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0 11:20: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荐]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也是来到充满着激情活力、充溢着人性关怀新单位的第一节课。这节课对于我来说有太多的感动。作为一名新的青年教师,特别是这次公开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其中,有教训,也有喜悦。

  随着公开课的结束,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总体而言这节课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能够突出主题。通过老师的点评,我深深的领悟到,教与学的区别,并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由于缺少经验,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那么,就这次公开课的具体教学情况总结出如下几点自己的感受: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调整了教材中设置的“买风筝,放风筝”的情景,因为现在正是炎炎酷暑,学生不可能去放风筝。而正好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往往会去文具店买些学习用品,改用买文具来教学生学小数乘整数更好,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同时提醒没有准备好的同学抓紧时间为新学期的学习作准备。根据教材例题的要求,选取三件既符合教材内容要求又适合学生的文具作为情景内容。由于每件学习用品单位都是小数,学生买的分数是整数,这样就自然地引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动自然、亲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时,理解与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 自主探索算理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我在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的情况时,更多的是模仿式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很好的让学生理解算理,在例1与例2的衔接中做的不够流畅,自然。当出示0.72×5时学生不能及时的想到把0.72转化成整数。对转化思想的掌握理解不够深刻,在以后的上课中我会拿出时间再给学生讲一遍,“不欠学生的帐”。

  在总结算法的时,没有处理好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0”才导致在课堂反馈中出很多错例。

  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xx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

  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0。72×5 使得同学们自己体会脱离元角分怎么计算理解算理算法。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如何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三,最后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2

  今天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虽然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总朦朦胧胧地觉得我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就在铃响的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禁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到底要学生学什么?是教会学生做小数乘法吗?还是通过小数乘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学科的数学价值。抱定这样的目标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一组题:

  (1) 125×3=375

  (2) 12.5×3=37.5

  (3) 1.25×3=3.75

  (4) 0.125×3=0.375

  请学生比较第(2)(3)(4)题与第(1)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旨在渗透积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沟通小数乘法时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52×4 或 4×0.52结果是多少吗?请你来动笔算一算。学生开始尝试计算,先做好的上来板演,下面的同学如果有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来把你的过程展示出来。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看来情况真的很复杂,列举一下:

  生1: 生2: 生3: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就是这三种做法。接下来就让学生陈述理由。

  生1: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就把4和0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师:那积里面怎么会有一个小数点呢?

  生1:我把0. 5 2看成了52,扩大了100倍,所以积要缩小100倍,这样才能保证积的大小不变。

  生2:我把0. 5 2元扩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就要缩小100倍,得到2.08元。

  话音刚落。一生马上补充:她的单位名称错了,前两道的.单位名称应该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补充也发现了问题,对于她的发言,同学们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听了前面的同学说得振振有辞,显得很紧张,发言时含糊不清,极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生1的口才很好,平时对数学总有自己的见解,想要驳倒他还真不容易;生2的问题好解决;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讲不清楚,真是不凑巧啊!我开始着急了,觉得要收不回来了,怎么办?我积极地寻找对策,先点评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着生1和生3的做法说,他们现在两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你准备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思考了片刻,陆陆续续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之后,学生开始明确,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既然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就要遵守整数乘法的法则,4自然要和2对齐。课堂上生1带着他的部队开始主动向生3部队靠拢,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三层次,我延续情境: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每个人需要2.08元钱,那你能算一算我们班50个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其实今天的败笔也在此,这一层次的练习应该将班级人数拟定为51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数乘法学习,50最终还是归纳为一位数,不能很好地暴露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练习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今天的课堂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当课堂上我们把问题“放”下去之后,面对“收”时真有点不知所措,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扰着我们:该怎么“收”?收到什么样的度?资源怎样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所用?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今后需要不断提高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也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0。72×5时,教师提出了“你能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教学3。5×3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35×3,教师要启发学生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再比如教学0。72×5时,学生提出问题:3。60为什么可以写成3。6?,360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向左移动两位?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4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课尤为重要。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阅读观察课本的主题图,并说说自己发现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教学例1时,我让学生先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阅读课本中介绍的算法。形成对比,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也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初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学习体验。在教学例2时,先鼓励学生:“不是钱数的小数你会算吗?是不是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呢?”然后又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交流想法,老师从旁指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习效果良好。

  这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我不是一味的教学生算。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方法等学习过程,真正获得学习

  体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但是,如果在课前加强整数乘法的计算练习,特别是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会更顺利一些。当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竖式过程中点小数点的情况时,应讲明算理:我们是先把它看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所以计算过程中不需要点小数点,在算出积后,再把积缩小相应的倍数,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杜绝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

