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2 03:59: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送别教学反思(精选3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别教学反思(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别教学反思(精选3篇)

  送别教学反思1

  《送别》是教科版艺术教材第八册的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是李叔同采用美国人约翰·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的学堂乐歌。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二部合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加以感受、体验,唱好二声部歌曲。

  在歌曲《送别》第二课时的备课中,我遇到了几个难题。一是怎么样衔接第一课时的旧知识?每周两节的音乐课,学生对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遗忘较多。音乐是听觉艺术,是时间艺术,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不容易被发现,难以为下一教学环节的提高提供参照。另一个难题是今天所学的歌曲《送别》创作的年代较远,怎么让学生详细地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帮助理解歌曲内容,又不占用课堂太多时间?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的课题研究中,我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

  一、运用信息技术,巧妙衔接“旧、新知”。

  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上一节课的教学录像选段,“主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很快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综合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巩固旧知识提出新要求,展开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校本课程。

  音乐作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声乐一是器乐。竖笛是我们学校音乐教学辅助乐器,我在这堂课上运用竖笛帮助学生巩固歌曲旋律学习。现代乐器电子琴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重要的课外学习项目。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琴兴趣活动组学生演奏的歌曲《送别》的伴奏音频,还将伴奏音频上传到学校艺术网,供学生下载使用,为学生在家复习、预习提供方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活课堂学习

  生动形象是现代信息技术赋予教学的一大特点。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我精心制作课件、网页,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在导入歌曲二声部的学习中,我采用对比欣赏的教学手段。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二部合唱歌曲。依托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技能有效解决二部合唱难点。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课堂

  我们以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所以课堂教学在课外的拓展与延伸非常重要。我将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上传到学校艺术网,供学生查阅。我还建立一个QQ学习群,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解答学生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学校艺术网的艺术展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是一个不断研究过程,本节课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尝试方面取得一定收获,但课堂研究是无止境的,反思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比如二声部合唱的学习难度较大,虽然基本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学会二部合唱歌曲《送别》,但演唱质量有待下节课继续提高。再一个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进行远程学习交流。包括师生间的交流,同学间的交流以及同行间的交流。这还亟待我们继续探索、实践,希望借我们的课堂倾听大家宝贵的意见。说得不对、不足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送别教学反思2

  《送别》这首歌曲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传唱至今的学堂乐歌,也是首次出现在本册教材中。作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但说学唱歌曲旋律难度并不大,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体验歌曲的情境,表达歌曲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做以下几点反思:

  1、上课开始,我以送别的器乐曲(口琴演奏)做欣赏,使学生较快的体验感受歌曲,紧接着伴随乐曲做背景音乐、欣赏了部分图片、分别从歌曲曲内容和主题两方面来展现。在进行体验和欣赏的同时,使学生较快的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为后面歌曲的学唱以及情感的.把握奠定了基础。但同时我也遇到一个问题:在欣赏和体验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已开始跟音乐进行了学唱,这会影响到欣赏的目的,应在进行之前做好指引。

  2、在新课教学开始时候,我选择从歌词入手,选用前面的器乐曲做背景音乐,进行了配乐诗朗诵,并带领学生把握好语速与换气,使诗歌和音乐做到很好的融合。在前后三次的聆听后,让学生跟随音乐,带歌词进行了自学演唱,并指导学生音量和歌唱情绪的控制。接下来,聆听了范唱,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了这首歌曲,并跟随范唱进行学唱以纠正个别小的错误,此部分的进行相对比较顺利,但在学生自己学唱的过程中,个别节奏和音准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本想的是后面跟钢琴学唱时进行专门处理,结果在后面处理时,感觉到学生已经形成了习惯,很不容易纠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遇见有问题的地方应及时纠正。

  3、处理歌曲演唱时,跟钢琴伴奏进行了演唱,处理了乐谱中的休止符和不易把握的节奏,并将乐曲划分成三个部分来进行讲述,原本想的是,通过三个部分划分讲解,让学生更深刻的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意境,但由于语言功底太差,无法更好的对各部分进行渲染,使得效果恰恰相反,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没有了热情,这个问题的出现使我反思到,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换其他的方法来实现或者简化程序,因为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全曲三部分的情绪的变化(主要表现就是声音的控制和情感处理上)。如果使用钢琴分别演奏三部分,让学生进行听辨并进行模仿,这样的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4、歌曲分析后,分别跟随钢琴伴奏和音乐伴奏进行了全曲的演唱,在跟随音乐伴奏演唱时,指导学生把握节奏,辨别了音乐伴奏的前奏和间奏,最后对学生进行了引申教育,珍惜时间,珍惜所拥有的。

  纵观全课,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时间控制相对较好,但是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方面还需加强,歌曲的处理和准确性上要做到更精细,要不断学习,丰富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动态,随机应变,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送别教学反思3

  《送别》是李叔同先生20多岁时在日本留学时所作。全词紧扣主题,营造了让人迷醉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

  我选择这首词是因为要将流行音乐进入音乐课堂,要选取一些耳熟能详、学生喜爱的歌曲,且要能比较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但怎样比较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呢?

  首先想到了创设情境,不过在诗词教学中尽可能从诗词的角度去营造氛围,于是想到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留下孤帆远影;王维送别好友,劝君更尽一杯酒;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试图通过这些诗词句的调用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诗词的境界,顺其自然进入到本词的.教学中。个人认为比较好的引导了学生,不过由于本人在朗诵表演等方面才能欠缺,未能通过声情并茂的述说达到预设的效果。

  接下来疏通词句,整体感知词的大意。引导学生去读,读准确、读通顺,注意诗歌的停顿、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因为字面意思并不复杂,因此在此处我主要设置了几个问题:诗人在什么地方送别了自己的亲友?长亭是什么地方?什么是古道?诗人站在长亭古道,想着亲友就要离家万里,他的心情如何?其实此处一方面在疏通字句,一方面通过朗读、理解字句,来领悟心情。至于学生能够领悟多少,那得看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说体验,所以此处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以引起共鸣。

  相较而言,第二节更直接,因此引导学生抓住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来诵读来理解来感悟。抓住句子“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抓住词语“尽”、“浊”,“寒”来细读词。第一小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来感受别情,进而领会写法。

  虽然我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教学中也注重一遍一遍的朗读,但总感觉满怀的愁绪没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所以朗读是苍白的,表情是凝滞的。那种哀而不伤,愁而不悲,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未能如音乐那样哀婉。

【送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12-22

送别的日记06-23

《鲸》教学反思鲸鱼教学反思08-04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11-1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6-01

送别老师作文10-17

教学反思06-08

教学的反思09-22

经典教学反思07-15

教学反思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