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汇总(10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试卷一共分为三大部分,总分为120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4分。第三部分为写作,半命题作文:一个的微笑,共50分。
综合整套试卷,试题以新课标和中考考纲为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实际能力运用,并进行恰当迁移。题目难度适中,对初一学生在前半学期语文素养的形成可作一个阶段性检测。
二、考情分析:一般。
三、试卷得失分分析。
在“选择题”部分,下设13个小题,总分为26分。第1-11小题主要对学生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查,包括对字词及拼音的书写、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分率为67%,失分最多的是第11小题。第11小题是选择题,易错点在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及对选项“《论语》的作者是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的明显错误做出判断。学生大多由于看题不认真,或是上课不认真,没听讲才做错。
在“非选择题”部分,第19小题是对古诗文的背诵及默写进行检查,总分为6分,所选为课内常见名句,满分率却为1.5%。失分的原因主要是会背,但是容易写错字,不得分或者背不熟。
阅读理解下设1篇课外阅读,1篇课内阅读,分别为《面对秋阳》和《我的母亲》,总分24分。这1篇课外阅读,主要立足于原文,在原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感知,难度不高,得分率较高,为80%;1篇课内阅读,主要考察对中心语句的理解以及对字词的理解和赏析,难度也不高,得分率较高,为82%。
在“写作”部分,总分为50分。其为半命题作文——一个___的微笑”,选该题的学生大多能把握写作的'中心。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甚满意,能得到优分的学生比较少。从写作实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审题。同时,一部分学生书写不太工整,语言表达不流畅,结构思路不清晰。
四、存在问题分析。
1、基础题失分的原因:
①学生上课不认真,没有做好相关的预习和复习工作。
②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不扎实;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较差。
③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
2、课外阅读失分原因:
①学生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②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较差;
③有些学生虽然答题方向正确,但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不简洁,不明确。
3、作文存在问题:
①个别学生字数不足,书写潦草,涂改较多;
②审题不到位,要么立意不深,内容分散。
③有的学生开头废话一大堆,切题太慢。
④不能根据中心有效地选择相对典型的材料。
⑤内容不够具体,记流水账的文章较多。
五、改进措施
1、注重基础。重抓知识的落实,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要重视课内阅读的教学,课外阅读的拓展,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拓宽课外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规定阅读的名著要作必要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
3、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作文题目,尽量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抒发真实情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加强“记叙“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2
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3
《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有关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事情,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和现在社会中孩子如何与父母沟通的热点话题紧密联系,学生对它很是感兴趣。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本年级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从人物入手的方式,将朗读、情节分析和主题的感悟作为此文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将更大的自由给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体验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学会如何与他人、家人沟通。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我让学生在日记中谈谈自己上初中后在家中的变化,并且让他们写了一篇周记《我和我的父母》,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之间的一件事情。
这次的课前准备,学生很感兴趣,也做得很认真,很多同学通过这次的日记和周记向我说了许多的心里话。通过这次的`课前准备,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和他们的距离也拉得更近了,这让我对课文有了更深的感悟,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学生通过这次的课前准备,对此文也更加感兴趣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进一步了。
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进一步地贴近人物,理解内容。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把朗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强调“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讲助读。”课前,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角色,然后每六人为一组,进行各组间的朗读比赛,让学生自读、自评、自讲,并评选出最佳的一组。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学生读得异常的认真,也很快、很准地总结出了各个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情节结构的学习,让学生将自己的写法和作者的写法进行比较,从中学习此文情节结构的巧妙。
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评述此文的环节,同学在发言中很机灵地说出了一个看法——课文很精彩,于是我顺藤摸瓜,抓住情节这一重要的内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时间和相应发生的事情,一一列出后,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安排情节,将众多的安排方式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体会本文情节结构安排的巧妙。
四.主题思想、作者创作意图的把握,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此事的一些看法,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
学生在前面的分析中获得了很多的感触,因此,在这个环节上表现得很活跃,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次争执的方式,也说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见,很多观点甚至是很精辟的,我都没能考虑到。
通过以上的各个环节,这篇课文我感觉上得很灵活,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做到了讲课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前课后都十分活跃,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4
今年教七年级,让我这个原来对新课程投入不深的人,终于进入了新课程的大门,应该说,我是满怀信心与希望,因为在我原来的理解中,新课程的课堂是由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那教师不是很轻松?听了一些公开课,感觉也是如此,课堂上气氛是非常活跃,教师讲的也不多,学生自己探究,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重点问题,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吗?何况我们有那么多的“臭皮匠”。所以,课前我的准备可是非常轻松的。
带着这种想法,我进入了课堂。我们七年级第一课是《在山的那边》,第一堂课,我让学生读课文,由于先听了课文的录音,所以学生朗读也很投入,这一步完成得非常好,我非常满意。接下来,就进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节了,我请学生先自己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将自己有疑问的内容写在纸上,学生都很认真地完成了,接着,我请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刚才小组四位同学提出的疑问,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能的,就等下全班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非常热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该是答疑了,课前我准备了好多比较重要的问题,就等学生提出来了,我以为学生再厉害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我就请学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的手举了起来,我吓了一跳,那么多的问题?首先,我请了一位叫陆婷的女同学,她提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吃惊不小,她问:“老师,既然说这是一首新诗,那新诗的奠基者是谁?”这个问题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的脑子飞快地转着,终于我也不是太确定地告诉她应该是郭沫若。学生的这一下可将我吓了一跳,心中不由地暗叫侥幸。接下来的问题更使我感到学生了不起,那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问题是朱晖提出的:“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险阻,那我们知道比山更可怕的多的是,比如非洲的原始森林,还有沼泽,还有许许多多,把他们比作困难不是更可以看出克服困难的艰巨吗?”我不禁竖起拇指,说:“这问题水平真高。”朱晖笑了,同学们也投以敬佩的目光,而此时的我倒有点为难了,我该如何回答呢?是否就让学生自己讨论?我决定先让学生讨论一下,趁这时间我自己准备一下,要讲得让学生服气。