  但是,我对 “四步探究教学法”还是有点模糊。有些课型实施起来真是无从下手。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并熟练运用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准备是整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及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数和整数相乘积的小数点点在哪儿,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人上此节课时先导入,出示场景列式0.8×3和2.35×3,问与以前学的乘法有什么区别,很容易引出了新课,小数乘整数。而后着重解决0.8×3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想一想根据以前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方法一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是3个0.8相加,从而可以加出2.4,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再换算回来,也是2.4(元)。然后提出每次这样算都太麻烦,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用乘法竖式计算,竖式的计算结果肯定是2.4,至于为什么计算结果是2.4,教科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算理,只是根据上述的两种方法证明了结果是2.4,而老教材的算理是把0.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倍。于是我找了一些录像资料,都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的,即:0.8是8个0.1,乘3就是24个0.1,所以就是2.4。这样很明确。于是模仿之,也这样做了。所以也就产生了如此的疑惑,不知究竟是否需要这样的算理,是否把此段省掉就直接进入2.35×8,然后进入下一个进程,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

  课没上完就下课了,现在回想,真是不应该啊。现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二:其一是让学生说算理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得时间太多,听完他们的发言后我明白他们说得是什么并且也知道他们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其他人不一定听得懂),而且这种情况延续了好几个同学。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以前自己在学生时代学的数学公式已经所剩无几了,当时学习时是会的,不然考试也不会考好。记忆中有一个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真正理解的东西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而我现在忘记了,那就是当时没能真正的'理解。其中有一些公式虽然忘记了,但是自己却能推倒出来,这也许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吧!新课标上说要延长学生的非形式化的语言,以便让学生真正的充分的理解而非人云亦云似的不理解的记忆、运用,然而这样在课堂上确是很花时间的,不知这种非形式化的语言所用时间占多大比例为宜(小班化那是最好不过了);其二是自己设计的问题不够精炼,这一点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的。此次不顺也许就是未能充分的吃透教材导致的。

  再有,就是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比如学生在说0.8×3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在换算回来,也是2.4)时,他直接说把0.8看成8来算的,而教师需要的是他说把看成0.8角来算的。由于未能考虑到如此的情形,就硬生生的把他的说法改成8角。专业成长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是这个时间能否短点呢?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成功之处

  1.建构主问题导学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上初步构建主问题导学——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教学流程。

  2.找准知识衔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起点就是整数乘法,让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一方面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依托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很轻松地解决了知识架构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智慧共享、思维碰撞,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脸上也露出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喜悦。

  不足之处

  1.教学流程的时间把握上,再进行适度调整。

  2.个别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与整数乘法竖式的联系,出现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设计

  1.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困生易犯的知识错误,全面细致设计每一步的教学环节,增强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

  2.教学流程改为:主问题导学(5分钟)——交流释疑(10分钟)——归纳总结(5分钟)——当堂检测(25分钟)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7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创设了购买西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让学生探索0.4×3的结果,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生活情景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主张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本课凭感觉“先看作——整数乘整数”,让学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学的进程中,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即“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实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教者用多媒体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让学生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列式,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新理念。在最后又设计了一个《科技之旅》的练习题,给每个孩子练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8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通过例1,例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58.6×6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58.6扩大10倍,计算的是586乘6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不足之处:

  1.老师落实不到位,比如学生在处理第一个练习时 58.6时,我只是× 6

  让学生自己说出了自己计算的方法,没有让学生用笔标一标末位的数。由于“末位”一词没强调死很多学生都被学习整数乘法时是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所迷惑了。

  2.在学生说成了结果是351.6时我应该在问一句:为什么小数点点在了6的前面?这样或许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3.学生在总结收获时说用整数计算简便,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来得及纠正。其实不是为了计算简便才把它看成整数的,而是这里是应用的一种转化的思想,这是一种方法。

  4.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导致的课的环节处理不到位,时间安排不合理。

  还有个别的小环节,比如在老师领着学生订正完第一道题适时应该让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说做题的方法

  总之,每一次讲完,磨课后都会有收获,也希望自己的课堂会随着自己的努力而更上一层楼!最后勉励自己: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0

  本节课也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0.72×5时,教师提出了“你能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教学3.5×3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35×3,教师要启发学生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再比如教学0.72×5时,学生提出问题:3.60为什么可以写成3.6?,360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向左移动两位?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1

  它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 我精心做了设计,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利用情景图,直接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人觉得在计算教学课上就应省略过多的修饰,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这个问题是我在最后时刻想出来教学过程,因为我一直都在想后面的计算方法怎样出示会显得自然流畅,那么可以在课前就打好一个伏笔,让学生提出本节课想学到的知识,教学就以他们想学到的知识展开探索并小结,这样比教师自己出示计算方法,更能体现课堂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直接将答案板书出来。

  课前我调查过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将这道题解答正确,教师可以很放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但应给以归纳小结。

  2.35是几位小数?2.35的积是几位小数?

