造性地使用语用点。对于阅读来说,只有能转化为“语用”的吸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吸收。
我在《燕子专列》这节课的设计上,非常注意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其中最突出的有两点:
一、语用学习和学法指导相融合:
按常理来说,大家都认为第一课时无非就是读读课文,学学生字,无彩可出。但是我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就十分注重体现语用学习。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读词语的时候,我巧妙的将概括主要内容,这个本学段的重难点,融合了进去,让孩子们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掌握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再比如:练笔环节的设计,表面上看只是个填空,实际上孩子们在完成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又认识到了新的应用文体——呼吁书,这种踏雪无痕的语用熏陶,将会让孩子们受益无穷。
二、语用学习和情感陶冶相融合:
这篇文章我们在初读时,总会感动于冒着风雪严寒找燕子的瑞士居民,总会感动于手脚冻僵的小女孩贝蒂,我们往往忽视了文章第三自然段关于瑞士政府的描写。而这个忽视恰恰也是致命的,让我们把对环保的.关注放在了个人的小爱上,忽视了大爱的所在——瑞士政府!我比较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地方,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读文字,想画面,悟情感,大爱虽无言,入心更温暖。这个环节的教学也为下节课品读体验个人的小爱奠定了情感基础。
《燕子专列》载的不仅仅是鸟,更是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我的这节课用语文的方法,传递给了孩子们生命的感悟,用语言的味道,浸润了孩子们生命的灵性。
【《燕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燕子教学反思02-06
燕子教学反思06-14
【精选】燕子教学反思07-07
《燕子》教学反思02-02
燕子教学反思06-03
《燕子》教学反思11-06
《燕子》教学反思【必备】07-10
(推荐)《燕子》教学反思07-10
燕子教学反思(热门)07-11
[必备]《燕子》教学反思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