学生你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见解,最后,我总结了,我说:“我们可以用刚才的非洲原始森林、沼泽等来象征困难,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山更熟悉更切近我们的生活。用山来象征困难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看到学生都不由自主地点点头,我也舒心地笑了。我意犹未尽地请同学们再来提问,可学生居然说他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不仅有点傻了,这样的话,我如何将我要给他们讲的内容讲给他们听那?我原来以为学生总有解决不了的。这可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下面请同学将你们小组讨论的,你们以为很重要的、或者你们觉得解决得最得意的.问题展示出来,让老师和大家见识一下好吗?”这一下,可热闹了,一只只手举了起来,各组同学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结果真的将重要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下我的目的达到了。
通过这堂课,我彻底改变了原来对新课程的看法,现在我知道其实新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高得不得了,有时我们开玩笑说,新课程需要我们教师每人都是全才,每人都是百科全书,确实如此,现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在原来的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充电,积累,这样才能担负起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教育的责任。以前老说教师应该是一瓶水,现在,我觉得我必须是浩瀚的大海。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5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7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靠“忽悠”。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仅一节课下来,学生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扯淡,更有甚者某些专家还要刻意强调语文课堂的目标性,真不知道应该怎样评价学生的情感感受。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节课不过四十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讲几个笑话,根本就讲不了一个精彩故事,根本就来不急一次精彩的辩论,根本就来不及一次朗读比赛,也根本就来不及一次口语比赛。所以以每节课为单位备课上课,是不太科学的。真搞不清楚大语文到底是什么?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我个人认为这才算语文课。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
新学期,进行一单元议论文教学时,明确了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每篇文章的论点及其提出方式。基于假期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议论文又比较枯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为《谈骨气》、《想和做》设计了一个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大体如下: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学法→生速读两文(1000字/分钟)随手划出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不懂之处打上问号→小组内交流讨论:每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比较两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有何不同→根据讨论结果南、北四排分别就两文列出提纲,小组共同完成一份→提问反馈、质疑问难、我很为自己的设计暗自高兴,可学习的过程并非我想像的那样,一节课只进行了教学内容的1/2,学生对每一步的问题都反应的很慢,课后,我苦苦思索:为什么教学内容不能像设想的那样顺利进行呢?设计一节课的内容结果却用了两节课时才完成。从设想的角度看,我觉得自己的课是失败的。犹如一部好的作品有了一个精美的.开头却落了蹩脚的结尾一样,我从各个方面分析这节课不能如愿以偿的原因:
一:没备好学生。学生假期只是很肤浅地读了遍课文,对议论文的许多知识的认识还处于模糊、朦胧的状态,初学速度慢是一定的,而我则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二:内容设计有点贪多求全,一节课根本解决不了。
三:学生阅读速度过慢,拖延了学习的时间,所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是当务之急。
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像我想的那样及时完成,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地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7
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教学本课,我主要围绕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一、抓住“亲人”,理解课文。
上课伊始,从题目入手,请学生谈一谈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为什么要称为“亲人”。细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时,我让学生先根据课文说一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如,大娘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不顾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她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出侦察员老王,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蔬菜,跑到前沿阵地去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成了残疾。之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例如,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大嫂到前沿阵地挖野菜,固然说明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说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条件是多么艰苦,常常空着肚子打仗,常常连蔬菜也吃不上。
再如,大娘为抢救伤员失去了小孙孙,小金花的妈妈在救侦察员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讲的.虽然是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的代价,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打败美国侵略者,志愿军随时都有流血牺牲的可能。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情、真情、深情,而且还能够体会到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进行。要让学生先谈一谈哪些段落或语句最令自己感动,原因是什么,然后再读一读令自己感动的段落或语句,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情怀,对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中朝友谊引起心灵上的震撼。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教师可示范朗读。
三、研读课文,体会写法。
在学生准确地理解和体会到课文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后,问:想一想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内的同学们,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公布“新发现”。学生汇报交流时,能说一点说一点,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每段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
四、大胆想象,学习表达。
课文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在依依惜别之时,在志愿军战士追述往事的时候,朝鲜人民一定也会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讲述起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然后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面。
在学生完成仿写练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内容穿插在课文中,与相关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赏评;还可以从学生描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话别的内容中分别挑选出一篇较好的,与课文组合起来,分角色再读一读。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8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而无私的母爱。