  这部分在处理时,我力求承接上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验证——归纳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效果很好。

  然后把例题改为买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和讨论,把学生引导到计算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找到计算的方法:因为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4.8×23= 148×2.3=

  148×0.23= 1.48×23=

  计算课,最关键的在于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层次性,新颖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因为如果光是枯燥的练习计算,学生很快就会疲劳。所以我采取了以上的练习设计,内容各不相同,难度逐渐加深。

  有一个环节我感觉不是很理想,就是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算,然后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班里只有几个学生回答出了,最后还是我给归纳的,很糟糕。现在想想,这个问题好象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归纳,因为教材是在小数乘小数后才出现。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提前渗透,但看来还是早了。另外,练习中忽视了诸如0.234×120这样的习题的练习,最后导致作业本上很多同学 0.5×150=7.5,看来以后备课一定要仔细全面。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2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5~5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西瓜是营养丰富的水果,但在不同的季节,西瓜的单价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请大家观察这里的西瓜价格。

  出示例l两幅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问题(l)和问题(2)。

  引导: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可以怎样列式?(板书:0.8×3=)为什么这样列式?

  冬天买3千克呢?(板书:2.35×3=)这个算式表示的什么意思?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引入: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两个整数相乘,是整数乘法。这两道算式里都有一个乘数是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学生探究0.8×3并交流想法。

  引导:0.8×3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结果吗?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结合交流集体讲评,引导理解不同算法(交流时出现几种理解几种):

  (1)用加法算:3个0.8相加。

(2)换算成“角”算:0.8元是8角。

  0.8 8×3-24(角)0.8 24角=2.4元+0.8 2.4

  (3)联系小数的意义画图推算:0.8里面有(8)个0.1,3个0.8就是(24)个0.1,也就是2.

  4.(结合方法说明.用方格图表示出一共24个0.1即2.4的结果)

  (4)用竖式笔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展示两种写法:0.8 0.8 ×3 ×3

  2.4 2.4

  交流:应该怎样列竖式?把0.8看作多少来计算的?师强调看作整数乘,把末位对齐。 2.尝试计算2.35×3的积。

  引导:这里乘数有一位小数,积也是一位小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我们继续研究。现在请大家计算2.35×3,在课本上先用加法竖式计算得数是多少,再在乘法竖式上算一算、填一填,想想积有几位小数,算出得数。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出竖式,并巡视、指导。

  交流:加法怎样算的?(在竖式上板书加的过程)得数是几?为什么是两位小数?

  乘法怎样算的?(在竖式上板书乘的过程)得数应该是几位小数?(在积里点小数点)你是怎样想的呢?

  说明:这里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在积里点小数点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个两位小数相加的和还是两位小数,所以2.35×3的积也是两位,是7.05;也可以这样想:2.35表示235个百分之一,按235×3得出705,表示有705个百分之一,所以积是7.05。

  师:通过验证,我们初步确认: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我们在后面学习小数乘法时,还要探讨“为什么相同”这个问题。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三、巩固深化,解决实际问题1.做“练一练”第1题。

  引导:大家先读一读“练一练”第1题,再来说说下面三题都先按哪道算式计算,再点小数点的。

  让学生独立写出各题的积。交流结果,说说怎样想的。指出:这三道小数乘整数的题,都是按148×23算出得数3404,关键是看乘数有几位小数,就在积里点出小数点。

  2.做“练一练”第2题。学生计算,两人板演。集体讲评,检查计算过程。

  提问:第二小题按整数算出的积是90,怎样点小数点的?这里有哪些题的积需要化简?

