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品味语言,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学生要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现就应该有丰厚的语言积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抄写、背诵部分描写生动的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让学生抓住“大模大样”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鹅走路“高傲”后,引导学生读出鹅走路“大模大样、从容不迫”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背诵这个句子,做到积累语言。在学习第六自然段的“鹅狗争食记”时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句练习读,抓住关键词读出画面感并背下来。课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补充完整,找一个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抄下来的练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扎实。课堂上能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课堂生成,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方面有一定的收获。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一、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
首先请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读文后,体会到长城很长,我们讨论了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之间需要经过的省份,感受长城之长,然后我又给学生补充资料说,曾经有人徒步走长城,用了两年的多的时间,这样把“一万三千多里”转化成学生可感知的形象,学生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一个来回,对长城的长有了具体的感知。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对于这一段的处理,我觉得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正好书上有一幅小的长城近景图,于是我采取默读的方法,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对照小图,在图上把长城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标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课文时,图文对照,边读边看,让学生理解文本有了一个依托,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读懂了课文,对长城的高大坚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灵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多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结合学习内容,确定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应少讲。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讲学生读不懂的或体会不深的地方,即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扩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所以像本课这类传统题材的课文由于叙述故文内容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时代,就需要我们花时间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用简短的文字延伸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从中了解周恩来少年立志的原因,领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因此,我想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性。
二、结合学,注重情感教育生认知。
拓展本文,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立报国之志,若仅限对“中华不振”的理解,仅限对周恩来少年立志而钦佩,那本文的'教学目的尚未达到,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在行动中努力落实,才真正达到目标。所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并通过谈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报国之情,在幼小的心灵中根植民族情感。
三、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提高学习能力。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的讨论和议一议就达到了此目的。
四、通过综合性学习,汲取营养。
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只有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才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助于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述了爱的哲理。我所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一课时。重点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文章中的角色,真正感受到家乡人走搭石的美,家乡人的淳朴善良,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把词语放到句子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比较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是十分清楚,因而不能兼顾优等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忽视的现象。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牛和鹅》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课课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特色,学生的生活积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生活入手,揭题激趣。
首先课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么动物?说一说理由或举真实的例子。此话题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来,在巡视聆听中发现很多同学非常怕蛇,有点谈蛇色变,还有的怕狮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顺势出示鹅的图画,首先仔细观察,记住它的名字叫什么。这个环节是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积累的,他们虽然不像鲁迅说的生活在只能看到墙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识也是了解一二,很是粗浅。认识之后,再接着板书课题,齐读两遍后便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作者小时候很怕鹅,你知道为什么吗?作者的心里有没有变化呢?赶快捧起书去课文中寻找关键的字眼吧。
2、初读感知,了解故事。
在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后先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小组长检查读书情况,把错误的字音或读不好的句子汇总在班内统一练习朗读,为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后在班内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历练中培养概括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结合批注,领悟感情。
潜心自由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出现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是什么心情。这个环节的第一步是学生自读自悟,从课文的相关内容中发现。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来达成共识,然后在班内展示,通过交流再次走进作者内心,感受作者的心情,进而在培养语感的同时培养情感。接着指导朗读,想象着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紧张危险的事情,设身处地地让情感共鸣,能读出作者的心声。
4、聚焦篇末,升华情感。
聚焦文章最后意味深长的话语:“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什么话;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思维引向深入,读懂这句话中作者含着的意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那生活中的我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进一步迁移运用。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的层次变化明显。
三、不足之处
课文很长,描写的细节内容比较细腻,但未能品读,有点遗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会聚焦描写动作、神态的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背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3-29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2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04-19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猫》03-31
语文四年级上册《猫》教学反思01-24
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学反思01-2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03-29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04-1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