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向沙漠进军》教学反思

《向沙漠进军》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19 08:49: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向沙漠进军》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向沙漠进军》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向沙漠进军》教学反思

《向沙漠进军》教学反思1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很有逻辑性的事理说明文。全文围绕着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样的结构顺序应该是学生学习说明文写作的范文。初二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说明文,对于这种文体还较为陌生,学习中往往因为说明文的故事性、情节性不强而不愿意学习。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应该是教学的关键之一。因此,在授课时我先播放有关风沙影响我们生活环境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到对沙漠的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地步,从而引发学生阅读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很强,能使他们在学习上体验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快乐。

  说明文学习必须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而这恰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地方,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可在教师启发下组织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并引导学生领会语言的准确严密,也是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由于本文是写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说明文,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它的时代精神,理解学习本文的重要性?我在和学生一起探讨完课文内容之后,设计了一个拓展提高题,目的就是让学生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向沙漠进军》教学反思2

  在做教学设计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如学习记叙文的程度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为以多媒体课件导入;设置难度不一各有阶梯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习程度好的学生的思维,而后带动全班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课堂各环节的过渡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以及利用教师有激情的范读吸引学生,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校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设定教学目标为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而后用自己的语言转化、概括信息的能力。

  上课之初我使用多媒体打出一则网络消息,此消息是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的,让学生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这则消息能与课文哪句话对应上,从而快速而巧妙地导入《向沙漠进军》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了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句话中的敌人'一词,领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由'敌人'一词我设计过渡语'说沙漠是我们人类的敌人,可口说无凭,作者怎么说明了这一点的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过渡到文章第2、3段,让学生概括这两段中的事例。在本环节因考虑不够充分,学生纷纷在这个地方'卡壳',概概括不太简洁,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事先我概括出的第2段的事例作为示例,给学生分析我概括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概括第3段的事例,最后勉强过关。事后我想学生可能未能把沙漠当做一个事物看待,也由于我的讲解不到位,因而学生未能明白。完成这个环节后,我以'大家都明白了沙漠确实是我们的敌人,不过敌人向我们进军不是单枪匹马的吧,它有什么武器吗'为过渡语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表达出沙漠向我们进攻的两种方式的异同点。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有必要,学生以文本为依据,筛选文中信息,作出判断,而后再思索、比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当然在这之前我范读这一段文章,以期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起来。事实上这一环节也是我这节课最为满意的地方,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回答积极。学生回答完之后,我要求学生在文中标画出表述沙漠进军两种方式异同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找出表明两种进攻方式相同点的词语并进行朗读,有读有回答,有文本有独立的思考,最后再要求学生在树上做笔记,我想学生至少能从这一环节中学习某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我当堂做了测验,用多媒体打出一段描写北京沙尘暴的文字,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回答这属于两种进攻方式中的哪一种,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既迅速又准确。可见以后语文教学中要设计综合多种语文学习能力的环节,让学生在'蹦一蹦,就能够着答案'的快乐中学习,自然学生就会喜欢学习语文。

  进行完这一重要环节后,我引导学生寻找、分析人类抵御沙漠进攻的方式和意义,因为这不是我这节课的重点,故而快速讲解,然后我抛出事先准备好的过渡语'大家知道班主任在评价一个学生时总会说一个人有坏也有好,譬如咱班的吴辰同学虽然平时课堂过于活跃,但他学习积极性高,课上爱思考。同理我们讲了半天沙漠的危害,它是不是也有好处呢',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11、12段,思考'沙漠有哪些有利条件',这也是这节课我设计的难点。备课时我以为充分考虑了应付学生的各种问题,不过实际看来,我考虑的不够。我先让学生大致寻找本中描述的沙漠中的有利条件,然后给出示例,我设想学生按照我的示例能比较容易的概括出文章第12段中沙漠的有利条件,可是因为这需要学生寻找、筛选信息而后归纳、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难度很大,所以很多学生回答不太准确。课后再思考这一环节我给学生搭的台阶不够,如果我把这个问题分为两步走,第一步让学生寻找沙漠中的有利资源,而后分析这些资源有何特点,第二步再引导学生把表示特点的词语放在前面,而把有利资源的词放在后面,试着组织语言,学生会比较容易的回答出来了,那么这个环节就可以更顺畅地进行了。事实证明备课'没有最充分,只有更充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