  指出:像第二小题这样,整数相乘的积是90,点出两位小数时,要在整数部分添“0”;像第二、第四小题这样末尾是0能化简的,得数要化简。

  3.做练习十第1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并呈现,选择2-3题(如0.4×3、2×0.07、6×1.5)说说怎样算的。

  4.做练习十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交流解答方法,说明结果,教师板书算式、得数,理解方法。四、全课总结,完成作业1.引导小结。

  提问: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关键在哪里?还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第2、3题。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下次,去买东西,可要自己算一算哦!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买西瓜”的情境,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

  2.经历过程,体验算法。本节课的学习,我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 3.注重交流,理解算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展示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运用于指导后面的学习。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买西瓜”的情境,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

  2.经历过程,体验算法。本节课的学习,我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 3.注重交流,理解算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展示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运用于指导后面的学习。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3

  这是践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第一课,虽然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课件,小黑板,该做的做了,改写的写了)但课上还是感觉很乱很乱。

  其一、教学设计上的问题。

  1、学法指导跨越幅度太大,多数学生看着学法指导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2、内容含量大。两个例题放在一节课,如果是以前的`教学方法,时间会很充裕,完成两个例题及相关练习不成问题,可因为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孩子们还找不着门道,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任务没有完成。

  其二、学法指导上的问题。

  新的模式学生不了解,不知道老师又在耍什么花招,茫然中似乎还在等着接招,却不知学习任务已经布置下去,很多学生倍感茫然,手里端着书,眼睛盯着学法指导,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不仅反映出学生没有自学能力,也说明我在备课时对课堂预设不够,没想到孩子们会如此茫然,如果课前交代一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他们该怎么做,效果会好一些。

  其三、实行过程中的问题。

  因为陌生,所以各个环节都显得时间不够用,十五分钟仍然有部分同学没有完成自学任务(有的同学一节课也未必能完成),在检查自学效果时,让后进生汇报,再让后进生更正,因为我对学生不熟悉,在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时关注不到位,以至于在汇报环节浪费很多时间。利用小组合作,对“小数乘以整数”转化成“整数乘以整数”说理过程落实还可以,但当堂训练环节因时间关系,完全取消了。

  虽然下午又利用一节专科课(停了)对小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进行了补充,但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我心里没底。上完课心里如此没底(尤其是数学课),好像还是第一次。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应用及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第2页,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学生要抽象的用两次转化的思想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所以不要求他们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 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学会简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获得运用已学的知识解 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预计1-2分钟)

  1.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呢?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元钱” 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

  二、尝试练习,探究算理(预计23-25分钟)

  (一)探究算理 1.估算范围

  (1)估一估:3.5×3大约是多少?

  (2)算一算:学生估算,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估算1:

  3.5×3≈3×3=9 比9多

  估算2: 3.5×3≈4×3=12 比12少

  估得3.5×3的积的范围大致在9和12之间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2)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个3.5就表示3个3.5的和,这就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的和的运算。

  把小数拆分成整数 把3.5变成3元5角,先3元乘3,再5角乘3,最后把它加起来 。

  利用竖式的计算方法,把元转化成角来计算,即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

  引导:第三种方法中把小数转化成整数,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3.5转化成35,也就是小数点向又移动了一位,即扩大到原来的10倍,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结果就是10.5

  3.明确算理

  (1)想一想:现在老师手上只有一根4.6米长的线,老师放风筝需要5段这样长的线,你知道老师需要线的长度是多少米吗?先自己独立思考,如果无从下手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要准备题,,如果还是有困难,可以自学课本,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

  (2)算一算: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引导:你是怎么想的呢?

  (3)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预设:

  4.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X5X5缩小到原来的1/10 2 3 0 引导:横式上的积为什么是23呢?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积的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算法

  (1)观察:观察上面竖式,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一想:小数乘整数应怎么计算?

  (3)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小结: 1.看:把小数乘整数看做整数乘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数:数因数有几位小数

  3.点: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把“0”去掉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预计13-15分钟)

  (一)基本技能练习

  1.计算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用竖式计算

  12.4×7 12.04×5 12.25×8 10.25×8 3.森林医生

  1.7处方 1.6 处方 × 5 × 5 8.5 8.0 (二)计算方法应用

  (1)下图是一块长方形菜地。如果宽扩大到原来的1.6倍,则菜地的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米? 12米

  (2)要下雨了,小丽看见远处的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小丽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

  (三)思维发展练习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预计3-4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转化的思想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计算下面各题

  2 .60.4 70.9 5 10.4

  X 5X 1 5X4 X 9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5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本课的重难点是:探索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课前预习时发现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课的难点,在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之后,我安排了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又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在当堂训练的反馈情况下我发现,学生对于小数乘法的对位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对位有混淆,因此如果课堂中进行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对比题目可能会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在整节课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教学重点放在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本节课也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让学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4-07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4-07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6-14

《小数乘整数》数学教学反思03-23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06-07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03-27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05-28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0-27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4-13