在教学中,我除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外。还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和情感培养,先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把课文读熟,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对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见。说的时候要着重抓住“我”和“母亲”的情绪做对比:“我”因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砸东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母亲”不但不责怪“我”,反而等“我”情绪恢复平静后抚慰“我”,还说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经过对比,学生懂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也更体现出 “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怀念之情。
学生说感受:“‘我’暴怒时。‘母亲’却偷偷的躲在一旁流泪,使我想到我平时也是那样对待我的妈妈的,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爱自己的亲人。不能等失去了他们后才去悔恨”;“当‘我’答应‘母亲’去公园看菊花时,她却突然晕倒送去医院,从此与‘我’诀别,临终时都没能和‘我’说上一句话。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表达‘我’对‘母亲’的愧疚、怀念之情” 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我说:“又是一个深秋或清明节,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亲’的坟前,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演说,真情流露。最后一个举手的是平时很少发言的男生,我们都知道他父亲去年才去世。此时全班同学都把目光移向了他,我也给他投去温和和鼓励的眼神,他站起来沉默了约5秒钟后才说:“妈妈!我来看你了,是妹妹推着我来的。又是一个深秋,我带来了你喜爱的菊花,我终于明白你坚决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的原因了,但晚了,还没出门,你就晕到被送去医院,我没想到你的病已经变成这样,谁知道这一去竟是诀别,连你临终的话语我也没能亲自听到,妈妈,可我清楚你要对我说什么,你是要告诉我要像菊花那样坚强的活着,好好的带着妹妹活着。”说到这,他已泣不成声“我也想对我死去的爸爸说:爸爸,你放心吧!我和妈妈也会坚强的活着的。”同学们听到这已经是泪流满面。我也被深深的打动了。
本文情感深挚,辅导学生用心的读,用情地读,就会被“母亲”对“我”的爱所深深的打动,你会跟着“我”一起痛,一起哭,一起怀念,一起在爱的支持下,坚强地 面对人生。
作者透过一些细小的情节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从而也使我想起作者史铁生苦难的一生,“没有经过苦难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吗?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是幸运还是不幸?.......我想感受那些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人所体味到的人生况味和所获得的人生价值”这是宋秋雁在《走过苦难-----记我无比敬仰的作家史铁生》一文中的节选。使我想起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贯穿情感性教育和挫折性教育是有必要的。
史铁生在《合欢树》一文写道:“我坐在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唤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唤她去了。”我似乎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穿过。”读着这些苍凉的文字,感受到他经历的磨难和痛苦是不可理喻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那样凝重悲壮的文字来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汩汩滚落的热流!
通过对《秋天的怀念》的阅读,让学生受到了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接受了一次“爱”的教育;还提高了学生的自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9
一、成功之处
1、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整体研究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进取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料,并把这些资料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我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0
此刻的七年级教材,与小学的衔接不是那么紧密,有点给人另起炉灶的感觉,再加上十多年来我们的小学都一向取消了留级制度,无论学习基础及学习潜力有多么欠缺,学生都一同逐年上升,懂与不懂都一齐学习新的资料,一齐进入初中的学习,这势必造成学习困难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办法学习。在这种状况下,是否就应正视现实,拟订最低要求,提出弹性学习任务,在同一本教材中也有供远远没有完成小学学业的学生继续进行初中语文最低限学习的资料。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潜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总结如下七点: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2、新学期伊始,不立刻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资料结构。
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学习赶来时才不至于茫然失措。
3、在教学形式上。
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必须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
4、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带给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如在教室里开设《语文园地》、《优秀作业展》等栏目,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文,课外所找到的资料(如讲到《化石吟》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书上、报刊上、电脑上搜集有关化石的文章。
5、老师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能够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能够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
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殊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资料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6、培养用心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潜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好处、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熟悉潜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透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带给了广阔的舞台。
7、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资料。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出色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出色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能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好处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熟悉,填补空白一堂好课,除了目标明确,教师更应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及时地接住抛出的“球”,在课堂中做一个好球手,时时注意找个适合的点与学生对话。比如,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将夸父归为一个“失败的英雄”,应对失败不气馁。在“说说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环节中,已有学生提到夸父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教师也追问:你从什么课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他敢与太阳赛跑,是个自高自大的人。此时的教师没能很好接住这个“球”,应再次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敢与太阳赛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师为急于点其他学生回答,未能接住这个球,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失败英雄”的形象,当回过神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球”从身边滑走。而正因为这个球未能接住,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进行,受到必须的影响,甚至于本堂课的亮点没能充分展示出。学生也只能勉强认同教师引导出的“失败英雄”。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相关文章: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7-10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7-07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7-08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03-13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8-18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5-29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推荐)07-10
(优)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7-07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选)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