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优秀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优秀

时间:2024-05-12 07:21: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优秀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优秀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优秀1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1、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预设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背给

  大家听。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优秀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通”“读懂”“读美”三个层次理解古诗,以读促讲,以读促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

  1、同学们,暑期生活刚刚结束,谁能说说你的假期都去哪里游玩了?

  2、你们的夏天真丰富。古时候有个叫袁枚的诗人,有一天他来到一片树林里,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画面,于是,他把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所见》。(板书课题)。

  3、释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4、出示课文插图投影: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可诗人却用短短的文字将它表现出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詩人走进文字。

  二、学习古诗

  (一)读通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读出古诗的节奏。

  (二)读懂古诗

  1、理解字词。(相机指导“蝉”的笔顺)

  2、走入文字背后。

  (1)赏牧童骑牛图:

  A请自由读诗的前两句,看一看诗人所见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B交流:

  a骑黄牛。他是怎样骑的?

  b想象说话: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所以,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起来。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C指导朗读。

  (2)鉴牧童捕蝉图

  A就在这旷野中,林阴下,小小牧童骑着牛,旁若无人地唱着,可是他却忽然停止,能推测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B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C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D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3)体会情感

  站在一旁的诗人心情又是怎样的?

  (三)读美古诗

  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三、背诵古诗

  四、同题拓展,积累古诗

  1、诵读画中的画境可以入诗,诗中的意境可以入画,诗和画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密,袁枚的《题画》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题画》)请大家参看注释,自由诵读,看一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

  2、你还知道哪些表现儿童生活的诗句?

  3、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作业

  用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牧童》一诗。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优秀3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为什么是看见的意思?

  見(见字原来是这样写的),儿指人,目指望人的眼睛,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干什么?(看)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骑振蝉

  2、记忆字形,骑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

  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开来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让我们听听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黄牛

  林樾鸣蝉

  教学反思:

  上完《所见》这首诗后,我感觉自己有许多不足。

  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古诗中,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的情景,是那样自在神气!捉蝉时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严羽曾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

  就这一点,我处理的不够好,没有把学生带入这样的情景中。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优秀4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这位儿童在干什么?他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初步猜测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学生自学部分

  l、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引导交流部分。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读准节奏,说说诗意。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

  教师引导:“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想象训练:“忽然闭口立”牧童还会做些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全文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优秀】相关文章:

《所见》教学反思04-04

所见教学反思04-04

《所见》教学反思15篇04-05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11-13

《古诗》教学反思10-26

古诗教学反思03-31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01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04-02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